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鼻咽癌放疗后咽鼓管功能障碍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综合的检测方法对鼻咽癌放疗后的咽鼓管功能障碍进行评估。方法 用鼓室导抗图法、咽鼓管一鼓室气流动态法(TTAG)、咽鼓管音响法、正-负压平衡试验法和内镜检查咽鼓管口两端等综合方法,对23例(35耳)鼻咽癌放疗后有咽鼓管功能障碍的病人进行检查和评估。结果 23例35耳中,21例3l耳表现为咽鼓管阻塞,其中完全阻塞15例21耳,不完全阻塞6例10耳;2例4耳为咽鼓管异常开放。结论 简单的检查不足以了解鼻咽癌放疗后所导致的咽鼓管功能障碍,采取多种方法的综合检查才能对咽鼓管功能障碍的性质和程度进行准确的评估。  相似文献   

2.
漂浮导管扩张咽鼓管治疗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鼻咽癌(NPC)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SOM)咽鼓管功能,以及漂浮导管扩张咽鼓管治疗该病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咽鼓管功能综合检查仪检测21例(37耳)NPC放疗后SOM患者的咽鼓管功能;在鼻内镜直视下将漂浮导管导入咽鼓管内扩张咽鼓管,治疗NPC放疗后咽鼓管阻塞引起的SOM。结果:21例NPC放疗后SOM中,咽鼓管功能为正常型2耳,阻塞型21耳,闭锁不全型8耳,开放型6耳。漂浮导管扩张咽鼓管治疗NPC放疗后SOM,有效率为43.2%(16/37)。结论:NPC放疗后SOM的咽鼓管功能障碍,多以阻塞型为主,应用漂浮导管扩张咽鼓管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慢性中耳炎咽鼓管鼓室口病变与咽鼓管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 :用鼓室镜及咽鼓管功能检查仪对 4 4例 (45耳 )慢性中耳炎患者 ,进行术前咽鼓管鼓室口观察和咽鼓管功能检查 ,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 5耳慢性中耳炎中 ,咽鼓管鼓室口正常 17耳 ,骨刺增生、黏膜肿胀等轻度病变者 18耳 ,黏膜肿胀或肉芽增生致管腔明显狭窄的重度病变有 10耳 ,其中 9耳咽鼓管功能呈阻塞型改变。结论 :咽鼓管鼓室口及骨部的骨刺增生、黏膜肿胀、肉芽形成是慢性中耳炎的常见病变 ,鼓室口及骨部的阻塞是导致慢性中耳炎咽鼓管阻塞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鼻咽癌患者放化疗后早期的听力学变化。方法按治疗鼻咽癌的方式,将80例(160耳)鼻咽癌患者分为单纯放疗组(40例,80耳)和同期放化疗联合治疗组(简称联合治疗组,40例,80耳),同时选取25例(50耳)无明显耳鼻疾病正常人为对照组。在鼻咽癌患者放化疗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进行电耳镜检查、纯音测试、鼓室导抗图及咽鼓管功能测试,分析鼻咽癌放化疗后早期的听力学变化。结果鼻咽癌患者放疗后早期大部分多有鼓膜性状的改变,单纯放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患者均呈现听力下降,其中单纯放疗组以传导性听力下降多见(30%,24/80),而联合治疗组以感音神经性(31%,25/80)及混合性听力下降为主(23%,18/80)。两组患者中多数存在咽鼓管功能障碍。结论鼻咽癌患者放化疗后早期听力损害中,放射治疗主要损害中耳及咽鼓管功能,化学治疗以损害内耳为主,放化疗联合治疗加重听力损害。  相似文献   

5.
鼻咽癌放化疗后近期听力学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鼻咽癌患者放化疗后近期的听力学改变.方法 根据鼻咽癌的治疗方式,将64例(128耳)鼻咽癌患者分为单纯放疗组(45例,90耳)和放化疗联合治疗组(简称联合治疗组,19例,38耳),同时选取25例(50耳)无明显耳鼻疾病患者为对照组.在鼻咽癌患者放化疗前及结束后2~3个月进行耳镜检查、纯音测听、鼓室导抗图及咽鼓管功能测试,分析鼻咽癌放化疗后近期的听力学改变.结果 鼻咽癌患者放疗后近期多有鼓膜性状的改变,联合治疗组和单纯放疗组患者均呈现听力下降,其中单纯放疗组以传导性听力下降多见(24%,22/90),而联合治疗组以感音神经性(29%,11/38)及混合性听力下降为主(24%,9/38).两组患者中多存在咽鼓管功能障碍.结论 鼻咽癌放化疗后近期听力损害中,放射治疗主要影响中耳及咽鼓管功能,化学治疗以内耳毒性为主,放化疗联合治疗加重听力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颞骨高分辨率CT(HRCT)和咽鼓管功能检查对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术前咽鼓管鼓室口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41耳)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术前颞骨HRCT扫描和咽鼓管功能综合测试仪检查结果,并与术中显微镜下探查咽鼓管鼓室口处病变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颞骨HRCT发现咽鼓管鼓室口软组织占位影34耳;术中发现鼓室口病变32耳,其中为肉芽组织22耳和胆脂瘤4耳,脓团堵塞3耳,鼓室口周围黏膜肥厚肿胀2耳,黏膜粘连闭锁1耳。咽鼓管功能障碍37耳,其中为阻塞型32耳,闭锁不全型5耳。结论:对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术前进行颞骨HRCT扫描和咽鼓管功能检查,对术中有目的地处理咽鼓管鼓室口的病变,制定手术方案和预估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咽鼓管置管在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咽鼓管置管治疗鼻咽癌(NPC)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SOM)的价值。方法:分析鼻内窥镜下经咽鼓管置管治疗106例(112耳) NPC放疗后SOM的疗效。结果:患者接受治疗后,耳鸣消失81耳(72.32%) ,好转 25耳(22.32%), 无效6耳(5.36%) ,总有效率94.64%。耳闷塞感消失 92耳(82.14%) ,好转18耳(16.07%),无效2耳(1.79%),总有效率98.21%。无1例发生耳漏。声阻抗检查:鼓室曲线A型56耳(50.00%),As型42耳(37.50%),B型2耳(1.79%),C型12耳(10.71%)。治疗前后0.5、1.0、2.0?kHz气导听阈均值分别为(47.0±5.0)dBHL和(28.5±3.0)dBHL,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咽鼓管置管治疗NPC放疗后SOM,对咽鼓管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能有效地避免耳漏。  相似文献   

8.
该文作者对34例鼻咽癌(NPC)病人放疗前后的咽鼓管功能进行研究,分别测试放疗前和放疗后6月、5年、10年的咽鼓管功能。放疗前咽鼓管功能障碍的原因为咽鼓管功能性损害。所有病人在2月内接受70~80Gy的放疗剂量,6月后咽鼓管功能检测均存在功能性和器质性的障碍。5年后20例无复发的存活病人中,放疗剂量小于71Gy的部分患者咽鼓管功能恢复。作者认为因置管可引起持续性耳漏,NPC病人放疗后渗出性中耳炎不需行鼓膜置管。该文报道放疗10年后,放疗对咽鼓管功能的长期影响。所有患者分别测试咽鼓管开放压、鼓室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咽鼓管功能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室成形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用咽鼓管鼓室-气流动态图(tube-tympanoaerodynamicgraphy,TTAG)法及音响法对53耳鼓室成形术后的咽鼓管功能进行检测,并分析鼓室成形术后咽鼓管功能正常耳与异常耳的鼓膜生长及听力变化情况;并用鼻窦镜观察咽鼓管咽口,分析咽鼓管咽口与咽鼓管功能的关系。结果53耳鼓室成形术后咽鼓管功能正常37耳,其中29耳鼓膜生长良好;咽鼓管功能异常16耳中,有4耳鼓膜生长良好,比较咽鼓管功能正常耳与异常耳鼓膜生长良好耳数,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53耳术后有9耳咽鼓管咽口充血肿胀,其中2耳咽鼓管功能正常,7耳咽鼓管功能不良,提示术后咽鼓管功能障碍与咽鼓管咽口病变有关。结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室成形术后咽鼓管功能与疗效关系密切,术后咽鼓管功能障碍可能是导致手术失败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咽鼓管置管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5例(58耳)鼻咽癌放疗后并发分泌性中耳炎者行鼻内镜下经咽鼓管逆行插管并注药治疗。结果45例(58耳)接受鼻内镜下咽鼓管置管治疗,治愈42耳(72.42%),好转13耳(22.41%),无效3耳(5.17%),总有效率94.83%。结论 鼻内镜下咽鼓管置管有利于咽鼓管功能的恢复,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11.
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循证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鼻咽癌(NPC)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SOM)的发生机制,依据循证医学(EBM)的原则,探索一种有效的、针对其发病机制各个环节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06例(112耳)NPC放疗后SOM患者,采用全身和局部抗炎、神经营养、扩张血管及激素治疗;加强鼻腔、鼻咽局部清理,治疗鼻腔鼻窦疾病;采用咽鼓管置管、冲洗及注药等综合治疗措施。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前均有耳鸣、耳闷塞感及听力下降等症状,鼓室导抗图均为B型。经综合治疗后,耳鸣:消失81耳(72.32%),好转25耳(22.32%),无效6耳(5.36%),总有效率为94.64%耳闷塞感:消失92耳(82.14%),好转18耳(16.07%),无效2耳(1.79%),总有效率为98.21%。声阻抗检查:鼓室曲线A型56耳(50.00%),As型42耳(37.50%),B型2耳(1.79%),C型12耳(10.71%)。治疗后0.5、1.02.0kHz气导听阈均值为(28.5±3.0)dBHL,而治疗前为(47.0±5.0)dBHL,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依据EBM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对NPC放疗后SOM的发病机制的各个环节采取对因治疗,是非常有效和切实可行的,对提高NPC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鼓膜置管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鼓膜置管对鼻咽癌(NPC)放疗后的分泌性中耳炎(SOM)的疗效。方法:对32例(51耳) NPC放疗后经鼓膜切开抽液冲洗治疗无效的SOM患者进行鼓膜置管和随访,对治疗耳的咽鼓管功能、听力及其 他症状的改变进行评估。结果:随访6个月~5年,治愈8耳,治愈率为15.7%,有效41耳,总有效率为96.1%。 7耳(13.7%)咽鼓管功能好转,所有重复置管耳的耳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置管后耳漏发生率为25.5%, 鼓膜穿孔发生率为9.8%。结论:鼓膜置管治疗SOM有利于咽鼓管功能的恢复,对于咽鼓管功能已经严重损害 的患耳,重复鼓膜置管是维持耳功能的可靠手段;鼓膜置管的并发症利大于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一2006年我院经治的27例鼻咽癌患者,将其放疗前、放疗后的情况进行回顾分析。21例(32耳)中耳炎患者被分为鼓膜穿刺组与鼓膜置管组。结果27例患者放疗前有14例(17耳)并发分泌性中耳炎,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增至21例(32耳),双耳发病11例,6例未发生分泌性中耳炎。鼓膜穿刺组12例(19耳),显效率为78.9%(15/19),1例患者发展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置管组9例(13耳),有5例(7耳)疗效显著,显效率为54%(7/13),有2例患者鼓膜穿孔。MRI检查显示,21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19例有明显咽鼓管挤压和腭帆张肌肿胀。结论MRI检查有助于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并发分泌性中耳炎的评估;鼓膜穿刺抽吸是治疗鼻咽癌并发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和实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并发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ddsmedia,SOM)的发病情况,以探讨鼻咽癌放疗前后并发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机制。方法 选取1999年7月-2000年1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确诊为鼻咽癌并接受放疗的58例患者,将其放疗前、放疗中、放疗结束时、放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一年时并发SOM的情况进行分析和统计。结果 58例患者放疗前有33例并发分泌性中耳炎,其中双耳8例;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44例,其中双耳18例。放疗前后均未发生分泌性中耳炎者14例。鼻咽癌患者各个T分期(除T3外)放疗后合并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即随放疗后时间延长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放疗后3个月动态变化最大,放疗后6个月-1年分泌性中耳炎发病较平稳。结论 鼻咽癌患者鼻咽部机械性阻塞、腭帆张肌功能异常、咽鼓管功能不良和咽鼓管位置异常是放疗前合并分泌性中耳炎的重要原因;放疗后合并分泌性中耳炎的机制是多因素的。  相似文献   

15.
Myringotomy and tube for relief of patulous eustachian tube symptom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eports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myringotomy and tube for treatment of symptoms of the patulous eustachian tube are discouraging, even though there are no large series substantiating its ineffectiveness. To further investigate this problem, we have reviewed the charts of all patients at the Otologic Medical Group (OMG) from 1974 to 1981 with the diagnosis of patulous eustachian tube who underwent myringotomy and tube for their symptoms. We identified 60 ears of 46 patients with complaints consistent with patulous eustachian tube symptoms. The treatment either eliminated or substantially reduced symptoms in 32 ears (53%). For the other 28 ears, myringotomy and tube were of no benefit. Nine of 13 (70%) ears with a definitive diagnosis based on movement of the tympanic membrane with respiration or tympanometry showed relief of symptoms with myringotomy and tube. Myringotomy and tube will remain part of the treatment regimen because it is relatively simple to perform, reversible, and effective in the majority of pati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