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粘附分子在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中有重要作用。近年来 ,国内外许多学者深入研究了粘附分子与肿瘤侵袭和转移的关系 ,报道较多。透明质酸受体类 (CD4 4 )是细胞粘附分子(Cellularadhesionmolecules,CAMs)的一种 ,本文着重讨论粘附分子CD4 4与乳腺癌的侵袭、转移 ,相互关系及在乳腺癌中的表达。CD4 4又称Hermes抗原、pgq - 1、ECMR -Ⅲ ,为分布极为广泛的细胞表面跨膜糖蛋白 ,主要参与细胞与间质之间特异性粘连过程。CD4 4基因是粘附分子家庭成员之一 ,其编码的跨膜糖蛋白为细胞外基质透明质酸的受体 ,参与体内多种正常生理功能。1 CD…  相似文献   

2.
肿瘤侵袭与转移是指恶性肿瘤细胞脱离原发部位 ,通过各种转移方式到达继发组织或器官后得以继续增殖生长 ,形成与原发肿瘤性质相同的继发肿瘤的过程。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是恶性肿瘤的基本生物学特征 ,是临床上绝大多数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 ,肿瘤的侵袭及转移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 ,大致包括 :①肿瘤细胞从原发灶脱落 ;②侵犯周围组织 ;③进入循环系统在远隔部位突破毛细管结构 ,形成新的转移灶[1] 。近年来研究表明 ,细胞表面粘附分子的变化与肿瘤侵袭和转移关系密切。当肿瘤细胞表面的细胞粘附分子如E -钙粘附素 (E Cadhe…  相似文献   

3.
KAI1/CD82基因抑制肿瘤转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KAI1/CD82是近年来发现并分离出的一个新的肿瘤转移抑制基因,属于TM4SF(transmembrane4superfamily)家族成员,能与多种转录因子结合,调节基因转录。研究表明,KAI1/CD82在细胞膜上可与各种整合素分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组成复合体,通过PKC、IP4等信号通道来介导细胞的黏附,使肿瘤细胞不易脱离原发灶而起抑制转移功能,同时对肿瘤细胞的迁移和在转移部位的增殖有抑制作用,从而实现抑制肿瘤细胞转移和侵袭。本文就KAI1/CD82基因的结构、作用机制及抑制肿瘤转移及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肝癌及其术后复发转移的细胞分子生物学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戚跃勇  邹利光 《重庆医学》2003,32(11):1574-1577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 ,防治癌灶的复发转移是提高其总体疗效的主要手段之一[1] 。本文就肝癌及其术后复发转移的部分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肝癌的转移基因及转移抑制基因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由多基因参与的、多步骤、多阶段的由体内外多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癌细胞侵袭转移的能力主要是由其基因型决定的。肝癌转移基因的激活与转移抑制基因的失活均可导致肝癌的侵袭转移表型[2 ] 。对肝癌基因表达水平的研究发现 ,Heparanse、mdm2、hMSH2、CD4 4、C fos、C jun、H ras及N ras等基因的高表达均与肝癌的高侵袭转…  相似文献   

5.
KAl1/CD82是近年来发现并分离出的一个新的肿瘤转移抑制基因,属于TM4SF(transmembrane 4 superfamily)家族成员,能与多种转录因子结合,调节基因转录。研究表明,KAl1/CD82在细胞膜上可与各种整合素分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组成复合体,通过PKC、IP4等信号通道来介导细胞的黏附,使肿瘤细胞不易脱离原发灶而起抑制转移功能,同时对肿瘤细胞的迁移和在转移部位的增殖有抑制作用,从而实现抑制肿瘤细胞转移和侵袭。本文就KAl1/CD82基因的结构、作用机制及抑制肿瘤转移及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肝细胞癌侵袭和转移是成功治疗肝细胞癌的最大障碍,也是肝脏恶性肿瘤病人的主要死因,但对其侵袭、转移的确切机制迄今尚未明了。直到最近,在分子水平对肿瘤侵袭、转移机制及抗转移方面进行了广泛研究,认为肿瘤侵袭、转移是一个复杂的多步骤的癌细胞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连续过程。侵袭是转移的前提,原发肿瘤细胞必须脱离原发部位。  相似文献   

7.
侵袭和转移是肝细胞癌的基本特征。肝癌细胞完成侵袭和转移是多因素、多阶段的复杂过程,是癌肿本身的生物学特征、瘤体组织局部微循环及机体免疫状态共同作用结果。肿瘤细胞的黏附降解及移动是肝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的关键环节。癌细胞与原发灶失去黏附、脱落是一个早期和必要的步骤。  相似文献   

8.
骨肉瘤是一种好发于青少年的骨原发性恶性肿瘤,约占所有骨肿瘤的20%。它以发病年龄小、恶性度高、转移率高、预后差为特点,而其预后差是与该肿瘤的高侵袭性、高转移性有关,这涉及到肿瘤的侵袭、转移方面的机制。恶性肿瘤的侵袭、转移是一个复杂的多步骤的肿瘤细胞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连续过程,它包括肿瘤细胞增殖、肿瘤性血管生成、肿瘤细胞运动、粘附和蛋白水解。研究表明,粘附分子可介导肿瘤细胞与细胞外基质、肿瘤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等的粘附作用,肿瘤细胞之间的粘附分子发生改变使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粘附力下降,与恶性肿瘤的…  相似文献   

9.
CD44表达与消化系肿瘤转移和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开红 《广州医药》2000,31(2):13-14
肿瘤侵袭转移为恶性肿瘤最重要的生物学行为 ,肿瘤细胞粘附分子、蛋白水解酶降解基质、肿瘤细胞移动和新生血管生成等为肿瘤侵袭转移的重要环节 ,其中以细胞粘附分子CD44的研究倍受重视 ,其表达异常与肿瘤的发生、转移密切相关 ,可作为肿瘤转移的标志物和治疗靶点[1 - 3] 。本文就CD44的结构、功能及其对消化系肿瘤转移和预后评估方面的价值作一简要综述。1 CD44的基本结构和功能CD44分子为一种多功能的跨膜透明质酸受体 ,主要负责细胞 -细胞、细胞 -基质之间的粘附作用 ,人CD44编码基因位于第 1 1号染色体的短臂上[9] ,全长 50…  相似文献   

10.
RhoC基因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明流  石铮 《医学综述》2005,11(11):995-997
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其主要生物学特征为侵袭和转移。肿瘤的侵袭、转移包括从原发部位浸润性生长、穿透细胞外基质、进入血管、淋巴管或体腔中游走、与靶器官黏附后向间质侵袭以及增殖形成转移灶等几个阶段。这是一个多步骤、多阶段、多基因的复杂过程。肿瘤细胞游走运动一直被视为其侵袭转移的关键步骤之一,并与肿瘤的转移、预后等有密切的关系。在肿瘤细胞的游走过程中,RhoC起着关键的作用。RhoC是Rho基因家族的一个成员,参与细胞信号转导、增殖和肌动蛋白骨架的调节。截止目前,Rho家族已被证实的成员有:Rho(RhoA、…  相似文献   

11.
粘附分子ICAM-1、E-Cadherin、CD44v6与肿瘤侵袭和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葛波  申鹏飞 《华夏医学》2002,15(2):278-280
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是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它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多步骤的病理生理过程。近年来粘附分子 ICAM- 1、E- Cadhcrin、CD44v6与肿瘤的侵袭转移的关系正成为研究的重点。笔者对该 3种粘附分子与肿瘤、特别是膀胱癌的侵袭转移的关系作一综述 ,展望它们作为临床指标为 TCC的早期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KAI1基因对肝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对肝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为肝癌的基因治疗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用亚克隆技术构建KAI1基因正、反义真核表达质粒,DOTAP脂质体法将其分别转入高转移潜能的人MHCC97-H肝癌细胞,以限制性酶切、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鉴定基因重组及转染是否成功.电镜观察细胞超微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细胞生长曲线和平板法集落形成试验观察细胞生长和集落形成能力,Boyden Chamber试验观察细胞侵袭能力,微管吸吮技术测定细胞的粘弹性和粘附力.BALB/CA 4~6周龄雄性裸鼠80只,随机分正义组、反义组、亲本细胞组及空载体组进行皮下(n=40)和原位肝(n=40)种植试验,观察体内的成瘤性、侵袭性及远处转移能力,免疫组化研究癌转移灶AFP和肿瘤组织细胞外基质(ECM)及粘附分子的表达状况.结果(1)成功构建了KAI1正、反义基因真核表达质粒,并将其分别转入MHCC97-H人肝癌细胞;(2)发现转入KAI1基因后可导致肝癌MHCC97-H细胞的一些细胞器数量和形态的变化;(3)KAI1基因对肝癌MHCC97-H细胞的体内外生长、细胞周期及体内成瘤性无明显影响;(4)反义KAI1基因可使MHCC97-H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增强、对体内外肝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有促进作用;(5)KAI1基因表达上调能使MHCC97-H细胞的体内外侵袭能力降低;(6)KAI1基因抑制肝癌侵袭和转移的机制可能与细胞粘弹性增加、ECM表达上调、粘附分子表达下调及粘附力下降等变化有关.结论KAI1基因在肝癌的侵袭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上调KAI1基因表达能明显降低肝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Musashi-1在肝细胞肝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及对肝癌细胞转移侵袭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2000年6月至2010年6月间138例行根治性肝细胞肝癌切除术患者的术中肝癌以及癌旁样本,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验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Musashi-1的表达水平;通过Pearson x2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分析Musashi-1与患者临床特征以及预后之间的关系.利用qPCR检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D133的表达并对癌组织中Musashi-1与CD133的表达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构建稳定过表达Musashi-1的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细胞,利用Sphere成球实验检测Musashi-1对肿瘤细胞成球能力的影响,利用肿瘤侵袭实验探究Musashi-1对肿瘤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138例肝细胞肝癌患者中有105例(76.1%)癌组织中Musashi-1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5).Musashi-1的表达与甲胎蛋白(AFP)水平、腹水、远处转移有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乙肝病史、肿瘤大小、子灶、门静脉癌栓、镜下癌栓等无关.Musashi-1的表达水平对患者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有显著影响(P<0.05).肝癌组织中CD133 mRNA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5),且CD133的表达与Musashi-1的表达呈正相关(R2=0.78,P<0.001).体外实验证实过表达Musashi-1的SMMC-7721细胞的成球能力和侵袭能力增强.结论 Musashi-1在肝细胞肝癌中表达增加,对肝细胞肝癌的进展可能具有促进作用,其表达水平可以为判断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近十几年来,对肿瘤细胞运动、运动因子及相应受体、转移的信号传导、肿瘤细胞基因缺陷、转移相关基因及抑制基因等方面的研究,为更好地理解肿瘤侵袭和转移过程提拱了理论依据。本文总结了转移过程的分子细胞学基础,概述了抗转移研究的现状。1肿瘤细胞运动及侵袭机制转移过程是一个复杂过程,包括几个相对独立的阶段:肿瘤细胞从原发肿瘤的游离,通过基膜及细胞外基质,侵入血管经血循环到达新的部位,重新附着,逸出血管,形成转移病灶。这种“转移串联’油运动因子启动,该因子通过受体和信号传导作用而引起癌细胞的动员。另外,细胞外…  相似文献   

15.
恶性肿瘤细胞浸润转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浸润细胞外基质是形成转移的前提,这个过程包括瘤细胞从原发灶脱落,穿过基底膜侵入细胞外基质,穿透淋巴管或脉管壁进入淋巴或血液循环,再从脉管外渗侵入继发部位继续生长,形成转移灶。许多研究表明细胞间的粘附分子参与了肿瘤细胞浸润和转移过程,CD44是粘附分子中的一员,尤其是CD44V6在肿瘤  相似文献   

16.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子生物学研究已经证实,肿瘤是一种基因病.肿瘤的侵袭、转移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多基因调控和多步骤发展的过程,不仅涉及到肿瘤细胞与宿主环境的相互影响和作用,还涉及到一系列肿瘤侵袭转移相关基因的结构和/或功能的异常,如一些转移促进基因的激活,一些转移抑制基因的失活或表达下调.肿瘤转移抑制基因功能的丧失是肿瘤细胞由非转移表型向转移表型发展过程的重要事件.KAI1基因是新近发现的一种肿瘤转移抑制基因,因它首先发现于前列腺癌细胞,所以被称为前列腺癌转移抑制基因,但其抑制肿瘤转移的作用在人体其它肿瘤中随后得到了广泛证实.本文就KAI1基因目前的研究状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肿瘤转移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红 《医学综述》2008,14(21):3246-3248
肿瘤的分化、侵袭和转移等一系列病理过程受多种基因的调控,它们在肿瘤细胞浸润和转移机制中或被激活,或被抑制,相互协同或拮抗,最终影响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nm23基因抑制肿瘤转移,而CD44v、S100A4基因和TIAM1基因促进肿瘤的扩散。  相似文献   

18.
目前认为胃癌是由于多种基因多种因子(例如MMP-9、TSP-1、NM23、CD44等)共同作用的结果。CD44是细胞表面的一种黏附性糖蛋白,是被认为与肿瘤转移相关基因之一。CD44基因有多种变异体(CD44v、CD44s),尤其CD44v6与胃癌的发生、发展、侵袭及转移有密切的关系。下面就CD44v6的生物学特征及其与胃癌的关系做一综述。1CD44v6分子的生物学特性1.1CD44v6的分布、基因定位与结构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的粘附和相互作用的分子称为细胞粘附分子(cell adhesionmolecules,CAMS)。不仅介导肿瘤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黏附,还参与肿瘤…  相似文献   

19.
肿瘤转移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包括肿瘤细胞侵袭机体正常组织、肿瘤细胞进入血管或淋巴管到达远处组织、肿瘤细胞在远处组织停留并继续形成新的肿瘤灶等多个环节。本文从活性氧(ROS)与肿瘤转移的关系、活性氧主要来源、活性氧调控的信号通路几个方面综述。  相似文献   

20.
细胞粘附分子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细胞粘附分子 (Cell adhesion molecules,CAM)是众多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 (extra cellularm atrix,ECM)间相互接触和结合分子的统称。粘附分子以受体—配体结合的形式发挥作用 ,使细胞与细胞间、细胞与基质间或细胞—基质—细胞间发生粘附 ,参与细胞的识别 ,信号转导 ,活化增殖与分化 ,以及细胞的伸展与转移 ,是免疫应答、肿瘤转移等一系列重要生理和病理过程的分子基础 [1 ]。细胞粘附分子 (CAM)可介导肿瘤细胞与细胞外基质 (ECM)、血管内皮细胞、实质器官细胞或与其它的肿瘤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因此在肿瘤侵袭转移中具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