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如何做好多发伤早期紧急救治:提高治愈率,确保患者生命安全。方法通过对88例多发伤患者实施紧急救护措施,积极配合医生抢救,准确、及时、熟练地进行早期救护工作。结果全组通过急诊抢救与住院治疗,治愈70例(79.5%),好转11例(12.5%),死亡7例(8.0%),抢救成功率92.0%,优于2004年80.3%;有效抢救时间为28—62min。结论严重多发伤采取的早期有效、得当的救治,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分析创伤骨科患者进入ICU的状况。方法:选取我院近3年收治的50例创伤骨科转ICU患者,分析患者进入ICU原因、进入ICU途径和各种疾病ICU治疗情况。结果:i例患者ICU病房治疗过程中死亡,49例患者均伤情稳定并明显好转后转入普通骨科病房治疗,ICU病房治疗有效率为98.0%(49/50)。本组患者中高位脊髓损伤进入ICU共3例(6.O%)、骨折重大术后9例(18.O%)、多发伤并ARDS共11例(22.0%)、多发伤伴创伤失血休克12例(24.0%)、多发骨折血压不稳15例(30.O%),多发骨折血压不稳是ICU治疗的首要类型,其次为多发伤伴创伤失血休克、多发伤并ARDS(P〈0.05)。患者多由野外直接送入icu(27例、构成比54.O%),其次为骨科病房和急诊室,分别为14例(28.O%)、8例(16.O%),P〈0.05。结论:临床上应警惕多发骨折血压不稳、多发伤伴创伤失血休克、多发伤并ARDS患者伤情,强化手术室及骨科病房伤情监护,有针对性地提升ICU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3.
曾妮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8):734-735
目的 总结群体创伤在基层医院急诊室的抢救护理经验。方法 对三起道路交通事故79例创伤病人的抢救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均在抵达急诊室15min~60min内完成初步的抢救或处理,然后分别送入手术室和病房进一步治疗,总抢救成功率96.2%。结论 基层医院急诊室对群体创伤的抢救护理要达到高效、有序,就必须加强急诊室护士的培训,设置合理的抢救预案,建立完善的应急系统。  相似文献   

4.
曾妮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5):734-735
目的总结群体创伤在基层医院急诊室的抢救护理经验。方法对三起道路交通事故79例创伤病人的抢救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在抵达急诊室15min~60min内完成初步的抢救或处理,然后分别送入手术室和病房进一步治疗,总抢救成功率96.2%。结论基层医院急诊室对群体创伤的抢救护理要达到高效、有序,就必须加强急诊室护士的培训,设置合理的抢救预案,建立完善的应急系统。  相似文献   

5.
燕莉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46(10):1242-1243
目的 探究全方位护理对手术室创伤急救抢救效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手术室创伤急救抢救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全方位护理方式,比较两组的抢救效率.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准备时间、手术时间、术后送入病房的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手术室创伤急救抢救患者采用全方位护理有较好的抢救效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多发伤患者应用三维结构护理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200例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救护方法和护理管理模式将其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观察组患者救护和护士培训中实施三维结构护理管理模式,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救护方法同时对护士实施培训,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抢救时效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2.0%,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到达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气道管理时间及进行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87.50%,高于对照组的67.50%(P<0.05)。结论多发伤患者应用三维结构护理管理模式的效果显著,可提高其抢救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严重多发伤的院前和急诊科抢救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祥俊  陈崇宽 《广西医学》2009,31(9):1303-1304
目的探讨提高严重多发伤抢救成功率的方法。方法43例多发伤病人按受伤后采取的急救措施分为院前急救组23倒。非院前急救组20倒,比较两组抢救效果。结果严重多发伤病情严重,院前急救组病死率为8.7%;非院前急救组的病死率为35.0%,非院前急救组病死率高于院前急救组(P〈0.05),院前急救组死亡患者存活时间为(5.12±1.6)h,非院前急救组为(2.3±0.97)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多发伤早期病死率高,院前急救能延缓伤员死亡时间,降低病死率。加强创伤“黄金时间”的抢救,是提高严重多发伤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严重多发伤规范化院前紧急救护流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规范化严重多发伤院前紧急救护流程。方法对2010年1~12月柳州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亦称柳州市“120”急救指挥中心)接警紧急处置98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各环节流程的疏理、总结和分析。结果98例伤员经院前紧急应急反应、现场对症处置、及时转送医院抢救,91例成功救治安全转送医院后续治疗(成功率为92.86%)。结论规范化的院前紧急救护流程、及时有效的院前救护,是成功救治严重多发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配合和护理体会,以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对2007年1月~2009年lO月急诊抢救的96例严重多发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认为急救护理重点是对病情作出快速正确的评估,针对致命的伤情作出迅速的判断,积极采取急救护理措施,加强生命体征的观察记录,提高多发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将9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48例。对照组根据病情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抢救成功48例,抢救成功率为100%,急诊抢救时间(58±12)min,平均住院(24±3)d,缩短了急诊抢救时间和住院天数,焦虑和恐惧感患者5例;对照组抢救成功44例,抢救成功率为91.67%,急诊抢救时间(95±8)rain,平均住院(35±6)d,焦虑和恐惧感患者22例,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严重多发伤患者死亡有三个高峰,其中第2个高峰在伤后数分钟至3h内,为提高抢救成功率,关键的一点是要加强伤后“黄金1h”内的紧急救治,落实正确有效的急救治疗护理措施,为后续治疗赢得时间,提高患者存活率。  相似文献   

10.
姜红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7):114-115
目的为提高急诊救护中严重多发伤的救护成功率、降低死亡率,而对急诊中的严重多发伤的救护经验进行交流。方法对30例急诊救护中的严重多发伤病例进行临床分析和讨论,提出经验性观点。结果医护人员熟练的业务技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护士快速、敏捷的应急能力和熟练的抢救技能是确保抢救成功的基础。急救护理在救治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结论严重多发伤强调抢救先于诊断和治疗,而抢救关键在于早期,研究表明,威胁生命的损伤,最初1h是决定伤员生死的关键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急救过程中如何进行正确的护理措施,以获得更多抢救时间和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把规范化、程序化的护理措施应用于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抢救过程,回顾性总结抢救128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经验。结果:其中86例经抢救病情稳定,并在急诊室做好术前准备后直接送入手术室,30例经急诊抢救后转入ICU进一步治疗,死亡12例,抢救成功率90.6%。结论:对严重多发伤患者进行急诊救治,整个过程中,规范化、程序化的护理措施,能使抢救工作紧张而有序,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急诊手术时间,并为后期治疗及预后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赵彦龙 《中外医疗》2013,(29):90-90,92
目的 探讨多发伤患者的院前处理措施,促进后期多发伤院前处理的成功率.方法 回顾分析该院院前处理的417例多发伤患者的总体临床资料(院前处理时间、伤情评估结果、处理措施等).结果 417例多发伤患者中,出现55例(13.19%)死亡患者.院前急救处理时间在30 min以内的死亡患者为7.27%(16/220),60 min以上死亡患者18.6% (35/188),60~120 min死亡的患者为44.44% (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伤后急救处理时间越及时,患者的成功救治率越高.结论 对多发伤患者行综合急救措施,能够直接提高多发伤患者救治的成功率,促进临床预后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救治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重症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3例患者经抢救存活22例,存活率为66.7%,死亡11例,病死率为33.3%;存活者术后半年按格拉斯哥昏迷量表(cos)评分分级为恢复良好8例(占36.4%);中度残疾5例(22.7%);重度残疾6例(27.3%),植物生存2例(9.1%),死亡1例(4.5%)。结论重症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病死率、致残率高,应早期诊断、及时抢救,正确处理危及生命的合并伤、维持重要脏器功能及术后严密监护、预防合并症对成功救治及改善预后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严重多发伤病人的急救护理,寻求提高抢救成功的策略,降低死亡率.方法 对2008年5月-2010年5月收治,资料完整的54例严重多发伤病人的急救护理经验分析,总结严重多发伤的救护要点.结果 全组抢救脱险47例.抢救成功率87%.死亡7例,呼吸循环衰竭、院前死亡为主要死亡原因.结论 增强急诊科护士对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护意识,制定科学规范的急救护理程序是提高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严重多发伤患者的院前急救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洪波 《吉林医学》2011,32(27):5808-5809
目的:探讨提高严重多发伤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方法:对72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院前抢救过程及护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72例患者中有70例经过院前急救和急诊室抢救后成功转送入病房,2例在急诊室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在急救现场及时评估伤情及正确的救护是抢救成功的基础,运送途中密切观察、及时对症处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建立完善的创伤救治绿色通道是抢救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严重多发伤的急救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玉琴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10):1215-1216
目的:为提高急诊救护中严重多发伤的救护成功率、降低死亡率,而对急诊中的严重多发伤的救护经验进行交流。方法:对136例急诊救护中的严重多发伤病例进行临床分析和讨论,提出经验性观点。结果:医护人员熟练的业务技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护士快速、敏捷的应急能力和熟练的抢救技能是确保抢救成功的基础。急救护理在救治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结论:严重多发伤强调抢救先于诊断和治疗,而抢救关键在于早期,研究表明,威胁生命的损伤,最初1h是决定伤员生死的关键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多发伤的诊断、急救一体化及中药保留灌肠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 6 7例多发伤的临床资料。结果  6 7例患者中误诊、延迟诊断率占 8.9% (6 / 6 7) ;漏诊率 1.5 % (1/ 6 7)。直接由门诊入手术室 37例 ,生存 35例 ,死亡 2例 ,死亡率 5 .4 % ;由门诊经病房入手术室 30例 ,生存 2 2例 ,死亡 8例 ,死亡率 2 6 .7%。两组死亡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χ2=5 .90 ,P <0 .0 5 ) ,4 1例涉及到腹部手术或损伤 ,2 0例行中药保留灌肠 ,36小时内排气 16例 (80 .0 % ) ,15例生理盐水灌肠 ,36小时内排气 7例 (4 6 .7% ) ,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全面过硬的体检配合合理的CT、B超、X线检查可提高早期诊断率 ;多发伤患者直接由门诊入手术室可能有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 ;中药保留灌肠可促使胃肠道功能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8.
手术室护士锐器伤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手术室护士锐器伤的现状,分析原因并找出相应的对策。方法:采用问卷式调查法对成都市七所医院共计113名手术室护士锐器伤的情况进行相关资料的调查。结果:84.1%的手术室护士在过去18个月里发生过锐器伤,累计发生4次以上的占31.1%;61.1%的护士近期皮肤粘膜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锐器伤的发生时间主要是清洗器械和为病人输液或配药时,分别占46%、42.5%;发生锐器伤的手术类型中无HBV等相关实验室检查报告的占23.6%;锐器伤与护士的护龄及学历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职称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40.7%的护士认为上级领导对手术室锐器伤不关心;而仅有9.2%的护士在发生锐器伤后上报院感科。结论:手术室护士发生锐器伤的职业危害较大,应加强重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锐器伤对护士的伤害。  相似文献   

19.
张毅  陆骁臻  蒋森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11):1186-1187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患者应用损害控制外科(DCS)策略的疗效。方法严重多发伤患者(创伤评分≥25)146例,其中92例患者抢救采取DCS策略(治疗组),54例患者抢救采用传统方法(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0.05)。结论DCS策略更符合病理生理特点,能明显提高严重多发伤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我院自1988年1月至1995年1月,陆路交通事故伤的防治与死亡原因进行分析。死亡316例中,男210例,女106例。院前现场死亡120例,运输途中死亡39例,二者占死亡率的50.3%3急诊室死亡110例,占病死率34.8%,住院后死亡47例,占病死率14.9%。陆路交须事故伤的死亡有3个高峰:第1个高峰在伤后1小时内死亡,150例,占50.3%;第2个高峰在伤后1小时~2小时内死亡.110例,占34.8%;第3个高峰在入院后30天期限内死亡47例,占14.9%。现场1小时内有效地进行初步基本生命支援的救护(BIS),同时给予机动强化治疗(MICUS).保证运送途中的有效急救,送到医院再行高质量的紧急救护,那么抢救成功率就会大大提高。如心跳、呼吸停止12分钟以内,能及时行CPCR.其成功率可高达43%。超过12分钟之后,尚未采用有效地措施者,其成功率几乎是0。此外,本文对防止陆路交通事故伤的发生提出了某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