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CT检查在外伤性脾破裂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CT扫描对脾破裂诊断与治疗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8~2008年收治83例经CT和B超检查的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资料。结果根据CT表现进行脾损伤分成四级:Ⅰ级,包膜下积血9例;Ⅱ级,脾外周撕裂23例;Ⅲ级,脾实质撕裂29例;Ⅳ级,粉碎性脾12例,其中Ⅰ级和部分Ⅱ级病例行保守治疗22例.部分Ⅱ级及Ⅲ级以上行手术治疗61例.均治愈出院。术前CT扫描诊断符合率93.5%,B超诊断符合率82.0%:CT扫描发现8种合并伤共29例,B超发现3种合并伤7例。结论CT检查可对外伤性脾破裂进行正确的诊断,并对脾破裂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是外伤性脾破裂最重要的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鲁甸县人民医院1998年3月至2008年3月在外伤性脾破裂全脾切除术中行自体脾片大网膜内移植25例,其中男16例,女9岁;年龄12~60岁,平均36.5岁;24例发病至就诊时间30min~24h,1例延迟性脾破裂(DRS)就诊时间7d,平均12h。致伤原因:坠跌伤8例,车祸伤7例,斗殴伤5例,挤压伤5例;合并其他脏器损伤4例:胸外伤2例(其中1例左侧第8、9肋骨骨折),左肝外叶破裂1例,左侧Colles骨折1例。入院查体:左上腹均有疼痛及压痛,脾区叩痛,移动性浊音阳性20例,可疑阳性5例,就诊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低血容量性休克。23例行腹腔穿刺,阳性率为91.3%(21/23)。术前B超均提示有脾脏损伤,  相似文献   

3.
选择性保脾术治疗小儿外伤性脾破裂16例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于1982年1月至1996年12月间共收治外伤性脾破裂318例,在ZI例小儿外伤性脾破裂中,施行选择性保脾术16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般情况:本组16例小儿外伤性脾破裂中.男11例,女5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12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8例,拳击伤2例,跌伤3例,自行车撞伤2例,汽车车轮辗压伤1例。致伤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低血压和腹膜刺激征,B超检查均提示脾破裂,腹腔穿刺均抽到不凝血。外伤性脾破裂分度、伤情及保脾术式:我们依据脾实质及血管的损伤情况,习惯将外伤性脾破裂分为IV度:I度为单个牌组织浅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断和治疗手段。方法:对147例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脾破裂的诊断除详细询问外伤史外,认真细致的体格检查、动态的生命体征观察以及辅以诊断性腹腔穿刺、B超、CT等特殊检查可确诊。诊断性腹腔穿刺127例,阳性率95、3%;B超检查97例,阳性率93.8%;CT检查7例,阳性率100%。非手术治疗13例,4例转手术治疗,治愈9例,均属于伤情轻,血液动态稳定,无腹内其它脏器损伤,B超、CT提示为表浅裂口或边缘裂口,液性暗区量少,相当Ⅰ、Ⅱ级损伤者。而手术治疗138例,死亡2例,为多脏器损伤及合并脑外伤。治疗术式:清创止血、局部凝血酶及粘胶止血3例,修补加明胶海绵或带蒂大网膜填塞12例,脾部分切除5例,脾动脉结扎加脾段切除7例,脾动脉结扎修补3例,全脾切除108例;12例延迟性脾破裂均行脾切除,自体脾组织移植4例。结论:外伤性脾破裂是腹部外伤最常见的急症,详细询问病史、认真细致的体格检查、动态生命体征观察能减少漏诊及误诊,而诊断性腹腔穿刺、B超、CT等特殊检查,是诊断外伤性脾破裂的主要方法。对较轻的脾损伤、出血量小、生命体征平稳、收缩压维持在90毫米汞柱以上的,在严密的检测下非手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创伤性脾破裂迄今仍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总趋势是保脾外科治疗,而清创止血、修补加填塞或单纯修补、脾部分切除或脾动脉结扎加脾段切除是保脾手术的重要手段。延迟性脾破裂行脾切除是国内外一致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eytpertic purpura,ITP)手术以及围手术期处理需要注意的问题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ITP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围手术期治疗等,对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手术前10例患者行腹部CT检查,8例发现副脾,1例发现右侧肾肿瘤,1例发现腹膜后血肿,25例行腹部B超检查,5例发现副脾。29例均行脾切除术,手术中切除副脾8例。手术后1例颅内出血死亡,其余存活,死亡率3.45%。手术后胰尾小动脉出血1例,二次手术予以止血,1例并发左侧膈下脓肿。29例患者脾切除术后第一天有效率100%,手术后1周有效率93%(27/29)。随访15例,随访2~87个月,其中有效73.7%(11/15),部分有效13.3%(2/15),无效6.67%(1/15)。结论完善检查、围手术期处理措施得当是ITP外科手术治疗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外伤性脾破裂52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脾脏在闭合性腹部外伤中受伤率最高 ,约占整个腹部外伤的 45 %。我院 1996年 8月~ 2 0 0 2年 12月共收治了外伤性脾破裂 5 2例 ,根据病情选择了不同治疗方法 ,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探讨基层医院如何正确治疗外伤性脾破裂。1 临床资料本组男 44例 ,女 8例 ,年龄 5~ 64岁。致伤原因为车祸 3 4例 (65 .4% ) ,坠落伤 12例 (2 3 .1% ) ,钝挫伤 6例 (11.5 % )。受伤至就诊时间 :1h~ 6天。诊断除依据病史、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外 ,腹腔穿刺均获不凝血。B超检查 46例 ,CT检查 12例 ,均提示腹腔有不同量积血。本组 5 2例中…  相似文献   

7.
168例闭合性肝外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诊治闭合性肝外伤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了1990-2000年收治的168例闭合性肝外伤的临床资料。结果:均行腹腔穿刺,阳性率为94.6%(159/168),B超检查92例,阳性率为95.7%(88/92),CT检查33例,阳性率为93.9%(31/33),术前确诊率为98.2%,168例中,行非手术治疗37例(22.0%),手术治疗131例(78.0%),治愈161例(95.8%),其中非手术治疗37例均痊愈,手术治疗131例中痊愈124例,死亡7例(4.2%),结论:外伤史,体征,腹腔穿刺,B超和CT检查是诊断肝外伤的重要依据,及时手术治疗是降低严重肝外伤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脾囊肿10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脾囊肿是少见病,我院于1985年1月至2005年10月共收治脾囊肿10例,现结合文献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男3例,女7例,年龄21~50岁,中位年龄35岁。主诉以左上腹疼痛不适4例,左上腹扪及包块8例,肿块位于左锁骨中线肋下4~10 cm,触及肿块表面光滑,有波动感及触痛;B超体检发现2例;发热、合并感染1例。诊断:本组均行B超检查,9例提示脾囊肿(6 cm×5 cm×4 cm~13 cm×12 cm×10 cm),1例提示脾肿瘤(6 cm×5 cm×4 cm)。9例行CT检查,均提示脾囊肿,1例行MRI检查示脾错构瘤。10例均行X线检查,8例提示左膈肌抬高。2.治疗:本组均经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胰腺损伤52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胰腺损伤的诊断以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胰腺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诊疗过程。结果本组保守治疗4例,手术治疗48例。术前腹腔穿刺液淀粉酶升高者占61.2%(19/31),血淀粉酶升高者占44.9%(13/29),B超检查阳性率为45.5%(20/44),CT检查阳性率为63.6%(21/33)。术后发生胰漏16例(33.3%),胆漏2例(4.2%),腹腔脓肿4例(8.3%),腹腔出血6例(12.5%)。死亡7例,总体死亡率为13.5%。结论胰腺损伤早期诊断困难,结合受伤史,体格检查以及淀粉酶、B超、CT等辅助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术中探查胰腺对于胰腺损伤的诊断最为可靠。对胰腺损伤进行准确分级,从而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对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脾转移癌的诊断及临床病理特征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Zhang Z  Fang Z  Ye J  Tao C  Yi M  Lu H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8):585-588
目的:探讨脾转移癌(MCS)的诊断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报告4例MCS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4例MCS占1959-1999年间308例脾活检病例的1.3%。临床主要表现为左上腹疼痛和包块,癌灶位于脾上极1例,脾下极2例,脾下极+脾门部1例,肉眼观均为结节型。组织学类型:来自胰腺腺泡细胞癌2例,肝细胞癌和横结肠腺癌各1例,临床诊断MCS1例,3例被误诊,综合国内文献资料。MCS具有以下临床病理特征:(1)30-60岁的患者占66.7%,平均年龄51.2岁;(2)76.3%有左上腹疼痛,63.2%伴脾肿大或包块;(3)肉眼观68.4%为结节型病变;(4)腺癌占94.2%。70.3%原发于结肠癌,肝细胞癌,卵巢癌和胰腺癌;(5)B超和(或)CT示脾占位性病变或肿块者占76.7%,提示MCS者占11.8%;(6)临床上被误诊者占73.7%,结论:MCS少见,临床误诊率高,影响学检查有助于临床诊断,临床医师和病理医师应相互协作,增强对MCS的诊断意识,以提高MCS的诊断水平和检出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局部进展期结直肠癌侵犯膀胱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2年间收治的29例结直肠癌 侵犯膀胱的病人资料。结果:原发癌26例和复发癌3例。常见症状为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改变20例(占69.0%),其次为腹痛16例(55.2%)、泌尿系统症状15例(51.7%)、体重下降12例(41.4%)和食欲减退8例(27.6%)。常见体征为腹部包块11例(37.9%)和直肠肿物7例(24.1%)。B超、结肠镜、膀胱镜和盆腔CT扫描检查发现肿物的阳性率分别为93.8%(15/16)、95.0%(19/20)、91.7%(11/12)和100%(18/18)。入院前误诊率达62.1%(18/29),入院时误诊率为44.8%(13/29)。结论:本病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而易误诊,应根据本病的临床特点,并结合B超、结肠镜、膀胱镜和盆腔CT扫描检查而作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肾脏炎性假瘤1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87~1995年10月,我院收治肾脏炎性假瘤12例,其中5例经临床证实,7例经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16~56岁,平均34.8岁。左侧4倒,右侧8例。临床症状表现为腰痛10例,发热5例,血尿4例,肾周积液3例。KUB及IVU提示4例下盏、3例上盏拉长,1例肾益充盈缺损,呈弧形压迹。B超检查示肾实质下极占位性病变7例,中极占位性病变2例,上极占位性病变3例。8例行CT检查均提示肾实质占位性病变。6例作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提示4例有炎症,1例为肾血管瘤,1例肾中下极有占位性病变。1…  相似文献   

13.
外伤性脾破裂保脾术后预防再出血的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1989年以来,我院对81例外伤性脾破裂实施了脾部分切除术,术后无1例出现再出血。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81例,男58例,女23例。年龄7~63岁,平均32-5岁。致伤原因为:车祸41例,坠跌伤17例,撞击伤18例,刺伤1例,挤压伤2例,医源性损伤2例(1例为胃癌根治术中,另1例为胃大部切除术中,均误伤脾下极)。除2例医源性损伤外,入院时距受伤时间为10分钟至20日。入院时伴休克者35例。78例腹腔穿刺为阳性。B超提示脾破裂者68例(83-9%),腹内合并其它脏器损伤为:肝、胃同时破裂1…  相似文献   

14.
外伤性脾破裂是临床较常见的急腹症。自 1 998年 5月起 ,我院对 8例外伤性脾破裂采用脾蒂阻断、转移大网膜包脾行脾破裂修补术 ,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本组 8例 ,男 7例 ,女 1例。年龄 1 9~ 6 5岁 ,平均 35 5岁。受伤距入院时间为 3~ 6小时。病人有明确腹部外伤史及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贫血和腹膜炎体征。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液。B超检查提示脾破裂。脾破裂程度 :根据Gall和Scheele[1] 分级标准 :Ⅱ级 5例 ,Ⅲ级 3例。腹腔积血 1 0 0 0~ 30 0 0ml,平均 1 5 6 0ml。脾创面均见活动出血。手术方…  相似文献   

15.
脾切除后自体脾片网膜囊内移植观察(附2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年6月至1998年8月,我院对外伤性脾破裂患者施行脾切除自体脾片移植,共28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28例中男22例,女6例,年龄9~60岁,平均年龄34.5岁。致伤原因以车祸最多,占20例(71.5%),其次为坠落伤6例(21.4%),钝挫伤2例(7.1%),伤后就诊时间30min至36h。临床表现均为不同程度的休克和腹膜炎症状及体征,均被腹腔穿刺或B超检查提示牌破裂和腹腔积血,合并肋骨骨折6例,气胸1例,血胸2例,明显软组织损伤5例。术中所见:脾脏隔面…  相似文献   

16.
我科自1995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收治外伤性疟疾脾破裂28例,现就其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28例,男21例,女7例.年龄18~65岁,平均36.8岁,其中30~45岁占64%.均有反复感染疟疾病史,全部为腹部闭合性损伤,脾功能亢进3例.合并胰尾损伤1例,肠破裂2例,肝破裂1例,左肾挫伤1例,肋骨骨折2例,脑外伤1例.入院时休克21例,移动性浊音阳性23例,28例B超或CT均提示腹腔积血、脾肿大,20例提示脾损伤.诊断性腹腔穿刺均抽出不凝血.  相似文献   

17.
27例空回肠出血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力  田伏洲等 《消化外科》2002,1(6):421-422
目的:对经手术证实的27例空回肠出血患进行分析,探讨空回肠出血的病因诊断,方法:27例空回肠出血患分别进行B超、小肠气钡造影,选择性血管造影,术中肠镜等检查,最后均以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出血原因中,肿瘤14例(51.9%),血管发育不良5例(18.5%),Meckel憩室4例(14.8%),Crohn's病3例(11.1%)空肠非特异性溃疡1例(3.7%),术中肠镜检查6例,阳性诊断率为83.3%(5/6),阳性符合率为100%,选择性动脉造影12例,阳性诊断率为66.7%(8/12),阳性符合率为87.5%;气钡双重造影17例,阳性诊断率为23.5%(4/17),阳性符合率为100%;B超检查27例,阳性率为25.9%(7/27),阳性符合率为85.7%,结论:肿瘤为空回肠出血的主要原因,除传统的诊断方法外,B超在空回肠出血的诊断中也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重症急性胰腺炎(简称SAP)临床过程凶险,病死率高,外科处理目前仍有较大争议。我院1993年1月~1997年12月住院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37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7例中,男16例,女21例;年龄16~72岁,35~55岁占72.4%。诱因:胆源性胰腺炎19例(51.3%),脂餐饱食7例(18.9%),酗酒6例(16.2%),无明显诱因5例(13.5%)。手术治疗者20例(54.1%),非手术治疗者17例(45.9%)。1.2诊断标准本组均具有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并经腹腔穿刺抽得血性腹水及高含量淀粉酶,B超、CT检查或剖腹手术确诊。按中华医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外伤性迟发性脾破裂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4年至2012年来收治的27例外伤性迟发性脾破裂临床资料.结果 27例均行脾切除术,其中加自体脾组织网膜内移植术10例,治愈26例,死亡1例.结论腹腔穿刺、腹腔灌洗、B超、CT、X线检查是诊断外伤性迟发性脾破裂的常用方法,脾切除术仍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保脾或自体脾组织网膜内移植术可提高术后机体免疫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胆囊癌40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胆囊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40例胆囊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以上腹痛为主40例(100%),黄疸18例(45%),腹部包块8例(20%)。40例行B超检查发现28例(70%),CT发现6例(15%)。本组40例均经经术后病理诊断确诊。手术方式有胆囊切除术(7例),根治性胆囊切除(8例),根治性胆囊切除加肝切除(17例),姑息性手术8例。结论 胆囊癌早期易误诊,须依靠B超,CT等辅助检查。早期行根治性胆囊切除可以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