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埃兹蛋白(Ezrin)、膜突蛋白(Moesin)和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05-2008年手术切除的8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石蜡包埋标本,以癌旁组织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Ezrin、Moesin和E-Cadherin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Ezrin、Moesin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组织(x2值分别为61.691、57.949,P值均<0.01)。甲状腺乳头状癌中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组织(x2 =64.241,P<0.01)。患者年龄≥45岁、肿瘤侵犯甲状腺被膜外、有颈淋巴转移、Ⅲ~Ⅳ期甲状腺乳头状癌,Ezrin、Moesin的阳性表达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而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Ezrin、Moesin的高表达和E-Cadherin的低表达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有关,三者之间可能具有协同作用,联合检测Ezrin、Moesin和E-Cadherin可作为判断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转移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埃兹蛋白(Ezrin)和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05-2008年手术切除的8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石蜡包埋标本(实验组),以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作对照(对照组),采用SP法检测Ezrin和E-Cadherin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并将检测结果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中Ezrin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χ2=61.691,P<0.01),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低于对照组(χ2=64.241,P<0.01)。Ezrin、E-Cadherin的阳性表达均与患者年龄、肿瘤局部侵犯、颈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实验组中Ezrin与E-Cadherin的表达具有相关性(r=-0.471,P<0.01)。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中Ezrin的高表达和E-Cadherin的低表达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有关,两者具有协同作用。联合检测Ezrin和E-Cadherin可作为判断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转移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乏氧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α, HIF-1α)、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 α, ERα)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9, MMP-9)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88例乳头状癌及癌旁组织中HIF-1α、ERα和MMP-9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分析三者与临床参数的关系。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组织中HIF-1α、ERα和MMP-9三者阳性率(70.45%,62.5%和84.1%)均高于癌旁组织(P<0.01);PTC组织中HIF-1α、ERα和MMP-9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在淋巴结转移组和临床Ⅲ~Ⅳ期病例3者阳性率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和临床I~Ⅱ期病例(P<0.05或P<0.01);ERα阳性率在直径>2 cm的病例高于直径≤2 cm者(P<0.05);HIF-1α与ERα、HIF-1α与MMP-9阳性率呈正相关(均为P<0.01);ERα阳性率与MMP-9也呈正相关(P<0.01)。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中HIF-1α、ERα高表达可能通过MMP-9参与PTC的临床进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Ret原癌基因(Retproto-oncogene)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表达状态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初治甲状腺乳头状癌行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的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患者临床、组织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资料,与同期收治的31例甲状腺良性病变相比较。对常规HE染色证实上述病变的石蜡包埋组织行Re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9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45例(48.4%)Ret基因阳性表达,31例甲状腺良性病变中,8例(25.8%)阳性表达。Ret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和良性病变中的阳性表达率存在统计学差异。Ret基因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局部侵犯及颈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Ret基因表达状态对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有一定的提示作用,可能对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展及颈淋巴结转移的危险性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喉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0α( 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 alpha,HIF-1α)、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 transporter protein-1,GLU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蛋白表达情况,并通过体外实验进一步验证低氧对喉鳞癌细胞HIF-1α及其下游靶基因GLUT-1、VEGF的表达上调方面的重要促进作用.方法 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喉鳞癌组织和Hep-2细胞中HIF-1α、GLUT-1、VEGF蛋白的表达,分析HIF-1α与GLUT-1、VEGF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35例喉癌患者组织切片中16例HIF-1α表达阳性(45.7%),16例GLUT-1表达阳性(阳性率45.7%),19例VEGF表达阳性(阳性率54.3%).HIF-1α和VEGF的表达水平与喉癌病理分级和淋巴转移有关(P值均<0.05);GLUT-1表达水平与淋巴转移有关(P<0.05).体外实验结果显示,Hep-2细胞在低氧条件下HIF-1α、GLUT-1、VEGF的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值均<0.05).结论 HIF-1α可作为转录调控因子参与调控GLUT-1、VEGF的表达,进而在喉癌的发生、侵袭、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2(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79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肿瘤组织的COX-2和VEGF蛋白表达进行检测,其中伴有颈淋巴结转移(N )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46例,不伴颈淋巴结转移(N-)患者33例.结果 颈淋巴结转移组(Ⅰ~Ⅱ期)甲状腺乳头状癌原发灶标本COX-2和VEGF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1.6%和86.8%,不伴颈淋巴结转移组甲状腺乳头状癌原发灶标本COX-2和VEGF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4.5%和66.7%,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颈淋巴结转移组中,原发灶组织COX-2和VEGF的表达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COX-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作用可能通过调控VEGF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VEGF-C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Ⅰ组)、32例甲状腺腺瘤(Ⅱ组)和3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Ⅲ组)患者中HIF-1α、VEGF和VEGF-C的表达。结果:HIF-1α在Ⅰ、Ⅱ和Ⅲ组中的表达率分别为75.3%、18.8%和14.3%;VEGF分别为72.6%、18.8%和20.0%;VEGF-C分别为65.8%、15.6%和11.4%;Ⅰ组的表达率均明显高于Ⅱ、Ⅲ组(均P〈0.01)。甲状腺乳头状癌中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HIF-1α、VEGF和VEGF-C表达均高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者(均P〈0.05),HIF-1α、VEGF与VEGF-C的表达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中HIF-1α、VEGF和VEGF-C的表达明显上调,且VEGF、VEGF-C的表达可能由HIF-1α调节,共同参与淋巴结转移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尿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和整合素β4(integrinβ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不同表达,总结其发生、发展及侵袭规律和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30例良性甲状腺肿瘤组织及腺瘤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uPA和integrinβ4表达,从良恶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等不同方面分别进行对照分析,比较其有无差异.结果 甲状腺瘤组织的uPA和integrinβ4表达高于腺瘤旁正常甲状腺组织(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uPA和integrinβ4表达明显高于良性甲状腺肿瘤(P<0.05),且和临床分期相关.周围淋巴结转移组的uPA和integrinβ4表达明显高于无转移组(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uPA和integrinβ4表达也有一定相关性.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uPA和integnnβ4表达可能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侵袭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及预后估计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喉癌肿瘤组织HIF-1α与COX-2蛋白和mRNA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环氧合酶-2(COX-2)蛋白质和mRNA的表达,以期有助于喉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和转移机制的进一步阐明。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方法检测76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和9例癌旁正常组织中HIF-1α、COX-2蛋白和mRNA的表达,并按T分期、病理分级分别探讨HIF-1α、COX-2蛋白和mRNA的表达与各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①HIF-1α、COX-2蛋白表达在喉癌标本的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随T分期的增加而增高;中、低分化的喉癌组织中HIF-1α表达显著高于高分化喉癌;COX-2蛋白表达与病理分级无关。②HIF-1α与COX-2mRNA在喉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67.11%和75.00%,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癌旁正常组织未检测到COX-2mRNA表达。HIF-1α与COX-2mRNA在喉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T分期有关(P<0.05),标本的表达量随T分期的增加而增高,但是与病理分级无关(P>0.05)。③HIF-1α蛋白表达阳性病例中,COX-2的阳性率为78.72%。结论:HIF-1α与COX-2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的表达增高并密切相关,可能是喉癌发生发展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喉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表达与CD105标记计数微血管密度(micro vessel density,MVD)的关系及其在评价喉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2年1月91例喉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结果,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HIF-1α、EGFR的表达,CD105标记肿瘤组织中微血管并计数MVD.结果 HIF-1α的表达与肿瘤大小、TNM分期、T分期、淋巴转移和病理分级有关(P值均<0.05);EGFR表达与TNM分期、淋巴转移、病理分级和复发有关(P值均<0.05);MVD与喉痛部位分型、TNM分期、T分期、淋巴转移、远处转移和病理分级有关(P值均<0.05).HIF-1α、EGFR表达水平与MVD有关(F值为7.644和5.197,P值为0.001和0.025).HIF-1α与EGFR表达的相关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238,P=0.007).患者3年和5年生存率为56.1%和44.2%,Log-rank法单因素生存分析表明喉癌部位分型、TNM分期、HIF-1α和EGFR的表达与患者预后有关(P值均<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TNM分期和EGFR的表达为影响喉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分别为0.049和0.041,RR值分别为1.300和2.417).结论 在喉癌发生和进展过程中存在HIF-1α与EGFR的异常表达,且对调节肿瘤血管生成有一定的作用,并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1.
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及PET-CT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组织学变型的临床意义,明确PTC颈淋巴转移微生态系统(microecosystems)中各重要组成部分在肿瘤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并评价PET-CT在甲状腺癌分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从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存档病例中选取有完整病历记录和追踪观察的PTC病例505例,按WHO最新甲状腺肿瘤的组织学分类标准重新分型,结合病例的临床特征,研究各组织学变型的生存率及颈淋巴转移情况.针对PTC淋巴转移高发的特性,利用组织芯片及免疫组化技术对PTC颈淋巴转移微生态系统中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多因素研究分析,其中包括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蛋白水解酶、细胞黏附分子(cell adhesion molecular,CAM)、生长因子及细胞因子多方面指标.此外,研究中将PET-CT显像技术应用于1组甲状腺癌患者的对照总结.结果为便于临床应用,按照颈淋巴转移发生率的高低差异可将所有变型分为高转移变型组(高细胞型、弥漫滤泡型、柱状细胞型、弥漫硬化型)、中转移变型组(滤泡型、嗜酸性细胞型、实体状变型、筋膜炎样型、透明细胞型、典型PTC)和低转移变型组(大滤泡型、乳头状微癌),3组的颈淋巴转移率分别为83.0%,55.5%及34.1%,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资料完整的248例统计,3组10年生存率分别为75.3%、95.8%、100.0%,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年生存率分别为31.2%、80.3%、87.5%,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研究显示ECM、蛋白水解酶、CAM、生长因子及细胞因子各指标在转移灶中阳性率为51.6%(整合素-β1)~98.3%(组织蛋白酶D).在原发灶中阳性率为46.7%(纤维粘连蛋白)~98.3%(细胞间黏附分子),其中E-钙黏蛋白(83.3%)明显低于正常组织细胞(P<0.05);其余指标皆明显高于正常组织细胞(P<0.05).PET-CT结果显示,其对原发灶检查灵敏度100%,特异性85.7%.结论不同组织学变型的PTC侵袭转移能力及预后存在较大差异,危险分层并细化外科处理原则.基础研究显示ECM、蛋白水解酶、CAM、生长因子及细胞因子共同参与了PTC肿瘤细胞的转移,部分指标可作为今后PTC研究的重点.此外,PET-CT对原发、转移及复发甲状腺癌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临床一次性完善分期并明确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1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314例患者中,行甲状腺腺叶峡部切除、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79例,甲状腺全切、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173例,甲状腺全切、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侧颈部改良根治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62例。手术中清扫出淋巴结1~55个,其中阳性淋巴结0~14个。结果:314例患者中经病理证实共有168例(53.50%)患者有淋巴结转移,其中中央区淋巴结转移159例(50.64%),中央区+侧颈转移淋巴结55例(17.52%),单纯侧颈淋巴结转移9例(2.87%)。患者年龄、肿瘤直径、甲状腺被膜受侵犯、临床分期是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最常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应常规进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piwil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的表达及其与PTC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检测60例PTC患者肿瘤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Piwil2蛋白和piwil2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Piwil2蛋白在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 8.3%(53/60)和10.0%(6/6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3.654,P<0.01).piwil2 mRNA在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0%(51/60)和6.7%(4/6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148,P<0.01).Piwil2蛋白及mRNA在PTC中的表达与患者的TNM分期及淋巴转移有关(P值均<0.05).Piwil2蛋白及mRNA在PTC中的表达有相关性(x2=15.098,P<0.01).结论 Piwil2参与了PTC的发生发展,与PTC的浸润和颈淋巴转移有关.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xpressions of Piwil2 protein and mRNA in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iwil2 and the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of PTC. Methods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in situ hybridization were us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Piwil2 protein and mRNA in 60 cases of PTC with the matched adjacent non-cancerous epithelium (NCE). 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s of Piwil2 protein expression in PTC and NCE were 88.3% (53/60) and 10.0% (6/60)respectively,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 x2 = 73. 654,P < 0.01 ). The positive rates of Piwil2 mRNA expression in PTC and NCE were 85.0% (51/60) and 6. 7% (4/60) respectively, also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x2 =74. 148 ,P <0.01 ). Up-regulated expressions of Piwil2 protein and mRNA were related to the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of PTC (P < 0.05 ). Conclusion Piwil2 may play a role in the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of PTC.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进一步认识Ⅵ区淋巴结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颈转移中的地位及PTC患者颈部转移淋巴结的分布特点,为PTC的颈部淋巴结处理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97例病变局限于一侧腺叶的PTC患者的临床资料:72例术前检查为cNO,25例为cN+;32例原发灶长径≤1 cm,65例原发灶长径>1 cm.术中常规取Ⅲ、Ⅳ区淋巴结做冰冻病理检查,根据淋巴结病理结果、肿瘤原发灶大小及位置决定颈部淋巴结的清扫范围.Ⅲ、Ⅳ区淋巴转移患者行包括Ⅵ区的改良性颈清扫;伴有肿瘤包膜外侵患者行双侧Ⅵ区清扫;原发灶长径≤1 cm行患侧Ⅵ区清扫;原发灶长径>1 cm行双侧Ⅵ区清扫.结果 97例患者行Ⅵ区清扫122侧,45.1%(55/122)发生淋巴转移.72例cN0患者45.8%(33/72)发生Ⅵ区淋巴转移,25例cN+患者76.0%(19/25)发生Ⅵ区淋巴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90,P=0.009).10例原发灶包膜外侵患者的淋巴转移发生率为65.0%(13/20),87例无包膜外侵患者的淋巴转移发生率为41.2%(42/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33,P=0.047).32例原发灶长径≤1 cm的患者行患侧Ⅵ区清扫,43.8%(14/32)发生淋巴转移,65例原发灶长径>1 cm患者行双侧Ⅵ区清扫,69.2%(45/65)有患侧Ⅵ区转移,23.1%(15/65)有双侧Ⅵ区转移,两组间同侧Ⅵ区转移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43,P=0.016).结论 Ⅵ区为FTC较早发生淋巴转移的区域,伴有原发灶包膜外侵犯者易发生Ⅵ区淋巴转移.原发灶长径≤1 cm的患者可发生同侧Ⅵ区转移;原发灶长径>1 cm者可发生双侧Ⅵ区转移.PTC颈淋巴转移可单独或同时发生在Ⅵ区或侧颈区的任何一个区域.术中应常规做Ⅲ、Ⅳ区淋巴结冰冻病理检查,淋巴结阳性者行包括Ⅵ区的改良性颈清扫.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34βE12、Galectin-3及HBME-1的表达状况,并探讨其在鉴别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与甲状腺良性结节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TM两步法检测352例患者中34βE12、Galectin-3及HBME-1的表达水平,分析这3个蛋白标记物与PTC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利用ROC曲线评估其鉴别诊断价值。结果34βE12、Galectin-3及HBME-1在PTC病灶中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甲状腺良性结节中的表达水平,且这3个蛋白标记物在PTC不同性别、年龄、病灶数目、肿瘤大小、包膜是否突破、有无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中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4βE12、Galectin-3及HBME-1对鉴别PTC与甲状腺良性疾病中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36、0.915、0.898,灵敏度分别为94.3%、95.5%、91.1%,特异度分别为81.1%、71.7%、83.0%,准确度分别为90.3%、88.4%、88.6%。结论34βE12、Galectin-3及HBME-1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表达存在统计学差异,并且与PTC的临床病理特征无关,对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性质具有重要的临床辅助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儿童及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儿童及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年龄和性别因素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癌27例,甲状腺滤泡状癌3例,肿瘤平均直径为(2.56±1.1)cm。儿童组中淋巴结转移率92.3%(12/13),肺转移率46.2%(6/13);青少年组淋巴结转移率88.2%(15/17),肺转移率35.3%(6/17)。儿童组患者病灶更容易发生脉管癌栓、甲状腺被膜侵犯及甲状腺外侵犯,出现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几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儿童及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侵袭性强,容易出现局部侵犯、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儿童患者比青少年患者侵袭性更强。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STAT3、p-STAT3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表达及其与上皮间质转化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6例PTC组织中STAT3、p-STAT3蛋白及上皮标志物E—cadherin和间质标志物Vimentin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PTC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及相互之间的相关性。结果:PTC组织中STAT3、p—STAT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78.6%和83.9%,明显高于癌旁甲状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33.3%和20.8%(P〈0.01)。PTC组织中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为37.5%,明显低于癌旁甲状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91.7%(P〈0.01),PTC组织中Viment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85.7%,明显高于癌旁甲状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8.3%(P〈0.01)。STAT3、p-STAT3、E—cadherin、Vimentin蛋白的表达与性别、年龄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均与PTC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明显相关(P〈0.05)。STAT3、p-STAT3蛋白的表达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0.494,r=-0.364,均P〈0.01),STAT3、p—STAT3蛋白的表达与Vimenin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533,P=0.000;r=0.377,均P〈0.01)。结论:PTC组织中存在STAT3蛋白活化及EMT,且与PTC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STAT3通路激活可能通过介导PTC细胞EMT促进PTC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