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炎性脱髓鞘性周围神经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苏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3,11(2):120-121
<正> 糖尿病引起的周围神经疾病有多种临床表现形式,包括对称性感觉运动末梢性神经病、单发性或多发性神经病、植物神经功能障碍、腰椎根性周围神经病和肢体近端运动性神经病。病理学研究证实,上述神经病变除了轴索缺失、血管病变和炎性细胞浸润以外,尚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的神经病理检查表现为节段性脱髓鞘性改变。近年来的研究结果也越来越多的支持免疫和炎症过程可能在部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的病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chron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radiculopathy,CIDP)是一种获得性的免疫介导的周围神经病.临床特征包括进展性或复发性的肢体无力、感觉缺失和腱反射消失等. 相似文献
3.
亚病例报告男患,41岁,农民。因进行性四肢无力8个月,伴肢端麻木5个月,于1996年5月31日入院。1995年10月份无明显诱因逐渐出现四肢乏力、困倦,但仍可从事一般体力劳动。入院前5个月出现肢体无力加重,手拿不紧筷子,用足尖站立困难,并出现双观、腕关节以下麻木,逐渐丧失劳动能力。近2个月肌无力进一步加重,需扶物行走,下蹲不能站起,肢体麻木向上发展至双膝、肘关节,并感肢体近端有肌肉跳动。发病来,无头晕、复现,大、小便正常。查体:颅神经正常,四肢肌张力低,上肢田反射减低,下肢限、膝反反射消失,病理反射未引出。双侧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少年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病(CIDP)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14例少年CIDP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肌电图检查及腓肠神经活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男女比例3.67∶1,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5例;首发症状为双下肢远端无力5例,四肢远端麻木无力4例,四肢无力和双下肢远端麻木无力各2例,四肢肌痛1例;患者都有运动障碍,四肢远端运动和感觉同时明显受累11例,肢体远端肌肉萎缩2例;伴肌痛4例;腱反射减弱6例,消失8例;脑神经损害1例;自主神经受累2例;复发1例;发病高峰期Hughes评分平均3.84分;脑脊液检查蛋白细胞分离9例;肌电图示神经源性损害14例;神经活检示髓鞘脱失5例,炎性细胞浸润5例,髓鞘再生2例;激素治疗12例有效.结论 本组患者男性多见;首发症状多为对称性双下肢或四肢远端麻木无力;绝大部分有感觉障碍;脑神经和自主神经损害少见;腓肠神经活检有助于诊断;激素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5.
6.
本文介绍近年国外对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神经根神经病的临床表现、实验诊断、诊断标准、治疗及预后等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380例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汇总临床及文献资料,了解中国地区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CIDP)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380例CIDP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描述分析.结果 CIDP患者男女比2.17:1.00,平均年龄(39.25±12.33)岁,其中68.89%为慢性进展型,22.22%有前驱症状,发病高峰期双下肢受累45.21%,单纯累及双下肢4.90%,肌力远端重于近端者46.53%,植物神经受累17.28%; 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77.83%;电生理检查F波异常61.05%;糖皮质激素有效率84.03%.结论 中国地区CIDP患者平均年龄较同期国外报道早5~10年,且自主神经受累更为多见. 相似文献
8.
21例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Chromic inflammatory demylinating polyneuropathy,CIDP)的临床特点,有助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21例CIDP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患者中以手足麻木起病者9例,运动,感觉均障碍者17例,腰穿脑脊液(CSF)化验蛋白细胞分离19例,所有患者均有电生理的异常,腓肠神经活检示节段性脱髓鞘,部分伴轴索变性,早期足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大多有明显疗效。结论 CIDP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仅凭临床症状容易误诊,CSF蛋白细胞分离及电生理检查异常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有助于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周围神经细胞免疫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hron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radic—uloneuropathy,CIDP)细胞免疫染色结果与临床、电生理和病理的关系。方法经周围神经活检确诊的12例CIDP神经活检标本和10例其它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周围神经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标记神经内膜的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表达鼠抗人白细胞DR抗原(HLA-DR)的细胞,并分别计数,比较2组患者阳性细胞数量;分析CIDP患者3种阳性细胞数与临床、电生理和病理的关系。结果CIDP组与对照组比较,鼠抗人白细胞共同抗原(LCA)单克隆抗体、鼠抗人巨细胞(CD68)单克隆抗体、HDL-DR单克隆抗体的计数均有明显差异,P值分别为0.001、0.006和0.002;CIDP组HLA-DR阳性计数与CD68阳性计数之间有明显差异,P值为0.04,神经内膜水肿的LCA计数和无水肿的LCA计数比较有明显差异,P值为0.03,CD68阳性细胞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神经纤维中重度减少的患者较相应的亚组有明显增高,且有显著差异,P值均为0.01,HLA-DR阳性计数在神经纤维中重度减少的患者也较相应的亚组有明显增高,有统计学差异,P值为0.01。结论CIDP患者神经内膜的炎性细胞浸润是较多见的病理特点,并与神经内膜水肿有关,巨噬细胞的浸润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以及神经纤维数量减少有关,病程较长时巨噬细胞和雪旺氏细胞都可能为HLA-II类抗原的抗原提呈细胞,雪旺氏细胞可能不仅为抗原提呈细胞,还可能同时参与对髓鞘的吞噬与破坏。 相似文献
10.
慢性炎性脱髓鞘性神经病电生理诊断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慢性炎性脱髓鞘性神经病(CIDP)的电生理特点。方法对16例CIDP患者的运动神经108条、感觉神经62条及68块肌肉进行EMG、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远端潜伏期、F波的出现率、潜伏期及波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测定。采用分段刺激记录各段刺激引出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的波幅、时限和面积,而后进行近端与远端比,从而判断传导阻滞(CB)及一过性离散(TD)。结果每例均有3条以上神经受累,上、下肢神经远端潜伏期延长为62.1%,MCV减慢为70.7%,F波异常为69.5%,H反射异常为38.9%,CB、TD和CB/TD异常共57.0%,其中CB为29.3%,腋、肌皮、桡、面神经异常为73.0%,SCV减慢为72.6%。EMG神经源性改变为73.5%。结论CIDP为广泛的周围神经远、近端损害,近端显著,感觉、运动均受累,存在以脱髓鞘为主伴有轴索变性的电生理改变。电生理的无创性、简便及可重复性使其成为CIDP极为重要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目的对比分析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根神经病(CIDP)和多灶性运动神经病(MMN)的临床特征和肌电图特点,以期指导临床诊疗。方法收集2015-01—2020-01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MMN患者8例,并与17例同期住院治疗的与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CIDP患者临床表现、肌电图特点和脑脊液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CIDP组患者症状多表现为对称性双下肢远端麻木或无力,多从远端向近端进展,而MMN组患者以不对称上肢肌无力为主,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DP组感觉障碍和腱反射减弱比例高于MMN组,而肌肉萎缩比例低于MM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DP组脑神经麻痹比例较MMN组稍高,但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IDP组和MMN组均有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减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减慢和F波潜伏期延长;CIDP组还表现为明显的远端潜伏期(DL)延长;MMN组虽无DL延长,但有明显的运动神经传导阻滞;CIDP组在MNCV减慢、DL延长、F波潜伏期延长、CMAP波幅减低方面的程度比MMN组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IDP组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SNAP)明显减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明显减慢(P0.001),而MMN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IDP组为弥漫性对称性的运动神经感觉神经脱髓鞘,MMN组为仅累及运动神经的局灶性脱髓鞘改变,2组患者均有继发性轴索损害,而CIDP组较重。 相似文献
15.
1$例报告患者女,30岁,农民。因四肢无力10天,于1996年6月20日入院。l年前因心悸、出汗、消瘦、颈部增粗而就诊,经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口服他巴峻治疗症状被控制。4个月后因妊娠而停药。1996年6月2日早产一男婴,6月10目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无力,行走不稳,次日下肢无力进一步加重,不能独立行走,并出现双手持物不紧,在当地医院补钾治疗1周无好转,6月20日转入本院。发病前半月曾患重感冒,发病后饮食、二便正常,无明显闷气。查体:颅神经正常,四肢肌张力低,胜反射观上肢减弱而双下肢未引出,病理反射未引出,双… 相似文献
16.
伴银屑病及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刘爱芬,郭洪志,孙琳,刘梅仕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CIDP)伴银屑病及肾小球肾炎尚无报告,现介绍1例如下:患男35岁,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乏力,行走不稳伴腰部酸痛。患者6年前开始出现... 相似文献
17.
免疫介导性周围神经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许贤豪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9,17(1)
免疫介导性周围神经病是几十年前认为原因不明、无法治疗的周围神经病,目前已认识到其中一部分与免疫学发病机制有关,据此有一些较为特异的治疗策略被临床采用。本文较为系统地复习了有关文献。免疫介导性周围神经病虽尚未证明其确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但有一些观点具代表性。多数疗效虽尚无很好的循证医学证据,但还应尽可能地按治疗证据的分级(Ⅰ~Ⅳ级)和治疗推荐的强度分等(A~U等)进行。着重介绍急性、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神经根神经病、多灶性运动神经病和POEMS综合征的相应资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AIDP)与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急性起病(A-CIDP)成年患者的临床和电生理特点。方法收集AIDP或A-CIDP患者44例(AIDP,n=30;A-CIDP,n=14)。分析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脑脊液特点、电生理检测特点。结果 AIDP与A-CIDP患者多见于男性(53%vs 72%,P=0.33),AIDP具有糖尿病病史患者比例相对较低(3%vs 28%,P=0.03),脑神经功能障碍较多见(56%vs 14%,P=0.01),从发病进展到病情最高峰的时间较短(8.2d vs 18.2d,P=0.04);MRC总分均值较低(40 vs 50,P=0.01),mNCV减慢的百分比较低(33%vs 71%,P=0.04)。结论发病进展到病情最严重时间为8 d左右,表现有脑神经功能障碍,MRC总分较低,mNCV减慢比例较低且有轴索损伤,应考虑诊断AIDP,反之则考虑A-CIDP。 相似文献
19.
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IDP)是一种慢性免疫介导的周围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以对称性肢体近端和远端无力及感觉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CIDP的发病机制尚待进一步探索,但具有可治性。早期合适的治疗是避免累积的继发性轴突损伤、提高临床康复可能的关键。有关CIDP各免疫治疗及潜在治疗方法的研究正在开展,未来CIDP的治疗方案将进一步优化,新的治疗方法有望在CIDP中应用。本文主要对CIDP的现有治疗方法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根神经病误诊为颈椎病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根神经病(Chron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radicuroneuropathy,CIDP)是以周围神经和神经根病变为主的自身免疫性脱髓鞘疾病,临床表现复杂,早期极易误诊为颈椎病或其它疾病。本文报告3例CIDP入院前都曾被误诊为颈椎病。临床资料 例1,女,53岁。因四肢末端感觉异常1年、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