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对新生儿硬肿症患儿的影响。方法 :将 6 0例无并发症的患儿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0例 ,对照组常规护理 ,包括复温、喂养、预防感染等 ;观察除接受常规护理外 ,还采取综合护理措施 ,包括供氧、给予刺激、协助建立亲子关系。两组治疗方法相同。结果 :观察组治愈2 7例 ,死亡 3例 ;对照组治愈 2 3例 ,死亡 7例。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两组患儿入院第 2、 4、 6、 8、 10天、 2、 3、 4周治愈例数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结论 :综合护理能显著缩短新生儿硬肿症患儿的治愈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维生素E胶丸抚触护理干预在新生儿硬肿症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7年2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新生儿硬肿症患儿78例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暖箱复温、抗感染、补充热量及改善循环等综合治疗,观察组患儿除常规治疗外,还采用维生素E胶丸抚触按摩硬肿部位,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肛温回升时间、硬肿消散吸收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维生素E胶丸抚触干预新生儿硬肿症患儿,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快硬肿消散吸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敷中药硬肿膏佐治新生儿硬肿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新生儿硬肿症患儿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观察组11例采用综合治疗配合外敷中药硬肿膏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综合治疗.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首次硬肿缩小(或减轻)提前24 h,硬肿全部消失提前50.4 h,整个疗程缩短3~4 d(P<0.01).结论外敷中药硬肿膏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疗效显著,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中药擦浴对新生儿硬肿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收治64例新生儿硬肿症的患儿,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擦浴并与同等条件采取常规治疗方法(对照组)60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 治疗组在加速硬肿消失及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 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中药擦浴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确有疗效,且方法简单易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药擦浴对新生儿硬肿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收治64例新生儿硬肿症的患儿,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擦浴并与同等条件采取常规治疗方法(对照组)60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在加速硬肿消失及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中药擦浴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确有疗效,且方法简单易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维生素E按摩辅以频谱仪照射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疗效。方法:将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科收治的70例新生儿硬肿症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维生素E按摩+频谱仪照射。观察两组患儿硬肿消退情况。结果:观察组硬肿消退快效果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E按摩辅以频谱仪照射可促进硬肿消退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自配硬肿油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的疗效.方法 将184例新生儿硬肿症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94例和对照组90例,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观察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局部涂搓自配硬肿油.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5%,对照组为68.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平均治疗时间为(7.0±2.3)d,对照组为(9.2±1.6)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自配硬肿油治疗新生几硬肿症疗效显著,疗程短,无不良反应,临床应用方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水胶体敷料在新生儿硬肿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新生儿硬肿症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水胶体敷料贴敷。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体温恢复时间、硬肿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新生儿硬肿症中应用水胶体敷料,能够提高治疗有效性,缩短硬肿时间,加快体温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硬肿症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6月本院诊治的42例硬肿症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常规新生儿硬肿症护理)和观察组(鸟巢式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后的疗效、体温恢复时间、硬肿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护理后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体温恢复时间、硬肿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硬肿症中的护理效果较好,可辅助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更受患儿家长的认可。  相似文献   

10.
恒温水浴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恒温水浴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4例新生儿硬肿症随机分为二组,观察组18例,对照组16例。综合治疗方法两组相同,但观察组加用恒温水浴疗海每天2次。结果两种治疗方法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观察组有效率100%,对照组有效率62.5%。  相似文献   

11.
王瑛  李其英  辛娜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7):1641-1642
目的: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所致听觉脑干诱发电位异常(BAEP)患儿进行综合治疗。方法:将86例因高胆红素血症入院测BAEP异常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光疗、对症治疗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甲氯芬酯(维脑健)、环磷腺苷(康纳欣)综合治疗,10d后复查BAEP。结果:治疗组异常消失率达93%,对照组为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高胆红素血症所致BAEP异常患儿积极进行综合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0.5%甲硝唑与锌甘粉混合液外涂治疗新生儿脓疱疮的疗效,并总结护理要点。方法将80例新生儿脓疱疮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0.5%甲硝唑与锌甘粉混合液局部外涂脓疱疮;对照组采用炉甘石洗剂局部外涂脓疱疮。比较两组患儿疗效及治愈时间。结果用药后第5d,治疗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χ2=5.5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t=-6.35,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0.5%甲硝唑与锌甘粉混合液治疗新生儿脓疱疮疗效确切、疗程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产后30min内吸吮对新生儿产生乳头错觉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08年1~6月单月120例健康新生儿,据出生后开始吸吮的时间分为早吸吮组(生后30min吸吮)和非早吸吮组(6h后吸吮),观察两组产生乳头错觉的情况。结果两组新生儿乳头错觉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吸吮组乳头错觉发生率明显低于非早吸吮组。结论有效的早吸吮完全可以避免发生新生儿乳头错觉,让其得到初乳,还可刺激产妇泌乳,是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不同分娩方式不同性别新生儿脐血的免疫功能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影响新生儿免疫功能有多种因素。新生儿阴道分娩娩出时,子宫收缩会使胎儿处于相对缺血、缺氧状态,新生儿免疫状态受分娩方式的影响;剖宫产新生儿免疫力低,易继发感染。目的:对比分析剖宫产与阴道分娩对不同性别新生儿脐血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足月单胎分娩产妇100例,其中阴道分娩组50例,新生儿男性30例,女性20例;剖宫产组50例,新生儿男性30例,女性20例。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透射免疫浊度法检测两组新生儿脐血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3、C4)及C-反应蛋白水平,流式细胞仪酶标法测定T淋巴细胞抗原(CD4、CD8)水平。结果与结论:剖宫产组女性婴儿脐血淋巴细胞CD4抗原、CD4与CD8混合抗原水平显著高于阴道分娩组(P<0.01),CD8抗原水平却显著低于阴道分娩组(P<0.01);剖宫产组女性婴儿脐血IgA、IgM水平显著高于男性组(P<0.01),IgG水平却低于男性组(P<0.05)。剖宫产组女性婴儿脐血IgG、IgM、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低于阴道分娩组(P<0.01),男性婴儿脐血IgM水平显著低于阴道分娩组(P<0.01),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阴道分娩组(P<0.01)。提示不同分娩方式对不同性别新生儿免疫功能有影响,剖宫产可降低新生儿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 Appropriate assessment and resuscit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neonatal care provided during the first minutes of life. Midwifery and junior medical staff are often in the frontline of neonatal resuscitation. Appropriat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f midwifery staff is therefore essential if the standard of care delivered to babies in the delivery suite is to be improved and maintained. Evaluation of any such educational interventions is necessary to assess their effectiveness. AIM: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a course in neonatal resuscitation introduced in 1995 aimed at midwifery staff, on the standard of care provided to babies immediately after birth. Prior to this, training in neonatal resuscitation was largely theoretical. METHODS: Naturalistic design observational study conducted in a maternity unit with a tertiary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in the North of England. We compared two groups of babies born before and after the course was introduced. Use of naloxone in the delivery suite and appropriateness of its use, and temperature on admission to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were used as proxy markers for standard of care and compared in the two groups. We also looked at the use of mask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IPPV) and tracheal intubation in the delivery suite. RESULTS: Use of naloxone fell dramatically from 13.2% of all babies born in 1994 to 0.5% in 2003. Inappropriate use of naloxone before other resuscitation measures were initiated declined from 75% of babies given naloxone in 1994 to 10% in 2003. The incidence of hypothermia (<35 degrees C) on admission to neonatal unit declined from 9% of all admissions to 2.3% in 2003. There was a trend towards increased use of mask ventilation in the delivery suite with a corresponding trend towards less tracheal intubation. CONCLUSION: We have shown that the intervention has been related temporally to an improvement in the quality of care delivered by midwifery staff to newborn babies. Practical courses in neonatal resuscitation can contribute to improvements in the quality of care provided to babies immediately after birth. These courses are more effective than theoretical teaching alone.  相似文献   

16.
王国琴  金莉萍 《现代护理》2006,12(15):1444-1445
目的探讨游泳对新生儿食乳及黄疸的影响。方法将无游泳禁忌证的住院新生儿30例作为游泳组,另选30例新生儿为对照组,将2组新生儿的24 h食乳量,第1次排黄粪时间,黄疸指数进行比较。结果游泳组24 h平均食乳量较对照组多,胎粪转黄时间较对照组早,黄疸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2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2组新生儿的性别、体重、日龄无差异性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游泳有增加食欲,促进消化、排泄,促进黄疸消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抚触技术在产科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抚触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融洽护患关系、提高产妇满意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08年8月在我科住院正常分娩和剖宫产的健康儿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抚触组100例,观察新生几吃奶量、睡眠时间、排便时间和产妇满意度。结果抚触组新生儿吃奶量、睡眠时间、排便时间及产妇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新生儿抚触既能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又能融洽护患关系,提高产妇满意度。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简单易行效果好的新型护理技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神经保护剂及早期干预联合应用对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神经行为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收治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67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综合治疗组2组。常规治疗组按照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给与对症治疗;药物治疗;蓝光治疗;周围血管法同步换血等常规治疗。综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与新生儿抚触1天2次和神经保护剂神经节苷脂20 mg/d×10天,并在经抢救治疗进入恢复期后,按照《0-3岁早期干预大纲》采用医院和家庭相结合的方式从视,听,触,运动等各方面给予早期干预至6月龄。两组患儿均在6月龄采用北京-Gesell婴幼儿发育诊断量表进行智能测试,比较各组发育商(DQ)。同时对两组后遗症发生机率比较。结果:患儿6月龄时,综合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在大运动,语言,个人-社交及适应性4个能区均有显著差异(P〈0.01),精细动作能区有明显差异(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综合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后遗症发生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期神经保护剂及早期干预联合应用可促进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智能发育,减少神经行为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安抚奶嘴联合抚触对新生儿静脉穿刺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科室住院的92例静脉穿刺新生儿,按随机原则分为两组,抚触组(A组)、安抚奶嘴联合抚触组(B组),在新生儿静脉穿刺前、中、后分别比较新生儿疼痛评分、心率和血氧饱和度情况。结果 B组新生儿静脉穿刺中、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B组新生儿静脉穿刺中、后心率明显慢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安抚奶嘴联合抚触能有效缓解新生儿静脉穿刺疼痛,维持生命体征趋于平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有关羊水Ⅲ°污染和胎膜早破 >2 4小时的新生儿生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与感染发病的关系。方法1996年 3月~ 1998年 4月本院出生的 2 47例羊水Ⅲ°污染和 117例胎膜早破 >2 4小时的新生儿分别设为Ⅰ组和Ⅱ组 ,生后不论有无感染均肌注头孢氨噻肟 10 0mg/ (kg·d)共 5天 ,用药前做腔道 (眼、鼻、耳、咽 )分泌物培养 ,部分新生儿加做血培养。同期出生无以上二种情况的新生儿 2 5 13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对照组发生感染 45例 ,发病率 1.79%。Ⅰ组发生感染 14例 ,发病率 5 .66% ,明显高于对照组 ( χ2 =16.16,P <0 .0 1)。Ⅱ组发生感染 1例 ,发病率 0 .85 % ,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 χ2 =0 .5 7,P >0 .0 5 )。结论 胎膜早破疑有宫内感染的新生儿生后预防性用抗生素可降低感染发病率 ,而羊水Ⅲ°污染有胎窘、产时窒息的新生儿生后尽管应用抗生素仍不能降低感染的发病率 ,故预防重点是防止胎窘和产时窒息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