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分析颅脑超声与MRI应用在新生儿颅内出血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所有患儿均行颅脑超声和MRI检查,比较颅脑超声与MRI单独诊断、联合诊断的准确率。结果60例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中,临床确诊脑实质出血14例、硬膜下出血1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0例、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26例。颅脑超声诊断脑实质出血11例、硬膜下出血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25例。MRI诊断脑实质出血13例、硬膜下出血8例、蛛网膜下腔9例、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16例。颅脑超声与MRI单独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颅脑超声与MRI联合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准确率高于两者单独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超声与MRI在诊断不同类型新生儿颅内出血中具有较高价值,两者联合诊断可提高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颅脑超声在新生儿获得性脑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 716例临床疑诊为脑损伤的新生儿行颅脑超声检查,以CT、MRI等诊断结果为标准,对超声提示颅脑损伤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经反复颅脑超声、CT、MRI检查并结合临床表现及治疗随访超声诊断结果与最终结果相符12 633例。颅脑超声检出获得性脑损伤新生儿4885例,其中缺氧缺血性脑病2642例,脑室周围-室内出血1718例,脑室扩张及脑室积水41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48例,颅内感染34例,脑实质出血27例。超声诊断假阳性83例,假阴性20例。结论颅脑超声对新生儿获得性脑损伤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床旁颅脑B超对新生儿脑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病室具有脑损伤高危因素的572例患儿,应用扇形探头与高频线阵探头结合检查的方法进行床旁颅脑超声检查,并与CT检查及临床诊断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572例患儿中超声检查阳性发现151例,包括新生儿颅内出血82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11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合并颅内出血18例,室管膜下囊肿40例;复查CT检查117例,阳性发现98例;临床诊断新生儿脑损伤共135例,其中缺氧缺血性脑病合并颅内出血67例,缺氧缺血性脑病15例,颅内出血53例。结论床旁颅脑B超检查无创且简便易行,应用扇形探头与高频探头相结合,对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等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缺氧缺血性脑病、脑实质内点状出血、硬膜下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敏感性不如CT,可作为新生儿脑损伤的首选影像筛查项目。  相似文献   

4.
颅脑超声诊断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颅脑超声在诊断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IVH)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新生儿颅脑超声专用探头对120例患儿进行检查,超声检出的PWH患儿行CT和MRI检查以对照分析.结果 超声检出PIVH共30例,MRI、CT对此30例病人阳性检出数分别为30例和23例,超声对PIVH的检出高于CT.结论 新生儿颅脑超声对PIVH临床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新生儿颅脑疾病诊断去向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拟诊为颅脑疾病的298例新生儿应用Philips HD15彩超经前囟、后囟和侧囟检查患儿二维切面脑组织的结构及大脑动脉的分布走行、颅底的Willis环,检测并记录大脑前动脉及中动脉的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结果298例新生儿颅脑彩色多普勒超声阳性270例,占90.6%,其中脑积水5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61例,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3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52例,脑实质内出血45例,脑膜炎24例。298例患儿后经CT或者核磁及临床治疗性诊断后确诊276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新生儿颅脑疾病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对各种新生儿颅脑病变的检出率及准确率均较高,可作为新生儿颅脑病变诊断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高危新生儿的颅脑超声声像图资料.结果:超声检出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52例(86.7%),其中足月儿10例(19.2%),早产儿42例(80.8%);Ⅰ度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超声表现为单侧或双侧室管膜下尾状核头区呈团块状强回声或无回声,病灶较小;Ⅱ度除Ⅰ度表现外还可见脑室内的病变团块;Ⅲ度除Ⅱ度表现外还可见脑室扩张;Ⅳ度除Ⅲ度表现外还可见脑实质内出血团块.结论:新生儿颅脑超声对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具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背景: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是早产儿死亡和伤残的重要原因,大样本调查资料可为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发生率及其高危因素的分析提供支持性数据。目的:认识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发生率及其高危因素。设计:调查分析。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同济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河北省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对象:选择2002-01/2005-08在北京妇产医院和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出生,并于生后1周内作头颅超声检查的早产儿1122例,男594例,女528例,胎龄26.3~36.8周,出生时体质量(850~4500)g。方法:1122例早产儿于生后1周内常规作头颅超声检查,并记录相关围产因素。使用仪器为NewPhilips5500型和GEHealthcareLogiq400型超声诊断仪(分别由荷兰Philip公司和美国GE公司生产)。主要观察指标: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相关因素分析结果。结果:纳入早产儿1122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其中619例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55.2%);重度出血占出血总数的17.8%。小胎龄、低体质量、机械通气、低血糖、高碳酸血症、高乳酸血症、酸中毒、缺氧、血液凝固机制异常等为早产儿颅内出血的主要高危因素,产前使用地塞米松可降低小胎龄早产儿颅内出血发生率。结论:早产儿出生后常规作头颅超声检查,早期发现并定期随访对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3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儿进行CT检查,初次CT扫描时间为生后1h~10d;37例均为CT平扫。结果本组37例中单纯性蛛网膜下腔出血3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脑实质出血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脑室内出血2例。CT对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早期诊断及协助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9):2075-2076
选取于2010年1月~2014年10月来我院新生儿病房住院患儿134例为研究对象,CT组经CT检查后诊断为颅内出血,联合组均实施超声和多层螺旋CT检查。并将二者的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主要出血类型有脑室管膜下出血(SEH)、脑室内出血(IVH)、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脑实质出血(IPH)、硬脑膜下出血(SDH)、IPH合并SAH和SDH合并SAH。结果表明,联合组真阳性89例,真阴性31例,假阳性0例,假阴性14例;CT组真阳性71例,真阴性30例,假阳性0例,假阴性33例在联合组新生儿中经超声联合多层螺旋CT诊断,准确性为89.5%,敏感性为86.4%,特异性为100%;在CT组新生儿中经多层螺旋CT诊断,准确性为75.4%,敏感性为68.3%,特异性为100%。统计分析表明,联合组准确性明显高于CT组(P<0.05),联合组敏感性明显高于CT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超声联合多层螺旋CT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准确性高,敏感性好,均优于CT诊断单独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CT影像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7例有围产期窒息史,经临床诊断为缺氧缺血性脑病而行CT检查的患儿资料。结果:对患儿病情进行CT分度,轻度10例,中度6例,重度1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者4例,合并脑室周围及脑室内出血者1例。结论: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需熟悉解剖结构、病理生理特征并结合临床资料,才能做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