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术在白内障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60例白内障患者,其中,30例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的患者被设为对照组,30例接受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术的患者被设为试验组,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结果试验组的术后视力(0.81±0.11)优于对照组(0.65±0.12),试验组的散光度数(1.34±0.12)优于对照组(1.49±0.3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3.33%)低于对照组(2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可考虑于合理范围内加大临床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2.
所谓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指的是切口〈6mm,其包括超声乳化和非超声乳化手术两种方法。而在我国超声乳化尚不能普及,尤其是在基层医院,故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就更有其实用价值。在2004年~2006年我院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了280例白内障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夏世全 《中外医疗》2011,30(36):75-75
目的 探讨总结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临床疗效及推广价值.方法 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年在本院行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手术80例,对其术后视力及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术后1d、1周、3个月裸眼视力达0.5以上者分别为53.12%、64.81%、76.88%.术后3个月角膜散光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操作简单、疗效显著,是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以外最理想的补充术式.  相似文献   

4.
刘霞  秦礼宝  李国梁  薛源 《海南医学》2013,24(16):2380-2382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治疗高龄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将60例高龄白内障患者分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内障摘除术治疗组(观察组)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后12h、24h的眼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d、1周、1个月时的视力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d时的散光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1个月时的散光度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成本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容易导致患者术后眼压增高,但与超声乳化手术疗效近似,成本少,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5.
通过非超声乳化小切口囊外白内障摘除术(ECCE),探讨更适合基层的手术方法。2004年10月~2007年10月,我科共完成510例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白内障摘除术,操作难度小,对眼球损伤小,视力恢复快,术后反应轻,散光小,适合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186例(186眼)白内障患者实行的隧道式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186例(186眼)均顺利完成手术,视力均得到不同程度提高。结论: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是一种新型的,术式简单、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的值得广泛推广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及工人晶体种植术的临床效果。方法上方梯形巩膜隧道切口,两穿刺口,水下连续环行撕囊,水分离后,用夹面包法摘出晶体核,囊袋内种植硬质工人晶体。共实施212例(231眼)。结果术后1周视力≥0.5者184眼(79.65%),术后1月视力≥0.5者202眼(87.45%)。角膜内皮丢失为13.2%。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操作简便,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相义会  郭秀华 《北京医学》2007,29(4):209-209
我们自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开展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白内障患者489例(522眼),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效果,并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68例(70只眼)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患者作为A组,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73只眼)晶状体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患者作为B组。统计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1天、1周视力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及患者满意率。结果 B组术后1天视力恢复情况好于A组(P〈0.05);而两组病例术后1周视力恢复情况则无明显差异(P〉0.05),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满意率相比,差异性均较少(P〉0.05),故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白内障的手术方法中,晶状体超声乳化手术的综合性优势较大,患者术后视力恢复速度快。但在基层医院中,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实用性较强,且二者术后远期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临床疗效进行观察,为今后指导该疾病有效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采取随机选择法,选择本院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这一时间段中所收治50例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之后对其术后视力情况、眼压与并发症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研究发现,①术后一段时间患者复查视力达0.5-1.0为35例(70%),0.3-0.5为11例(22%),低于0.3为4例(8%);②患者术后并发症中,前房出血2例(4%)、角膜水肿4例(8%)、虹膜眼睫状态体炎5例(10%)以及一过性高眼压7例(14%),并且患者在进一步治疗后并发症均得到有效处理.结论:通过回顾性分析可知,针对白内障临床治疗中,相比与传统方法,采取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不仅能够较为有效地提升患者视力,同时并且其还具有并发症率较低、切口小以及预后效果较为理想等优点,因而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小瞳孔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50眼)小瞳孔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并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术后瞳孔均保持圆形或椭圆形。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最佳矫正视力〈0.05者4例,0.05~0.1者8例,0.12~0.25者20例,0.3~0.5者14例,0.8~1.0者4例。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小瞳孔白内障手术复杂,术中处理好小瞳孔和掌握手术技巧,小瞳孔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同样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王碧华  晏辉  何金梅 《西部医学》2009,21(10):1772-1773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的处理办法。方法对492例(544眼)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体植入手术中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分析并提出处理办法。结果术后视力矫正均较术前提高;手术并发症:虹膜根部断裂1眼,虹膜脱出5例(5眼),后囊破裂玻璃体脱出12例(12眼),角膜内皮水肿4例(4眼),前房积血5例(5眼),虹膜嵌顿5例(5眼),瞳孔无张力3例(3眼),晶体后囊混浊12例(12眼),人工晶体偏中心4例(4眼)。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安全、有效,临床效果好,并发症的发生与术者的手术熟练程度和规范操作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超声乳化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90例(112眼),行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的50例患者设立为A组,40例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患者设立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d及术后1周、1个月视力在0.1-0.5及0.6-1.0的视力情况及两组患者术后1d、术后l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角膜散光度、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d及术后1周、术后1个月的视力在0.1-0.5及0.6-1.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d、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角膜散光度分别较术前明显改善,但两组不同时间点角度散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0%、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均具有较好的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视力及角膜散光。且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更具优势,其并发症明显少于超声乳化手术。  相似文献   

14.
常丽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23):53-56
目的对比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和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6月~2017年8月治疗的白内障患者22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11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术前检查,对患者眼部进行常规清洗,并进行扩瞳处理,在眼球表面进行局部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超声乳化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各时间点的角膜散光度进行测定并比较,比较术后不同时间视力,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在术前的角膜散光度比较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均随着时间的推移角膜散光度呈下降趋势,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角膜散光度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 d、1周的视力≥0.5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1个月、3个月的视力≥0.5的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和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临床治疗效果均较好,并且两种术式的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较大差异,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5.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76例(689眼)施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随访6~12月,平均9.5月。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1.0者96眼(13.93%),≥0.5者526眼(76.34%)。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安全、高效、操作简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自行研制的手法固定劈核器,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中的运用。方法选择20例Ⅲ~V级硬核白内障患者,在术中通过自行研制的劈核器,固定晶状体核,并使核劈成两瓣,通过4mm左右的切口剜出。观察术后视力、内皮细胞平均丢失、角膜水肿等改变。结果20例患者均能顺利完成劈核,术后1周15例视力0.5以上,占75%;角膜水肿7例,占35%;术前和术后,内皮细胞数平均分别为(2638±405)/mm2和(2455±450)/mm(2P〈0.01);角膜屈光度分别为(44.05±1.12)D和(44.50±1.05)D(P〈0.05)。结论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中,固定式手法劈核有利于处理硬核性白内障,是安全、有效的手法碎核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角膜穿孔伤伴外伤性白内障的手术方法及时机。方法:对51例(51眼)角膜穿孔伤伴外伤性白内障患者中的44例急诊行角膜全层裂伤清创缝合术;51例于伤后3~10天施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其中囊袋内或睫状沟内植入人工晶体49例、放弃植入人工晶体2例。结果:术后矫正视力低于0.05者4例、0.05~0.25者14例、0.3~1.0者33例。结论:角膜穿孔伴外伤性白内障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可获得满意的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表面麻醉下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表面麻醉下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麻醉效果。方法观察283例在表面麻醉下,行白内障摘除术中,患者疼痛情况以及术后视力状况。结果281例患者能顺利配合完成手术,2例追加半球麻醉;手术平均时间为(25±10)min;娩核时,出现疼痛较多,为29例(10.24%)。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0.5占95.16%。结论表面麻醉下,可以顺利完成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并且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前房注射在老年性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的应用.方法 80例(80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组植入后注入地塞米松针0.5 mg,对照组注入复方平衡盐溶液以维持前房.结果 观察组术后角膜水肿的发生率和前房纤维蛋白渗出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术后1d、7d、14 d眼压水平虽有一定波动,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半年,观察组患者术后后囊浑浊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前房注射地塞米松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应用可减轻角膜水肿和术后前房炎症反应,安全性较好,且可减少后囊浑浊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