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好的措施。目前我国生产的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免疫效果非常显著,接种后免疫获得成功的标志是乙肝表面抗体(抗HBS)转为阳性。成年人接种疫苗后,保护性的表面抗体阳转率95%左右,学龄前儿童为96.6%,新生儿为96.2%。但仍会有5%左右的人接种后表面抗体不转阳,也就是说没有起到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3.
研究乙肝疫苗免疫后,机体免疫系统在反复接触抗原后产生特异性无应答状态,探讨其免疫耐受与免疫预防之间的意义。方法:对476例年龄在1~6岁儿童,按全程免疫后,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乙肝表面抗体(HbsAb)阳转,尤其是经过2个全程免疫的儿童仍出现二对半全阴者,作出预防免疫分析。结果:476例儿童阳转率为71.01%,负应答率为28.99%。结论:免疫无应答相对较高水平,很有必要扩大范围检测免疫耐受群体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4.
康博士 《健康必读》2005,(12):50-51
5年以前我注射了乙肝疫苗,当时,听注射的医务人员介绍,接种乙肝疫苗后产生的保护性抗体能预防乙肝感染,其作用大约可维持10年。但是,最近的体检化验结果显示,我的乙肝两对半检查全部为阴性,这说明乙肝疫苗产生的免疫功效已不复存在。接种乙肝疫苗后产生的保护性抗体到底能存在多长时间?我还需要再次接种乙肝疫苗吗?  相似文献   

5.
儿童乙肝疫苗免疫后不同的时间抗体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肝疫苗免疫后的持久性。方法:对5个乡镇1992-2000年出生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的儿童517人进行抗-HBs监测。结果:总抗HBs阳性率80.6%,最低为乙肝全程免疫后的第9年为70.9%,最高为第1年94.4%。结论:从乙肝疫苗的免疫保护水平考虑,免疫5年后有必要考虑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6.
单项低水平抗—HBs阳性者对接种乙肝疫苗的免疫应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清单项低水平抗-HBs阳性者,仅有15%的人对接种乙肝疫苗后出现了回忆反应。其余大部份人,抗-HBs持续时间及接种疫苗后的免疫反应与HBV标志全阴性组相比无显著差别;从低水平安慰剂组出现乙肝感染情况来看,可能仍是易感者。在制定接种乙肝疫苗方案时,应对这部份人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7.
朱惠聪  牛苏明 《中国校医》1997,11(3):190-190
为降低我区学生中HBsAg的患病率,进一步搞好乙型肝炎的预防工作,作者对本区部分0~7岁婴幼儿及儿童注射乙型肝炎血源疫苗,并在5年后对抗一HBS效果进行评价分析。1对象与方法1.1对象为本区城市0~7岁婴幼儿及儿童。对回岁以上年龄组作HBSAg、抗-HBS、HBeAg、抗-HBC、抗-HBc检测均为阴性者,注射乙型肝炎血源疫苗。测得抗o阻阳坡供四人,其中男胜对人、女胜二人12仪器及试剂使用国营华东电子管厂生产的,DG3022型酶联免疫检测仪。使用(EI,ISA)法,试剂由上海科毕生化试剂实验所提供。13诊断标准P/N值大于或小于2.10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乙肝疫苗免疫后,机体免疫系统在反复接触抗原后产生特异性无应答状态,探讨其免疫耐受与免疫预防之间的意义.方法对476例年龄在1~6岁儿童,按全程免疫后,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乙肝表面抗体(HbsAb)阳转,尤其是经过2个全程免疫的儿童仍出现二对半全阴者,作出预防免疫分析.结果476例儿童阳转率为71.01%,负应答率为28.99%.结论免疫无应答相对较高水平,很有必要扩大范围检测免疫耐受群体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乙肝疫苗免疫后,机体免疫系统在反复接触抗原后产生特异性无应答状态,探讨其免疫耐受与免疫预防之间的意义。方法:对476例年龄在1~6岁儿童,按全程免疫后,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乙肝表面抗体(HbsAb)阳转,尤其是经过2个全程免疫的儿童仍出现二对半全阴者,作出预防免疫分析。结果:476例儿童阳转率为71.01%,负应答率为28.99%。结论:免疫无应答相对较高水平,很有必要扩大范围检测免疫耐受群体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
《家庭医生》2011,(13):39-39
柯大夫:我之前去社区医院接种乙肝疫苗,但到现在都没有乙肝抗体产生,请问是怎么回事?有什么办法解决?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流行率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为探讨我国乙型肝炎(乙肝)和肝癌高发区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在广西隆安县对儿童和新生儿实施乙肝疫苗大规模免疫。免疫后10年,于1995年对1~39岁人群进行了调查,并用RIA法检测了乙肝HBsAg、抗-HBs和抗-HBc。结果表明,1~39岁自然人群中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为42.4%;HBsAg阳性率为9.5%,其中7~9岁的HBsAg年龄高峰已消失,尤其在1~8岁人群下降了100.0%~83.0%,人群的抗-HBs阳性率1~2岁组婴幼儿最高,为85.5%,以后随年龄增长而逐步下降,在1~19岁人群中,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1985年的相同年龄组。表明儿童大规模免疫后,紧接着实行新生儿逐年进行计划免疫,是加速控制乙肝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接种乙肝疫苗对人群HBVM模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了解乙肝疫苗接种以来 ,山东省人群中乙肝感染指标和感染模式的变化情况 ,为评价疫苗免疫预防效果 ,制订乙肝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级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 ,抽取全省 11个县 (市区 )的 74 19人进行了乙肝疫苗接种情况的调查 ,并用固相放射免疫法检测其乙肝血清学指标。结果 :人群乙肝疫苗接种率为 2 8.2 1%。 HBs Ag、抗- HBs总阳性率分别为 5 .0 5 %、 4 5 .2 6 % ,其中未接种组为 5 .88%、 36 .14 % ,接种组为 2 .96 %、 6 8.4 7%。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 .0 1)。抗 - HBs阳性率城市均高于农村 (P<0 .0 1)。结论 :接种乙肝疫苗能有效的提高抗 - HBs阳性率 ,减少乙肝病毒感染率 ,是控制乙肝发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和分析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乙肝抗原、抗体的定量测定。[结果]有85.98%的儿童产生了免疫应答,高应答率为43.34%,无应答率为13.67%,抗体浓度呈逐年下降趋势,且以1.5岁后明显,与1岁前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性之间对比,无论从应答率还是抗体浓度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免费乙肝疫苗的接种是安全有效的。探讨是否可通过加大疫苗剂量或改变疫苗佐剂来提高高应答率而减少免疫失败。建议临床工作者在儿童完成乙肝疫苗后定期进行抗体浓度测定。  相似文献   

14.
山西乙肝疫苗接种前筛检策略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采用费用效果和决策分析法,对山西乙肝疫苗接种前筛检策略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优筛检方案是:先测抗-HBs,再对抗-HBs 阴性者测抗-HBc,二项均阴性者接种乙肝疫苗;这种“阶梯式”检测比常规方法筛检既往 HBV 感染者约节省费用1.87元/人。灵敏度分析表明,疫苗费和抗-HBc 检测费对策略优化较敏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乙肝疫苗接种和乙肝病毒感染的关系,为今后控制乙肝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59岁的自然人群,对每名对象的接种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抽取1ml血清,利用ELASA方法检测HBsAg、抗-HBs和抗-HBc,对接种情况与感染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随着年龄的升高,1~14岁儿童的首针及时接种率和全程合格接种率有逐步下降的趋势,而感染率有升高的趋势。进行相关性分析,首针及时接种率和乙肝感染率之间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598,P﹤0.05;全程合格接种率与乙肝感染率无相关性,P﹥0.05。考虑到有可能是首针及时接种率的影响,排除首针及时接种率的干扰,重新计算全程合格接种率与乙肝感染率的相关性,P﹥0.05,由此看来全程合格接种率与乙肝感染率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结论]提高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对控制乙肝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加强免疫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后的加强接种的时间和剂量.对44例未达到乙肝抗体保护水平的儿童,进行加强免疫的研究。结果表明二种剂量均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抗体水平。剂型Ⅰ抗-HBSGMT457.09mIu/ml,剂型Ⅱ398.11mIu/ml,剂型Ⅲ489.78mIu/ml。推荐双阳母亲的儿童加强接0、1月接种剂量10ug~10ug疫苗。阴性母亲的儿童加强接0、1接种剂量5ug~5ug疫苗。通过加强免疫从而有效的阻断乙肝病毒母婴间传播和水平传播。  相似文献   

17.
梁红  胡同平  张文兰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5):3048-3049,305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表面抗原阴性而核心抗体筛查阳性与乙型肝炎病毒DNA含量及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Pre-S1-Ag)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其中核心抗体阳性的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Pre-S1-Ag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乙型肝炎病毒DNA含量,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90例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阳性标本中单独抗-HBc阳性28例,占9.7%;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抗-HBc两项阳性54例(18.6%);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抗-HBc阳性78例(26.9%);抗-HBs、抗-HBe、抗-HBc阳性130例(44.8%)。前S1抗原有2例阳性,占0.7%。HBV-DNA阳性3例,占1.0%。抗-HBc阳性血液中,单独抗-HBc阳性的血液中检出1例HBV DNA及前S1抗原阳性的血液,占单独抗-HBc阳性血液的3.6%。HBeAb、HBcAb同时阳性的血液中检出2例HBV DNA阳性及1例前S1抗原阳性,分别占其2.6%、1.3%。在所有抗-HBc阳性血液中检出3例HBV DNA阳性及2例前S1抗原阳性,阳性率分别为1.0%、0.7%。[结论]虽然在HBsAg阴性、抗-HBc阳性血液中HBV-DNA阳性率并不高,但是对于受血者来说,输注这种血液将会有很高的感染风险,如果在献血者检查中加入抗-HBc和前S1抗原检测,既不用增加太多成本,同时操作比较容易,这样就能筛选出绝大部分的HBV-DNA阳性标本,从而减少输血感染HBV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Vaccine》2018,36(16):2207-2212
Hepatitis B breakthrough infection (HBBI) and its risk factors are rarely reported among adults in China. In 2009–2010 in three townships of China, hepatitis B vaccine (HepB) administration and anti-HBs detection after HepB were conducted among the residents aged 18–59 years. HBsAg, anti-HBs and anti-HBc were detected for these vaccinees in 2013. A total of 252 out of 4701 vaccinees turned to be positive for anti-HBc in 2013, but nobody was positive for HBsAg. The HBBI rate was 5.36% (95% CI 4.73, 6.04). The highest rate was found in age-group of 18–29 years (7.33%, 95% CI: 5.31, 9.82). The rate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y the residential townships (P < 0.001) and by the antibody response to HepB (P = 0.003). Mult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anti-HBs response to HepB was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of HBBI. The study document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hyporesponse to HepB and HBBI among adults. It also suggests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given to new HBV infection among young adults.  相似文献   

19.
重庆市慢性乙型、丙型肝炎患病率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为探讨在我国开展慢性乙型、丙型肝炎(乙肝、丙肝)患病率调查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重庆市3251名1~59岁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标本检测HBsAg、抗-HBs、抗-HBc,抗-HCV和谷丙转氨酶(ALT);HBsAg或(和)抗-HCV阳性者再进行B超检查。[结果]重庆市慢性乙肝、丙肝标化患病率分别为707.97∕10万和7.38∕10万;男性和女性慢性乙肝患病率分别为2027.03∕10万和260.55∕10万,城市、农村慢性乙肝患病率分别为966.96∕10万、995.02∕10万;饮白酒史与慢性乙肝患病有关(P﹤0.05)。[结论]本次慢性乙肝、丙肝感染现状调查方法可行,建议慢性肝炎判断标准以实验室检测结果为主,被调查者自述结果为辅。  相似文献   

20.
近年已有学者提出戊型肝炎的肠道外传播途径,深圳市散发性戊型肝炎的高发区,本研究以乙型肝炎作为肠道包传播途径的标记探讨该病在我市的传播途径。研究发现抗-HEV IgG阳性率与乙型肝炎标记物及输血史,手术史等无相关性,提示我市散发性戊型肝炎以肠道途径传播而非肠道外传播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