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选取城区和郊区医院从事创伤急救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重庆市院内创伤急救医疗队伍、工作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为制定创伤医学学科发展规划和完善创伤急救体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院前创伤急救护理的风险,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提高创伤急救护理质量。方法总结627例院前创伤急救病例资料,分析常见的风险因素,制定有效的抢救流程和管理对策。结果在院前创伤急救护理中,护士的抗风险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预防护患纠纷的发生成了护士的自觉行为,患者投诉为0,满意度达到99.2%。结论实施风险因素分析,院前创伤患者得到有效迅速的急救护理,从而保证了院前创伤急救护理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重症创伤急救患者的手术配合效果。方法:本院自2014年1月成立创伤急救护理小组,以此前1年内收治的重症创伤患者78例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配合,以此后1年内收治的重症创伤患者83例为实验组,优化重症监护配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死亡率、护患满意率的差异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死亡率较低,护患满意率较高,经卡方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症创伤患者术后优化重症监护配合,有助于保证急救手术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情况,并增进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4.
急诊室是医院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场所,在医院医疗服务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要求急诊室护士除具备一般护士的素质外,还必须具备优秀的急救意识、高超加全面的专科技术、良好的心理身体素质、端庄整洁的仪表及完美的沟通技巧,才能适应现代创伤急救护理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创伤急救一体化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论述了创伤救治新理念,阐述了创伤急救从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转变,即急诊科创伤急救模式由“全科型”向“专业化”转变、创伤医师培养模式由“通科型”向“专业型”转变。通过我院急诊科在创伤急救的快速临床反应机制、急诊创伤重点救治机制、创伤急救院内衔接机制和协调机制、急诊创伤病房规范化管理机制及创伤急救小组运作机制的实践,探讨了构建基于“三环理论”急诊科创伤急救一体化模式。  相似文献   

6.
发挥军队医院创伤救治优势 建立创伤急救网络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区域性创伤急救网络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创伤急救网络模式。长海医院根据位于大城市工业区创伤急诊病人多的特点.较好地发挥了军队医院创伤急救优势和水平,创建了上海市东北区域创伤急救网络.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文主要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救和护理工作体会进行汇报。以近年来的12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护理工作中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分析性论述。在本组120例中,抢救成功的比例占94个百分点,其他病患因抢救无效而死亡。要想提高创伤失血性休克急救工作的成功率就要求更为快速精准的科学急救措施作为前提条件,与此同时还应该尽最大的力量去规避并发症出现的可能性,这样对于急救工作中降低死亡率、提升急救效率都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密度的增加,交通事故、暴力事件及工程生产安全事故愈来愈常见,自然灾害也愈来愈频发,致残的事件逐年上升,创伤已成为常常威胁人体生命的主要因素,创伤救护也已成为应急救护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但我国现代医学教育体系中,急救医学一直是被忽略的学科,尤其在高等卫生职业技术教育中,这一现象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9.
新型手持式创伤评分-急救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详细介绍了一种基于掌上电脑研制开发的手持式创伤评分—急救系统。该系统体积小,操作简单,可同时提供各种伤情评定方案及小型专家系统指导,适用于大多数常见战、创伤现场急救,有助于提高急救成功率,对于远程医疗系统的建立也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陈杨勤 《现代养生》2023,(5):383-385
目的 探究损伤控制护理在多发性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21年6月-2022年6月医院收治的实施损伤控制理念的88例多发性创伤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组间性别、年龄、受伤至就诊时间、致命伤等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从2020年6月-2021年6月选取84例采用常规急救护理的多发性创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急救时间、抢救成功率和患者临床指标恢复时间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损伤控制理念实施后,观察组医生到诊时间、急救检查时间以及急诊停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8.86%,高于对照组的91.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温恢复时间、乳酸恢复时间、血液碱恢复时间和凝血酶原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损伤控制护理应用于多发性创伤患者护理当中,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抢救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朱鋆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0):2616-2617,2619
目的分析老年严重多发伤急诊救治结局的影响因素,探讨提高老年严重多发伤急诊救治成功率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37例老年严重多发伤急诊患者的诊治资料,按照救治结局的不同将其分为4组,统计4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急诊时相关联动科室情况、不同年份患者救治结局,分析患者因素、医疗因素等对老年严重多发伤急诊救治结局的影响。结果经过分析发现,高龄、多发伤发生前合并疾病多、创伤严重程度高、创伤发生至首次急诊手术时间越长是导致患者救治结局差的主要原因;同时,院前急救指导、患者就诊时的相关联动科室工作效率也对患者救治结局有重要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医疗设备的添置,急诊救治人员技术的不断提高,不同年份的老年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诊救治结局存在明显的差异,不同年份之间治愈出院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老年严重多发伤急诊救治结局的主要因素是患者因素和医疗因素,通过改善急诊管理流程、加强急诊设备配备、人员培训等方式可有效改善老年严重多发伤的急救结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病人的急诊急救护理,寻求提高抢救成功的对策,降低死亡率。方法对我院急诊科2008年5月~2010年4月期间收治的74例严重多发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其采取了一系列的急救护理措施:快速判断伤情,准确执行急救程序VICSO,有针对性地做好术前准备,科间协作等。结果全组抢救脱险67例,抢救成功率91%。死亡7例,呼吸循环衰竭,院前死亡为主要死亡原因。结论多发伤病人急救过程中,急救意识的强化,准确的判断伤情,急救程序的科学应用是提高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的急诊急救与护理措施,以降低死亡率,提高多发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某院三个院区的急诊科共720例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20例患者中,656例经积极有效的抢救与护理,病情稳定后收住院,好转率达91.1%,64例经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率为8.9%。结论:严重多发伤特别是累及多个解剖部位的多发伤死亡率高达100%,抢救必须争分夺秒,重视伤后“黄金一小时”,以VIPCO为抢救原则,先“救命”后“治伤”,熟练、有序、高效、专业的救治护理措施,对降低伤残率,提高抢救成功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严重多发性创伤74例的急救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病人的急诊急救护理,寻求提高抢救成功的对策,降低死亡率。方法对我院急诊科2008年5月~2010年4月期间收治的74例严重多发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其采取了一系列的急救护理措施:快速判断伤情,准确执行急救程序VICSO,有针对性地做好术前准备,科间协作等。结果全组抢救脱险67例,抢救成功率91%。死亡7例,呼吸循环衰竭,院前死亡为主要死亡原因。结论多发伤病人急救过程中,急救意识的强化,准确的判断伤情,急救程序的科学应用是提高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诊牙外伤的临床特点,为牙外伤的防护和应急处理提供参考。方法对该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24例牙外伤急诊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124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70∶1。外伤时间春季较少,冬季较多;周末较平时增加。外伤牙受伤牙位左右基本对称,上中切牙最易受累。各类型牙外伤中,冠折为最多见。大部分患者在牙外伤后24h内到急诊就诊。结论应针对牙外伤的发病原因、地点、人群、好发季节、好发牙位等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有效避免牙外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吴苏宁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4):3745-3747
目的探讨校正改良预警评分在急诊腹部闭合性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2011年11月期间,某院急诊科收治的急诊腹部闭合性损伤100例患者的诊治及预后资料,统计所有患者就诊时的各项指标,并采用校正改良预警评分系统对其进行校正MEWS评分,按照评分的高低将其分为5组(≤2分组,3~4分组,5~6分组,7~8分组,≥9分组),统计分组患者分诊情况(入住ICU抢救、门诊、专科治疗)以及每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及1个月后的预后(康复、死亡),探讨校正改平预警评分在急诊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就诊分流时的应用价值。结果不同校正MEWS评分组患者1个月后的预后结果显示,死亡率、康复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分组患者死亡率最低,≥9分组患者死亡率最高;≥9分组患者发生感染、多器官衰竭、应激溃疡的几率明显高于≤2分组患者。不同校正MEWS评分组患者就诊后的分诊情况显示;校正MEWS评分≥9分组患者入住ICU实施抢救者比例明显高于≤2分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校正MEWS预警评分简单易得,临床用于急诊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就诊时的分诊就预后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根据校正MEWS评分结果,可对患者进行及时准确的分诊,为患者的救治争取更多时间,为提高患者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为后续康复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研究救治和监护重症胸部创伤患者的具体方法。方法选取于2012年1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胸部创伤患者60例,给与急诊手术救治方法,给患者解除呼吸道阻塞,维持改善患者呼吸功能,使用机械呼气,进行胸腔穿刺、胸腔闭式引流,开胸手术等治疗。对合并伤展开积极处理,为患者充分止痛,开通患者静脉通道进行液体复苏,并展开严密观察期病情变化的监护措施。结果采用急诊手术救治方法并对其展开了严密观察期病情变化的监护措施下的重症胸部创伤患者治愈55例,治愈率为91.7%,死亡5例,死亡率为8.3%,但其治疗表现也有一定积极意义。结论重症胸部创伤患者通常易伴随创伤性休克,急诊手术能在短时间内做到有效抢救,但时间短,对于术前准备的充分和抢救的准确性与及时性要求很高,需要医生既有较强的鉴别诊断能力和熟练的抢救技术,高度的责任心,护士护理过程的严谨负责,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手术时机,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就能有效的降低死亡率,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为患者挽救一次生机。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近三年来我院急诊外科就诊患者的病种分布规律。方法选取2009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来我院急诊外科就诊的共计60244例患者资料,对其年龄、性别、时间分布、病种排序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就诊病例中男性患者为36164例,多于女性患者24080例,性别比为1.5:1,以21~40岁组的中青年为多,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有明显增多的趋势,7~9月份为外科急诊病人就诊的高峰期,17:00~19:00为每天就诊时段分布的最高峰,创伤病人仍多于非创伤病人,但有减少趋势。结论应重视急诊外科就诊病种的变化规律,把握急诊外科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加强医务人员及设备的合理配置,开展针对性的创伤救治技能培训,完善应急预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江苏省南通市某三甲综合医院2020年1至7月急诊救治患者的疾病谱构成情况,并与2019年同期进行比较分析,为当地政府及医疗部门提供疾病防控的方向和常态化疫情管控期间的管理策略。 方法选取该医院2019年及2020年1至7月急诊收治的101 44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2 025例,女性49 418例;年龄1~97岁,平均(46.37±5.31)岁。采用SPSS 23.0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分别对两年同期急诊患者疾病谱构成情况、年龄分布及性别构成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1)共调查了急诊收治患者101 443例,疾病顺位前8位分别是呼吸系统疾病、发热、创伤、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和妇产科疾病。(2)2年同期呼吸系统疾病始终排在第一位,2020年呼吸系统疾病、发热患者占比有所上升,创伤患者占比减少,(P<0.01)。(3)2020年17岁及以下患者有明显增加,由2019年23.74%上升至2020年的34.09%,(P<0.01)。(4)急诊救治患者男性稍多于女性,(P<0.05)。 结论在COVID-19疫情期间,呼吸系统疾病、发热、创伤是主要救治病种,呼吸系统疾病居首位,积极完善相关制度与流程,加强急诊队伍相应专业的业务水平与急救能力建设,确保疾病谱前三位的患者得到专业、及时、有效的救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