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心肌梗死(AMI)近期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51例AMI患者近期(1个月)病死率与患者性别、年龄、发病就诊时间、梗死部位、治疗方法、危险因子等的关系。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病死率与患者性别、年龄、发病就诊时间、梗死部位、治疗方法、吸烟、高脂血症等密切相关,女性、高龄、前壁心肌梗死、就诊时间大于6 h患者近期病死率更高,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AMI患者病死率较溶栓治疗组低,吸烟、高脂血症可能是影响AMI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心肌梗死近期预后受多因素影响,可通过选择有效治疗方法、控制危险因素来改善患者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2.
徐希国 《山东医药》2005,45(16):23-23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多伴血糖升高,高血糖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之一。我们对2000年1月-2004年6月收治的63例AMI患者进行血糖检测,旨在探讨血糖水平与AMI患者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年轻女性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点、病变特征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提高对本病的识别和认识.方法 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近6年13例≤40岁女性AMI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资料,分析其危险因素、临床特点、病变特征和预后.结果 年轻女性AMI患者中存在较多危险因素,以血脂异常和高血压为著;首发症状多为心绞痛,但就诊率较低,心肌梗死就诊明显延迟;患者冠脉病变往往累及前降支或存在多支病变,经皮冠脉成形术是主要的有效治疗手段,患者预后较好.结论 尽管年轻女性AMI发病率低,但合并危险因素多且病变较重,值得临床医生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4.
任军  将建东  蒋超旦 《内科》2013,(6):592-593,605
目的探讨影响伴肾功能不全和(或)糖尿病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80例老年AMI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比较,结合出院后的长期调查随访,分析AMI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伴糖尿病的老年AMI患者,尤其是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住院期间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几率和病死率均高于非糖尿病和肾功能正常的AMI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43.8个月,存活者出院后死亡和再梗死发生率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糖尿病,尤其是合并肾功能不全可能是影响老年AMI患者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背景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新发心房颤动(NOAF)的急性病因,而NOAF又可导致AMI病情恶化.因此,明确AMI患者NOAF的危险因素并早期干预对改善患者预后、降低病死率具有积极意义.目的 探讨AMI患者住院期间NOAF的危险因素,以期能早期识别伴有高危心房颤动的AMI患者.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4-...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模型。方法收集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203例,16例(7.9%)死亡。结果16例(7.9%)死亡。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心律失常、低血压、是否应用吗啡和甲胎蛋白水平5个因素可影响AMI患者死亡(P0.05)。经多因素分析,低血压、并发恶性心律失常和甲胎蛋白是AMI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预测AMI患者死亡概率模型:P=1/(1+e-y),其中Y=4.147+0.18X1+1.15X2+1.34 X3。模型预测AMI死亡的准确度为81.8%,敏感度为75.0%,特异度为82.4%。结论低血压、并发恶性心律失常和甲胎蛋白水平可作为预测AMI死亡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所建立的预后模型能较好地判断AMI患者的存活概率。  相似文献   

7.
青年急性心肌梗死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68例40岁以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172例中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效果及预后.结果 青年急性心肌梗死以男性为主,危险因素以吸烟、超重、冠心病阳性家族史为主.其临床表现典型,血管病变简单(冠状动脉造影56例,其中冠脉痉挛3例,其余均有冠脉血管病变).死亡率低,预后相对良好.结论 AMI发病年轻化.青年患者中男性占绝大多数,病因以冠状动脉硬化为主,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与老年人不同,临床医生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AIS)患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2月—2014年1月航空总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住院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IS合并AMI的危险因素;并观察合并AMI组与单纯AIS组临床相关指标变化。结果与单纯AIS组比较,合并AMI组患者年龄、吸烟、心房颤动、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受损、糖尿病、收缩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心房颤动、糖尿病、收缩压、HDL-C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合并AMI组在住院天数、日平均住院费用、心力衰竭发生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等指标显著高于单纯AIS组(P〈0.05)。结论高龄急性脑梗死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较多,预后差,院前加强危险因素的控制措施,住院后采取积极治疗措施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3月至2015年5月由南阳市中心医院和河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应用IABP治疗的AMI合并CS患者(n=46)的临床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MI合并CS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随访出院患者至2018年5月,统计其生存率,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AMI合并CS患者远期生存的危险因素。结果 46例患者院内死亡19例,死亡率41.3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合并糖尿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术后TIMI血流分级、IABP并发心排量不足是应用IABP治疗的AMI伴CS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27例出院患者3年生存率62.96%,平均生存时间为(29.15±8.39)月,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术后TIMI血流分级是影响应用IABP治疗的AMI合并CS患者院外生存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术后TIMI血流分级是影响应用IABP治疗的AMI合并CS患者近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临床对于高龄、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TIMI低级别患者应加强监护,积极采取补救措施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青年男性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病变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578例不同年龄和不同性别AMI患者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40岁男性AMI患者88例。主诉多为胸痛,AMI梗死范围以前壁多见。与老年男性比较,危险因素以超重和吸烟为著。冠状动脉正常者较多,以单支病变为主,合并左主干病变较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是主要的治疗手段,患者预后较好。结论:AMI发病年轻化,青年AMI患者中男性占绝大多数,病因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为主,其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与老年男性不同,临床医生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女性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预后与男性患者的不同。方法选择2000年5月-2008年5月我院连续收治的女性AMI患者114例为女性组,选择同期住院男性AMI 337例为对照组,两组从年龄、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左室射血分数(EF值)、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与男性相比,女性患者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大、患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发生率均高于男性,典型胸痛症状发生率低于男性,病死率高于男性(P〈0.05)。结论女性AMI危险因素多,临床表现多样化,不典型,预后差。重视和提高对女性AMI的认识,采取有效措施干预,降低女性AMI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影响冠心病左室重塑及心功能的多种因素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冠心病不同亚组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不同部位、冠状动脉病变累及支数及其危险因素等对左室重塑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包括冠心病患者251例,均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狭窄≥75%和非冠心病患者96例。应用美国Acuson公司生产128XP/10超声仪测定心脏各项指标。观察冠心病不同亚组和AMI不同部位对左室重塑和功能的影响;分析血压、血脂、吸烟、血尿酸等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对AMI左室重塑和功能的影响。结果AMI、陈旧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地左室舒张末内径增大,左室质量增加、左室舒张末和收缩末容积增加,左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P<005~00001)。其中,陈旧性心肌梗死以左心室质量增加为著,AMI以左室舒张末内径增大为著;在AMI中,前壁和复合部位(2个)对其影响更为显著。病变血管支数和AMI时的收缩压与LVEF值呈明显负相关,即病变血管累及越多、收缩压越高,LVEF值越低(P<005~0001)。原有高血压病的心肌梗死患者LVEF值明显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室质量显著高于无高血压病组患者(P<0001)。结论冠心病不同亚组和心肌梗死不同部位对心脏左室重塑和功能影响不同。心肌梗死是造成左室重塑和心脏收缩功能减弱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前壁和复合部位心肌梗死更为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合并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心房扑动(atria flutter,AF)的发病率、临床特点、影响因素及其对院内死亡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53例AMI患者分为Af/AF组(61例)及无Af/AF组(592例),分析发生Af/AF的相关危险因素;再根据是否在院内死亡分为院内死亡组(64例)及未死亡组(589例),评估Af/AF对AMI患者院内死亡的影响。结果AMI患者初发Af/AF的发生率为9.3%。单因素分析显示,Af/AF组与无Af/AF组在年龄、性别、入院时心率、心肌梗死范围、Killip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入院时血肌酐水平及血红蛋白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Af/AF组与无Af/AF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多部位心肌梗死、女性是影响AMI患者发生Af/AF的最主要独立危险因素;院内死亡组与未死亡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f/AF是影响AMI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f/AF是AMI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合并Af/AF的患者住院期间的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14.
<正>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多致病因素疾病,高龄、肥胖、吸烟、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等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本文旨在探讨性别对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患者预后的影响。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连续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我院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805例,均为发病<12 h接受直接PCI患者,分为男、女两组,AMI的诊断依据为2001年12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分会提出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①心源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以及不同地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之间的危险因素、相关病史以及院内病死率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2月于阜新市中心医院和北票市中心医院循环科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550例,其中男性321例,女性199例。收集患者一般情况、危险因素、相关病史、出院诊断以及院内不良心血管事件等临床资料。结果男性AMI患者中,55岁组发病比例最高;女性AMI患者中,≥75岁组AMI发生比例最高,且年龄和AMI发生比例呈正相关(P0.05)。AMI发病比例男性多于女性。女性AMI患者有高血压史和糖尿病史多于男性AMI患者;男性AMI患者吸烟史明显多于女性AMI患者(P均0.05)且吸烟史在55岁组所占比例最高。阜新地区的AMI患者血脂异常率高于来自北票地区,合并有缺血性脑卒中病史所占比例低于北票(P均0.05)。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中,下壁心肌梗死和前壁心肌梗死(包括前壁、前间壁、广泛前壁)发病例数高;STEMI的院内死亡率高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P均0.05)。结论男性AMI患者发病呈年轻化趋势,且随着年龄增长AMI发生比例增加,AMI发病比例男性多于女性,不同性别和不同地区的AMI患者危险因素和相关病史所占比例不同。不同梗死部位发病例数和院内死亡比例不同,STEMI发病例数多于NSTEMI,在STEMI中,其中下壁心肌梗死发病例数最高,STEMI的院内死亡比例高于NSTEMI。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病情最危重的一种类型,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及死亡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其发病人群以老年人为主,但近年来AMI的发病人群具有年轻化的趋势.为此,探讨AMI的预后影响因素至关重要.众所周知,血压对于AMI患者预后的影响是巨大的,但是目前AMI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仍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17.
不同性别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不同性别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入选2003-2004年我院住院的sT段抬高AMI患者904例,并随访728例,根据性别分为两组,共随访4.5年.结果 与男性相比,女性入院时合并糖尿病及高血压病者多,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成功再灌注率低(P<0.05),住院期间病死率明显高于男性.随访期间女性坚持应用β受体阻滞剂明显少于男性,病死率及因再次AMI、心力衰竭再住院率显著高于男性(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是住院期间病死率的独立影响因素(OR=2.130,95%CI 0.954~4.754,P=0.045),但不是远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多种因素导致女性AMI患者的预后差,重视女性的临床特征,积极干预危险因素才能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和促发因素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结合新近发现的冠心病危险因素,总结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早发心肌梗死的可能机制。方法:回顾性对照分析青年组(≤40岁)和非青年组(≥50岁)AMI患者的危险因素和促发因素的分布及聚集状况,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2组患者危险因素分布存在差异,青年组吸烟及家族史阳性率明显高于非青年组,新的危险因素中,青年组同型半胱氨酸(HCY)明显低于非青年组(P<0.05);青年组危险因素聚集率并不比非青年组高,但其发生AMI前多有明确的促发因素,且促发因素有聚集倾向。结论:青年人早发AMI可能与促发因素聚集有关,多种促发因素同时存在通过心肌缺血叠加效应导致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和非AS患者发生AMI。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人软骨糖蛋白39(YKL-40)、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sTNFR1)水平与心功能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10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77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AMI组),选取同期在该院健康体检的77例为对照组。对AMI患者出院后随访,记录患者预后情况,随访时间为24个月。超声心动图测定两组心功能参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YKL-40、sTNFR1水平;Pearson法分析血清YKL-40、sTNFR1水平与AMI患者心功能参数的相关性;分析血清YKL-40、sTNFR1水平与AMI患者预后不良的关系;COX回归分析影响AMI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MI组血清YKL-40、sTNFR1水平和LVEDD、LVPWT显著升高,LVEF显著降低(P<0.05)。随着AMI患者心功能分级的升高,血清YKL-40、sTNFR1水平逐渐升高(P<0.05)。AMI患者血清YKL-40、sTNFR1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与LVEDD、LVPWT呈正相关(P<0.05)。AMI患者YKL-40高水平组、sTNFR1高水平组的预后不良发生率均高于低水平组(P<0.05)。多因素COX分析表明,心肌梗死类型、梗死部位与血清YKL-40、sTNFR1水平是影响AMI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AMI患者血清YKL-40、sTNFR1水平与心功能和预后不良的发生相关,可能是评估AMI患者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危及中老年人健康的危重疾病,脑卒中是AMI后罕见但严重的并发症,可进一步增加患者的致残率及死亡率。随着询证医学及再灌注治疗的发展,AMI的预后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目前心肌梗死合并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也无规范的预防策略,在临床上仍是一大难题。本文针对AMI合并脑卒中的发病率、危险因素、发病机制、治疗及预后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