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院内下呼吸道感染10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的概况,以便加强控制。方法调查我院1997年度院内下呼吸道感染108例。结果≥60岁老年人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多,原发病以脑血管病占多数,致病菌以G-杆菌为主,真菌感染率高达27.78%。常用抗感染药疗程不合理占6.67~36.67%。可参考药敏结果选药占25.93%。结论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G-菌为主,值得注意的是真菌已成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免疫功能低下、滥用抗感染药是造成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且病原菌耐药严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时期肺结核患者继发肺部感染时的常见病原体种类和药物敏感状况,为临床抗生素合理应用提供参照与依据。方法对医院不同时间段住院肺结核患者下呼吸道标本分离出的致病菌构成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找出不同时期感染菌谱和耐药状况变化情况。结果 2个时间段分离出的病原体均以G-杆菌为主,但近期G-杆菌所占百分比下降,真菌感染呈上升态势,菌种构成也有所变化。G-杆菌药敏结果显示,耐药谱也有很多变化。结论下呼吸道标本分离出的致病菌构成和药敏试验结果在不同条件下会有很大变化、选择合理有效的抗生素,是及时治疗、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医院5年感染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效鹏  裴霞  林荣  张承秀 《淮海医药》2005,23(3):213-214
目的 开展医院感染监测,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近5年我院感染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我院近5年医院感染发病率平均为3.5 2 % ,例次率为4 .37% ,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医院感染致病菌:G- 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G 菌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为主。结论 医院感染受多种因素影响,采取综合措施监控,能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4.
孙立新  范丽莉  焦建成  王炎  郑博 《河北医药》2010,32(24):3505-3506
目的通过对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患儿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研究,探讨其发病特征,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以2009年6至11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872例患儿为研究对象,确定医院感染病例;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ICU发生医院感染患儿进行研究。结果 ICU医院感染率为11.58%,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病原体致病菌以G-菌为主,其次是G+菌,病毒和真菌也有检出。结论合理使用抗菌药将有利于预防和控制儿科医院感染。充分了解医院感染的特征,对易感者实施重点保护,有助于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下呼吸道感染常见致病菌的菌群分布及药敏情况.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2004年12月ICU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分离致病菌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情况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99株G-杆菌中克雷伯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弗氏枸橼酸杆菌、大肠埃希氏菌为主,克雷伯菌属中以臭鼻克雷伯为主.18株G 菌中以头部葡萄球菌为主.58株真菌中以近平滑念珠菌为主.G-杆菌对美洛培南、哌拉西林/他巴坦、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磷霉素、头孢吡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G 菌对万古霉素及利福平的敏感性较高;真菌对二性霉素B敏感性最高,氟康唑的敏感性最低.结论加强细菌耐药性的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对有效控制ICU的下呼吸道感染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了解我院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细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 对210例入住RICU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行痰及支气管灌洗液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 RICU中患者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G-细菌(占73.3%),G-细菌以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及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为主,分别为22.9%,8.6%,6.6%和5.7%;G+细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10.5%,真菌占8.6%,以白假丝酵母为主.药敏结果 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和碳氢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高.结论 非发酵菌是RICU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呼吸道细菌的耐药情况越来越复杂,已成为临床治疗的一个难题.除定期、系统地进行细菌的耐药性检测外,还应规范抗生素的使用,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院内下呼吸道感染10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的概况,以便加强控制。方法 调查我院1997年度院内下呼吸感染108例。结果 ≥60岁老年人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多,原发病以脑血管病占多数,致病菌以G^-杆菌为主,真菌感染率高达27.78%,常用抗感染药疗程不合理占6.67~36.67%,可参考药敏结果选药占25.93%。可参考药敏选药占25.93%。结果 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G^-菌为主,是注意的蝇真菌已医院感染的重要  相似文献   

8.
饶荣  刘志军 《医药世界》2010,(10):1227-1227,1231
目的了解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7-01-2007-12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标本386株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结果革兰阴性(G-)杆菌占72.6%,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G+)球菌占17.36%,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占10.04%。结论下呼吸道感染以G-杆菌为主,细菌的耐药性严重。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时,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赵中  谭倩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6(10):1277-1280
目的探讨基层综合性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以采取相应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采用回顾性统计调查分析。结果医院感染率为1.63%,其中以呼吸道最高,依次为泌尿道、手术切口;临床分离的致病菌为G-菌,占55.45%,G+菌,占20%,真菌,占24.55%,比较本院近3年医院感染,条件致病菌各年构成比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但仍占主导地位。结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减少侵袭性操作,及时病原菌监测,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降低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王醒  蒋华  常宁 《江苏医药》2007,33(11):1152-1153
目的 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引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构成及其耐药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对146例机械通气患者引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及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检出致病菌278株,其中革兰氏阴性(G-)细菌215株(77.4%),革兰氏阳性(G )细菌52株(18.7%),真菌11株(3.9%).前4位致病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88株(31.7%),不动杆菌属48株(17.3%),黄杆菌属30株(10.8%),金黄色葡萄球菌25株(9.0%).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黄杆菌属均对亚胺培南最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最敏感,菌株多重药现象严重.结论 机械通气引发的下呼吸道院内感染病原菌以G-菌为主,其药敏试验呈多重耐药,临床上应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并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综合ICU发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本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ICU发病率、侵袭性操作相关发病率、感染病例病原菌进行监测。结果监测期间的感染率为7.08%,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发病率16.64%o,感染病例病原菌居首位的是鲍曼不动杆菌。结论ICU医院感染率高,尤其是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发病率。应重视呼吸机相关肺炎预防与控制工作,加强呼吸机内部气路及其他特殊部件的清洁消毒;重视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综合ICU医院内肺炎的发病情况、常见病原体及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2000年2月至2001年12月综合ICU内发生医院内肺炎的4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医院内肺炎感染率为15.2%,病原体包括细菌及真菌,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47.7%),而真菌感染率达30.2%,多数病例病情危重并患有多种疾病,或有外科手术史,且接受过一种或多种侵入性诊疗操作,大部分病例有使用广谱抗生亲及手术史。结论 综合ICU医院内肺炎发生率较高,死亡率高,注意合理使用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诊疗操作,强化消毒隔离管理,方能有效控制医院内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使用呼吸机的患者中最为常见的院内感染。重视无菌的观念、做好有关呼吸机管道消毒的管理工作、重视人工气道的护理以及鼻咽喉的护理、预防引起误吸等措施对此病的治疗具有重要帮助作用。本文对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高危因素:患者的年龄、通气的时间、进行侵入性的操作以及对于呼吸机管道进行的消毒管理工作进行分析,从而探究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医院内深部真菌感染情况和可能的危险因素,进一步预防和控制院内真菌感染。方法查询和分析2011年11月~2013年12月我院发生深部真菌感染患者的具体资料。结果我院这二年内发生感染的患者总数为313例,院内真菌感染患者为51例,占16.3%,患者中绝大多数为老年人。白色念珠菌是最主要的病原菌,占所有病原菌的68.06%,其次是克柔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感染部位主要是呼吸道和泌尿道,基础性疾病中以呼吸道疾病和恶性肿瘤为主。患者感染前多数均接受过广谱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的治疗,或者进行过手术和侵入性治疗。结论深部真菌院内感染情况严重,应给予高度重视,预防和控制感染的主要出路在于加强对医院环境和医护人员的管理,合理应用抗生素等药物,及时发现和治疗感染患者。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NICU)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控措施。方法选取该院NICU 2011年至2012年来收治的1340例患儿发生院内感染的情况,回顾性分析发生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1340例新生儿中发生院内感染66例,医院感染率为4.92%其中以呼吸道感染情况居首,占总感染的60.61%。发生院内感染的风险因素包括胎龄、出生体重、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治疗及使用抗生素种类。结论对于早产儿或低体重儿,发生侵入性操作,在院天数长,使用抗生素种类多的患儿,要给予充分重视并采取措施,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张劲松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0):169-170,173
目的探讨骨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及预防措施。方法查阅2011年6月~2013年12月本院骨科收治的789例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对医院感染相关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89例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50例,感染率为6.34%,以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为主,其中,男35例,占男性病例的7.85%,女15例,占女性病例的4.37%;年龄〉50岁者43例,〈50岁者7例;有侵人性操作者45例,无侵人性操作者5例;有基础疾病者44例,无基础疾病者6例;住院天数〈15d者10例,〉15d者40例;开放性外伤46例,闭合性外伤4例。结论医院应实施针对性措施以减少或避免骨科医院感染的发生,从手术前准备到手术后处理都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制度.重视每一个细节和步骤.加强环节管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心内科老年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 对临床2008年至2010年>65岁的老年医院感染病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调查1560例住院患者,期中>65岁的有989例,发生院内感染45例,感染率占2.8%.中呼吸道感染32例(肺部感染28例),泌尿系感染9例.引发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基础性疾病,长期住院,侵入性操作,大量抗生素的使用.肌体免疫力下降,引发院内感染.结论 老年患者是心血管科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开展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不良反应(ADR)的规律和特点。方法回顾2005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儿科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所出现86例不良反应患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阿奇霉素所致ADR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胃肠道系统损害占55.8%,皮疹占27.9%,过敏性休克占2.3%,循环系统损害占4.7%,神经系统损害占2.3%,泌尿系统损害占7.0%;男性占47.7%,女性占52.3%,ADR可发生于用药后的各个时间段。结论应重视阿奇霉素所致过敏性休克反应,加强监测,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无痛胃镜检查并发症原因,并提出干预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消化内镜室行无痛胃镜检查的32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无痛胃镜检查中出现并发症情况,分析并发症产生原因,并制定针对性干预对策。结果:本研究入选3260例患者中,出现低血压、心动过缓、血压饱和度下降、呛咳、呼吸抑制和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39例,并发症发生率1.20%,其中血压饱和度下降发生率最高,所占比例46.15%,其次为心动过缓、呛咳,所占比例分别为17.95%和12.82%。结论:在无痛胃镜检查的实际操作中,应注意检查前完善准备工作,检查中加强护理监测,检查后重视观察指导,以最大限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e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acquired pneumonia,HAP)的特点及高危因素,预防HAP的发生。方法对51例AECOPD并发HA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ECOPD患者并发HAP住院时间明显延长,死亡率增加,老年患者及有基础疾病或合并症者发生率增加,其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混合感染常见。结论AECOPD并发HAP使患者住院时间延长,死亡率增加。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应注意基础疾病及合并症的治疗,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在获得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前应根据可能的病原菌经验性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