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麦粒肿是眼部常见病,本研究对麦粒肿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发现西医认为麦粒肿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炎症,早期治疗多以抗生素及理疗为主,严重者予以手术治疗,另外激光及超短波等丰富了西医治疗麦粒肿的方法,反复发作者可考虑疫苗接种或自体免疫疗法。中医对麦粒肿早有认识,以其药效温和、擅调理的优势可弥补西医的不足,治疗包括中药内服和(或)外用、针灸、刮痧、拔罐和推拿等,但目前仍缺乏高质量的证据评估上述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现代理论及技术为麦粒肿治疗提供新思路,在西医基础上根据中医理论行个体化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是今后麦粒肿治疗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麦粒肿是儿科临床中常见的眼科疾病,常反复发作,给患儿带来较大的不适与痛苦,患儿因不适常用手揉搓,存在继发感染的风险。针对麦粒肿的治疗,目前西医尚无特效药物及方法,主要是眼部应用抗生素滴眼液或软膏、口服抗生素,已成脓肿等病情严重者需行外科手术切开排脓治疗。由于患儿心理恐惧、依从性较差等原因,外科手术治疗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中医药治疗小儿反复发作而尚未达到手术指征的麦粒肿具有较大的优势,内服中药疗效确切。冯晓纯教授认为小儿麦粒肿发病多因"热毒",与脾、心、肝等脏有关,临床治疗以清心运脾为大法,内服中药配合小儿推拿、刮痧、穴位贴敷等中医外治法临床疗效显著。此外,为避免疾病反复发作,还要注重儿童的生活护理,改善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3.
目的:运用针灸结合推拿手法治疗棘上韧带炎。方法:针刺胸、腰夹脊穴,配以TDP照射。推拿手法以一指禅、揉、滚、抹,振等手法配以整复关节。结果:达到很好疗效,优于单纯针灸或单纯推拿的治疗效果。结论:针灸结合推拿治疗棘上韧带炎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且疗效持久,不良反应少,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芳香精油配合推拿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芳香精油配合推拿疗法,推拿穴位:印堂、太阳、头维、悬颅、率谷等,采用适量精油涂抹后进行推拿,用按、揉、点、推、抹手法,力度适中。结果:治疗偏头痛12例,总有效率达100%。提示本法有疏肝理气,调和气血,通经活络,祛风止痛的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5.
头部推拿治疗脑系疾病黄瑞彬(江苏省启东市中医院,226200)笔者近年来应用多种推拿手法作用于头部,以治疗眩晕、头痛、健忘、失眠等脑系疾病,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治疗方法推拿方法:(1)开天门:医者用拇指第二节桡侧掌面自印堂上抹到前发际,双手交替,每...  相似文献   

6.
麦粒肿在祖国医学上谓之“眼丹”,俗称“偷针眼”。它是眼科常见疾患之一。作者采用按摩治疗麦粒肿60例,获得满意效果。手法:以推、拿、揉、按为主。步骤:先按患眼对侧合谷、少海,以泻大小肠之火,解表止痛。后在头部印堂穴推向神庭,依次来回数次,以开天门。再推、按百会穴及推睛明、攒竹、练竹空、瞳子膠、阳白、四白等患眼周围穴位以散热降火。推拿风府、  相似文献   

7.
丁氏一指禅传统有“推拿按摩擞(抖),滚揉搓和点,叩打捻(捏)抹摇”等15种手法。临床操作过程需要根据治疗目的和手法特性,按不同阶段、不同部位、不同病症有序组合,才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这种推拿手法的有组方具有丰富内涵,被视为推拿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促进临床操作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8.
针刺配合推拿治疗偏头痛18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有学 《陕西中医》2003,24(8):732-733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推拿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针刺配合推拿疗法 ,针刺取穴风池、太阳、头维等 ,采用捻转平补平泻法 ,推拿在起针后进行 ,用点、按、揉、抹手法 ,力度适中。结果 :治疗偏头痛 1 86例 ,总有效率达 1 0 0 %。提示本法有疏肝理气 ,调和气血 ,通经活络 ,祛风止痛的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推拿手法配合青鹏膏外用治疗肱二头肌长头炎的疗效观察。推拿前在肩关节前后部及上下肢涂抹青鹏膏剂适量,用抹法使药膏渗入肌肤后,再用推揉、抹、点、弹拔、拔伸等手法在患部施治。每日治疗1次,10天为1疗程。结果:一至三个疗程,痊愈56例,占百分之43.8,显效50例,占百分之39,好转18例,占百分之14,无效4例,占百分之2.3,总有效率百分之97.7,结论:推拿手法配合青鹏膏外用治疗肱二头肌长头炎疼痛疾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沈钊雄 《中医研究》2012,25(5):75-77
麦粒肿又称睑腺炎,是眼科常见病,中医学称之为“针眼”、“眼丹”等,是化脓性细菌(如葡萄球菌等)侵入眼睑腺体而引起的急性炎症.中医学在治疗麦粒肿方面有独特的疗效,治疗方法较多,国内外对中医治疗麦粒肿的总结较少,本文对近年来中医治疗麦粒肿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麦粒肿即睑腺炎,是临床多发病、常见病,临床表现为胞睑生疮,红肿热痛,甚而影响视力,导致生活、学习、工作诸多不便,西医治疗麦粒肿红肿硬结期无速效方法,多于麦粒肿成脓后手术切开排脓,因麦粒肿易复发,反复多次手术切开排脓易造成眼睑留疤,甚而局部感染等。中医外治法治疗此病有确切的疗效,且治疗方法多样,大多无后遗症,故查阅文献,将近年来中医外治法治疗麦粒肿临床报道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 针刺治疗眼病,是祖国医学传统的治疗方法。文献报道表明,针刺对许多眼病有确切的治疗效果。本文收集1983—1984年国内公开报道的文献资料,对针刺治疗眼病的最新进展作一介绍。一、眼睑病针刺治疗本病,报道较多的是麦粒肿的治疗。如赵氏在耳尖针刺放血,治疗麦粒肿50例,疗效90%。李氏用腕踝针治疗麦粒肿,疗效也非常显著。刘氏发现麦粒肿患者的身体背侧部多有暗红色或红色粟米大的皮内出血点,用三棱针点刺这些反应点致出血,治疗麦粒肿有效。有人在眼、目、  相似文献   

13.
麦粒肿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治疗方法多样,但大多存在根治不全反复发作等缺点.此文通过分析认为麦粒肿的病因病机为"脾胃积热,火邪上攻""五轮学说"和"脾主土灌四傍"是脾胃论治麦粒肿的理论基础,临床上许多医家多从"清脾胃积热、疏散风热、补益脾胃、扶正祛邪"等方面治疗麦粒肿.因此,中医治疗麦粒肿特别是预防其反复发作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4.
针刺疗法治疗麦粒肿39例吉林省人民医院眼科(130021)王仙芝【关键词】麦粒肿,中西医结合治疗,针刺疗法笔者自1991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治疗麦粒肿39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一股资料取耳尖穴放血和雷夫奴尔液湿敷治疗麦粒肿39例。男20...  相似文献   

15.
麦粒肿又称为睑腺炎,俗称"针眼",是眼睑皮脂腺或睑板腺的化脓性炎症,眼睑部会生长形似麦粒的硬结,引起眼部局部的红肿、疼痛.麦粒肿是临床常见疾病,既会造成患者眼部不适,影响正常生活,又影响患者面部美观. 中医认为麦粒肿的病机多为以下两种:①风邪外客胞睑并化热生疮;②脾胃积热上攻胞睑.临床治疗以辨证施治,退赤消肿、促邪退散为原则.临床上西医对麦粒肿常无速效、针对性强的治疗,治疗方法以抗炎、抗菌以及手术治疗为主,而中医对于麦粒肿有丰富的治疗方法,且相对内治法而言外治法作用更加直接,对于早期未成脓麦粒肿的治疗效果显著.故下文主要阐述几种早期麦粒肿中医外治法,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头功疗法是运用特殊头面部推拿按摩手法来治疗头部疾病的一种方法,笔者经多年的临床实践,体会到该手法对治疗一些疾病引起的头痛、头晕等症有疗效快,无副作用等优点,现介绍如下:一、手法介绍1、分抹法:双手大拇指指腹用力,从病人印堂穴开始,沿眉弓上缘分抹至太阳穴’  相似文献   

17.
整体观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之一。推拿这一传统的物理疗法正是建立在整体观基础之上的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整体观在推拿中的指导作用至为显要。今略陈管见如下。一、整体观指导手法选择。推拿治病,功在于手,手法是推拿治病的主要手段。《医宗金鉴·外治法》云:“但伤有轻重,而手法各有所宜,其痊可之迟速,又遗留残疾与否,皆关乎手法所施之得宜。”若要治之多效,“须心明手巧,既和其病情复善用夫手法。”故选择手法,要从整体上综合考虑。 1、熟悉手法功用。各种手法对不同病理的治疗机制不一,而同一手法在不同治疗部位作用也不尽相同。推拿前贤王松山主张“虚让多抹少推,实让多推少抹”就是根据手法功用之差别作出的选择。不明此理,不知其异,难免有劳无功 2、注意手法配伍。《推拿代药赋》曰:“寒  相似文献   

18.
清解散治疗多发性麦粒肿王金荣河南医科大学(450052)主题词睑腺炎%中医药疗法;%清解散/治疗应用麦粒肿俗称“偷针眼”,多属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睑腺化脓性炎症。多发性麦粒肿,是指患者眼睑边缘红赤、肿痛。并能摸到硬块,压痛剧烈.上下睑有多处麦粒肿,...  相似文献   

19.
自拟野菊花洗剂治疗麦粒肿炎块92例山东省平邑县中医院(273300)张尊善唐伟张元芝※关键词:麦粒肿/外治法@野菊花洗剂/治疗应用麦粒肿是眼科常见病,中医称为“针眼”。笔者在临床工作中观察到,麦粒肿常形成炎块,既不化脓也不吸收,经久不愈,治疗较为棘手...  相似文献   

20.
壮医药线点灸治疗麦粒肿33例广西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530012南京路39号)赵利华报道:在门诊用壮医药线点灸法治疗急性麦粒肿33例,取得满意效果。其治疗方法是:取耳尖、角孙、麦粒肿处以梅花穴为主穴。患眼胀痛明显、有脓点者配睛明、阳白、四白、瞳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