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纵隔化学感受器瘤1例马永泰1张琚路2孔小四2化学感受器瘤(chemodectoma)(简称化感瘤),发生在纵隔者尤为罕见,我们收治1例,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42岁,右胸背痛三年,进行性加重,于1996年10月21日入院。体检:发育营养良好...  相似文献   

2.
纵隔恶性化学感受器瘤张逊副主任医师陈东鸿,姚计方河北医学院第四医院胸外科(050011)我院胸外科自1965年1月至1995年1月的30年间共收治各类纵隔肿瘤45例,其中纵隔恶性化学感受器瘤仅1例,占0.2%。现结合有关文献复习报道如下。病例报告患者...  相似文献   

3.
副神经节瘤,又名化学感受器瘤或非嗜铬性副神经节瘤,临床少见。而功能性副神经节瘤则更属罕见,李树玲报告1例位于劲动脉体。本文报告1例功能性纵隔副神经节瘤,并结合文献略加讨论。病例患者男性,39岁,1980年因全身不适,乏力3月,进食梗阻感1月而入院。胸片及纵隔断层示左上纵隔实性阴影,剖胸探查见左上纵隔肿物5×6×7cm,位于主动脉旁,质软,包膜完整,血供丰富,予“完整”切除。病理报告化学感受器瘤。术  相似文献   

4.
腹膜后化学感受器瘤是临床上较少见的肿瘤,复习国内文献报道病例,自1958年~1989年共报 道各类化学感受器瘤283例,其中发生在腹膜后的有84例,占30%。我科1965年8月~1989年12  相似文献   

5.
纵隔化学感受器瘤1例曹培国患者女性,30岁,因胸骨后隐痛、胀痛一个月,于1991年7月首次入院,体查无特殊体征;胸片示右上纵隔影增宽,向外突出呈半圆形块影,边缘光滑锐利;CT检查,右上纵隔内3.9cm×42cm大小高密度影,密度大致均匀,边缘光滑,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口腔化学感受器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方法:追踪分析1例口腔舌部化学感受器瘤患者临床资料及组织病理特点,总结其恶性生物学行为。结果:发生于口腔化学感受器瘤较发生于身体其它部位(颈动脉体)更容易表现出恶性生物学特性,恶性生物学行为主要表现为肿瘤浸润,包膜不清楚,手术后出现原位肿瘤复发及远处(肺部)转移。结论:对于口腔的化学感受器瘤应根据其临床特点结合细胞学特征确定生物学行为并做相应临床处理。  相似文献   

7.
眶内化学感受器瘤1例邹淑娟,梁恩虎,王超,蔡淑平在化学感受器系统的肿瘤中,以主动脉体瘤为最常见,颈静脉体瘤次之,其余均属罕见。我科曾收治1例右眼眶内化学感受器瘤,报告如下。男性,3岁。患儿于5月前出现左眼球外突,伴活动障碍,右眼球向下方移位,向外上方...  相似文献   

8.
化学感受器瘤常见于颈动脉体、主动脉体、颈静脉球和腹膜后化学感受器等处,发生在中耳腔鼓室副神经节较少见,现将我院1例报道如下: 男性、30岁,因右耳隐痛伴右侧阵发性偏头痛1年于1981年8月31日入院。自觉  相似文献   

9.
陈玉莲 《癌症》1995,14(6):414-414
腹膜后化学感受器瘤一例陈玉莲广东省广州市人民医院内科内分泌科(510080)化学感受器瘤,又称非嗜铬性副节瘤,现报告一例。患者男性,49岁,左上腹隆起2月余,坐位时感觉左腹部有不适感,约可触及一包块。起病以来无发热、头痛,无腰痛,无消瘦及无明显不适,...  相似文献   

10.
功能性与非功能性化学感受器瘤的临床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能性与非功能性化学感受器瘤的临床病理学研究刘宝宜,袁媛,钟明,林国红,张兴亚,何三光,张德洲化学感受器瘤(非嗜铬性付神经节瘤)简称化感瘤。本组肿瘤多数为非功能性的,少数病例为功能性的,表现为能分泌肾上腺素样物质,出现类似嗜铬细胞瘤的表现,甚至在外科...  相似文献   

11.
化学感受器瘤又名副交感神经节瘤 ,是一种起源于化学感受器的神经细胞的支持组织的肿瘤 ,好发部位依次为颈动脉体、主动脉体、颈静脉体、迷走神经体、腹膜后副神经节等。此瘤多数为良性 ,极少数有恶变。原发于眶内化学感受器瘤很少见 ,可能来自睫状神经节或有关的神经组织。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 1例该病患者 ,术后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患者 ,女 ,2岁。因左眼球突出半个月于 1999年 6月 2 5日以“左眼眶内占位性病变”入院治疗。该患儿母亲在半个月前发现其左眼球向外下方突出 ,并伴同侧脸部肿胀 ,逐渐加重。左眼无疼痛史。否认…  相似文献   

12.
上前纵隔化学感受器瘤一例聊城地区第二人民医院外三科秦卫华,马胜军,彭长江,张铁铮患者女,70岁,以胸骨上方肿物10年于1993年12月28日收入我科。查体:甲状腺不大,病人仰头位时在胸骨上窝触及一肿物,质韧,囊性,无触疼,边界清楚,随吞咽活动,下部被...  相似文献   

13.
肺化学感受器瘤一例张玉华,林卫国,王菲,边少春化学感受器瘤又称非嗜铬性副节瘤、副节瘤。98%发生于颈动脉体与主动脉体,原发于肺者颇为罕见。国内外文献仅有散在报道。我们收治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38岁,农民,(住院号94~1525)。三月前无明显诱因...  相似文献   

14.
化学感受器瘤是一种较为少见的非嗜铬性副神经节瘤(又称作血管球瘤),由胞浆中含有细小颗粒的上皮样(平滑肌)细胞及其外包绕的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和纤维基质构成。化学感受器瘤最常见于头颈部,可发生于鼓室、颈静脉或颈动脉迷走神经、或其它部位如喉、胸腹主动脉外膜和肺表面,这  相似文献   

15.
谢敏  张文昌 《中国肿瘤临床》1993,20(10):769-771
本文报告12例化学感受器瘤。男女之比为1:2。年龄11-61岁,平均36岁。肿瘤发生在脑、眼、颈动脉体、纵隔、胸壁内、硬脊膜外及后腹膜。有3例曾行化感瘤切除术。临床表现随发病部位不同而异。因本病少见,确诊有赖于组织病理学检查。手术切除肿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术中发现肿瘤的共同特征有:微红或暗红色,表面血管网极丰富,有薄色膜,有囊性感,穿刺易抽到血性液,与周围粘连紧密。作者认为,本病属低度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6.
胸内化学感受器瘤罕见,上海胸科医院报告1,209例纵隔肿瘤中仅见1例~3,现将我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 患者女性,48岁,以心慌,胸闷1年半后胸痛1个月入院。入院前1年内多次出现不明原因的晕倒,但意识清楚。查体,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脉搏8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0/90mmHg。全身未发现异常。血常规在正常范围。 X线胸片:正位相示前中纵隔有一约8×10cm的椭圆形包块突入胸腔,阴影与心脏和升主动脉影重叠,边缘清楚,密度均匀,未见放射状及分叶状改变。侧位相见阴影位于前中纵隔,密度均匀,边缘清楚。肿物针吸活检为良性肿瘤细胞,临床诊断为纵隔畸胎瘤。  相似文献   

17.
 对24例腺泡状软组织肉瘤作临床病理回顾。男性10例,女性14例,年龄1-76岁,平均32岁。病程平均40.3月。大部分肿瘤生长在下肢。镜下瘤细胞具有腺泡状排列,其周围有薄壁毛细血管围绕。本瘤必须与颗粒细胞瘤、化学感受器瘤和转移性腺癌相区别。本瘤恶性度并不低。  相似文献   

18.
化学感受器瘤又称颈动脉体瘤,好发于颈前三角区,下颌骨角下方,颈内动脉与颈外动脉分叉处,瘤体生长较为缓慢,在肿瘤表面可扪及搏动的动脉。本病较为少见,以女性发病较多,30~40岁为好发年龄。手术切除为最有效的治疗方法。1临床资料本院2002年收治1例化学感受器瘤患者,女性,51岁,以晕厥,耳鸣,视力模糊入院。诊断为化学感受器瘤,行手术治疗,经术前术后精心护理治愈出院。2护理措施2·1术前护理2·1·1心理护理1)由于不熟悉病房环境、畏惧手术和不熟悉病情,患者出现紧张,恐惧心理,需给予及时的心理护理。要热情接待患者,详细介绍病房环境及病友,…  相似文献   

19.
腹膜后化学感受器瘤二例诊治体会周汝武*司庆英腹膜后化学感受器瘤是起源于腹膜后的非嗜铬性副神经节瘤,术前较易误诊,现将诊治2例报告如下:例1:女,25岁。因发现右上腹部包块2个月于1986年5月12日入院。查体:于右上腹部可扪及约10cm×10cm肿...  相似文献   

20.
我们1984-1993年7月遇到腹膜后化学感受器瘤3例,本就其诊断与治疗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