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期性麻痹患者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增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周期性麻痹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以往认为血清钾低于正常是此病的特点之一,但作者发现该病患者有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升高现象。现将1986年3月~1997年10月期间来院就诊,并同期检测血清钾和CPK的周期性麻痹患者38例临床资料及实验室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2.
颅脑损伤后肌酸磷酸激酶活性和循环血内皮细胞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寻找有利于颅脑外伤早期诊断的指标.方法:制作大鼠颅脑撞击损伤模型.伤后测定循环血内皮细胞(CEC)数和BB型肌酸磷酸激酶(CK-BB)活性,24小时活杀后测脑含水量.结果:伤后损伤组血浆CK总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尤以伤后0.5、2、24小时最为显著(P<0.01).脑脊液(CSF)中CK-BB活性于伤后0.5小时即有显著升高,但血浆CK-BB此时未见升高.伤后2小时无论CSF和血浆CK-BB均达峰值,CSF-CK-BB较血浆CK-BB升高更为明显(P<0.01).伤后8小时和24小时CSF-CK-BB虽稍有回落,但仍高于正常值(P<0.01),而血浆CK-BB已回至正常水平.CEC计数在伤后各时相点均显著高于正常(P<0.01).脑水含量伤后显著增加(P<0.05).结论:CEC计数和C-BB活性测定在脑损伤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CSF-CK-BB活性变化敏感性更高.  相似文献   

3.
缺血性结肠炎是临床常见的下消化道出血病变之一,症状、体征不典型,误诊率高、并发症多,病死率高。选择性肠系膜动脉造影为诊断该病的金标准,但其价格昂贵,操作要求高,不易普及。结肠镜检查及CT检查亦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但常需要行肠道准备,患者痛苦大、检查费用高,且有导致肠穿孔的危险。据报道术前血清D-二聚体(D-dimmer)、肌酸磷酸激酶(creatine phosphokinase,CPK)浓度可作为判断缺血性结肠炎病情严重程度的依据[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32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血清D-二聚体、CPK 浓度在诊断急性缺血性结肠炎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raetine phos phokinase,CK)及其同工酶(CK—MM)的变化对电烧伤患者肌肉感染、坏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高压电击伤与电弧烧伤各40例,分为A、B两组,A组为手术证实有明显的肌肉坏死者,B组为手术证实无肌肉坏死者。分别监测患者伤后、术前及术后血清CK—MM的浓度,同期进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并以30例正常人血清CK—MM值作为对照。结果:(1)A组伤后及扩创术后1天血清CK—MM的浓度显著升高,达正常对照组的5倍;术后3天降至正常,其变化与手术所见、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变化相一致;(2)B组植皮术前及术后CK-MM值轻度升高。结论:CK-MM可作为电击伤肌肉感染坏死的监测指标,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检测大面积严重烧伤患者早期血清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变化 ,探讨其在大面积严重烧伤患者早期发生并发心肌损伤的临床诊治价值。方法 :对 33例大面积严重烧伤患者和 30名健康对照组采血行FABP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 (CK MB)定量检测 ,血清FABP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一步法定量检测 ,CK MB采用免疫抑制法。结果 :大面积严重烧伤患者早期FABP、CK MB水平均显著性升高 (P <0 0 1) ;血清FABP的阳性率(81 8% )显著高于血清CK MB的阳性率 (48 5 % )。结论 :大面积严重烧伤患者早期FABP定量测定比CK MB具有更高的敏感性。检测大面积严重烧伤患者早期血清FABP水平 ,与其并发心肌损伤的临床诊治具有重要价值 ,对判定病情及并发心肌损伤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温环境下运动机体补充外源性谷氨酰胺(G ln)对抗疲劳能力的影响。方法在仿真模拟热气候舱内[环境温度(39.5±0.5)℃,相对湿度(70±3)%]大鼠采用力竭性游泳运动方式,通过补充G ln对比实验,观察力竭运动后大鼠的存活时间以及血清中乳酸(LA)含量、肌酸磷酸激酶(CPK)、游泳时间和骨骼肌组织学的变化。结果在36℃水温中游泳50 m in后补充谷氨酰胺组大鼠血清LA、CPK活力低于对照组(P<0.01),力竭性游泳时间为(85.5±10.0)m in,较对照组的(55.0±7.1)m in明显延长。结论补充谷氨酰胺可明显提高机体在高温环境下的抗疲劳能力。  相似文献   

7.
多发伤发病急、病情重、致伤原因多,常直接或间接引起心肌损害。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多发伤患者心肌酶谱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IqIB)与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作为诊断心肌损伤的主要生化指标,存在着变化不一致的分离现象。为探究其原因,对本院自2003年6月至2005年5月收治的255例多发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建立兔缺血性脑卒中模型研究早期脑缺血后脑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乳酸脱氢酶(LDH)、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与MRT2WI动脉改变及其相关性。材料与方法 52只兔分3组:缺血组(38只),对照组(6只),病理观察组(8只)。通过建立改进的自体血凝块栓塞法兔缺血模型,分别测定不同时间点脑血清CPK、LDH、AST的活性改变以及MRT2WI信号强度改变,计算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  相似文献   

9.
补充肌酸对游泳大鼠骨骼肌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探讨补充肌酸对提高大鼠运动能力的作用,观察了肌酸对游泳大鼠骨骼肌代谢的影响。本实验取雄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游泳对照组和游泳+补充肌酸组。两个游泳组每天游泳训练1h,9天后, 游泳4h,测定血乳酸和尿素氮水平,测定骨骼肌乳酸、糖原和线粒体脂质过氧化物(LPO)水平、线粒体膜的流动性以及线粒体矿物元素钙(Ca)、镁(Mg)、钾(K)含量。结果显示:肌酸可抑制游泳运动后大鼠的血乳酸浓度、血清尿素氮、骨骼肌乳酸、线粒体LPO的升高幅度,抑制骨骼肌糖原、线粒体膜流动性和矿物质元素Ca、Mg、K含量的下降。以上结果表明,肌酸可改善运动后骨骼肌线粒体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建立兔缺血性脑卒中模型研究早期脑缺血后脑血清肌酸磷酸激酶 (CPK)、乳酸脱氢酶 (LDH)、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与MRT2 WI动态改变及其相关性。材料与方法  5 2只兔分 3组 :缺血组 ( 3 8只 ) ,对照组 ( 6只 ) ,病理观察组 ( 8只 )。通过建立改进的自体血凝块栓塞法兔缺血模型 ,分别测定不同时间点脑血清CPK、LDH、AST的活性改变以及MRT2 WI信号强度改变 ,计算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缺血组脑血清CPK于缺血后 2h即开始升高 ,而LDH、AST则在缺血后 4h开始升高 ,并均于2 4h达到高峰 ,分别为 5 2 98.0± 810 .0IU/L、3 2 8.7± 5 7.4IU/L、5 9.7± 10 .6IU/L ,48、72h后逐渐下降 ,但仍较正常高 (P <0 .0 1)。MRT2 WI则在 4h时可清楚显示缺血区高信号改变 ,其SI增强百分比为 16.8± 2 .72 % ,较栓塞前 ( 10 .2 6± 3 .84% )及对照组 ( 10 .68±2 .5 7% )为高 (P <0 .0 1) ,且在 2 4h时达到高峰。在 48、72hSI信号强度百分比较 2 4h已有下降 ,但仍呈高信号改变。缺血区SI增强百分比与脑血清CPK、LDH、AST动态改变呈明显正相关 (r为 0 .90、0 .93、0 .94)。结论 研究脑血清CPK、LDH、AST酶活性的动态改变及MRT2 WI缺血灶SI信号改变有助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断 ,为今后判断溶栓治疗及脑保  相似文献   

11.
常规维持量补充肌酸对大鼠内源性肌酸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常规维持量补充肌酸(0.15g/kg/d)对大鼠内源性肌酸生物合成系统的影响。方法:将100只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10组:5组为训练组,分别以0、0.03750、.075、0.15和0.3g/kg/d剂量补充肌酸4周。其余5组为相应对照组(补充肌酸、不运动)。训练组大鼠进行4周游泳训练。4周后测定各组大鼠肾脏精氨酸-甘氨酸转脒基酶(AGAT)的活性,肾脏、肝脏和血清胍乙酸(GA)含量,肾脏、血清和骨骼肌肌酸含量,骨骼肌和血清肌酸激酶(CK)活性以及血清肌酐含量。结果:0.075g/kg/d及其以上剂量补充肌酸4周即可抑制训练组和对照组大鼠肾脏AGAT活性(P<0.05),显著降低其肾脏和肝脏胍乙酸含量(P<0.01);训练组大鼠肾脏AGAT活性,肾脏和肝脏胍乙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常规维持量补充肌酸(0.15g/kg/d)可抑制运动训练和非训练大鼠内源性肌酸生物合成系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静脉补充左卡尼汀对四肢肌肉缺血性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 63例四肢肌肉缺血性病变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为二组,对照组(30例),2006年1月~2008年12月入院后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33例),2009年1月~2012年6月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左卡尼汀治疗。测量两组术后治疗第3天和第5天后血清肌酸磷酸激酶浓度降低程度。结果治疗组血清肌酸磷酸激酶下降均值分别为:1 800.17(U/L)和2 330.08(U/L);对照组血清肌酸磷酸激酶下降均值分别为:1 245.48(U/L)和1 620.74(U/L),两组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在第3d和第5d下降均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左卡尼汀对四肢肌肉缺血性病变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长期(8个月)补充肌酸对大鼠内源性肌酸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长期(8个月)补充肌酸对大鼠内源性肌酸合成的影响。方法:21天龄雄性SD大鼠连续补充0.35g/kg/d肌酸(肌酸组)或对照液(对照组)8个月,观察其内源性肌酸生物合成途径中L-精氨酸-甘氨酸脒基转移酶(AGAT)活性和主要代谢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8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肌酸组大鼠肾脏L-精氨酸-甘氨酸脒基转移酶活性显著降低,肾脏、肝脏和血清胍乙酸含量较低;肾脏、肝脏、血清和腓肠肌肌酸含量变化不明显,比目鱼肌和跖肌肌酸含量显著升高;肾脏结构、血清肌酐含量和骨骼肌肌酸激酶活性等均无显著性差异。肾脏AGAT活性与肾脏肌酸含量和血清肌酸含量均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结论:长期补充0.35g/kg/d肌酸可抑制大鼠内源性肌酸合成,提高骨骼肌肌酸含量,但不会对肾脏结构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选择性DSA冠状动脉造影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作者应用数字减影对100例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518次,其中临床疑有冠心病的78例,发现冠状动狭窄57例(73.08%)。左冠狭窄41例(71.93%),右冠狭窄7例(12.78%),合并左右冠狭窄9例(15.79%)。作者着重介绍了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方法和操作、投照位置,以及选用减影处理方式,应用技术和图像质量的关系。作者认为应用数字减影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较常规造影具有优势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对冠心病(CHD)合并高血压病(EH)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分析。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24例为对照组,冠状动脉主要分支有明显斑块、狭窄者72例为观察组。再根据有无高血压病史将患者分为单纯冠状动脉病变组(a组)39例,冠状动脉病变伴高血压病组(b组)33例,正常对照组(c组)24例,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对冠心病及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病变支数的影响。结果:血清Hcy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病变支数明显相关,狭窄程度越显著,病变支数越多,其血清Hcy水平越高(P〈0.01)。血清Hcy水平在冠状动脉病变合并高血压病组比单纯冠状动脉病变组及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血清Hcy水平与冠心病、高血压密切相关,检测血清Hcy对于冠心病及高血压预防、诊断和病情监控都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的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分析(附3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自1958年Sones首先报道之后(1),Judkins于1967年报道了他的改良技术(2),20多年多,国外已普遍应用于临床,但国内报道不多(3)。我院于1984年5月-1986年7月期间共进行了61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其中冠心病37例的临床及造影资料完整,为提高对国人冠心病造影征象的认识,我们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17.
缺血预处理对骨骼肌再灌流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对肢体骨骼肌缺血再灌流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4只家兔,随机等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用气囊止血带阻断家兔后肢血流造成缺血再灌流损伤模型,测定缺血期肌糖原吸光度及再灌流期血清中肌酸磷酸激酶(CPK)、谷草转氨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含量,电镜下观察骨骼肌结构变化.结果:缺血4小时,实验组肌糖原吸光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再灌流1、2小时,实验组血清中CPK、AST和LDH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线粒体空泡变性和肌原纤维溶解程度轻于对照组.结论:缺血预处理能减慢肌糖原分解代谢速度,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流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平衡法核素心室显像(ERNV)对急性心肌梗塞(AMI)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对89例于发病后4—6周行ERNV检查的AMI患者进行了23(12—42)个月的随访。参照病人预后,将其分为2组:第一组为出院后出现心脏猝死(SCD)和(或)心力衰竭(NF)者(n=20);第二组为出院后无心脏事件者(n=69)。并按年龄、性别进行1:2配对。对可能影响其远期预后的17个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SCD发生率为2.2%;去除年龄及性别因素,左室侧壁射血分数(LAT-EF)、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是判断AMI远期预后的独立有效的危险因子;建立了一预后指数公式:Z=2.476(LAT-EF)+0.760(CK-MB),Z越大,SCD或HF发生率越高。结论:ERNV在AMI远期预后的预测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脂蛋白(α)[Lp(α)]同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对76例经冠脉造影证实冠心病患者的血清Lp(α)及C反应蛋白等进行检测,并结合临床症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清Lp(α)水平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0.05),而血清Lp(α)异常率不稳定主绞痛患者所占比例更大(77%vs51%P<0.05)。结论:Lp(α)在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形成以及破裂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常规方法(冲击量 维持量)补充肌酸对大鼠自身肌酸生物合成代谢的影响.方法:冲击剂量(1.5g/kg/d)补充肌酸1周和维持剂量(0.15g/kg/d)补充肌酸1月、2月后,分别测定大鼠肾脏精氨酸-甘氨酸脒基转移酶(AGAT)活性,肾脏和肝脏胍乙酸含量,肾脏、骨骼肌和血清肌酸含量,血清和骨骼肌肌酸激酶(CK)活性及血清肌酐水平.结果:冲击量及维持量补充肌酸均可导致大鼠肾脏AGAT活性以及肾脏和肝脏胍乙酸含量降低,引起肾脏肌酸含量明显增加,肾脏和血清肌酸含量与AGAT酶活性呈明显负相关.冲击期血清肌酐水平显著升高,但在维持期恢复正常.结论:常规方法(冲击量 维持量)补充肌酸可显著抑制内源性肌酸的合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