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2 毫秒
1.
浅谈康复功能锻炼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丽  霍新  李蕊  白凤芝 《吉林医学》2009,30(14):1429-1430
目的:做好康复功能锻炼,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将建立动静脉内瘘的6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未进行康复功能锻炼指导,实验组进行功能康复锻炼指导。结果:实验组的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延长,而对照组的内瘘使用时间明显没有对照组长,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康复功能锻炼对动静脉内瘘的形成和使用时间的延长都有很大的影响,对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穿刺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的影响,探讨延长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的有效途径。方法:采用分组研究的方法,按随机分组原则设试验组和对照组,对60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动静脉内瘘使用情况进行跟踪调查研究。结果:60例中试验组与对照组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穿刺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影响较大,应选择最恰当的穿刺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相关护理及处置。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17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纳入患者抽签随机分为改良护理组(n=89)与常规护理组(n=89)。常规护理组给予维持性血液透析常规护理,改良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改良措施,比较两组干预6个月后动静脉内瘘血栓发生率。并根据血栓发生情况,将17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血栓组与无血栓组,比较两组护理资料。结果改良护理组的动静脉内瘘血栓发生率为9.0%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的21.3%(P0.05)。血栓组的穿刺时间、穿刺方法、穿刺血肿、压迫时间、超滤量、血流量、健康教育等7个因素对无血栓组比较均有差异(P0.05)。结论积极控制穿刺时间、穿刺方法、穿刺血肿、压迫时间、超滤量、血流量、健康教育等相关护理因素,给予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针对性改良措施,有利于防治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的采用动静脉内瘘血管通路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健康指导,比较两组并发症、内瘘完好率、使用寿命、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内瘘闭塞、感染、肿胀手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内瘘完好率、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使用寿命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的健康指导干预,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内瘘使用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八邪操联合经络按摩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AVF)促成熟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于我院接受动静脉内瘘成型术的80例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收治于奇偶数病室的病例各为40例,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按动静脉内瘘成型术护理常规施护,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八邪操与经络按摩,对两组术后4周、8周、内瘘首次穿刺血流量,内瘘穿刺时间及成功率,由专业的医生对并发症严重程度进行评分,包括切口渗血与肢体肿胀、血管栓塞与吻合口狭窄,对两组动静脉内瘘成型术者治疗前后进行疼痛度测评。结果试验组在首次穿刺、术后4周、8周血流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首次穿刺时间和穿刺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切口渗血、肢体肿胀、血管栓塞与吻合口狭窄严重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均下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八邪操联合经络按摩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开展护理,可以显著提升内瘘使用时的血流量,降低术后疼痛感受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促内瘘成熟作用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动静脉内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7月收治的60例行动静脉内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内瘘使用时间、患者负面心理评分、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内瘘使用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负面心理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存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动静脉内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既可延长内瘘使用时间,又能缓解患者负面心理、提高生存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董凤玲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46(12):1508-1509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血液透析动静脉瘘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实施动静脉内瘘综合护理干预,加强健康指导,对照组给予动静脉内瘘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内瘘闭塞、感染肿胀手综合征等并发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 对内瘘的护理进行强化措施,对于保证血液透析的效果,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寿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内瘘成熟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莉萍 《吉林医学》2011,(8):1619-1621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术后实施功能锻炼指导并分析效果。方法:对2006年6月~2010年7月诱导透析的68例患者行动-静脉内瘘术,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6例,对照组32例,试验组采用全程跟踪教育,指导患者实施自我锻炼,并制定功能锻炼实施方案,按计划对患者进行动-静脉术前和术后护理的有关宣教。对照组只实施传统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实施自我锻炼的依从性、内瘘的彩超血流、首次穿刺成功率、透析时血流量及透析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个月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在动-静脉术后实施功能锻炼的依从性、首次穿刺成功率、血流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穿刺后并发症低于对照组。结论:内瘘功能锻炼指导应用于动-静脉造瘘术后血液透析患者,可促进内瘘发育,保证血液透析的流量,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痿的护理干预。方法:对73例使用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的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结果:64例动静脉内瘘使用良好,使用时间19—71个月,平均58个月。结论:正确指导患者保护好动静脉内瘘,尽早进行功能锻炼,使动静脉内瘘早日成熟,把握好动静脉内瘘的启用时机,消除引起血栓形成等一切不利因素,减少并发症发生,可以延长内瘘的使用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经莉 《中外健康文摘》2012,(49):354-355
目的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率.方法通过对内瘘术前、术后和透析后护理,正确掌握内瘘使用时间,掌握正确穿刺方法和科学的健康宣教,预防内瘘阻塞.结果对透析患者内瘘有效的健康护理,延长了内瘘的使用寿命,达到了理想的透析效果.结论理想的动静脉内瘘,需要医患配合,以保证有效血液透析,从而提高生存质量及存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为减少透析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供更好的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需要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0例,按照数字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血液透析的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的透析护理基础上对患者实施早期的护理干预。治疗护理后,观察两组患者透析中并发症发生情况如血栓形成、感染、出血等以及患者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早期护理干预明显减少了血透患者的动静脉内瘘的并发症,延长了内瘘的使用时间,且早期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内瘘闭塞率和动脉瘤样扩张率分别为5.00%和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00%和1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并发症如血栓的形成、出血、血管瘤以及肿胀手综合征的发生率为10.00%,与对照组的30.00%相比,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的护理干预能够对显著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效果等都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临床护理方法及经验。方法:选取54例糖尿病肾病行维持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强化动静脉瘘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内瘘成熟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内瘘成熟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严密的把控动静脉内瘘的启动时机,熟练的操作并严格按照无菌穿刺方法,在透析过程中密切观察并在结束时正确的按压血管,能够有效的保护患者的动静脉内瘘,促其早熟。  相似文献   

13.
胡坤  王苏贵  王利静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0,45(4):544-546, 550
目的观察自制动静脉内瘘保护套联合远红外照射在超高压球囊扩张术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自体动静脉内瘘(内瘘)狭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内瘘狭窄行超高压球囊扩张术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握拳与放松、内瘘局部热敷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动静脉内瘘保护套保护术侧肢体,同时予以远红外线治疗仪照射护理。比较2组病人术后6个月内瘘自然流量、并发症发生情况、内瘘再狭窄的发生率及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结果52例病人术后1~3 d均能首次使用内瘘进行血液透析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内瘘自然流量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内瘘再狭窄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高压球囊扩张术可有效解除内瘘狭窄,自制动静脉内瘘保护套联合远红外照射可显著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流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中动静脉内瘘的效果并进行评价。方法 选取 2014 年 4 月至 2015 年4 月在医院维持性透析治疗的动静脉瘘患者 95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 47 例和观察组 48 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 2 组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发生率、知识知晓度、患者舒适度以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动静脉内瘘失功发生率、知识知晓度、患者舒适度、护理工作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目的 结论 个性化护理干预能够降低血液透析中动静脉内瘘失功发生率,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韩立燕 《中外医疗》2014,(35):173-175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中失功的原因分析和临床护理。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8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依照调研得来的真实状态,选取带有针对特性的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中出现功能下降或丧失情况。结果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中出现功能下降或丧失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其中,在低血压、过早使用动静脉瘘、穿刺不当、护理不当及自我保护意识差等原因中,对照组分别为9(22.5)、1(2.50)、8(20.0)、1(2.50)、3(7.50),观察组分别为3(7.50)、0(0.00)、2(5.0)、0(0.00)、0(0.00),观察组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中出现丧失或下降的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给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尽量预设针对特性的护理途径,以便改善原初的治疗成效,保障患者安全,提升原有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血管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3年1月广东省湛江市中心人民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90例,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为动静脉内瘘患者。对照组患者内瘘血管实施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模式加以干预。观察两组患者血栓形成、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者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89%)显著低于对照组(2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血管实施优质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维护,能够显著降低患者内瘘的并发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很大的提高,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优质护理理念在内瘘闭塞后溶栓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采用不同护理模式指导下护理干预措施对我院2010年5月~2013年6月收治的50例内瘘闭塞后溶栓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应用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在再通率和再通时间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SAS标准分低于对照组[(41.29±3.28)vs(48.78±3.42),P<0.05],观察组患者SDS标准分低于对照组[(41.51±3.35)vs(49.84±3.47),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100.00% vs 80.00%,P< 0.05).结论 优质护理理念能够减少内瘘闭塞后溶栓治疗血液透析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和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位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我院16例成功实施高位动静脉内瘘形成术的患者,分析其高位动静脉内瘘术前护理、内瘘穿刺护理及术后观察、护理的情况.结论 从高位动静脉内瘘形成前到手术后应用内瘘进行血液透析的整个过程中,由责任护士订出护理计划,实施整体护理,是保护内瘘,延长内瘘使用“寿命”的重...  相似文献   

19.
徐楠  刘晓丽  王湛  刘路露  王强  唐棠  钱晋  任艳 《中国医药导报》2014,(25):107-110,114
目的探讨品管圈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点渗血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血液净化中心2013年8月~2014年1月进行规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将120例符合研究入组标准的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品管圈护理组)男33例,女27例,平均年龄(61±10)岁,采用品管圈护理方法;对照组(传统护理组)男35例,女25例,平均年龄(68±10)岁,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开展期为6个月。探讨实施对策对动静脉内瘘穿刺点渗血的影响。结果运用品管圈后传统护理组渗血发生率为23.3‰,品管圈护理组渗血发生率为12.4‰,两组渗血发生率经χ2检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品管圈活动能够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穿刺点渗血发生率,有助于提高护士工作的主动性和解决护理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