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继伟 《中原医刊》2007,34(6):F0003-F0003
目的探讨耐多药肺结核经皮血管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对43例耐多药肺结核经皮介入治疗后观察痰菌、胸片及临床症状的改变。结果通过治疗,43例肺结核痰菌不同程度减少或转阴,临床症状均有减轻。结论耐多药肺结核介入治疗的方法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收集经药物敏感试验证实的耐多药肺结核病例,探索耐多药肺结核的早期影像学诊断.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2年9月380例疑似肺结核患者在本院诊治过程中病灶恶化者,所有胸片由两名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生诊断为耐多药肺结核,与最终经药物敏感试验证实的耐多药肺结核病例比较.结果380例中经影像学诊断与药物敏感试验诊断的耐多药肺结核病例数分别为101例、90例,二者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中经影像学误诊为耐多药肺结核的病例分别是:肺结核合并肺炎3例,肺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4例,肺癌3例,卡式肺囊虫肺炎1例.结论影像学诊断与药物敏感试验诊断可疑耐多药肺结核的准确率无显著性差异,影像学诊断可对耐多药肺结核作出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
刘继伟 《中原医刊》2001,28(3):36-36
目的:探讨耐多药肺结核介入治疗治疗的结果,方法:对11例耐多药结核经介入治疗观察痰菌1胸片及临床症状的改变,结果:通过治疗,11例肺结核痰菌不同程度减少,临床症状均有减轻,结论:耐多药肺结核的介入治疗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4.
高文英  李涛   《中国医学工程》2014,(9):131-132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镜介入局部治疗配合全身化疗对耐多药肺结核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6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3DLZTAK/15DLZ全身化疗。治疗组强化期经支气管镜局部介入治疗。结果治疗3个月、6个月、18个月,观察痰菌转阴率、空洞闭合率、病灶明显吸收率,两组病人有明显差异。结论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配合全身抗结核治疗耐多药肺结核,较单纯全身抗结核治疗更有利于耐多药肺结核的控制,减少传染源,缩短传染时间,挽救肺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辅助治疗在耐多药肺结核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中耐多药肺结核隔离病房与普通肺结核病房耐多药病人在住院2个月后的临床疗效;耐多药肺结核隔离病房的病人135例除按耐多药方案抗结核治疗外采用有营养治疗、肺功能锻炼、物理治疗方式,普通肺结核病房143例病人只有药物治疗无辅助治疗。结果耐多药肺结核隔离病房的病灶好转有效率、BMI、FEV1、FVC、VC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辅助治疗可使耐多药肺结核病人恢复治疗信心,增强身体运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右江医学》2016,(2):168-170
目的探讨手术联合化疗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疗效,评价其价值。方法将6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给予手术联合化疗,对照组30例,单用化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观察不同程度耐药肺结核患者的术后痰菌转阴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第6、12、24个月的痰菌转阴率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肺部病灶影像学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中耐2药者的术后痰菌转阴率高于耐3药、耐3药以上者(P<0.05),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耐3药、耐3药以上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应用手术联合化疗的疗效确切,耐药程度越低,术后痰菌转阴率越高,并发症越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研究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均采用3VHZALP/9VHZL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经纤维支气管镜导管介入病灶内注入左氧氟沙星、丁胺卡那霉素,疗程6个月。观察记录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6个月时,观察组在痰菌阴转率、病灶显效率、空洞闭合率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全身化疗。  相似文献   

8.
任淑君 《中外医疗》2016,(21):119-120
目的:分析利福布汀联合多种药物长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有效性。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9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丙硫异烟胺、乙胺丁醇、左氧氟沙星等药物进行基础治疗,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利福布汀与利福喷丁治疗。比较两组病灶吸收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病灶吸收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1.1%、22.2%,对照组分别为68.9%、20.0%,对比两组病灶吸收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利福布汀联合多种药物进行治疗,其疗效与利福喷丁基本一致,具有较好的长效治疗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收集经药物敏感试验证实的耐多药肺结核,探讨耐多药肺结核的胸部影像学特点,提高对耐多药肺结核的认识。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耐多药肺结核125例为观察组,同期不耐药的肺结核患者120例为对照组。全部患者均有正、侧位胸片及胸部CT扫描片。结果①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病变分布广泛,明显多于对比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比较病变形态,观察组肺内播散病灶、合并空洞及合并肺毁损多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病变的动态变化,病变进展观察组多于对照组,好转病例观察组少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耐多药肺结核的胸部影像具有病变严重,较多肺内播散病灶、合并空洞及合并肺毁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肺结核大咯血的营养血管分布及血管造影表现。方法:回顾分析46例肺结核致大咯血的患者结合胸部X平片及胸部CT结果,进行胸主动脉造影、选择性支气管动脉、肋间动脉、锁骨下动脉、胸廓内动脉、胸外侧动脉、肩胛下动脉、甲状颈干等相关血管造影,在行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前了解病灶的营养血管分布情况及其造影表现。结果:46例患者DSA检查中共发现102支病理性支气管动脉或病理性非支气管动脉供血,这些病理性血管均直接或者通过侧支交通形成异常血管网参与病灶供血;其中支气管动脉58支,肋间动脉22支,胸廓内动脉6支,胸外侧动脉5支,肩胛下动脉4支,甲状颈干2支,迷走支气管动脉2支,食管固有动脉1支;上述病理的血管DSA均表现为主干不同程度增粗,其远端迂曲参与病灶供血;其中DSA表现为造影剂直接外溢的50支,造影剂外溢伴动脉一肺动脉瘘或动脉一肺静脉瘘42支,通过侧支交通形成异常血管网与出血的支气管动脉或邻近动脉相通10支。结论:肺结核大咯血患者的病灶营养血管分布广泛,栓塞术前全面了解病灶供血动脉情况及血管造影表现是非常必要的,可提高止血效果及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取材于近两年(2015至2017年)来我院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疾病的患者,数量为80例,将选取的患者平均分为两组,使用全身化疗方法治疗其中一组患者(对照组),剩余一组使用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患者(观察组),统计两组患者入院时以及治疗结束后的病症改善情况,分析不同治疗方法的作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痰菌阴转率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均明显较好,观察组中出现不适反应的患者数量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明显较少(P0.05)。结论使用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患者的病情改善效果更为显著,出现不适反应的患者数量也明显减少,与传统化疗治疗进行比较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治疗中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观察组3DZVThAk/15DVTh化疗方案联合经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对照组仅采取3DZVThAk/15DVTh化疗方案。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痰菌阴转率(92%)、病灶显效率(58%)、空洞闭合率(60%)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全身化疗基础上,再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采取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单纯使用化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刘继伟 《中原医刊》2007,34(8):85-86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远期疗效。方法耐多药肺结核患者45例,A组17例为介入治疗观察组.B组28例临床内科治疗为对照组。结果临床总有效率:A组100%,B组75%,治愈率A组88.24%,B组为39.3%。结论介入治疗是耐多药肺结核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经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和平  周俊辉 《当代医学》2010,16(16):90-91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配合全身化疗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疗效。方法将确诊的44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2例),均采用3DZVThAk/15DVTh化疗方案,治疗组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每周一次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结果治疗组6个月时,痰菌阴转率为90.1%,胸片病灶吸收总有效率8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月时,治疗组临床症状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化疗药物不良反应明显减少。结论经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配合全身化疗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疗效显著,优于单纯化疗,能较好的控制结核,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南通市纳入全球基金治疗的84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X线胸片特点及产生原因。方法:对经药物敏感试验证实的84例患者进行动态胸部X线摄片观察。结果:(1)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肺部病灶分布范围广,影像上侵犯3个肺野及以上的71例占84.5%;病灶形态呈多样性改变,多种病理学改变影像共存的76例占90.5%,肺部有空洞病灶61例占72.6%,合并一侧肺毁损的10例,占11.9%。(2)经标准化耐多药肺结核治疗方案治疗12~24个月后,观察胸片病变的动态变化,病变进展47例占56.0%,病变好转22例占26.2%,无变化15例占17.8%。结论:耐多药肺结核患者X线胸片特点为病灶分布范围广,病灶形态多样,较易出现空洞,治疗后病变吸收不明显,治疗效果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结核对肺功能影响,以及治疗前、中、后检测肺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对55例肺结核病患者在规范治疗前、治疗后进行肺功能检测,并根据肺结核病灶范围大小分组统计观察.结果:肺功能损害程度与病灶范围大小呈正相关.结论:肺结核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肺功能损害,其程度与病灶范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和评估左氧氟沙星联合硫酸阿米卡星在耐多药肺结核治疗中的疗效。方法:35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对照组15例,治疗组以左氧氟沙星、硫酸阿米卡星联合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力克肺疾化疗方案,治疗组以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力克肺疾的化疗方案,疗程18个月。观察患者痰菌阴转情况、症状改善情况及病灶变化。结果:治疗组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症状缓解及病灶吸收治疗组高于对照组。结论:对耐多药肺结核采用左氧氟沙星联合硫酸阿米卡星治疗效果佳。  相似文献   

18.
目前,全球耐药结核病日趋严重,耐药菌株的出现造成了耐药结核病和耐多药结核病遍及世界的任何角落,特别是耐多药肺结核对结核病控制、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由于其耐药的种类和数量多,治疗费用剧增,治疗上又是一个棘手问题,临床治愈率明显下降,病死率明显升高。故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刻不容缓,针对我院2007年以来住院病人46例耐多药肺结核分别予介入治疗+常规化疗,疗效分析和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和评估左氧氟沙星联合硫酸阿米卡星在耐多药肺结核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同期收治的4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以左氧氟沙星、硫酸阿米卡星联合吡嗪酰胺、利福喷叮、乙胺丁醇、力克肺疾化疗方案,对照组以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力克肺疾的化疗方案,疗程18个月。观察患者痰菌阴转情况、症状改善情况及病灶变化。结果:治疗组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症状缓解及病灶吸收治疗组高于对照组。结论:对耐多药肺结核采用左氧氟沙星联合硫酸阿米卡星治疗效果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采用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我院及河北胸科医院收治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80例,随机分成40例两组,其中一组为治疗组,采用化学治疗的基础上加以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另一组为对照组,常规的化学药物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半年及1年半后观察组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1年半后病灶好转率观察组也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27.5%,对照组不良反应率45.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采用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明显提高疗效的同时减少毒副作用的产生,值得临床上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