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疼痛护理质量指标的建立及在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Delphi法建立疼痛护理质量指标,并应用于肺癌患者的疼痛护理质量管理,使护理质量得以持续改进。结果建立肺癌疼痛护理质量指标后,患者、患者家属、医生及医院管理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有显著提高;患者镇痛有效率、生活质量改善率及止痛持续时间均有显著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将疼痛护理质量指标应用于肺癌患者的疼痛管理,提高了患者的疼痛管理质量,有助于提高疼痛护理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疼痛护理质量指标在骨科患者疼痛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黔南州人民医院的100例骨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这100名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骨科患者采用普通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疼痛护理质量指标开展护理工作。对两组患者的麻醉镇痛药用量及次数、急性疼痛发作情况、失眠、伤口愈合延迟等情况进行记录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计划外麻醉震惊药物用次、术后1d评分、术后3d评分、急性疼痛发作次数,这四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心脑血管方面、失眠、伤口愈合延迟、便秘这几项指标上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疼痛护理质量指标用于骨科患者疼痛护理中,能够改善计划外麻醉用药次数、急性疼痛发作次数、术后疼痛状况等,也有利于减少骨科患者的不良事故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标准化疼痛护理质量评价体系,探讨其在提高院内疼痛护理管理质量中的作用。方法 根据美国疼痛学会推荐的医院疼痛管理质量评价项目建立标准化疼痛护理质量评价指标。运用标准化疼痛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对院内的疼痛护理质量进行监管,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取数据并分析。结果 在疼痛护理质量指标管理实施三年内:疼痛评估执行率、疼痛护理记录规范率、疼痛干预有效率、疼痛宣教落实率、制度掌握率、疼痛管理满意度等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构建规范化疼痛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可以持续提高疼痛护理质量,更好地发挥护士在疼痛管理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疼痛护理质量指标的建立及在三叉神经痛病人中的应用。[方法]2017年7月—2017年12月由神经外科运用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建立疼痛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包括疼痛评估准确率、疼痛评估及时率、疼痛干预有效率、镇痛效果满意率、疼痛记录合理率,并应用疼痛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对三叉神经痛病人进行疼痛质量管理,并对疼痛管理效果进行评价,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分别于疼痛护理质量指标实施前(2017年1月—2017年6月)及实施后(2017年7月—2017年12月)各选取三叉神经痛病人60例进行评价,比较两组疼痛控制效果、疼痛发作频率、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实施后病人疼痛控制有效率、病人治疗满意率均高于实施前(P0.05),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病人视觉模拟评分(VAS)低于实施前(P0.05),而疼痛发作频率少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三叉神经痛病人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疼痛护理质量指标的建立能有效提高三叉神经痛病人疼痛管理效果,减少病人疼痛发作频率,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在静脉化疗护理中实施护理质量指标管理的效果.方法 根据《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制订了8项静脉化疔护理质量指标,包括中心静脉导管输注率、药物正确配置率、药物正确输注率、药物外渗率、便携式化疗泵运行误差率、患者对化疗宣教知晓率、患者满意度、护士化疗相关知识技能合格率,并建立了阈值.定期统计护理质量指标,并将结果与阈值进行比较,持续质量改进.结果 8项化疗护理质量指标均达到阈值范围.结论 将护理质量指标应用于静脉化疗护理管理,能提高静脉化疗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专科质量指标在中度疼痛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疼痛管理目标为基础,建立疼痛护理质量查检表,利用HIS系统抓取中度疼痛患者信息,进行现场检查及查阅护理记录单相结合的方法,比较专科质量指标应用前后中度以上患者疼痛评分正确率、疼痛描述正确率、复评时间正确率、止痛药物副作用观察反馈率。 结果 疼痛专科质量指标实施后,中度以上疼痛患者疼痛评分正确率、疼痛描述正确率、复评时间正确率、止痛药物副作用反馈率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疼痛专科质量指标的实施,能规范护士疼痛护理,有效控制中度以上疼痛患者的疼痛质量,提高疼痛护理的管理水平。指标的建立基于疼痛规范化治疗指南,能有效地指导护理实践工作,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新新  何晓红  安娟 《妇幼护理》2023,3(12):2881-2883
目的 探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对创伤骨科病房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 2022 年 1 月至 2023 年 1 月时间段在我院接受 治疗的 80 例创伤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分配的方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0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 理方法,观察组采取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应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的方法。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患者疼痛感评分、疼痛持续时间、 住院时间、睡眠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疼痛持续时间显著短于 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睡眠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 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创伤骨科患者而言,疼痛评估和镇痛护理措施的应用,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 疼痛,缩短患者的疼痛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美国医学结果信托(Medical Outcoms Trust)和健康结果机构(the Health Outcomes Institute)[1]将质量评估的重点设定于基于患者的评估,内容包括功能状态、舒适、满意度、生存质量、恢复工作以及症状缓解。1969年,美国著名学者Donabedian[2]正式提出:用3个层次对护理质量评价途径进行分类,即结构、过程、结果(Structure,Process,Outcomes)并对其各自所包含的内容进行了解释,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理论。国内将护理质量分为要素、环节以及终末质量,相应的质量评价体系一般依据此管理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创伤骨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我院诊治的骨科创伤患者172例,根据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6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疼痛护理管理模式。采用视觉模拟评分( VAS)评定患者的疼痛程度,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情况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下降,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患者疼痛缓解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 P<0.05),患者镇痛药物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可显著缓解创伤骨科病房患者的疼痛状况,明显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0.
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创伤骨科病房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创伤骨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9~11月我科住院111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开展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即成立疼痛护理管理小组,组织护士全员系统化疼痛护理知识培训,制定落实创伤骨科疼痛护理评估流程及疼痛护理管理流程,规范化药物镇痛,积极的患者疼痛教育,并与2012年5~7月住院的设为对照组的90例未开展疼痛护理管理模式的患者进行比较,比较创伤后术后疼痛评分、平均住院日和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开展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后,患者术后疼痛评分降低,平均住院日缩短,对护理工作的整体满意度提高。结论:在创伤骨科病房中开展疼痛护理,实施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流程,能够减轻患者创伤术后疼痛,促进功能康复,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整体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综合护理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并探讨其应用方法和评价结果。方法建立综合护理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内容包括第三方患者满意度调查和护士服务行为的调查员观察。结果第三方患者满意度均值得分(95.79±9.38)分;护士服务行为的调查员观察,护士行为举止及沟通方式两个维度得分相对较低,4个科室得分为100分。结论综合护理服务评价体系能够有效地收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意见及建议,有利于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构建具有科学性、系统性、临床适用性的呼吸内科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体系。方法 以“结构 - 过程 - 结果”质量管理模式为理论依据,采用循证分析法、半结构式专家访谈、Delphi 专家咨询及层次分析法,确定呼吸内科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体系及各指标权重。 结果2 轮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 100% 、 90.9% ,权威系数 Cr 值分别为 0.820 、 0.865 ,协调系数 W值分别为 0.131 、 0.286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指标体系共包括一级指标 3 项,二级指标 14 项,三级指标 68 项。 结论 呼吸内科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体系设置合理,构建过程科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无痛病房管理模式在骨科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47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手术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71例、B组(手术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术前服药)109例、C组(手术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术前服药及注射)67例.3组均按照无痛护理模式实施护理,比较3组不同的治疗方式导致的疼痛缓解效果.结果:A组患者疼痛缓解有效率为69.0%,B组为79.8%,C组为98.6%,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现阶段临床观察初步证实超前镇痛效果高于疼痛不能耐受时用药,术前给药效果好于没有用药.通过创立骨科无痛病房,更新医、护、患无痛理念,建立系统的疼痛管理模式,合理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制订有效的治疗方案,可将疼痛程度控制在最小化,从而提高患者对疼痛控制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构建病房护理管理岗位和临床护理岗位人岗匹配评价指标体系,为科学地选拔、培训护理人员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文献查阅、半结构访谈、专家咨询法对病房护理管理岗位和临床护理岗位人岗匹配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筛选和论证。 结果 形成了病房护理管理岗位人岗匹配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岗位期望、胜任力2项一级指标,9项二级指标,36项三级指标;病房临床护理岗位人岗匹配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岗位期望、胜任力2项一级指标, 9项二级指标,30项三级指标。 结论 病房护理管理岗位和临床护理岗位人岗匹配评价指标体系主要用于医院人力资源调配、护理人员选拔和培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病人对疼痛治疗满意度和功能锻炼依从性。[方法]将160例2013年8月—2014年7月单纯骨折住院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镇痛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应用疼痛护理路径对无痛病房病人进行治疗和护理。[结果]观察组病人对疼痛控制满意度评分、术后7d功能锻炼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运用疼痛护理路径对无痛病房病人进行护理可提高病人对疼痛治疗的满意度和功能锻炼依从性。  相似文献   

16.
将无痛护理流程与优质护理服务相结合,包括“心中有病人”“目中有病人”“耳边有病人”“手中有病人”“身边有病人”5个方面,通过优质的无痛措施缓解骨科病人的疼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护士疼痛管理知识和技能相对欠缺、缺乏团队协作精神、处理疼痛的态度消极、观念陈旧、疼痛管理职能未充分发挥等,有待在今后的疼痛护理实践解决。  相似文献   

17.
骨科无痛病房护理工作模式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提升护士疼痛管理理念,使患者得到优质的无痛服务.方法 构建骨科无痛病房护理工作模式,具体方法包括:明确组织架构与职责,进行持续性的人员培训、教育与考核,制订及实施疼痛控制程序,落实疼痛教育,进行阶段总结与反馈.结果 无痛病房护理工作模式建立后,护士在疼痛评估、疼痛一般知识、药物镇痛知识、疼痛知识的综合应用4个指标的得分均高于此模式建立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无痛病房管理后,患者接受调查时、过去24h、手术后所经历的最严重疼痛程度均在5分以下(0~10级评分);患者对疼痛治疗方式、疼痛照顾、止痛效果的满意度评分在4分以上(5级评分),患者对护理工作质量满意度评分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科无痛病房以患者为中心,实施规范化的疼痛管理,提高了护士的疼痛管理知识和技能,提高了患者的疼痛控制质量,患者得到了优质的无痛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创伤骨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骨科治疗的股骨颈骨骨折的88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44例患者。实验组的患者采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给予护理,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给予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睡眠情况及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的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患者的疼痛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患者睡眠质量较差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对于护理管理模式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将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创伤骨科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构建护理绩效独立考核指标体系。方法采用德尔菲(Delphi)法,通过2轮26名专家咨询建立护理绩效独立考核指标体系。结果 2轮专家咨询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908和0.904,判断依据分别为0.958和0.960,熟悉程度分别为0.858和0.848。最终确定的护理绩效独立考核指标体系包括2个维度;一级指标10项,二级指标33项;一、二级指标的变异系数(CV)介于0.097~0.161。结论本护理绩效独立考核指标体系专家意见集中,结果科学可靠,为护理人员的科学配置和护理绩效奖金的客观测算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利于护理岗位管理的推进。  相似文献   

20.
王宁  吕琳  耿晨  杨艳林  苗丽珍  韩琳 《护理学报》2021,28(13):19-23
目的 对伤口造口专科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的构建与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我国学者进一步研究与应用护理敏感质量指标,推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提供参考。 方法 全面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简单阐述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的开发过程、指标要素及研究方法,重点归纳、总结国内外伤口造口专科护理敏感质量指标构建与应用研究现状,分析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策略。 结果 当前国内外学者对伤口造口专科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的构建与应用研究较少,指标的构建与应用过程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结论 建议我国学者与护理管理者充分重视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的应用价值,立足于我国伤口造口专科发展现状,积极探索构建科学、灵敏、实用的指标,并在实践应用中对指标进行检验与修订,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