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通过比较骨筋膜室综合征(OCS)切开减张术后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和传统方法的疗效,研究VSD在OCS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52例,所有患者均行减张切开术,其中26例患者采用传统术后处理方式(传统组),26例患者采用VSD技术处理(VSD组),统计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感染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长于VSD组,VSD组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SD技术可以有效缩短术后感染,早期进行二期缝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与传统方法相比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吕欧  李军  张杰  吴伟  程东 《中国伤残医学》2013,21(6):130-131
目的:评价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四肢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治疗作用。方法:对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8例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患者采取切开减张术加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进行治疗,持续引流8~12天,保持负压为40~50kpa。结果:18例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肢全部得到迅速控制,肢体肿胀消退,切开减压创面肉芽生长新鲜,无发生创面感染。引流后伤口全部2期直接缝合,肢体外形满意。结论: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可减少感染概率,显著改善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张术后患者的预后,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加速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3.
骨筋膜室综合征(OCS)是四肢创伤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上以小腿最为常见[1],前臂的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率排在第二位,但其他部位及医源性OCS也不少见[2]在对其治疗过程中一旦确诊骨筋膜室综合征,必须即刻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自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8例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确诊骨筋膜室综合征后行筋膜切开减压术联合VSD技术治疗,记录患者术后感染和创面愈合情况.结果 13例创面肉芽生长新鲜,呈颗粒状,予以直接缝合处理,3例创面出现部分肌肉疑似缺血坏死,行清创植皮术,2例创面出现感染征象,行清创及VSD敷料替换治疗后治愈,所有患者经治疗后伤口愈合良好,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无下肢肌力减退、感觉障碍、关节僵硬等症状.结论 切开减压术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能迅速降低筋膜间室内压力,同时避免不能Ⅰ期闭合的创面发生感染的风险,为残留创面的愈合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用于治疗骨筋膜间隙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56例骨筋膜间隙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8例。对照组:行切开减压术后,常规伤口换药。VSD组:行切开减压术后,用封闭负压引流治疗,持续-20ka负压吸引。术后观察肌酸激酶降低幅度、伤口感染率、伤口愈合时间、需植皮或皮瓣修复率、住院时间。结果 VSD组术后伤口感染率、伤口愈合时间、需植皮或皮瓣修复率、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VSD组的肌酸激酶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治疗骨筋膜间隙综合征,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较传统术后换药能缩短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降低术后伤口感染率,减少机体对毒素的吸收,减少植皮和皮瓣修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方法:对18例骨筋膜室高压患者进行切开减压后,用负压引流专用敷料(人工皮肤)覆盖,生物半透膜封闭,持续负压吸引,1周后去除敷料,进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并同时进行减压切口清创后逢合术。结果:12例患者减压效果良好,减压术后7—10d进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见减压切口创面新鲜,切口缝合成功,术后无再发筋膜室压力增高、感染及皮肤坏死。结论:骨筋膜室高压减压后即行负压封闭引流,有利于减轻组织肿胀、防止创面感染和创面闭合。  相似文献   

7.
李文平  吴多庆  张寿  郭祥 《海南医学》2012,23(11):65-67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在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20例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20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VSD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治疗。结果与常规换药组比较,治疗组换药次数少,开始治疗至创面关闭时间短,抗生素使用费用低,住院时间短,医疗费用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可以显著降低骨筋膜室压力、减少感染、促进创面愈合,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张伟  于晓洁  赵敬凯  徐亚飞  张静 《安徽医学》2015,36(11):1396-1398
目的 探讨改良小切口网状减压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2例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7例,行改良小切口网状减压联合VSD治疗;对照组45例,行常规切开筋膜减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创面二期关闭时间、创面愈合时间、肿胀消失时间等指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切口愈合优良率为91.49%,明显高于对照组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创面二期关闭时间、创面愈合时间、肿胀消失时间、敷料更换次数分别为(7.95±0.53)d、(15.38±1.53)d、(14.51±2.98)d、(2.53±0.13)次,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植皮率与感染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改良小切口网状减压联合VSD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疗效明显优于切开筋膜减压治疗。  相似文献   

9.
冯卢  宋哲  赵煜 《四川医学》2014,(1):37-38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cum sealing drainage,VSD)在蛇咬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为蛇咬伤引起的肢体肿胀患者提供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确诊52例四肢血液毒为主的蛇咬伤患者进行了四肢肿胀部位切开减压、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结果 患者平均住院床日控制在(6±2)d左右,肢体肿胀恢复快,镇痛剂使用量减少,降低了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的可能性.切口Ⅱ期缝合后外观、功能满意.结论 VSD可以促进蛇咬伤切口愈合,减轻患者因反复换药带来的痛苦.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支架外固定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OCS)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4月~2017年4月于我院治疗的54例胫骨平台骨折并发OCS患者分为对照组(26例)和观察组(28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药物、减压、清创等常规治疗,采用单边支架外固定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凡士林纱布覆盖创面,观察组采用VSD,比较两组患者消肿时间、换药次数等住院指标、骨折愈合情况以及临床结局,记录植皮及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肿胀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以及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骨折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畸形愈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植皮率、切口裂开、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支架外固定联合VSD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并发OCS能促进创面及骨折愈合,降低住院时间与换药次数,改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116-118+122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联合深部冲洗治疗深层软组织创面感染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40例深层软组织创面感染患者为考察对象,其中20例为改良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深部冲洗,另20例为传统组,采用传统的VSD技术;观察和比较两组的堵管率、第一次敷料拆除时创面感染率、创面愈合时间、手术治疗的费用等。数据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改良组的堵管率、创面感染率、创面愈合时间、手术治疗费用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改良的VSD技术在治疗深层软组织感染患者上,可显著降低堵管率、创面感染率、手术治疗费用,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吴晗  吉耕全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5):780-781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并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均在12h内行手术切开减压,1例因就诊时严重肌肉损伤出现缺血性肌挛缩,1例因腓深神经受损出现足下垂,其余患者患肢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高能量损伤的胫骨平台骨折可引起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手术切开减压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联合髓内钉固定治疗闭合性胫腓骨骨折并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例接受住院治疗的闭合性胫腓骨骨折并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对其进行切开减张、负压封闭引流和髓内钉固定治疗,30 d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肿痛情况、坏死程度、缺血情况和肌挛缩的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 d后,显效15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0%。结论负压封闭引流和髓内钉固定治疗闭合性胫腓骨骨折并骨筋膜室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由基清除剂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疗效。方法:93例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4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自由基清除剂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能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P<0.05),降低血乳酸水平(P<0.05),并能显著降低患者肝、肾功能不全、心律失常以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P<0.05)。结论:自由基清除剂辅助的综合治疗可明显提高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治疗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卢兆安 《中国医药导报》2007,4(10X):12-13,120
目的:探讨自由基清除剂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疗效。方法:93例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4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自由基清除剂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能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P〈0.05),降低血乳酸水平(P〈0.05),并能显著降低患者肝、肾功能不全、心律失常以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P〈0.05)。结论:自由基清除剂辅助的综合治疗可明显提高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治疗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地震所致的四肢开放损伤伤口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5例地震所致四肢开放损伤伤口,采用清创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的处理方法,伤口清洁后采用直接缝合、游离植皮、邻位皮瓣和带蒂皮瓣转移闭合伤口;根据伤口创面分泌培养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积极治疗。结果全组15例四肢开放损伤伤口全部愈合。结论地震所致的四肢开放损伤伤口采用清创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处理方法,可以加快伤口愈合和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地震致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陶  王军  王伯通 《西部医学》2008,20(4):681-683
目的探讨地震致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56例地震致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资料,所有病例均通过输入甘露醇脱水消肿和/或行切开减压,减压有效并骨折者Ⅱ期行骨折固定,无效者及晚期者行坏死物清除保肢或截肢等治疗。结果经早期减压疗效优良者48例(87.5%),其中7例患者经脱水治疗,1例有效,6例再行切开减压;而8例晚期患者死亡1例,截肢2例,肌肉部分坏死致相应关节功能障碍5例。结论早期诊断、早期减压是治疗关键,否则疗效不佳;重视创面处理,防止感染;骨折者适当固定制动以及综合治疗,对病人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慢性创面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持续灌洗负压封闭引流(VSD)局部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2015年5月至2017年3月安徽省立医院烧伤整形外科的58例慢性创面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入院时创面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经过持续灌洗VSD治疗患者的感染控制情况、治疗次数、创面清洁时间、创面面积、并发症、预后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58例患者共培养出68株病原菌,其中4例患者细菌培养为阴性,创面感染率93.10%.革兰氏阳性菌28株(41.18%),革兰氏阴性菌40株(58.82%),主要细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5.00%)、铜绿假单胞菌(20.59%)、大肠埃希菌(13.24%).55例患者接受持续灌洗VSD治疗后,创面感染得到控制,接受1、2、3、4次治疗的例数分别为36、13、4、2例;创面清洁时间6~43 d,平均(14.40 ±8.93)d;治疗后创面面积缩小平均值为(8.91 ±3.17)cm2;无明显堵管及严重并发症出现.持续灌洗VSD治疗后,17例患者一期愈合,38例患者经二期植皮或皮瓣修复,仅1例游离皮瓣出现坏死,其余全部存活;无创面进一步恶化或者复发感染患者.治疗优良率达98.18%.结论 慢性创面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创面局部持续灌洗VSD治疗可有效控制感染,缩小创面面积,促进肉芽组织生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在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20例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20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VSD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治疗.结果 与常规换药组比较,治疗组换药次数少,开始治疗至创面关闭时间短,抗生素使用费用低,住院时间短,医疗费用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可以显著降低骨筋膜室压力、减少感染、促进创面愈合,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