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出现很多肿瘤诊疗的新方法,而精准医疗的基础是实现分子靶向治疗,分子成像技术的应用使其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可对活体动物体内特定的基因、细胞、分子及药物进行非侵入性的连续性体内监测,被广泛应用于肿瘤的诊断、治疗及新药研发筛选等领域。本文主要综述分子放射性核素成像、磁共振成像、超声成像、生物发光成像和近红外荧光成像的成像方式及其在肿瘤诊断、治疗中的作用,为肿瘤诊疗提供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磁共振分子成像是早期特异性诊断肿瘤的一种重要手段,凭借其无创、无电离辐射和较高的软组织分辨力等优势获得了广阔的发展前景。磁共振肿瘤靶向分子探针的设计与开发是肿瘤分子显像的关键,运用不同的分子识别系统研发多种特异性靶向亲和探针,以达到对肿瘤的基因及特征性分子进行成像的目的。文章就近年来磁共振肿瘤分子探针的最新进展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3.
生物医学影像是21世纪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是影像学从大体形态学向微观形态学、生物代谢、基因成像发展的必然趋势。生物医学成像研究主要集中在分子成像、功能成像、细胞成像和基因成像等方面。分子成像基础研究的工具有基因重组技术、X线晶格成像、快速物质波谱分析、计算机和机器人技术。发展和测试体内特异性分子成像、光学成像与显微CT/MRI/PET/光学成像以及PET,SPECT等,适用于分子、基因的显像和定位。结合微创性操作的影像指导技术,可用于指导病变的治疗和监测。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即在疾病的功能性障碍发展早期识别病变,使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愈来愈多地使用创伤性更小、精确度更高的成像技术以及影像指导下的手术操作,是研究生命科学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4.
成像技术在肿瘤生物学研究和临床诊断治疗中是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活体动物成像实验平台的主要优点是无创伤、低成本、实时检测,而分子探针与活体荧光成像技术相结合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肿瘤的近红外荧光(NIRF)成像技术依赖于稳定、高特异性和敏感性的分子探针。综述活体肿瘤成像技术的研究进展以及该项技术与新的分子探针、显像剂、报告分子的协同作用,为进一步应用于临床肿瘤诊断和治疗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熊涛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6,6(7):742-743,F0003
光学成像技术与基因标记技术结合的非侵入性在体分子荧光成像可以实时监测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本研究利用绿色荧光蛋白(GFP)转染人涎腺癌细胞ACC-M,建立了GFP标记肿瘤原位转移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整体荧光成像的初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光学成像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上反映肿瘤转移的过程,因而这种模型同在体光学成像的结合为研究肿瘤治疗药物的筛选提供了一种很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6.
随着分子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成像靶标被开发应用.乳腺癌的分子成像靶标大致可分为受体和代谢过程两大类.受体包括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整合素受体等.此外,肿瘤特征也是开发肿瘤特异性示踪剂的对象.与正常细胞相比,肿瘤细胞的葡萄糖和胆碱代谢及DNA合成均增加.逃避细胞凋亡也是肿瘤细胞恶性生长的基本生理改变之一.这些特异的代谢过程也与受体一样可作为分子成像的靶标.本文就乳腺癌的特异分子靶标及各类靶标对应的成像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ellular-mesenchymal to epithelial transition factor,c-Met)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c-Met的表达水平和活化状态与肿瘤治疗及临床预后密切相关,因此对c-Met表达的评估显得十分重要。分子成像可以实时和在体监测c-Met分子水平的异常改变。近年来伴随着新型c-Met靶向分子成像探针的不断研发并投入临床前及临床研究,肿瘤c-Met分子成像研究已取得了显著进展。每种分子探针都有其不同的来源、结构、合成方案以及各异的性能,而这些又是影响分子成像研究结果的关键所在。本文将重点从前体来源、探针设计及修饰原理、探针合成方法、理化性质表征以及性能评估等方面对c-Met分子探针进行系统阐述,以期有利于c-Met分子探针的研发,进而促进肿瘤c-Met分子成像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肿瘤是目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传统的检查方法难以从分子水平早期诊断肿瘤。光学分子成像技术是一种采用光学成像,通过分子荧光标记靶向目标,形成光学分子影像进行肿瘤早期非侵入诊断的方法。光学分子探针是光学分子成像技术的核心,如何设计出具有靶向性和高度亲和力的理想探针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同时随着新型成像仪器的开发和光学分子探针的不断发展,光学成像技术将不断完善,成为临床分子水平早期诊断肿瘤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分子成像作为一个近些年发展起来的崭新学科领域,是许多技术的简称,这些技术能够让研究人员看到身体内的基因、蛋白质和其他起作用分子,使疾病在基因水平上的早期诊断和监测以及更进一步地微观评价疗效成为可能。同时,体内分子成像可在机体完整的微环境状态下观察生物系统的病理过程。此外,与现今费时耗力,且有创的检查技术如组织活检分析技术相比,分子成像还可提供更为优越的三维信息。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作为多基因导致的高度异质性肿瘤,其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分子分型对患者治疗方案以及预后有重要影响.通过分子分型可弥补组织学分类、TNM期分类的不足,并可为患者治疗方案、转移风险、预后评估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目前分子分型作为基础的个体化治疗评估标准越来越普及.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利用各序列可为乳腺癌诊断提供重要...  相似文献   

11.
分子影像学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将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现代医学影像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的边缘学科——分子影像学(molecular imaging)正在向我们走来。利用PET、MRI、光学成像技术已可以在动物模型中发现转基因的表达、了解胚胎的发育、发现微小肿瘤等,并可用于基因治疗,细胞移植等。本文综述了分子成像技术及分子介入治疗的一些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2.
前列腺癌在男性恶性肿瘤中发病率较高,对肿瘤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病人生存率和改善生活质量的关键,影像学的检查起到重要作用。MRI作为影像学的一个分支,具有无辐射、多参数成像的优越性。除具备常规检查序列外,还可通过功能成像及分子成像提高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同时全身扩散加权成像还能够发现前列腺癌的全身转移。  相似文献   

13.
活体动物光学成像是利用生物发光及荧光技术在活体动物体内进行生物标记,通过光学成像系统来监测被标记动物体内分子及细胞等的生物学过程。而传统动物实验研究方法局限于需处死老鼠,解剖肉眼观察或组织切片观察等,无法动态监测整个活体内生物学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合解放军第150中心医院LuminaⅡ型活体动物光学成像设备及成像技术在标记活体内肿瘤、活体细胞示踪、标记基因及转基因动物等方面的应用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分子影像学是指在活体状态下,应用影像学方法对人或动物体内的细胞和分子水平生物学过程进行成像、定性和定量研究的一门学科。分子成像技术具有高靶向性、高特异性等优势,因而能够克服传统成像技术的局限性,从而实现分子水平的精准诊断及治疗。分子影像学中的分子成像探针是实现细胞及分子蛋白等成分可视化的核心和关键,尤其是正电子放射性核素标记类的分子成像探针,因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的广泛应用,且放射性核素成像技术具有敏感度高、可定量、临床转化潜力等优势,是目前唯一可以绝对定量评价体内分子水平改变的分子成像技术,在目前分子影像学研究领域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肺部疾病发生率逐年增高,可通过CT等影像学手段进行检测但不易鉴别,PET/CT分子成像研究致力于通过研发靶向新型正电子放射性核素标记类的分子成像探针解决肺部疾病的分子水平精准诊断、治疗疗效监测及探查有无远处转移等方面的重大问题。鉴于分子成像的最终目的是应用于临床诊疗,本篇综述拟以肺癌、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哮喘及特发性肺纤维化为例,聚焦近几年应用于这4种常见肺部疾病的靶向性的PET分子成像探针及其在临床转化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靶向磁性纳米粒子用于肿瘤磁共振分子成像的可行性.方法 将靶向部分重组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与成像部分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连接形成靶向探针,无靶向物质的成像部分作为对照材料.利用体外细胞实验和荷瘤裸鼠体内实验探索探针的靶向结合作用.体外细胞实验采用靶向探针和敏感肿瘤细胞株A549共同孵育,非靶向材料和同种细胞孵育作为对照,细胞洗脱后裂解,磁共振成像测量细胞裂解液的T2值.体内实验将靶向探针和非靶向材料分别注入实验组和对照组荷瘤裸鼠体内,磁共振成像动态检测肿瘤局部组织的信号和T2值变化.结果 体外细胞实验和肿瘤体内实验均证实靶向探针与非靶向颗粒溶液相比,与体外细胞和体内肿瘤组织有更强的结合能力.结论 肿瘤磁共振分子成像可使用靶向磁性纳米粒子作为探针,实现肿瘤的靶向成像,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磁共振弥散成像在颅内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内肿瘤是磁共振成像(MRI)研究最早的领域之一,其研究范围不仅包括肿瘤的大体形态,还深入到肿瘤的化学组成和代谢过程中。通过灌注成像、质子波谱分析、弥散成像等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分子影像学的发展。随着磁共振设备及技术的发展,新的弥散成像技术--磁共  相似文献   

17.
分子影像学中的肿瘤反义基因显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子影像学是在分子水平针对活体特征和生物进程的一种成像技术,相对于传统的影像学,它偏向于了解疾病的基础变化、基因分子水平的异常,而不是对由这些分子改变所构成的最终结果进行成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临床磁共振成像系统应用自主研发小动物专用磁共振显微线圈在啮齿小动物实验研究中的价值。方法采用Siemens Avanto 1.5T超导临床磁共振成像扫描仪和25mm实验动物专用磁共振显微线圈,分别进行基因敲除小鼠脑TSE序列T2WI解剖结构成像、裸鼠皮下种植人型结肠肿瘤模型TSE序列T1WI和T2WI横断位扫描、水分子弥散加权成像和造影剂动态增强扫描(DCE)和肥胖小鼠模型肝内脂肪化学位移成像检测及腹部脂肪波谱分析。结果基因敲除小鼠脑T2WI图像高分辨清晰显示脑皮层厚度、皮髓质分界及丘脑和脑室结构;裸鼠皮下种植人型结肠肿瘤模型清晰显示其肿瘤组织解剖结构和信号、水分子弥散影像,同时通过DCE扫描可获取肿瘤血管的通透性检测指标;肥胖小鼠模型化学位移成像显示肝内脂肪浸润,而且波谱可定量分析腹部脂肪。结论临床1.5T超导磁共振成像扫描仪结合25mm实验小动物专用显微线圈可清晰地显示小鼠脑部、裸鼠皮下肿瘤模型肿瘤解剖组织结构,而且还可进行分子、功能成像和脂肪的检测和波谱定量分析,为基础实验提供准确可靠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19.
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依赖于血管生成。抑制肿瘤血管形成是继外科手术、放化疗之后肿瘤治疗的新的有效手段。许多临床前抗血管生成治疗动物试验显示出很好的前景,但是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却不够满意,其原因有待深入探讨。如何在活体上无创评价肿瘤血管生成和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的效果是目前肿瘤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文中介绍利用显微光学成像、超声成像、CT、MRI、核医学、分子影像、多模式成像等成像方法对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及进展。  相似文献   

20.
分子影像学技术在细胞凋亡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子影像学技术有着巨大的潜力,无论在基础研究,还是在临床应用中均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分子成像可无创、重复的提供活体、实时、动态、可视化的分子或基因信息,同时进行定量研究,所获得的数据与常规研究手段所得到的数据比较,更加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