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尤其是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应用.克服了传统细胞遗传学方法的缺陷,大大推动了多发性骨髓瘤的细胞遗传学研究,提高了多发性骨髓瘤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各种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互相补充可以提高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这有利于促进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从而进一步了解该疾病的发病机制,最终开发新疗法,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是分子遗传学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对染色体异常疾病的检测,比常规细胞遗传学方法更具优势。在多发性骨髓瘤染色体异常检测中的意义,不仅体现在其高效的检出灵敏度和特异性上,在微小残留病变的检测上也很有价值。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有利于多发性骨髓瘤发病机制的研究,对其开发新疗法,提高治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多发性骨髓瘤3号染色体三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传统细胞遗传学(conventional cytogenetics,CC)研究显示,20%~50%的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具有克隆性染色体异常[1],其中64%为超二倍体数目异常[2],涉及多种染色体三体.3号染色体三体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3].由于骨髓瘤浆细胞的分裂活性低,CC检查常失败,而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由于不受细胞分裂的影响,可以更准确地检测MM的细胞遗传学异常[4].我们同时应用CC和FISH技术对50例MM患者进行3号染色体三体检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建立骨髓涂片间期荧光原位杂交(I-FISH)的实验方法,为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分子细胞遗传学提供新方法。以骨髓涂片为载体,通过一系列的处理,固定及消化后,用8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行I-FISH分子细胞遗传学的检测,并比较该方法与常规I-FISH结果的差异。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分析非恶性血液病标本的各个信号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骨髓涂片I-FISH研究中,19例MM患者中8例(42.1%)有8号染色体异常,其中8号染色体单体(-8)5例(26.3%),8号染色体三倍体(+8)3例(15.8%)。结论:骨髓涂片I-FISH具有操作简便、经济、准确的特点,可用于MM分子遗传学异常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中13号染色体缺失的情况。方法运用SpectrumOrang^TM标记的位于13q14的序列特异性DNA探针D13S319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对37例MM患者的细胞进行染色体13q14的检测。结果37例MM中12例(32.4%)有del(13q14)。结论FISH是一种在分析MM患者del(13q14)异常方面较为快速、准确和敏感的方法.del(13q14)在MM中的意义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中13号染色体缺失的情况。方法运用SpectrumOrangeTM标记的位于13q14的序列特异性DNA探针D13S319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对37例MM患者的细胞进行染色体13q14的检测。结果37例MM中12例(32.4%)有del(13q14)。结论FISH是一种在分析MM患者del(13q14)异常方面较为快速、准确和敏感的方法,del(13q14)在MM中的意义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尤其是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应用,克服了传统细胞遗传学方法的缺陷,大大推动了多发性骨髓瘤的细胞遗传学研究,提高了多发性骨髓瘤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各种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互相补充可以提高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这有利于促进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从而进一步了解该疾病的发病机制,最终开发新疗法,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结合常规细胞遗传学(CC)方法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染色体异常情况的意义。 方法:用CC法和FISH对26例MM患者进行染色体异常分析。 结果:26例MM患者中,CC法检测出染色体异常有9例(34.6%);FISH检测出染色体异常有22例(84.6%),其中IGH基因重排占38.5%(10例);P53缺失5例(19.2%);1q21扩增9例,缺失1例;13q14缺失13例(50.0%)。13例伴有13q14缺失MM患者中8例出现1q21异常,13例未检测到13q14缺失患者中2例发现1q21异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5,P<0.05)。MM患者13q14缺失和1q21异常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474,P<0.05)。 结论:FISH结合CC法可提高MM患者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I-FISH技术检测MM基因组异常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CC技术(常规R显带)和I-FISH技术[包括GLP13q14(RB1基因)、GLP17p13.1(P53基因)、GLP13q14.3(D13S319)、GLP1q21及GLP14q32(IgH基因)DNA序列探针]分别对20例初治的MM患者(按Bataille分期,Ⅰ期7例、Ⅱ期5例、Ⅲ期8例)进行基因组检测;比较两种方法对MM染色体和基因组异常的检出率;并分析基因组异常与Bataille分期的关系.结果 CC技术从20例MM患者中检出1例[5%(1/20)]染色体异常,且为复杂核型--46,XX,-2,del(3)(p21),add(6)(q26),der(10)(q26),der(14)(32),+mar,inc[6].I-FISH检出12例[60%(12/20)]基因组异常,其中基因组异常发生频率在RB1、D13S319和P53均为30%(6/20),IgH和1q21均为20%(4/20);经配对χ2检验,I-FISH的检出率高于CC技术(χ2=9.09,P=0.001).在20例MM患者中,RB1基因异常的6例,Ⅰ期占1/20,Ⅱ期占1/20,Ⅲ期占4/20;D13S319异常的6例,Ⅰ期占2/20,Ⅱ期占1/20,Ⅲ期占3/20;P53基因异常的6例,Ⅰ期占2/20,Ⅲ期占4/20;1q21异常的4例,Ⅰ期和Ⅲ期占2/20;IgH基因异常的4例,Ⅰ期占1/20,Ⅲ期占3/20.结论 I-FISH对MM患者基因组异常检出率较高,其可检出不同Bataille分期的MM患者.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I-FISH for detection of genomic abnormalities in MM. Methods Twenty newly diagnosed MM patients(seven cases at stage Ⅰ , five cases at stage Ⅱ and eight cases at stage Ⅲ according to Bataille staging) were analyzed by combining the technique of CC (R-binding stain) and I-FISH [ including GLP13q14 (RBI gene), GLP17p13. 1 (P53 gene),GLP13q14. 3(D13S319) ,GLP1q21 ,GLP14q32(IgH gene) DNA sequence probes]. These two methods were compared for the detection rates of chromosomal and genomic abnormalities in MM an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genomic abnormalities and Bataille stages was also analyzed. Results CC examination showed only 1 case [5% (1/20) ] was found complex chromosomal abnormalities--46,XX,-2,del(3) (p21) ,add(6)(q26) ,der(10)(q26),der(14)(q32), + mar, inc[6]. While I-FISH assay showed that 12 cases [60%(12/20) ] were found genomic abnormalities. The frequencies of RB1, D13S319 and P53 were all 30%(6/20), and the frequencies of IgH gene and 1q21 were both 20% (4/20). The detection rate of the I-FISH was much higher than CC (χ2 = 9. 09, P = 0. 001) according to paired χ2 test. Of 20 patients,6 cases had RB1 gene abnormality, 1 case at stage Ⅰ , 2 cases at stage Ⅱ and 4 cases at stage Ⅲ. Of 20 patients, 6 cases had D13S319 gene abnormality, 2 cases at stage Ⅰ , 1 case at stage Ⅱ and 3 cases at stage Ⅲ. Of 20 patients, 6 cases in 20 had P53 gene abnormality, 2 cases at stage Ⅰ and 4 cases at stage Ⅲ. Of 20 patients, 4 cases had 1q21 gene abnormality, 2 cases at stage Ⅰ and 2 cases at stage Ⅲ. Of 20 patients, 4 cases had IGH gene abnormality, 1 case at stage Ⅰ and 3 cases at stage Ⅲ. Conclusion Ⅰ-FISH has higher detection rate for the genomic abnormalities in MM and can be used in detection of MM patients in different Bataille stages.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明确免疫磁珠浆细胞分选对使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分子遗传学异常的影响,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检测方法。对同一MM患者的标本进行2种方法检测:1种为不经分选,直接进行FISH;另1种为经过CD138免疫磁珠分选(MACS)富集浆细胞后进行FISH检测;比较2种FISH技术对MM遗传学异常检出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探针类型为13q14(RB-1)和14q32(IGH)。结果表明:①利用13q14(RB-1)探针对42例患者同时进行了分选和不分选的的FISH检测显示,经过CD138磁珠分选后25例(56.8%)检测到13q14缺失;不经分选直接进行FISH检测仅9例(21.4%)患者检出13q14缺失,2种标本处理方法的检出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②利用14q32(IGH)探针对22例患者同时进行了分选和不分选的FISH检测显示,经过CD138磁珠分选后14例(63.6%)可以检测到14q32重排,不经分选直接进行FISH检测仅7例(31.8%)患者检出14q32重排,2种标本处理方法的检出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35);③不分选FISH的阳性细胞检出率与骨髓涂片和流式细胞仪所检测的浆细胞比例呈明显的正相关。当骨髓涂片细胞中浆细胞比例超过50%,或者流式细胞仪检测浆细胞比例超过10%时,不分选FISH与磁珠分选FISH结果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MACS-FISH显著提高了MM遗传学异常的检出率,避免了假阴性的发生;直接进行FISH检测的检出率低的主要原因是检测标本中浆细胞比例较低;未经分选直接进行13q14(RB-1)和14q32(IGH)探针FISH检测,其阳性细胞率与骨髓涂片、流式细胞仪所检测出的浆细胞比例呈显著正相关,说明随着所检验标本中浆细胞比例的升高,不进行分选直接进行FISH检测的缺点得到一定弥补。当骨髓涂片细胞中浆细胞比例超过50%,或者流式细胞仪检测浆细胞比例超过10%时,2种检测方法之间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11.
赵文杰  岑岭 《检验医学》2011,26(12):861-864
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13号染色体长臂缺失[del(13q)]和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易位[t(14q)]与临床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对25例初诊MM患者应用探针D13S319、IgH分别进行del(13q)和t(14q)的检测。结果 25例患者中del(13 q)8例(32.0%)、IgH易位4例(16.0%),同时存在上述2种异常2例(8.0%)。伴del(13 q)及IgH易位的患者具有较高的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及较高的骨髓浆细胞百分比。结论间期FISH是一种检测MM患者骨髓瘤细胞突变的敏感方法,具有临床应用价值。del(13q)、t(14q)对判断临床疗效和预后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Yang RF  Li CM  Qiu HR  Lu H  Wu HX  Xu JR  Li JY  Chen LJ 《中华血液学杂志》2010,31(12):804-808
目的 探讨染色体1q21异常扩增和1p12缺失与多发性骨髓瘤(MM)发展、预后及治疗效果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胞质轻链免疫荧光原位杂交(cIg-FISH)技术检测48例MM患者1q21扩增和1p12缺失的发生率,并分析其与疾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1q21扩增阳性率为54.2%(48例中26例),伴有1q21扩增组死亡率明显高于不伴有1q21扩增组(P<0.05),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Durie-Salman(D-S)分期、国际分期体系(ISS)分期、分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比较分析出现3个扩增信号和4个及以上扩增信号的两组患者,其D-S分期和病死率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性别、分型、年龄、分组和ISS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p12缺失阳性率29.2%(48例中14例),阳性组与阴性组患者性别、年龄、D-S分期、ISS分期、分组、分型和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号染色体异常是MM常见的核型异常,1q21扩增是MM预后较差的重要指标.1q21扩增信号≥4的患者预后较扩增信号为3者更差,说明随着1q21扩增信号的增加,患者预后有越来越差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联合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常见分子细胞遗传学异常.方法 对按照WHO诊断标准确诊的20例初诊MM患者,取骨髓组织石蜡包埋并切片,应用IHC技术对骨髓石蜡切片进行CD138单克隆抗体标记,选取CD138+细胞丰富的骨髓石蜡切片,采用1q21/RB1、D13S319/p53、IGH三组序列特异性基因探针进行FISH检测.同时以10例非恶性血液病患者骨髓组织切片为对照建立各探针FISH检测的正常阈值,检测结果大于阈值为阳性,小于阈值为阴性.结果 (1)20例初诊MM患者中16例检出分子细胞遗传学异常(占80.0%),其中1q21扩增5例(占25.0%),RB1缺失6例(占30.0%),D13S319缺失9例(占45.0%),p53缺失3例(占15.0%),IGH基因重排10例(占50.0%).检出1种异常者5例(占25.0%),同时有2种异常者6例(占30.0%),3种异常者4例(20.0%),4种异常者1例(占5.0%).(2)IHC联合FISH技术检出率80%,而染色体G显带技术检出率1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按年龄<50岁、50 ~60岁、>60岁分组,分子细胞遗传学异常检出分别为5例(83.3%)、6例(100%)、5例(62.5%),经Fisher检验,年龄>60岁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MM患者染色体与基因异常和其临床分型、分期之间,即p53基因与IgG型及Ⅲa期之间有关(P<0.05),染色体与基因异常以Ⅲ期和IgG型为主.结论 IHC联合FISH技术检测MM分子细胞遗传学异常有助于提高检测效率,明显优越于染色体G显带技术,同时可发现MM的分子细胞遗传学改变多数为复杂核型,且多数存在数目与结构异常.MM患者染色体和基因异常与其临床分型、分期、患者年龄之间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13号染色体缺失与多发性骨髓瘤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多发性骨髓瘤 (multiplemyeloma ,MM)是以骨髓中克隆性浆细胞恶性增殖和异常积累为特征的肿瘤 ,有明显的异质性 ,预后差异很大 ,生存期短则数天 ,长则十余年。近年来随着发病率的逐年增高 ,对其预后因素的评价日益受到重视。虽然最初的Durie Salmon分期系统 ,之后的 β2 微球蛋白 ( β2 MG)、C反应蛋白 (CRP)和浆细胞标志指数 (PCLI)等一直被认为是MM的预后指标 ,但因这些参数存在局限性 ,特别是近年来细胞和分子遗传学的进展 ,出现了很多更有价值的新的预后指标 ,其中以 13号染色体缺失 [del(…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浆细胞白血病(PCL)中13号染色体缺失情况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运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及位于13q14和13q31的序列特异性DNA探针,对21例初发PCL患者的间期细胞进行13号染色体缺失的检测。结果显示,21例PCL中13例(61.9%)具有del(13q14)异常,其阳性细胞率在52%-98%之间;12例(57.4%)有del(13q31)异常,其阳性细胞率在50%-98%之间。13例del(13q14)异常患者中,12例伴有del(13q31),仅1例阴性。结论:PCL中13号染色体缺失发生率较高,大部分PCL患者13号染色体缺失片段可能涉及由13q14到13q31的整个区间。FISH技术是一种在分析PCL13号染色体缺失异常方面较为快速、准确和敏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胰腺癌18号染色体和20号染色体的不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胰腺癌细胞系基因组中18号染色体和20号染色体数目及结构的变化,探讨胰腺癌细胞染色体不稳定性的规律。方法 选择18号染色体和20号染色体的染色体涂染(chromosome painting)探针,用与我院实验室自建的中国人胰腺癌细胞系PC-1、PC-2、PC-4、PC-7和来源于ATCC的人胰腺癌细胞系PANC-1、ASPC-1、Miapaea、BXPC-3共8株细胞系进行双色荧光原位杂交,分析胰腺癌细胞基因组中18号染色体和20号染色体发生非整倍体的特点。结果 在8株胰腺癌细胞系中7株细胞系18号染色体为二倍体,1株为四倍体,2株有18号染色体长臂部分丢失,另有2株18号染色体与其他染色体发生重组:有3株细胞系20号染色体出现三倍体,其中2株同时有20号染色体重组发生,有3株细胞系20号染色体出现四倍体,其中1株伴有重组。结论 中国人胰腺癌细胞18号染色体长臂部分丢失,并有18号染色体与其他染色体的重组发生;20号染色体扩增和重组是高频发生事件,这些染色体的非整倍体与胰腺癌发生可能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未经分选直接进行荧光原位杂交(D-FISH)检测和CD138免疫磁珠分选结合荧光原位杂交(MACS-FISH)检测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细胞遗传学分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29例初发MM患者的FISH检测结果,一组为140例采用D-FISH法,另一组为89例采用MACS-FISH法,设计探针组合为P53、D13S319、RB1、1q21和IgH,比较两组间细胞遗传学检测结果。结果:D-FISH组遗传学异常总检出率为52.9%,MACS-FISH组总检出率为79.8%,两组间的细胞遗传学异常检出率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20);两组中检出率最高的细胞遗传学异常基因分别为1q21和IgH,检出率最低的为P53;两组间P53阳性细胞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D13S319、RB1、1q21和IgH阳性细胞率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02,P<0.0001,P=0.0033,P=0.0032)。D-FISH组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测浆细胞比例与遗传学异常检出率无显著相关性,而流式细胞术检测浆细胞比例与遗传学异常检出率存在相关性(r=0.364)。MACS-FISH组...  相似文献   

18.
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多发性骨髓瘤的细胞遗传学研究,发现了该病遗传学改 变的一些特点和规律,并发现某些遗传学改变与疾病发病机制、疾病临床表现等有密切关系。这些发现不 仅有利于该病发病机制的研究,也为临床预后评估、指导治疗提供参考,同时为开发新疗法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在快速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数目异常中的价值。方法:对275例孕18~23周、有产前诊断指征者,在B超引导下经腹抽取羊水后,应用18号、X、Y染色体着丝粒探针以及13q14和21q22特异性探针,对未培养的羊水间期细胞进行FISH检测,然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并用荧光成像系统进行摄像和后期处理。同时对羊水细胞进行常规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275例产前诊断者中,染色体数目异常者9例(其中21三体7例,47,XXX1例,47,XYY1例),与羊水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完全吻合。结论:FISH技术用于羊水细胞染色体非整倍体产前诊断具有快速、简便、准确等优点,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多发性骨髓瘤的细胞遗传学研究,发现了该病遗传学改变的一些特点和规律,并发现某些遗传学改变与疾病发病机制、疾病临床表现等有密切关系。这些发现不仅有利于该病发病机制的研究,也为临床预后评估、指导治疗提供参考,同时为开发新疗法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