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1病例患者,男性,58岁。因"阵发性胸闷15d,加重2d"入院。入院时无恶心呕吐,无背部放射痛,无晕厥,无呼吸困难。患者既往身体健康,但剧烈活动后有胸闷、头晕症状。查体;心尖搏动位于左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内0.5cm处,心界扣诊无明显扩大,心率56次/min,心律齐,各瓣膜区未及杂音。  相似文献   

3.
4.
王冰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0):624-625
肥厚型心肌病是以心肌非对称性肥厚、心室腔变小为特征,以左心室血液充盈受阻,舒张期顺应性下降为基本病变,原因不明的心肌病。根据临床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可分为两类:伴有左心室流出道梗阻者,称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不伴有流出道梗阻者,称为肥厚型非梗阻性心肌病。目前多认为本病与遗传有关,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由于本病的病死率在年轻患者中较高,且死亡率往往是猝发而无法预料,故特别强调尽可能较早地确认本病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是以心肌非对称性肥厚,心室腔变小为特征,以左心室血液充盈受阻,舒张期顺应性下降为基本病态的心肌病。根据左室流出道有无梗阻可分为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和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本病常有明显的家族史。常为青年人猝死的原因。部分患者可无自觉症状,只是在体检中发现,大部分患者有心悸,胸痛,劳力性呼吸困难。  相似文献   

6.
患者 ,男性 ,3 5岁 ,因反复胸闷、心前区压榨性疼痛 ,每次持续约 5~ 6min ,伴心慌、气促加重 3d来我院就诊。急诊心电图示 :窦性心律 ,心率 62次 /min ,P R间期 0 14s ,QRS时限 0 0 8s ,Q T间期 0 40s。Ⅱ、Ⅲ、aVF呈qRs型 ,q为异常Q波 ;V1呈RS ,R/S >1,V5呈qRs型 ,RV5等于 4 6mV ,S T段 :Ⅲ水平上抬 0 2mV ,Ⅱ、aVF斜型上抬 0 1mV。V1水平上抬 0 15mV。T波 :Ⅰ、aVL、V2 、V3 、V4倒置 ,V5平坦 ,V6低平 ,Ⅱ、Ⅲ、aVF出现高大直立T波。心电图诊断 :①窦性心律 ,②急…  相似文献   

7.
8.
徐济民 《求医问药》2008,(11):17-17
肥厚型心肌病是原发性心肌病的一种类型。该病是以心肌的非对称性肥厚、心室腔变小为特征,以左心室的血液充盈受阻以及舒张期的顺应性下降为基本病态的心肌病。根据患者的左心室流出道有无梗阻可将肥厚型心肌病分为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和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临床实践证明,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多有明确的患过该病的家族史(约占1/3)。大多数该病患者都在30岁以前发病,其中10%左右的人在婴儿期即被确诊患有该病。该病患者的男女比例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9.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治疗中的合理用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宏  樊朝美 《中国医刊》2005,40(5):54-56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心脏病,主要是由于编码心肌肌小节蛋白的基因发生变异所致,它可以具有各种形态学、功能学及临床表现,其主要特征为没有明确原因的心肌肥厚,肥厚心肌主要侵犯心室腔,并导致心室腔容量的减少。心肌肥厚的分布通常为非对称性,因而具有明显的结构变异。  相似文献   

10.
11.
韦迎娜  韩圣娜 《安徽医学》2018,39(10):1222-1225
目的 分析高血压左心室肥厚(H-LVH)与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体表心电图(ECG)表现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纳入2013年11月至2017年11月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诊治的H-LVH (60例,H-LVH组)、HCM患者(40例,HCM组)为研究对象,均行体表ECG检查,对比两组12导联T波峰与末间期(Tp-e间期)的差异性及ROC曲线下面积,比较其最大Tp-e间期、矫正Tp-e间期(cTp-e)、最小Tp-e间期,评估Ⅱ导联的Tp-e间期、异常Q波、T波倒置诊断HCM的敏感性、特异性,并分析两组最大QTe、QTp、cQTe、cQTe与最大左室壁厚度的相关性。结果 HCM组肢体导联Ⅰ、Ⅱ、aVR、aVF及胸前导联V5、V6的Tp-e间期较H-LVH组延长(P<0.05);Ⅱ导联的Tp-e间期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805;HCM组最大Tp-e间期(111±21) ms、cTp-e间期(89±18) ms、最小Tp-e间期(59±11) ms较H-LVH组延长(P<0.05);异常Q波标准2诊断HCM的敏感性、特异性高于标准1及标准3,T波倒置标准2诊断HCM的敏感性、特异性高于标准1及标准3,满足Ⅱ导联Tp-e间期>75 ms、异常Q波、T波倒置任一项诊断HCM的敏感性、特异性为58.8%、92.0%;HCM患者最大QTe、QTp、cQTe、cQTp与最大左室壁厚度有相关性(P<0.05),而H-LVH无(P>0.05)。结论 HCM的体表ECG表现与H-LVH存在差异,尤其是Ⅱ导联的Tp-e间期或异常Q波、T波倒置有较高敏感性、特异性,可用于与H-LVH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任希慧  缪武  李莉  周小波 《中外医疗》2010,30(17):41-41
目的肥厚型心肌病合并急性无Q波型心肌梗死的特征。方法对心电图提示:左心室肥厚同时伴ST-T改变的患者进行动态观察,并结合临床症状完善各项辅检(心肌生化标记物、心脏彩超)。结果患者急性无Q波型心肌梗死的诊断成立。结论肥厚型心肌病合并急性无Q波型心肌梗死的病例并非少见,但单凭心电图难以鉴别,应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及时检测心肌生化标记物和心脏彩超,从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特点。方法对63例经临床确诊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3例中有5例心电网正常,58例存在异常改变,其中,ST—T改变53例,左心室肥厚特征性改变22例,异常Q波22例,38例伴有心律失常。结论肥厚型心肌病可出现多种心电图改变,其敏感性高,但缺乏特异性,诊断时需结合临床及其他相关检查如超声心动冈等,可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4.
李惠玲 《基层医学论坛》2016,(26):3690-3691
目的:探讨非梗阻性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特征改变,提高对非梗阻性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鉴别诊断。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42例确诊为非梗阻性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超声心电图特点进行总结。结果本组42例心尖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均有心电图异常改变,胸前导联 T 波倒置均超过0.05 mV,RV5大于2.6 mV 的有18例(42.9%),ST 段压低程度0.05~0.4 mV 的有20例(47.6%),没有患者出现额面心电轴异常和病理性胸前导联 Q 波,合并心房纤颤3例(7.1%)。结论标准12导联 ECG 显示胸导联 V3~V5R 波振幅增高伴对称性倒置 T 波,要高度考虑非梗阻性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可能,心电图异常对非梗阻性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诊断提供了特征性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p-HCM)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标准12导联心电图的差异性表现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总结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心电图符合NSTEMI表现患者共108例,经冠状动脉和心室造影确诊为Ap-HCM患者40例(为Ap-HCM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患者心电图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经临床和心脏彩超确诊为HCM的患者49例,对其常规12导联心电图,进行对照性研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9例HCM患者中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91.8%,ST-T改变40例(81.6%),Ⅳ型ST-T改变多见于前侧壁导联(V1~V3)、高侧壁导联(Ⅰ~aVL),具有特殊性(P〈0.05).其他3型患者异常ST-T改变发生率及部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左心室肥厚(Rv5+SV1〉4.0 mV)诊断标准的12例(24.5%),符合RV4〉RV5〉RV6(或RV3〉RV4〉RV5)者14例(28.6%).室间隔肥厚型HCM患者中梗阻型和非梗阻型各项心电图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M患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电图异常,其敏感性高,但特异性低,除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外,其他各型心电图改变没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两例误诊为先心病,肺动脉瓣狭窄及肺心病患者,前者经手术及病理解剖,后者经超声心动图及心内膜下心肌活检均证实为右室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原发性肺动脉瓣下狭窄),并对其病理解剖与临床特点,鉴别诊断与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46岁,主因左侧肢体活动不便1周来我院神经内科就诊,门诊描心电图示:窦性心律,V1-V4导联ST段呈弓背向上抬高0.1-0.5mv,Ⅱ、Ⅲ、avF、V1-V6导联T波倒置,左室高电压.  相似文献   

19.
赵红  韦振东 《广西医学》2007,29(4):506-507
目的 探讨常规导联心电图(ECG)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并右室心肌梗死(RMI)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92例AIMI患者入院时即刻描记常规12导联ECG外,加作右侧胸V3~5 R导联,根据其是否合并RMI分为AIMI 并RMI组(32例)和单纯AIMI组(60例).测量指标:(1)右胸导联STV4R抬高≥1 mm;(2)STⅢ抬高幅度≥STⅡ抬高幅度;(3)STV1抬高幅度>STV2抬高幅度.结果 三个指标对诊断AIMI 并RMI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0.6%和93.3%、87.5%和88%、56.3%和86.7%.结论 常规ECG对AIMI 并RMI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不典型下壁心肌梗死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患者,男性,71岁。因剑突下疼痛,出冷汗3 h就诊。患者3h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剑突下阵发性绞痛,牵涉到胸背部,持续20 min~1h,伴出冷汗,服用救心丸无效而由家属送入内科。既往有冠心病史10余年。查体:BP 100/70 mm Hg(1kPa=7.5 mm Hg),急性病容,双肺呼吸音清、无啰音、心界不大,心率60次/min,律齐,无杂音,腹软,上腹部轻压病,无反跳痛,莫非征阴性,肝、脾未及,双下肢无水肿。ECG示:心电轴-45°,Ⅱ导联呈rS型,Ⅲ、avF导联呈W型主波,其余导联波型基本正常。诊断为:(1)急性下壁心肌梗死;(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给予扩血管、活血化瘀、再通、极化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