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目的 对76例幕上自发性脑出血的预后进行分析。方法 对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就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与GCS计分、出血部位、出血量的关系进行预后分析。结果 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按GOS评定,GCS计分越高,预后越好;脑叶、单纯侧脑室出血较壳核、丘脑出血预后好;出血量与预后呈负相关。结论 通过对GCS计分、出血部位和出血量,对临床治疗后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幕上脑出血病人的早期预后。方法:观察分析病人入院时和发病1个月时的意识水平、肌力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结果:脑出血早期死亡率为14.3%,生存者中早期意识正常率为95.8%,肌力正常率上肢为41.%,下肢为50%,日常生活完全自理率42.7%。结论: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早期死亡与意识障碍程度、出血量及血肿是否破入脑室相关,早期意识障碍及肌力的恢复与也血量及出血部位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幕上自发性脑内出血不同外科治疗措施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本组共计62例,男37例,女25例。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扫描检查确诊为基底节区出血,专科医生根据患者住院时情况及经验决定外科治疗方案,分别采用传统开颅内血肿清除外减压手术,显微微创手术和钻孔引流尿激酶溶解术。治疗结果以患者出院时情况进行评判,标准采用ADL日常能力分级,Ⅰ级~Ⅱ级为预后良好,Ⅳ级~Ⅴ级为预后不良,住院期间死亡患者排除在本次统计之外。使用SPSS forW in-dows 11.5统计软件包,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处理,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年龄(B=-0.187,p=0.001),意识水平(B=0.322,p=0.004),出血量(B=-0.041,p=0.000),脑室铸型(B=2.185,p=0.037)为影响该组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年龄、意识水平、出血量、脑室铸型是影响幕上自发性脑内出血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自发性脑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部分患者病情危重,且预后极差。本文系统阐述了影响脑出血早期预后的临床表现、影像学以及实验室指标,包括意识状态、血压、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消化道出血、营养状态、出血部位、血肿大小、血肿增大、出血破入脑室、再次脑出血、血糖、血白细胞数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蛋白浓度,以指导临床治疗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微创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预后不良的因素. 方法 98 例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出院时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分级评价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57 例,预后不良组41例,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非条件回归分析. 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血肿量多、入院 GCS评分低、体重指数大、有糖尿病史、破入脑室、中线移位、有合并症是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P<0.05),而性别、出血部位、入院时收缩压、脑疝、高血压病史与预后无关( P>0.05).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入院时GCS评分、血肿量、破入脑室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年龄、入院时GCS评分、血肿量、是否破入脑室是幕上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后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吴明忠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4,(1):69-70
目的 分析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中等量幕上自发性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取于我院治疗的50例中等量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保守治疗,研究组实施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血肿量低于对照组,GCS、GOS、NF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住ICU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中等量幕上自发性脑出血的效果显著,临床推广价值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血压幕上脑出血患者28 d预后的影响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定群病例的前瞻性研究.预后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为好转(基本痊愈和显著进步)与未好转(进步,病情无变化、恶化和死亡),对经过综合治疗的356例高血压性幕上脑出血患者的有关指标与28 d预后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用Logistic逐步回归(前向逐步法),指标间的相关关系采用Sperman相关分析.结果:通过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从15个因素中筛选出年龄(OR=1.04,95%可信区间:1.02-1.07)、并发症(OR=3.54,95%可信区间:2.03-6.18)和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积分(OR=1.11,95%可信区间:1.08-1.14)、中医药综合治疗(OR=1.74,95%可信区间:1.03-2.95)为影响ICH预后的相关因素.出血量、破入脑室、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意识分级之间经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四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01).结论:影响脑出血预后的因素可能很多,应全面考虑,而中医药综合治疗,年龄、并发症和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是影响ICH预后的相关因素.其中危险因素为年龄、并发症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医药综合治疗为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自发性幕上大容积脑出血的保护和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 年1 月至2018 年12 月
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住院的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患者,根据脑出血量是否≥30 mL分为大容积脑出血组(255 例)和非大容
积脑出血组(397 例),对2 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幕上大容积脑出血组与非
大容积脑出血组患者的入院时收缩压、舒张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密度
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钙离子浓度、国际标准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低密
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增高(OR=0.709, 95% CI: 0.564~0.892,P=0.003)、钙离子浓度增高(OR=0.084, 95% CI:
0.023~0.309,P<0.001)是幕上大容积脑出血的保护因素;而白细胞计数增多(OR=1.268,95% CI:1.194~1.347,P<
0.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增高(OR=1.884,95% CI:1.199~2.961,P=0.006)、入院时收缩压升高(OR=1.022,
95% CI:1.014~1.030,P<0.001)、国际标准比值增大(OR=26.209,95% CI:4.712~145.764,P<0.001)为其危险因素。
结论: 幕上大容积脑出血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白细胞计数增多、入院时收缩压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
固醇水平增高、国际标准比值增大可能会增加其发生风险,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和钙离子浓度的增高可能降
低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连续脑电图(Continuous Electroencephalogram,CEEG)对幕上脑出血(Supratentorial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SICH)患者远期预后预计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3例幕上脑出血患者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的前后变化进行分析,并与其远期预后作对照.结果 EEG改变对轻度障碍(GCS 13~15分)及中度障碍(GCS 9~12分)患者的远期预后有预示作用,但是对重度障碍(GCS 3~8分)患者的远期预后预示无明显作用.结论 CEEG检测对幕上脑出血患者的远期预后预计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出血部位与低钠血症的关系,并发低钠血症后患者的预后情况。方法对412例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出血部位,血清钠降低情况及头部CT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全组患者死亡108例(26.2%);低钠血症患者68例,死亡38例(55.9%),p〈0.01(x^2=24.272),低钠血症的程度与病死率呈负相关(Y=0.974),p〈0.01。结论脑出血患者的预后与低钠血症的发生,以及低钠血症的程度关系密切,血清钠越低,病死率越高。 相似文献
12.
脑出血患者心电图异常改变193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拟对 193例颅内出血急性期心电图异常改变的分析 ,预测患者病情的预后。方法 对经CT证实的脑出血急性期检测的心电图有异常改变的患者进行跟踪分析研究。结果 本组心电图有异常改变的患者 193例 ,死亡 35例 ,治愈或好转 158例。多表现为J波、ST段抬高或下移及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结论 脑出血急性期心电图的异常改变大部分可随着脑部病变的好转而逐渐恢复 ,一旦出现一过性ST段抬高、J波、并伴有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提示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自发性脑出血继续出血的发生时间、部位及其危害性。方法 对147例脑出血患者于发病后24h内、24h-7d、8-14d进行动态CT观察,并结合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 147例患者中发生继续出血者43例,多发生在24h内,以壳核及丘脑多见。结论 继续出血可导致病情加重,增加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180例脑出血临床资料分析,探讨脑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80例脑出血患者发病季节、年龄、病史、临床症状进行分析。结果:以60~69岁年龄组发病率高,冬春季发病率高,多数有高血压史,起病急,病死率与年龄、昏迷程度、有无脑干损害及上消化道出血等有关。结论:高血压是脑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对高血压的治疗是降低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的最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作者对2001-2005年5a间自发性脑出血患者670例病例,从年龄分布、好发季节、基础疾病临床表现、CT改变及治疗方法方面进行了逐一的分析,说明脑血管病的防治刻不容缓。脑血管介入及微创治疗等新的治疗方法的应用可显著地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胆红素与脑梗塞和脑出血的关系.方法:分析105例脑梗塞和105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胆红素含量.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所有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2次评分,分为恶化组和好转组.结果:脑梗塞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出血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的含量与脑梗塞组、脑出血组的短期预后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梗塞组和脑出血组胆红素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相似文献
17.
急性脑出血89例血气分析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死亡患者动脉血气分析的变化。方法将89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分为生存组47例,死亡组42例,均在入院后6 h内抽取动脉血2 ml测定pH、PO2、PCO2、HCO-3、TCO2、ABE、SaO2。结果死亡组较生存组pH、ABE、SaO2略有降低(P>0.05),死亡组较生存组PaCO2、HCO-3、TCO2下降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出现PaCO2、HCO-3、TCO2降低提示预后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分层分级管理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09—2011年收治的100例脑出血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实验组实行分层分组管理方法,按照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级管理;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治疗,并在未来的24个月内进行跟踪回访。结果实验组的50例患者仅4人复发,而对照组的50例患者中有25例复发。结论分层分级管理可有效控制脑出血患者的复发。 相似文献
19.
血尿酸与脑梗死和脑出血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血尿酸与脑梗死和脑出血的关系。方法:比较90例脑梗死、90例脑出血患者、90例健康对照的血尿酸含量。分析脑梗死、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与血尿酸含量的关系。结果:脑梗死、脑出血、正常对照组血尿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梗死组血尿酸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高,脑出血组血尿酸水平较正常对照组低。脑梗死恶化组血尿酸值明显高于好转组。脑出血恶化组血尿酸值亦高于好转组。结论:血尿酸水平与脑梗死、脑出血的类型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20.
脑出血术后并发低钠血症2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出血手术后并发低钠血症及尿崩症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脑出血术后低钠血症及尿崩症患者的有关情况.结果 4例死亡,其余18例患者恢复.结论脑出血术后并发低钠血症及尿崩症,均匀适度及时地补盐、补充血容量、抗利尿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