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连山 《空军总医院学报》1994,10(4):211-212,F002
外伤性视神经萎缩是眼科的常见疑难重症是导致失明的疾病之一。本文应用放射自显影的方法,对外伤性视神经萎缩从轴浆运行角度进行了实验性研究,现报导如下。材料及方法实验动物:体重2.5~3.okg的家兔,分为两组:正常对照组10只,外伤性视神经萎缩组15只。外伤性视神经萎缩的模型制作方法为索引法与结扎法“’。实验方法:两组家兔采用乙醚开放滴入麻醉,在兔眼角膜缘后Zmm的2点方位,用1/2号针头垂直刺入眼球中心,注入DI-[4.5-’Hi亮氨酸100llCi,反复抽吸5次,然后前房穿刺,放出0.lml之前房水,将动物在明室饲养,分别在注…  相似文献   

2.
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盛天金外伤性视神经病变对视功能影响极大,以往治疗效果不理想。我院自1992年以来采用高压氧(HBO)联合药物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变22例,并与单纯用药物治疗的疗效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H...  相似文献   

3.
视神经萎缩的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视神经萎缩的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特点.方法 对20例视神经萎缩患者进行视神经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并与20例正常健康者作对照.结果 ①萎缩视神经均明显变细,在各向异性(FA)图和方向编码彩色(DEC)图上萎缩的视神经信号强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②萎缩视神经的FA值(0.277±0.078)和λ∥值(1.808±0.307)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萎缩视神经的平均扩散率(MD)值(1.442±0.264)和λ⊥值(1.231±0.225)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比较均有明显显著性差异(P均<0.001).结论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对视神经萎缩的信号变化非常敏感,并且可以定量反映视神经萎缩后轴索和髓鞘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4.
视神经萎缩为眼科一难治疾病,现国内外尚无很好的治疗方法,近3年来对我院视神经萎缩患者23例27眼行体外反搏治疗,多数患者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临床资料23例患者中男14例,女9例,年龄9-58岁,皆经临床诊断为视神经萎缩,病程1月-10年。多数经药物治疗视力无进一步提高后  相似文献   

5.
视神经萎缩为眼科一难治疾病,现国内外尚无很好的治疗方法,近3年来对我院视神经萎缩患者23例27眼行体外反搏治疗,多数患者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高氧液对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外伤性视神经损伤后视觉诱发电位(VEP)变化规律及VEP检测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作用,并评价高氧液对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治疗价值。方法 将84例外伤性视神经损伤患者分为37例治疗组(高氧液治疗组)和47例对照组,分别于第1,7,14,21天进行VEP检查,分析比较振幅、潜伏期、视力变化情况及最后治疗效果。结果 伤后1~7d已开始出现VEP振幅下降,7~14d达峰值,21d已明显减轻;治疗组VEP异常的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视力和预后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VEP异常程度越重,病情越重,预后越差。结论 高氧液对治疗外伤性视神经损伤有显著疗效,VEP是检测并评价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疗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刊中报     
武警河南总队医院为医护人员搞科研创造良好的环境武警河南总队医院党委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努力为医护人员搞科研创造好环境。一是创造宽松和谐的政治环境。凡获科研成果奖并有一定影响的,在政治上要享有荣誉。眼科主任李聘卿发明的针刺新明穴治疗眼底病获全国科技大会重大成果奖以来,多次立功受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报刊、电台、电视  相似文献   

8.
针刺委中穴与足三里穴PET/CT脑功能显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采用PET/CT技术对比分析针刺不同穴位在大脑诱发的反应,探讨穴位与大脑的联系。方法 12名健康志愿者,分别针刺右侧委中穴和足三里穴,并行PET/CT脑功能显像,使用统计参数图(SPM)配对t检验模型,得出针灸2组穴位的差异激活图。结果 ①针刺委中穴组与针刺足三里穴组比较,脑内诱发多个区域的放射性摄取增高差异有显著性的脑区为:Broadmann19、40、28、21、20、22和左右小脑局部区域(t〉4.03,P〈0.01);②针刺足三里穴组与针刺委中穴组比较,脑内诱发多个区域的放射性摄取增高差异有显著性的脑区为:Broadmann32、6、4、40(t〉4.03,P〈0.01)。结论 针刺能增加相应脑区的葡萄糖代谢,针刺委中穴和足三里穴所诱发的脑区不同。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17岁,因车祸致头外伤3个月,闻及颅内杂音2个月,双侧眼球外突1个月入院。体检:双侧眼球外突,左眼球明显,结膜充皿,左眼内斜视、外展受限,左眼视力20cm数指,左侧视神经原发性萎缩。双侧眼球、眶部可闻及吹风样杂音,左侧明显,压迫左侧颈内动脉杂音减轻。颅脑CT检查未见异常。诊断:左侧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CCF)。  相似文献   

10.
经颅视神经减压治疗已失明的外伤性视神经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已失明的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颅脑损伤合并视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比较经颅视神经管减压手术前后的视力变化.结果 7例有视神经管骨折(7眼),1例无视神经管骨折(2眼);视神经挫伤并视神经鞘膜下出血1例(1眼),视神经缺血坏死1例(2眼),视神经轻度水肿6例(6眼).4例(4眼)术后1个月视力得到改善.结论 经颅视神经管减压治疗外伤性视神经损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外伤性视神经病变(traumatic optic neuropathy,TON)是指外力通过骨质或眼球的移动传递给视神经造成的间接损伤,损伤后可以没有外部或最初眼底镜下眼球或视神经损伤的表现,而却有视力的丧失。这种损伤在闭合性脑部外伤中约占0.5%-5%^[1,2]。  相似文献   

12.
捻针时真、假穴不同中枢激活效应的脑功能MRI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fMRI)观察捻针针刺方法对大脑的作用。方法用盲法随机分别针刺13例正常人左侧太冲、丘墟和假穴,手法采用捻针和不捻针,利用1.5TMR仪行全脑功能成像,用SPM99b分析图像。结果发现只在真穴捻针针刺时有更强的激活效应,有显著性意义的Brodmann激活区域为:针刺太冲穴激活了左右顶叶BA40区,右额叶BA47和10区,右丘脑,左小脑;针刺丘墟穴激活了左右顶叶BA40区,右顶叶BA2区,左额叶BA9、10、44区,左岛叶BA13区,左颞叶BA22区,右颞叶BA42区,右壳核,左小脑。两真穴激活部位部分相同,部分不同。在假穴捻针对不捻针的研究中,未见到有显著性意义的激活区。结论真穴捻针时可能对皮层神经活动有较特异的作用,而假穴未观察到此种现象,推测这可能是针刺治疗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讨论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疗法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008年~2013年收治的23例(23眼)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患者,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或地塞米松冲击治疗,根据视力变化评价其疗效。结果视力提高≥0.1者12例;视力提高<0.1者5例;视力无改善者6例,总有效率73.91%。结论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疗法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有较好疗效,治疗效果及预后与就诊时间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针刺足三里穴后多个时间点的脑功能网络动态变化特点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选择18例健康志愿者,分别针刺足三里穴及假穴,针刺采取标准化操作,真、假穴位的针刺深度、刺激方式、刺激程序均相同。采集针刺前及针刺后10、25、45、60 min的fMRI数据。每次fMRI扫描持续6 min,将扫描所获fMRI数据构建成大脑功能网络,计算脑网络的核心脑区,计算其富人俱乐部属性和全脑效率属性、局部效率属性。结果:针刺穴位前,健康受试者的大脑功能网络核心脑区主要分布于脑默认网络、视觉相关皮层、感觉运动皮层和小脑半球。针刺后4个时间点健康受试者的脑功能网络核心脑区仍主要位于上述区域,其中双侧舌回、楔前叶、颞中回及颞上回、右侧距状回、左侧枕中回等脑区与针刺前相同;针刺后60 min的核心脑区分布与针刺前相似,而针刺后10、25、45 min的多个核心脑区与针刺前不同。与针刺前相比,针刺后45 min时健康受试者的大脑核心脑区构成的脑网络富人俱乐部属性和全脑效率属性均显著增加(均P<0.05)。上述改变在针刺假穴组均未发现。结论:针刺足三里穴后健康受试者的脑功能网络属性存在动态变化,其中针刺后45 min的脑网络变化最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探究针刺太冲穴治疗眼疾的现代科学机制.方法:30例健康志愿者接受交替针刺视觉相关穴位--太冲穴及假穴,1.5 T MRI采集数据,SPM 2软件处理后获得2个针刺任务的个体及组激活图;组激活图若见视皮层激活,计算激活点的信号强度,并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Wilcoxon符号秩检验.结果:组激活图针刺太冲穴见视皮层激活,而假穴未见激活;针刺太冲穴双侧视皮层激活点信号强度均较强,且均为针刺侧激活强度强.个体激活图针刺太冲穴9例视皮层激活;假穴6例. 结论:BOLD-fMRI研究中发现针刺太冲穴激活双侧枕叶视皮层(BA18),负责较高级视觉过程,且针刺侧视皮层激活强度强,为中医针灸治疗眼疾提供了一种解释.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太冲穴对烦躁焦虑患者脑功能的调节,为针刺太冲穴治疗中医"郁证"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招募中医烦躁焦虑状态受试者24例,随机平均分成针刺组和对照组各12例,对照组接受一次静息态fMRI扫描,针刺组在针刺太冲穴后即刻行一次静息态fMRI扫描.结果:针刺太冲穴即刻针刺组双侧梭状回低频振荡振幅(ALFF)信号较对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运用fMRI脑功能成像技术,研究针刺外关穴和非穴(在三焦经与小肠经之间中点,平外关穴,下同)两种情况下,健康青年志愿者不同脑区的激活情况,以印证"经穴特异性-脑相关假说".材料和方法:12例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针刺外关穴组和针刺非穴组,分别接受针刺刺激.同时,运用GE公司3.0T超导MRI系统完成脑部扫描.所得图像采用SPM2软件包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针刺外关穴能显著激活BA13、22、37、40、44、45、47区、海马、杏仁核、黑质等区域,针刺非穴则能显著激活BA2、6、8、13、21、37、40、44、45、47区等区域,针刺外关穴与针刺非穴对比则发现,BA2区和双侧小脑等区域有明显的激活点.结论:针刺外关穴能特异性地激活脑部功能区,为其疗效特异性的中枢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利用静息态f MRI探讨电针单、组穴对健康志愿者默认网络(DMN)局部一致性(Re Ho)的影响。方法 :募集符合严格入选标准的健康志愿者54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18例,分别给予双侧百劳穴、百劳+合谷穴(组穴1)、百劳+中渚穴(组穴2)针刺刺激,比较各组针刺前后DMN Re Ho的差异。结果:针刺单穴仅引起双侧额内侧回Re Ho值升高,而针刺组穴1、组穴2除均引起楔前叶、后扣带回Re Ho值的降低,还分别引起左顶下小叶、海马旁回Re Ho值的升高。结论:针刺单、组穴均可引起DMN Re Ho的改变,但组穴所涉及的脑区更广泛、复杂,涉及感觉、自主认知、情感及疼痛处理等多个方面;后扣带回、楔前叶可能是针刺组穴对DMN发挥调节作用的关键区域,针刺组穴可能通过改变该区域神经元活动的同步性,从而发挥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同一经络内2个相邻穴位针刺的联合效应,为针刺的中枢机制和经络学说提供一定证据。方法:50例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行右侧梁丘穴+足三里穴和足三里穴+上巨虚穴脉冲电针治疗仪针刺。采用区块设计模式行fMRI,分析针刺过程中的脑活动模式,并比较2组的差异。记录2组针刺感觉类型和强度,评估针刺感觉与脑活动的关系。结果:梁丘穴+足三里组和足三里穴+上巨虚穴组共同激活区集中在右侧额上回眶缘、左侧额下回盖部、左侧前扣带回和左侧眶前回,2组共同负激活区则集中在右侧缘上回、右侧尾状核、右侧壳核和左侧岛叶。梁丘穴+足三里穴组在左侧额下回盖部、左侧前扣带回等区域更活跃,而足三里穴+上巨虚穴组在右侧缘上回、左侧岛叶和左侧壳核等区域更活跃。结论:同一经络内2个相邻穴位的针刺刺激可产生协同效应,不同穴位组合对大脑活动的影响也有差异。这些结果可为针刺的中枢机制和经络学说提供一定证据,为针刺方案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针刺足三里穴对鼠红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詹曦菁  华晓宁 《武警医学》2001,12(5):267-268
 目的探讨针刺足三里穴对机体红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针刺组,针刺组每日针刺足三里穴,对照组不予针刺.11d后采用补体致敏酵母菌血凝法,并分别测定各组小鼠的脾脏系数,检测针刺足三里穴对小鼠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的影响.结果在血凝滴度为1:16时,对照组与针刺组小鼠的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脾脏系数分别为:对照组(5.79±0.88)mgg,针刺组(7.63±0.92)mg/g,针刺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三里穴对小鼠的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