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体游离腹膜修复胆管缺损的可行性,为临床上胆管缺损的修复提供理想的材料。方法①24条体重为8~12kg的健康杂种犬,经开腹手术切除部分胆管管壁,长0.8~1.0cm,宽为周径的1/3~2/3,建立胆管缺损模型。切取较缺损稍大的一块壁层腹膜,浆膜面对胆管腔,间断缝合于胆管缺损边缘,外用大网膜覆盖并固定。②术后4周、8周、12周、28周、52周分别取4条实验犬,切取肝组织及修复段胆管行光镜检查,观察肝脏及胆管组织的形态结构变化。③术后26周、50周行胆管造影。结果①4条实验犬死亡,其余20条实验犬均健康存活,直到实验预定结束日期。②28周后修复段胆管腔面有单层柱状上皮覆盖,胆管壁结构与正常基本相似。肝组织结构无明显异常。③术后胆道造影显示,除1条实验犬于术后26周显示胆总管有局限性狭窄外,其余均未发现胆管有明显狭窄。结论腹膜因其来源广泛、分化程度低、容易存活、抗感染能力强等特点,可作为胆管缺损的自体修复材料。大网膜的覆盖有利于游离腹膜血循环的早期建立。  相似文献   

2.
壁层腹膜加带蒂大网膜覆盖术修复胆总管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修补胆管后的腹膜重新获取血供,我们用自体壁层腹膜加带蒂大网膜覆盖术修复胆管缺损的方法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做了光镜和扫描电镜(简称SEM)的观察。1.材料与方法:采用杂种犬6只(体重15~20kg),1只为对照组,5只为实验组。在胆总管前壁造一个...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脱细胞管腔基质人工仿真胆管支架材料(人工仿真胆管)修复胆管缺损的动物体内实验疗效。方法本实验采用前期制备的人工仿真胆管,应用于封闭群内江猪(18只)胆管缺损动物实验模型,探讨其体内修复效果,并根据术中是否安置支架分为支架组、无支架组,另设假手术组为对照每组各6只。术后不同时期检测相关指标,探讨人工胆管修复胆管缺损的实验疗效。结果体内实验发现,支架组、假手术组动物无死亡,无支架组实验动物分别植入术后第2、7、8和40天全部死亡。支架组大体标本未见明显胆漏,吻合口无明显狭窄,植入段胆管未见明显狭窄及管腔塌陷;无支架组大体标本可见植入段胆管狭窄,呈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表现。实验室检查显示:支架组、假手术组胆管植入术后血清总胆红素(TB)无明显升高,无支架组动物在术后不同时间均有不同程度的血清TB升高,最高达到413.2μmol/L。组织学观察显示:植入术后第100天,形成较为完整的类似新生胆管样结构,整个胆管腔基本被类似正常胆管上皮的组织覆盖,无支架组标本可见吻合口狭窄明显,人工胆管挛缩、纤维化、管腔阻塞,局部组织结构混乱,炎性细胞浸润;免疫荧光染色示,在植入术后第100天支架组人工仿真胆管植入段的细胞角蛋白19(CK19)和上皮细胞黏附分子(HEA125)表达与植入段吻合口的上、下端正常胆管黏膜上皮的CK19和HE125表达相接近。结论人工仿真胆管的研发可能会为临床胆管缺损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潜在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4.
带蒂脐静脉瓣修复肝外胆管缺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带蒂脐静脉瓣为3例肝外胆管良性狭窄及缺损的患者进行了胆管的重建修复,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并利用动态摄影及组织学检查对修补胆管的带蒂脐静脉壁的适应性改变作了研究观察。认为带蒂脐静脉是修复胆管缺损比较理想的自体生物材料,利用带蒂脐静脉修复肝外胆管良性缺损或狭窄是一种符合生理条件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胆管缺损的修复材料和方法.方法 本地白山羊40 只随机分成4 组,每组10 只,A 组、B 组、C 组分别整段切除2、3、4 cm 的胆总管,缺损通过移植相应长度内置硅胶管的自体大隐静脉进行修复,移植物周围以带蒂大网膜包裹,同时切除胆囊;D 组为对照组,仅行胆囊切除及胆管周围松动.观察各组动物的活动情况、黄疸及排便情况,分析意外死亡的原因,分别记录术前、术后1、3、6 个月血生化变化,在术后6 个月处死动物观察移植血管的病理改变.结果 A组、B 组、D 组三组动物各组内部术前及术后1、3、6 个月各时间点血生化检查结果,各组之间术前及术后1、3、6 个月各时间点血生化检测无显著性差异;A 组、B 组、C 组所移植血管存活情况有差异.A 组与B 组、C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山羊采用自体大隐静脉段移植加内支架并带蒂大网膜包裹来修复胆管短段(<3 cm)缺损是可行的,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对指导临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带血管蒂的胆囊瓣修复肝门部胆管狭窄的手术方法 .方法 利用自体胆囊制成带胆囊动脉的组织瓣,在狭窄胆管广泛切开、扩大成形的基础上,修复胆管壁缺损.结果 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10例,胆管镜取石致右肝管损伤1例,左肝内胆管癌侵及左肝管1例.随访至今,全组病例术后无胆漏,未出现返流性胆管炎,无结石复发.结论 本术式保留了Oddis括约肌的生理功能,同时达到了解除狭窄和畅通引流的目的 ,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1985年以来采用带血管蒂胃壁瓣修复肝外胆管缺损12例。胆胆管瘘3例,胆总管结石并穿孔2例,手术后肝外胆管狭窄经切开整形致胆管缺损7例。缺损部位在肝总管5例,胆总管7例。胆管缺损大小2.5cm×1.0cm-4.5cm×1.5cm,术后经1-10年的随访,疗效满意,无胆道疾病的症状复发。作者认为本术式一举两得,即修复了胆管缺损,又不改变胆道、肠道原有解剖,避免了各式胆肠内引流的引起的术后并发  相似文献   

8.
带蒂脐静脉或胆囊瓣修复胆管狭窄和缺损(附6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利用带蒂脐静脉瓣和胆囊瓣修复胆管狭窄和缺损的疗效。方法 对 6例利用带蒂脐静脉瓣和胆囊瓣修复后的病人进行随访并小结。其中男 2例 ,女 4例。年龄 1 2~ 84岁。医源性胆总管狭窄 1例 ,右肝管环形狭窄 2例 ,Mirrizi综合征 2例 ,胆总管十二指肠瘘 1例。缺损范围均在胆总管直径的 1 / 2以上。结果 用带蒂脐静脉瓣修复 4例 ,带蒂胆囊瓣修复 2例。本组无手术死亡和并发症。 5例随访 3年以上 ,无明显临床症状 ,长期疗效佳。结论 利用自体带蒂脐静脉瓣或胆囊瓣修复胆管狭窄和缺损 ,是治疗良性胆管狭窄和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6只猪平分3组,人为切除猪胆道4-5cm,利用自体网膜血管移植,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修复胆道缺损实验,观察重建后胆道的血管成活主要与带有血供的网膜蒂有关。实验结果5只猪成活良好。根据实验应用于临床,利用自体胃网膜血管修复胆道严重缺损病人5例,效果良好。研究了自体胃网膜血管修复胆道缺损,关键在于保留血管同膜蒂血供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输尿管段再生与替代材料动物实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选用雌雄兔各11只,分三组;输尿管缺损段再生组10只及游离腹膜片和大网膜成管组各6只。实验结果证实输尿管缺损段在3.5cm以内。6周后可由周围组织包绕支架管长合建立输尿管连续性,其腔内被输尿管移行上皮被覆但新生长之输尿管段缺平滑肌。无蒂腹膜和大网膜成管后均可成活,腹膜似更理想些。结合文献讨论了本实验,为临床治疗长段输尿管狭窄或缺损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6月~2016年6月242例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的临床资料。术中行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170例,胆总管切开探查一期缝合42例,经胆囊管探查胆总管取石30例。结果本组242例患者中,手术时间70~260min,平均130min,术中失血30~460ml,平均150 ml。胆漏30例,28例经腹腔引流管引流4~7天治愈,2例形成腹腔局部积液经B超定位穿刺引流而治愈。肺部感染6例,胸腔积液4例,切口感染2例。20例术后行T管造影检查证实为胆管残余结石,经胆道镜1~4次取石后取净;2例患者胆道镜无法取出残余结石,经ERCP取出残余结石。术后第1d所有患者可下床活动,平均输液时间4~8d。结论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是相对微创安全的手术,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个体化的术式。  相似文献   

12.
We report herein the case of 65-year-old man in whom a diagnosis of primary carcinoma of the cystic duct was made on the basis of Farrar's criteria. The patient was admitted with upper abdominal pain, and although there was no evidence of jaundice or a palpable mass, there was tenderness in his right upper quadrant. Carcinoma of the cystic duct was suspected on the basis of computed tomography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indings. Cholecystectomy with resection of the bile duct and lymph node resection was performed, and 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graphy revealed a filling defect in the common bile duct (CBD). The tumor was found to have arisen from the cystic duct and demonstrated papillary growth into the CBD intraluminally through the orifice of the cystic duct. Microscopically, the tumor was identified as papillary adenocarcinoma with invasion limited to the subserosal layer of the cystic duct. There were no signs of nodal metastasis.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合并尾状叶结石的肝内胆管结石的合适的诊治方法.方法 20例合并尾状叶结石的肝内胆管结石,采用肝尾状叶切除联合左外叶切除10例,采用左外叶切除联合尾状叶胆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5例,肝右叶切除联合尾状叶切除1例.肝左叶切除联合尾状叶胆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2例,肝右后叶切除联合尾状叶切除2例.结果 并发胸腔积液12例,切口感染1例,胆漏2例,死亡1例.随访2年,2例联合尾状叶胆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患者仍有胆管结石复发,间断出现胆道感染症状.结论 联合尾状叶切除术可以达到良好的远期效果,是合并尾状叶结石的肝内胆管结石的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术中胆道造影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胆道造影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均获成功,其中腹腔镜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15例,一期缝合4例,胆总管受压纠正1例。治疗效果良好,全组无结石残留,胆漏1例、引流15d痊愈。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应用术中胆道造影术安全、可靠、避免了结石残留,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复杂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有效治疗方法及三镜(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的优势。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为100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行三镜联合手术的临床资料,并对结果进行随访。结果:79例成功施行胆总管一期缝合术,术后5~8 d拔除鼻胆管,患者治愈出院。19例放置T管,12~15 d后带管出院,6~8周经胆道造影检查无特殊发现,遂拔除T管;其中3例发现胆道残留结石,术后经T管胆道镜取石成功,患者治愈出院。2例合并胆管癌,1例中转开腹,1例植入金属支架。术后随访3~6个月,2例胆管癌患者均死亡,余者均无结石复发、胆道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三镜联合治疗复杂性肝内外胆管结石具有患者创伤小、康复快等特点,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残石率,技术较成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胆道探查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手术后不放置T管(胆道)引流的可行性。方法:对2005年2月至2005年11月我院治疗的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的25例患者进行了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分为两组,观察组未放置T管,共15例;对照组放置T管,共10例。结果:患者均恢复良好。随访1~5月,观察组未发现结石复发或其它并发症,对照组1例残余结石,1例胆道下端狭窄,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出院。两组结石残留率、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住院费用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胆道探查是较成熟的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方法,根据术前影像学检查及术中胆道镜检查结果,决定是否放置T管引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术的可行性和适应证。方法 对择期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病例中胆囊管直径大于 0 .3cm的 46例患者实施经胆囊管探查胆总管手术 ,其中胆囊管直径大于 0 .5cm的 1 6例采取直接扩张胆囊管后探查 ,胆囊管直径 0 .3 -0 .5cm的 3 0例采取先切开胆囊管 ,扩张胆囊管汇入部后再进行胆道探查。结果 手术均获成功 ,合并胆总管结石的 3 5例结石取净 ,全组病例恢复顺利 ,术后平均住院时间 7.3d ,无胆漏等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有选择的实施经胆囊管探查胆总管手术安全可行 ,可以避免常规探查手术放置T管的诸多并发症和缝合胆管可能导致的胆漏、狭窄、结石形成等远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道探查术、胆总管一期缝合术的临床疗效与可行性。方法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收集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106例胆总管结石病人,男性44例、女性62例,年龄18~75岁,平均(46.5±15.7)岁。106例胆总管结石病人,伴或不伴胆囊结石与肝内胆管结石,其中腹腔镜下胆道探查胆总管一期缝合术67例,腹腔镜下胆道探查T管引流术39例,对两组病例手术适应证、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胆总管一期缝合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腹腔引流管放置时间分别为(72.8±21.0)min、(2.8±1.9)d和(5.5±2.3)d,优于T管引流术组的(95.5±26.5)min、(5.7±1.4)d和(8.1±2.6)d(均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两组分别为(1.9±0.8)d和(2.1±0.5)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肝衰竭、腹腔感染、胆管残余结石、胆道出血及穿孔,胆漏发生率T管引流术组(3例)高于胆总管一期缝合组(0例)(P0.05)。结论腹腔镜胆道探查胆总管一期缝合术治疗胆管结石是安全、可行的,病人明显受益,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肝外胆管结石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37例肝外胆管结石采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联合纤维胆道镜探查取石、Ⅰ期缝合胆总管或胆总管T管引流。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该手术的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结论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只要掌握适应证,就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靠、有效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为70岁以上高龄患者行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为175例70岁以上高龄患者行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术的临床资料。结果:一期缝合胆总管37例,T管引流138例;一次性取尽结石82例,术后经T管瘘道取石80例,残余结石13例,残余率7%;手术时间60~120 min,平均(94±18)min;术中出血量20~100 ml,平均(45±20)ml;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2~5 d,平均(2.5±0.3)d;住院5~12 d,平均(8.3±1.2)d;患者均治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70岁以上高龄老年胆管结石患者心肺功能良好,经充分的术前准备后,术中控制手术时间,行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