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54例HBV血清学标志物阳性PCR检测结果分析黄华健邵阳市中心医院检验科为了解HBV—DNA与乙型肝炎5种血清学标志物——即乙肝二对半(HBsAg、Anti—HBs,HBeAg,Anti—HBe,Anti—HBc)之间关系,本文对154例乙肝二对半...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患者HBV M和HBV DNA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学标志(HBV M)与HBV DNA检测结果的相关性与临床意义。方法 对414例乙型肝炎的HBV M和HBV DNA检测结果进行比较。HBV M用ELISA定量分析法检测,HBV DNA用斑点杂交法检测。结果 急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HBV DNA的阳性率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HBV 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HBsAg、抗-HBe、抗-HBc阳性和HBsAg、HBeAg、抗-HBc阳性组的HBV 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HBsAg和/或HBeAg的滴度与HBV DNA阳性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HBV DNA是评价HBV活动最理想的标志;抗-HBe的出现不能作为HBV复制停止的指标;HBsAg的滴度和HBeAg的滴度变化可作为临床评价病毒复制程度和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丁型肝炎病人肝组织中HDAg、HDVRNA与HBVDNAG表达及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了79全丁型肝炎病人肝组织HDAg、HDVRAN~HBVDNA表达,以52例型肝炎病人肝组织作对照。结果 丁型肝炎HBVDNA检出率(27%)低于乙型肝炎(44%)(P〈0.05)。在坏死灶边缘肝细胞和气球样变肝细胞浆内有大量的HDVRNA蓄积或HDAg呈强型强表达,HDVRNA表达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定量检测临床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定量检测作为反映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情况的临床意义,本文对200例HBsAg阳性标本分别做HBsAg定量检测和HNB-DNA检测,血清学标志物检测,并对10例患者地行随访检测以上项目。根据测得的HBsAg含量将200例标本分为五组,计算出各组HBV-DNA阳性率,发现随HBsAg含量增高,HBV-DNA阳性率也显著增高(P〈0.01)。根据HBVe系统不同模式分组显示,随HBV感染好转,HBsAg含量也随之降低(P〈0.05)。对6例HBV-DNA转阴患者HBV-DNA转阴前后的HBsAg含量比较,发现随HBV-DNA转阴,HBsAg量也显著降低(P〈0.01)。综合以上结果,可以说明血清中HBsAg含量,可以间接反映体内HBV的情况,HBsAg定量检测可作为间接反  相似文献   

5.
原位杂交法检测肝组织中丁型和乙型肝炎病毒核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国外引进的重组质粒获得纯化基因片段,分别以随机引物法和PCR法制备地高辛素标记的HBVDNA探针和HDVcDNA探针。用原位杂交法检测了石蜡包埋的肝组织切片BVDNA和HDVRNA。49例感染肝组织分为两组:丁肝组23例;单纯乙肝组26例,HBVDNA的检出率丁肝组(78.26%)与乙肝组(76.92%)无统计学差异;而HDVNA的检出率丁肝组(60.87%)明显高于乙肝组(15.38%)。HBVDNA可见于受染肝细胞的胞核或胞浆内,而HDVRNA绝大部分见于肝细胞胞核。两种病毒核酸阳性细胞在肝组织中的分布特点大致相同:弥漫或散在地分布于肝小叶或假小叶内,或局灶性分布于小叶周边。HDVRNA阳性的肝组织都或多或少地同时存在HBVDNA。同一例肝组织中,HBVDNA阳性细胞从数量和颗粒密度上似略高于HDVRNA。将乙肝组和丁肝组两组病人肝内HB-sAg、HBcAg和HBVDNA及血清HBeAg作了比较,各指标阳性率虽有差异,但均无统计学意义。因此,未发现HDV感染对HBV的复制有明显抑制作用。此结果对以往用血清学或免疫组化方法对HDV的研究有所补充和深入,亦可为研究其它类型病毒性肝炎之间的重叠感染所借鉴。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2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活检组织中HBcAg和HBsAg分布的动态演变,结合血清HBeAg和HBV DNA的演变探讨其病毒学意义。HBcAg、HBeAg和HBV DNA全阳性反映HBV高复制相,全阴性为非复制相,不一致为两相之间的过渡型(低复制相)。肝细胞内HBcAg由核浆型为主演变为核型或浆型为主乃至阴性意味着HBV从高复制相转入低复制相乃至非复制相,同时伴有血  相似文献   

7.
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检测及其与病毒复制的关系   总被引:111,自引:0,他引:111  
用抗S和抗前S1单抗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1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和健康人血清中的HBV前S1抗原,其结果和HBVDNA聚合酶链反应(PCR)、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前S1抗原在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组中的检出率和相对滴度显著高于HBeAg阴性组(P<0.01);在HBeAg阴性组中,抗-HBe阴性人群前S1抗原的检出率和相对滴度也显著高于抗-HBe阳性人群(P<0.01)。前S1抗原和HBVDNA检测结果的符合率达80%,两者检出率的相关系数r=0.9826(P<0.01)。结论:血清前S1抗原和乙型肝炎病毒的存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肝硬变内HBV DNA及其五种抗原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取225例人肝硬变活检组织石蜡切片,检测了HBVDNA及其5种抗原。分别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HBxAg、pre-S_1和pre-S_2抗原;用PAP法检测HBsAg和HBcAg;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HBVDNA;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双标记方法检测HBVDNA和HBsAg、HBxAg或HBcAg。结果显示,阳性检出率HBsAg为70.0%(128/183例),pre-S_1抗原为64.4%(85/132例)、pre-S_2抗原为61.4%(81/132例),HBxAg为75.3%(113/150例),HBcAg为22.4%(39/174例),HBVDNA为62.4%(58/93例)。双标阳性检出率HBVDNA和HBsAg为37.3%(19/51例),HBVDNA和HBx-Ag为86.3%(44/51例),HBVDNA和HBcAg为39.2%(20/51例)。HBVDNA和HBV5种抗原阳性病例中80%以上均伴有肝细胞不典型增生。这一结果表明,在我国肝硬变的发生发展与HBV慢性感染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成年树Qu实验感染丁型肝炎病毒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证实成年树Qu可感染人乙型肝炎病毒的基础上,进行了丁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实验感染的探索。HDV/HBV阳性人血清经同时和重叠感染方式接种于成年树Qu后,定期留取感染树Qu血清及肝组织,检测血清中HBsAg、HDAg、抗-DE、HBVDNA及HDVRNA,初步探讨成年树Qu实验感染HDV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套式PCR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肝病患者单个核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慢性乙型肝炎(中度)和原发性肝癌(HBsAg阳性)患者PBMC内TTV DNA存在情况。方法 采用套式PCR以及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TTV DNA。结果 套式PCRSWIM26例慢性乙型肝炎(中度)患者PBMC内TTV DNA阳性7例。阳性率26.9%,非常显著高于健康对照(X^12=14.3,P〈0.001);21例原发性肝癌(HBsAg阳性)虱PBMC内TT  相似文献   

11.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42例肝活切组织石蜡切片中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进行检测,并与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免疫组织化学及血清学检测进行比较,HBV-PCR阳性率为73.8%,高于组织及血清HBsAg阳性率(分别为59.5%和50.0%)。3例病理形态呈肝炎改变,而血清HBsAg(─)的肝组织中有2例检出HBV-DNA,提示PCR的高度敏感性和准确性。83.3%的门脉性肝硬变和87.5%的肝细胞癌组织中HBV-PCR呈阳性,进一步证实了上述两病与HBV的关系密切。我们还发现肝细胞淤胆患者HBV感染率较高,HBV-DNA及组织HBsAg阳性比例各为6/9和4/8。  相似文献   

12.
PCR鉴定HBsAg阴性肝炎HBVDNA感染的意义1李伟1王学春1张金池2刁玉贞收集HBsAg阴性HBcAb阳性的慢性肝炎病人血清30例及恢复期急性乙型肝炎病人血清100例(共计130例),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BVDNA。PCR方法及步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IgA肾病HBV感染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的关系。方法利用原位分子杂交(HBVDNA)、免疫组化(HBAg、CD3、CD8)以及HBVDNAHBAg和HBAgCD43双标记技术,对91例IgA肾病肾穿刺标本进行研究。结果肾组织内HBAg阳性率为69.2%。HBVDNA原位杂交阳性率为429%。HBVDNA阳性的病例,双重标记染色发现HBVDNA阳性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可表达HBcAg或/和HBsAg。HBV感染标记(HBVDNA、HBcAg、HBsAg)阳性组CD3阳性细胞和CD8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并可见数量不等的T淋巴细胞入侵HBcAg及HBsAg阳性肾小管管壁或围绕其周围。结论感染HBV的肾组织细胞能够表达HBAg,并诱导CD3阳性细胞和CD8阳性细胞浸润,从而加重肾小管、间质损害。HBV感染对IgA肾病的发生发展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146例乙肝标志物阳性产妇乳汁及其新生儿静脉血清学检测两对半,结果 乙肝大三阳母条乳汁内HBsAg阳性检出率为82.14%。单纯HBsAg阳性母亲乳汁内HBsAg阳性检出率为3.39%,免疫法血清学检测新生儿乙肝标志物阳性率为16.67%,结论 乙肝大三阳母亲不宜母乳喟养;免疫法血清学检测新生我 肝标志物了性率可能是不是春起初宫内感染率。  相似文献   

15.
本文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了46例患者血清的HBV-DNA,并同时检测乙肝标志物(HBVM),结果表明,急性乙型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的血清HBV-DNA检出率较高。28名乙肝标志物均为阴性的患者中有2名HBV-DNA阳性;也性率占7.14%,表明PCR技术比HBVM更为敏感、特异。血清HBV-DNA的检测有助于发现HBsAg阴性的乙肝患者,这对于筛选献血员,保证血源质量及肝病的早期  相似文献   

16.
本文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了406例患者血清的HBV-DNA,并同时检测乙肝标志物(HBVM),结果表明,急性乙型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的血清HBV-DNA检出率较高。28名乙肝标志物均为阴性的患者中有2名HBV-DNA阳性;阳性率占7.14%,表明PCR技术比HBVM更为敏感、特异。血清HBV-DNA的检测有助于发现HBsAg阴性的乙肝患者,这对于筛选献血员,保证血源质量及肝病的早期诊断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用原位分子杂交和免疫组化双标记技术,检测40例肝癌(HCC)及癌旁组织中HBVDNA和HBsAg,癌及癌旁中HBVDNA阳性率为65%,HBsAg阳性率为82.5%,表明HBV感染与HCC发生密切相关。二者在HCC中表达较癌旁组织中少而弱,可能系HCC中HBVDNA整合后复制减弱之故。发现的碎点状HBsAg小包涵体可能为HCC中HBsAg的特有表现形式。小细胞LCD中HB-sAg表达显著高于癌旁其他类型病变,支持其更接近癌前病变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成年树鼩实验感染丁型肝炎病毒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证实成年树可感染人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基础上,进行了丁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HDV/HBV)实验感染的探索。HDV/HBV阳性人血清经同时和重叠感染方式接种于成年树后,定期留取感染树血清及肝组织,检测血清中HBsAg、HDAg、抗-HD、HBVDNA及HDVRNA,初步探讨成年树实验感染HDV的可能性。研究发现:①成年树对人HBV易感,HBsAg阳性率为75%,其血清学反应及肝组织病理改变与文献报道一致;②HDV可通过同时和重叠两种方式感染成年树,感染树血清中可出现HDAg及抗-HD,经分子杂交证实其血清及肝内均有HDVRNA和HBVDNA存在,且可导致明显的肝细胞损伤。结果提示:成年树既可感染人HBV也可感染HDV,可作为研究HDV人工感染的实验动物;成年树感染HDV后的特点与人及黑猩猩感染时十分相似,能较好地反映人丁型肝炎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19.
Fas和FasL是介导细胞凋亡的主要系统 ,我们应用逆转录 PCR方法 ,对 3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Fas和FasL的表达进行检测 ,初步探讨其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活化诱导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对象与方法病例来源 :我院 1998~ 1999年 3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男 2 6例 ,女 11例 ,年龄 16~ 6 0岁。诊断按1995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标准〔1〕。活动期 :ALT >10 0U/L ,乙肝标志物 :HBsAg、HBeAg、HBcAb阳性 ,HBVDNA阳性。排除HAV、HCV、HDV、HEV…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和丙型肝炎病毒RNA(HCVDNA)与肝细胞癌的关系,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巢式PCR(nested-PCR)分别检测42例肝肿瘤组织中HBVDNA和HCVRNA。结果:1例胆管细胞癌组织HBVDNA和HCVRNA均阳性,1例胆管囊腺瘤HBVDNA阳性。40例肝细胞癌组织中,单纯HBVDNA阳性19例,单纯HCVRNA阳性3例,二者均阳性10例。HBVDNA阳性率72.5%,HCVRNA阳性率32.5%。HBVDNA和HCVRNA感染与肝癌组织学分型无关;且肝细胞癌中HCV感染与HBV未见相关。结果提示,我国HBV感染仍是引起肝细胞癌的主要原因。但由于肝细胞癌患者中HCV的感染率也较高,且有上升趋势,因此HCV可能也是肝细胞癌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