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3 毫秒
1.
目的观察缺血预适应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梗死灶周边皮质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存活素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脑保护机制。方法 SD大鼠1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脑缺血组60只及预适应组60只,脑缺血组和预适应组按缺血后再灌注时间不同分为再灌注2、6、12、24、48和72h时间点,每个时间点10只。采用线栓法闭塞右侧大脑中动脉,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预适应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Western blot检测观察梗死灶周边皮质区VEGF及存活素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VEGF阳性细胞、存活素阳性细胞及皮质区VEGF蛋白和存活素蛋白表达较少。与脑缺血组比较,预适应组2、6、12、24、48和72hVEGF及存活素阳性细胞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脑缺血预适应可诱导VEGF和存活素表达上调,这可能是脑缺血预适应诱导脑缺血耐受的脑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O)组、预处理(BIP)组,每组按照再灌注后12 h、1、2、3 d四个时间点平均分为4个亚组,制备缺血预处理模型,分别用流式细胞术和ELISA法观察脑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半暗带神经细胞凋亡率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的影响。结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12 h,MCAO组细胞凋亡发生率及血清中NSE的含量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加(P<0.01),1 d时达到高峰,以后时间点逐渐下降,但仍高于假手术组(P<0.01);BIP组各个时间点神经元凋亡发生率及血清NSE较MCAO组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大鼠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元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活体实验研究体外注射血管活性肠肽(VIP)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P-选择素动态变化的影响,探讨VIP在缺血再灌注炎症损伤中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模型组大鼠侧脑室注射VIP后,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再灌注(MCAO)模型.通过神经学的评价对MCAO大鼠进行判定和筛选;选取再灌注后12 h、24 h、48 h和72 h共4个时间点,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P-选择素mRNA的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检测P-选择素蛋白表达.结果 模型组大鼠VIP注射后P-选择素mRNA和蛋白在脑缺血再灌注后较对照组表达下降;且在各时间点与非VIP注射的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IP脑内注射可明显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区P-选择素mRNA和蛋白的表达,降低再灌注炎症损伤程度.本实验提示VIP具有体外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1/2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72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假手术组、正常血糖脑缺血组和糖尿病腑缺血组,每组根据缺血再灌注不同时点分为缺血 15 min再灌注1 h、3 h,6 h亚组,每个亚组6只.采用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双血管闭塞联合放血法建立糖尿病大鼠全脑缺血模型.应用TUNEL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海马CA4区神经元凋亡和磷酸化ERK1/2表达.结果 糖尿病脑缺血组在缺血 15 min、冉灌注1 h,3 h,6 h各时间点海马CA4区神经元凋亡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正常血糖脑缺血组(P<0.05);糖尿病脑缺血组在各时间点磷酸化ERK1/2均有较高表达,在再灌注1 h和3 11时均明显高于正常血糖组(P<0.01).结论 ERK1/2可能参与了糖尿病加重脑缺血冉灌注后神经元损伤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1/2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72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假手术组、正常血糖脑缺血组和糖尿病腑缺血组,每组根据缺血再灌注不同时点分为缺血 15 min再灌注1 h、3 h,6 h亚组,每个亚组6只.采用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双血管闭塞联合放血法建立糖尿病大鼠全脑缺血模型.应用TUNEL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海马CA4区神经元凋亡和磷酸化ERK1/2表达.结果 糖尿病脑缺血组在缺血 15 min、冉灌注1 h,3 h,6 h各时间点海马CA4区神经元凋亡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正常血糖脑缺血组(P<0.05);糖尿病脑缺血组在各时间点磷酸化ERK1/2均有较高表达,在再灌注1 h和3 11时均明显高于正常血糖组(P<0.01).结论 ERK1/2可能参与了糖尿病加重脑缺血冉灌注后神经元损伤的机制.  相似文献   

6.
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红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脑皮质及海马回中脑红蛋白(NGB)的演变。方法将60只标准健康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30只)与实验组(30只)。实验组采用四血管阻塞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原位杂交法检测大鼠皮质及海马区NGB的表达,测量其光密度值,用苏木素-伊红染色检测存活锥体细胞数。结果两组大鼠大脑海马区NGB及NGBmRNA表达在12、24、48h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大鼠大脑皮质NGB及NGBmRNA光密度在缺血再灌注后3h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灌注后24h达高峰,与3、6、12、48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大脑海马区存活锥体细胞数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减少,各时间点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NGB表达上调参与了脑神经元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对脑缺血大鼠海马CA1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和周期蛋白D1表达的影响.方法 54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吡格列酮干预组,每组18只.采用改良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吡格列酮干预组在模型制作前连续5d吡格列酮灌胃(0.65 mg/kg,1次/d).在模型制作后1d、3d和7d时(每个时间点6只)处死大鼠取脑.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海马CA1区GFAP和周期蛋白D1表达.结果 缺血再灌注组海马CA1区神经元存活数量在缺血再灌注3d和7d时均较假手术组显著减少(P均<0.01),GFAP和周期蛋白D1在各个时间点表达均较假手术组显著上调(P均<0.01).吡格列酮干预组海马CA1区神经元存活数量在缺血再灌注3d和7d时均较缺血再灌注组显著增多(P均<0.01),GFAP和周期蛋白D1在各个时间点表达均较缺血再灌注组显著下调(P均<0.01).结论 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GFAP和周期蛋白D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肢体缺血预处理诱导大鼠缺血再灌注海马HSP70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肢体缺血预处理(limb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LIP)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海马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6只凝闭椎动脉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组和LIP+脑缺血组,后两组根据脑缺血后再灌流时间不同进一步分为1、62、4、72和120 h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HSP 70的变化。结果假手术组海马各区未见明显的HSP70表达。脑缺血组海马CA1区未见明显着色,但在CA3区及齿状回颗粒细胞中可见HSP70着色,以再灌注后24 h最明显。在LIP+脑缺血组,海马CA1区于再灌注1 h未见明显的HSP70表达;再灌注6 h HSP70表达明显增强,与假手术组和脑缺血6 h组比较,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P<0.01);再灌注24 h HSP70表达达高峰;再灌注72 h HSP70表达有所下降;至再灌注120 h HSP70表达明显下降。结论损伤性脑缺血前给予LIP,可明显增加CA1区HSP70的阳性表达,诱导CA1区锥体细胞耐受缺血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区神经元自噬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Pulsinelli四血管闭塞(4-VO)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平均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CIR组)、脑缺血后处理组(CIP组),每组又分为6 h、24 h、48 h、72 h 4个时间点,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海马区各时间点神经元形态及存活数量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LC3-Ⅱ的表达情况;Western印迹检测海马区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LC3-Ⅱ的蛋白含量。结果与Sham组比较,其他两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结构破坏,各时间点存活神经元数量显著下降(P<0.05),LC3-Ⅱ、Beclin-1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CIR组比较,CIP组神经元结构损伤减轻,各时间点存活神经元数量明显增多(P<0.05),LC3-Ⅱ、Beclin-1的表达明显增加,其中24 h表达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缺血后处理通过促进自噬相关基因表达上升,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肢体缺血预处理(LIP)对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点大鼠海马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72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24只、缺血再灌注组(MCAO组)24只、肢体缺血预处理组(LIP组)24只,MCAO组和LIP组根据再灌注时间的不同,分为3d、7d、14d、21d组,每组6只。于各相应时间点观察各组大鼠并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 LIP组各时间点大鼠神经功能评分较MCAO组减低(P0.05);MCAO组各时间点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阳性细胞数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P0.05或P0.01),LIP组各时间点BrdU阳性细胞数均显著多于MCAO组(P0.05),且LIP组BrdU的高峰值(14d)较MCAO组(7d)延长(P0.05)。结论反复短暂的无创性肢体缺血预处理可以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并且可激活脑缺血再灌注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米诺环素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c-Jun氨基末端激酶 p-JNK,Bcl-2表达的影响,探讨米诺环素对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参照Zea Longa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MCAO),72只雄性Wistar大鼠被随机分成假手术组、缺血再灌组(IR组) 和MC干预组.每组大鼠再随机分成4 组:分别在再灌注后6 h、12 h、24 h、48 h处死.HE染色观察脑组织形态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p-JNK、Bcl-2蛋白表达的水平.结果 ①HE染色发现米诺环素干预组在再灌注各个时间点的梗死灶与缺血组比较均减小,呈点状分布并且神经元损伤也明显减轻.②缺血再灌注时缺血侧皮层可见p-JNK阳性表达,于缺血再灌注后6 h开始出现并随着时间的延长p-JNK表达逐渐升高,持续增高至再灌注48 h (P<0.01);MC干预组的p-JNK阳性表达在各时间点均明显减(P<0.01).③与假手术组比较Bcl-2表达在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升高,并随再灌注时间不同,其阳性表达率亦不同,于缺血1 h再灌注12 h时阳性表达达高峰(P<0.01),随灌注时间延长表达逐渐减少;MC干预组Bcl-2阳性表达在各时间点明显增加(P<0.01).结论 p-JNK和Bcl-2参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缺血性细胞损伤(包括细胞凋亡)的发生;米诺环素可能通过抑制p-JNK,上调Bcl-2的表达,减轻缺血再灌注对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
c-fos在肢体缺血预处理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fos在肢体缺血预处理(LIP)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54只凝闭椎动脉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组和LIP+脑缺血组。依据脑缺血后再灌注时间不同,将脑缺血组和LIP+脑缺血组进一步分为16、、247、2 h组,每组大鼠6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c-fos蛋白的变化。结果假手术组海马各区神经元中未见明显的c-fos蛋白表达阳性产物。脑缺血组海马CA1区再灌注后各个时间点均未见明显的c-fos阳性表达,而海马CA3区再灌注6 h时锥体细胞和齿状回颗粒细胞核中出现大量c-fos蛋白阳性表达产物,再灌注24h时,c-fos的表达开始减弱,72 h时消失。在LIP+脑缺血组,再灌注1 h海马CA1区出现少量c-fos的弱阳性表达;再灌注6 h时,CA1区c-fos表达明显增强,阳性细胞数、阳性细胞总面积和平均吸光度均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1);再灌注24 h时,CA1区c-fos表达趋于减少;至再灌注72 h时,CA1区c-fos表达恢复至假手术组水平(P>0.05)。结论LIP诱导CA1区c-fos的表达上调可能参与LIP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后,用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其进行治疗,监测再灌注不同时间点脑组织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研究依达拉奉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制作短暂、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为正常组及假手术组(对照组)、脑缺血再灌注对照组(缺血组)、依达拉奉治疗组(治疗组),分别于缺血1h后进行再灌注。治疗组于再灌注后30min腹腔内及皮下各注射依达拉奉1次(按依达拉奉3mg/kg),30min后重复一次。设再灌注后2h、6h、12h、24h、48h不同时间点,各时间点以0.4%戊巴比妥钠深度麻醉后快速断头法将大鼠处死,以4%多聚甲醛灌注固定后取脑,行免疫组化检测各时间点脑组织Caspase-3表达阳性细胞数。结果缺血组再灌注后2h在大脑额叶和顶叶皮质和海马即可见到Caspase-3蛋白表达的阳性细胞,12h达高峰,24h后开始下降。治疗组各时间点Caspase-3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依达拉奉可抑制Caspase-3的表达,对缺血再灌注损害的脑组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血白蛋白治疗对大鼠脑缺血早期海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fam样酪氨酸激酶受体1(flt-1)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生理盐水组15只和白蛋白组15只。采用溴甲酚绿法测定血清白蛋白水平,RT-PCR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6、24、48h大鼠海马VEGF和flt-1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24h海马VEGF蛋白表达。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白蛋白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于脑缺血再灌注后24、48h明显降低(P<0.05),海马VEGF mRNA和flt-1mRNA表达于脑缺血再灌注后6、24h明显降低(P<0.05,P<0.01),海马VEGF蛋白表达于脑缺血再灌注后24h明显降低(P<0.05)。结论白蛋白治疗可下调脑缺血早期海马VEGF和flt-1mRNA表达,降低海马VEGF蛋白表达水平,改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情况.方法 采用STZ诱导产生慢性糖尿病大鼠模型,用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对大鼠进行脑梗死体积计算并且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程(6,12,24,48 h)VEGF、bFGF的表达情况.结果 糖尿病组梗死体积明显大于正常血糖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6h,缺血侧脑组织梗死灶周边VEGF、bFGF免疫阳性反应已出现,12 h明显增多,24 h达高峰;糖尿病组在各时间点VEGF、bFGF表达比正常血糖组显著减少(P<0.01).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VEGF、bFGF表达增强,提示VEGF、bFGF对缺血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可能与神经细胞和内皮细胞的自身保护作用有关.糖尿病加重了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造成VEGF、bFGF的表达不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连翘木脂素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海马CA1区内皮素3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连翘木脂素对脑缺血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小鼠模型,48只小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分再灌注后1天、3天、5天和10天4个时间点)、连翘木脂素组和假手术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海马CA1区内皮素3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假手术组海马CA1区可见少量散在分布的内皮素3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免疫阳性细胞,缺血再灌注组各时间点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1),在5天时内皮素3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数达高峰,连翘木脂素组CA1区内皮素3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数比缺血再灌注组则明显减少。结论内皮素3是脑缺血再灌注神经损伤过程中的一个致病因子,星形胶质细胞激活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过程,连翘木脂素可能通过清除脑缺血再灌注时产生的氧自由基,减少海马内皮素3的表达和胶质细胞激活,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Fas蛋白在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中的表达。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和线栓法制备糖尿病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MCAO),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和流式细胞术观察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组与缺血再灌注组海马CA1区Fas表达变化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缺血再灌注组及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组大鼠海马CA1区Fas阳性染色阳性细胞分别为(21·3±3·1)个/100μm、(51·9±4·2)个/100μm,较正常对照组〔(1·1±1·7)个/100μm〕及假手术组〔(10·3±2·4)个/100μm〕增多(P<0·05);而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组比缺血再灌注组增加得更明显(P<0·05);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组海马CA1区Fas蛋白表达上调,细胞凋亡百分数〔(29·34±8·45)%〕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17·59±6·38)%〕(P<0·05)。结论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细胞发生凋亡,Fas介导的细胞凋亡机制可能是糖尿病加重脑缺血再灌注海马神经元损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SP)脑缺血-复流脑组织大鼠脑缺血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mRNA表达情况及中药单体环维黄杨星D(CVBD)的影响。方法采用环形银夹使SD大鼠的双侧肾动脉狭窄,制成RHRSP,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及CVBD组.再用线栓法制成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原位杂交观测脑缺血2h后再灌注1d、7d、14d、30d不同时间点大鼠的GAP-43 mRNA表达。结果脑缺血再灌注2h后,缺血区周围及海马1d后可见GAP-43 mRNA表达。7d明显增多,14d开始下降,CVB—D组在上述区域各时间点较对照组显著增加。结论CVB-D上调实验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GAP-43 mRNA的表达,可能与促进轴突的再生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干预后大鼠脑内Nogo-A、NgR表达的情况。方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及预处理模型,将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预处理组,每组又分为1、2、7 d 3个亚组,预处理时间为10 min,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缺血海马区Nogo-A、NgR的表达,RT-PCR方法检测大鼠缺血海马区NgR mRNA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在1、2、7 d 3个时间点Nogo-A及NgR表达均增高;脑缺血预处理干预后,Nogo-A及NgR在各个时间点的表达较缺血再灌注组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的干预可以降低大鼠脑内Nogo-A及NgR的表达而提高脑缺血耐受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脑缺血预处理(brain ischemia preconditioning,BIP)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生长停滞与DNA损害可诱导基因34(GADD34)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组、BIP组,每组40只,后2组行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制模后,各组于再缺血后12 h、1、2和3 d 4个时间点观察,每个时间点10只。采用2次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模型,用原位杂交法检测GADD34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观察各组GADD34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脑缺血组12 h GADD34 mRNA及蛋白表达均达高峰,随再灌注时间延长,其表达逐渐下降,但1、2和3 d时仍高于假手术组(P<0.05,P<0.01);BIP组GADD34 mRNA及蛋白表达各时间点均较脑缺血组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 BIP可诱导GADD34mRNA及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