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桡动脉-头静脉侧侧吻合术在自体动-静脉内瘘重建中的手术方法和注意事项.方法 分析南通市老年康复医院2004-2009年36例终末期肾功能衰竭动静脉内瘘治疗临床资料. 结果 36例患者均施行桡动脉-头静脉侧侧吻合术,36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成功率100%.其中有3例术中吻合后开放血管不能触及震颤,立即拆除吻合口缝线,见吻合口处血栓形成,清除血栓后再吻合,血流通畅,有6例术后出现手背肿胀,数天后肿胀自行消失. 结论桡动脉-头静脉侧侧吻合术所建立的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过程简便,成功率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建立血管通路的最佳术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手术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分别行前臂动静脉内瘘,鼻烟窝部内瘘及上臂动静脉内瘘手术治疗88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结果88例病人手术均1次成功,术后2周以上使用动静脉内瘘均能达到血液透析要求血流量。结论动静脉内瘘首选非惯用手鼻烟窝处桡动脉和头静脉吻合,其近期并发症最常见是血栓形成,远期常见为吻合口狭窄或闭塞致二次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在终末期肾病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4月我院82例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术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依据有无CDFI围手术期评估分为评估组与未评估组,各41例。对比两组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时间、手术一次成功率及评估组手术前后血管变化。结果:评估组自体动静脉内瘘术一次成功率97. 56%(40/41)较未评估组80. 49%(33/41)高,平均手术时间(52. 62±16. 24) min较未评估组(65. 37±20. 64) min短(P 0. 05);评估组1例患者术后1周因内瘘闭塞,加之自身血管条件不佳,修瘘困难,改行颈内静脉长期管置入术;未评估组术后1周8例患者内瘘闭塞,其中5例再次修瘘治疗成功,1例因血管条件较差改行颈内静脉长期管置入术,1例由于前臂血管条件不佳,改行肘部高位瘘成功,1例于对侧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术成功;评估组术后1周头静脉、桡动脉内径均较术前长,头静脉、桡动脉血流量均较术前高(P 0. 05)。结论:终末期肾病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围手术期采用CDFI检查,可指导手术方式选择及手术定位,还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且术后还可通过检测动静脉内瘘血流及内径情况评估内瘘功能,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血管通道,具有维持通畅时间长,穿刺成功率高,感染及并发症少的优点,在临床上广泛使用。我院2003年6月-2005年12月应用球囊导管取栓术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致血管闭塞7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使用至今未曾再发生闭塞,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前臂血管转位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前臂血管转位术在非常规动静脉自体血管内瘘中的建立及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前臂贵要静脉转位、桡动脉转位、桡动脉与贵要静脉转位会师三种方法建立非常规自体动静脉内瘘。结果 93例手术无1例失败,其穿刺使用率为97.8%,透析血流量达180~250ml/min,1~3年通畅率桡动脉转位术略高于其他两种转位术,血管转位内瘘的主要并发症是感染1.1%、血栓形成4.3%、吻合口狭窄1.1%和瘤样扩张5.4%,1~3年通畅率分别为84.9%、73.1%和62.4%。结论 前臂血管转位内瘘对大多数的病例在技术上是可行的,能够用于前期经多次血管通路操作的患者,在常规内瘘不能建立时优先于肘窝内瘘、上臂内瘘和血管移植内瘘被考虑,是采用自体血管建立动静脉内瘘的第二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终末期肾衰竭病人动静脉内瘘围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终末期肾衰竭病人局部麻醉下行桡动脉头静脉端侧吻合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均顺利行自体动静脉内瘘,38例未发生并发症,2例因血栓形成通过及时溶栓治疗内瘘通畅。[结论]加强终末期肾衰竭病人动静脉内瘘围术期的护理可保证内瘘通畅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血管通道,具有维持通畅时间长,穿刺成功率高,感染及并发症少的优点[1],在临床上广泛使用。我院2003年6月-2005年12月应用球囊导管取栓术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致血管闭塞7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使用至今未曾再发生闭塞,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血管鞘技术在动静脉内瘘手术中的应用及术后效果。方法 2010年8月~2016年11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动静脉人工内瘘手术的患者共102例,随机分2组:传统组49例,采用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的传统术式;改良组53例,采用血管鞘置入扩张的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改良术式,比较2种术式的内瘘通畅率、内瘘血流量和透析时平均血流量。结果 102例手术中有5例失败,均为传统术式组,其余手术均1次成功。分别选择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3个阶段,比较2组患者术后内瘘血流量(t值分别为2.429,2.446,2.474,P值分别0.017,0.016,0.015)、内瘘通畅率(χ~2值分别为2.807,5.636,4.508,P值分别0.094,0.024,0.049)、透析时平均血流量(t值2.102,2.099,2.199,P值0.038,0.039,0.037),除3个月时2组通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改良组均明显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静脉内瘘手术中应用血管鞘技术可以显著提高术后内瘘血流量、通畅率和透析时血流量,操作安全,可作为动静脉内瘘手术的新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前,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替代治疗的有效方式之一,而建立有效的动静脉内瘘是保证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1-2]。动静脉内瘘中以桡动脉-头静脉内瘘为主,手术方式常有:端-端、侧-端、侧-侧吻合等。因端-端吻合术式简单、易操作,目前采用仍较广泛。尿毒症患者因动脉硬化及长期慢性疾病,使头静脉较细,且扩张性差,部分患者有血管狭窄及闭塞,使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术前超声检查对行自体桡动脉头静脉端侧吻合术患者术后内瘘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行自体桡动脉头静脉端侧吻合术的57例尿毒症患者,将其随机分组,其中30例行术前血管超声检查(超声组)评估桡动脉和头静脉造瘘血管条件;27例仅行物理检查(对照组).术后1-6个月对两组患者均采用超声检查方法进行评估,主要观察血管走行、内径及血流通畅情况,比较两组内瘘术后成功率.结果超声组内瘘术后成功率83.3%,对照组内瘘术后成功率7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超声检查不仅能对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后血管状况进行评价,且能对术前桡动脉和头静脉等造瘘血管条件进行详细评估,以确立内瘘手术适应证和最佳手术部位,减少手术的盲目性,降低内瘘术后失败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闭塞患者置入支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5例人工血管动静脉瘘闭塞患者,于手术取栓及经皮腔内血管成型后,对残存狭窄≥50%处置入支架。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通畅情况。结果 5例均经手术取栓联合支架置入治疗成功,术后可正常血液透析,4例动静脉内瘘通畅,1例术后3个月死于心源性猝死;未发生感染、血管破裂、急性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论 支架置入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闭塞近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原因分析及早期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静脉内瘘是指将患者一侧肢体的动脉与静脉端端吻合或端侧吻合,从而为血液透析患者提供最佳的血管通路,它有着方便、安全、并发症少等优点。但是不正确地使用内瘘会大大减少内瘘的使用寿命,血栓形成是造成内瘘闭塞的最主要原因。我科自2000年1月-2006年3月共有208例患者行血液透析,其中有38例次患者先后发生动静脉内瘘闭塞,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导管处理前臂动静脉内瘘术口远处新鲜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对13例行前臂动静脉内瘘端侧吻合术术中新鲜血栓形成的尿毒症患者,应用一次性硬膜外麻醉导管注入肝素抗凝及尿激酶局部溶栓。结果 13例患者均获得成功。术后静脉处均可触及明显震颤,听诊可及明显血管杂音,3 d内未见血栓形成,1个月后血流量均达到血液透析的要求。结论一次性硬膜外麻醉导管注入肝素抗凝及尿激酶局部溶栓,是治疗前臂动静脉内瘘端侧吻合术时术口远处新鲜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衰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术后护理,以提高动静脉内瘘术的穿刺成功率。方法 156例终末期肾衰患者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手术方法均为桡动脉-头静脉吻合术,并予正确的术后护理。观察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 156例终末期肾衰患者中造瘘成功152例,失败4例。结论动静脉内瘘术后正确护理,可减少其并发症,并提高患者长期开放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人工动静脉内瘘术前、术后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32例人工动静脉内瘘进行术前吻合血管(桡动脉、头静脉)的筛选、监测和术后1周及4—6周的动态观察。结果经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的人工动静脉内瘘手术32例,30例成功,1例失败,1例放弃手术。术后超声发现2例患者因血栓形成导致动静脉内瘘阻塞,临床处理后内瘘再通。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术前监测是保障内瘘成功建立的有效手段,术后的动态观察和及时处理并发症,可进一步提高手术成功率、延长内瘘的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报道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施行前臂动静脉直接吻合内瘘手术建立长期血液透析通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前壁动静脉直接吻合内瘘术36例临床资料,术式的选择,并复习相关的文献资料。结果:临床应用36例39次前臂动静脉显微外科直接吻合内瘘术,其中33例仅行一次手术。有3例因血管炎症、透析血流量不足或血管栓塞先后施行2次手术。动静脉瘘使用1个月-3年,最长使用3年的穿刺已达200余次,仍使用良好。结论:采用显微外科缝合法直接吻合前臂动静脉内瘘术具有手术操作简便.效果确切,并发症少,远期效果好等优点,其中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是建立长期血液透析通路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梯形对称二等分叶小血管吻合法在动静脉内瘘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梯形对称二等分叶小血管吻合法施行头静脉桡动脉内瘘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门诊采用梯形对称二等分叶法吻合头静脉桡动脉形成内瘘44例. 结果术后44例中42例内瘘通畅良好,1例因术后血管危象而失败行二次手术后内瘘通畅,1例因血流量不足放弃使用,42例使用良好.动静脉内瘘使用3~28个月,最多已穿刺达200余次,内瘘使用仍良好.结论采用梯形对称二等分叶法吻合头静脉桡动脉建立内瘘术,操作简便,吻合速度快,成功率高,效果满意,并发症少,是建立长期血液透析通路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8.
前臂动静脉内瘘因血管位置表浅,手术操作简单且血流量适中,是临床最常选用的内瘘部位。但手术后动静脉内瘘因血栓形成,导致血管堵塞时有发生,1998年6月至2002年2月应用Baxter公司生产的动脉取栓气囊导管,共行前臂端-端吻合的动静脉内瘘因新鲜血栓(24小时内)形成而行气囊导管取栓、血管扩张再通术26例次,临床效果良好。 临床资料 26例次手术患者为本院及外院患  相似文献   

19.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56岁,入院诊断为慢性肾脏病5期、肾性贫血、双前臂动静脉内瘘术后闭塞。患者6年前开始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曾多次行双前臂动静脉内瘘手术及中心静脉插管手术,1年前在我科行左前臂贵要静脉一桡动脉J型转位术,术后2月拔除股静脉长期导管应用内瘘透析。入院前3日,发现患者内瘘闭塞,患者拒绝取栓治疗,为建立血液透析通路入院。  相似文献   

20.
血液透析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建立和维持一个有效的血管通路是血液净化顺利进行的前提.多项研究指南均认为自体动静脉内瘘是透析患者的第一选择.本组总结我院70例头静脉和桡动脉内瘘手术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比较术前、术后头静脉、桡动脉内径及血流量,旨在了解术前超声在选择适宜的吻合动静脉,评价动静脉内瘘血流情况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