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抗感染机制。方法将5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各项生化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左室功能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室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辛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无显著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丁能林 《临床医学》2014,(11):43-44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其抗炎机制。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宣城市中医院收治的9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2743,P=0.0001),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射血分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444,4.8474,7.0662,P〈0.05),再次入院及死亡例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6781,8.6771,P〈0.05)。结论辛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生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发病率高,预后严重,5年生存率与恶性肿瘤相仿。主要特征是神经内分泌和心室重构。因此当代治诒疗心力衰竭的关键是阻断神经内分秘系统,防止心肌重塑,我们就近三年来在我院门疹与住院治疗61例心力衰竭患者在利尿剂、洋地黄治疗基础上加用巯甲丙脯酸和倍他乐克联合治疗的效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治疗糖尿病(DM)并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2007年2月至2010年5月门诊及住院的2型糖尿病(T2DM)并CHF患者75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9例,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每晚加服20 mg辛伐他汀.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6个月检查血脂常规、C反应蛋白(C-RP)、左室射血分数(LVEF)、肝功能、血常规、血糖等指标,每个月随访1次,观察期限6个月.观察所有患者的死亡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6个月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LVEF明显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RP及死亡率有明显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辛伐他汀治疗DM并CHF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4):5559-5560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2例慢性心力衰竭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46例)采用常规抗心力衰竭方法治疗,试验组患者(4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上辛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心功能在治疗前后各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心功能治疗总有效率(93.4%)大于对照组(8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LVEF、LVESD、LVEDD等心功能指标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血浆hsCRP水平下降程度两者也有明显的区别,治疗后试验组6min步行实验行走距离较对照组明显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辛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用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效果显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4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义发 《实用医学杂志》2002,18(12):1317-1317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心衰)合并低钠血症在临床上较常见,但治疗颇为棘手.现将我院1989~2001年收治的45例低钠血症患者作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包括防止和延缓心衰的发生,缓解临床心衰的症状,改善其长期预后和降低死亡率,本文就其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慢性心力衰竭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是目前心血管领域非常重要的一项公共健康问题,世界总人口的1%~5%都曾罹患心力衰竭。。即使在目前最佳的药物治疗下,慢性心衰(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年死亡率仍可达5%~10%。尤其是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Ⅲ~Ⅳ级患者的预后更差。1年死亡率高达50%以上,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当。  相似文献   

10.
慢性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收缩性和(或)舒张性功能障碍,渐进性发展导致心排血量不足以维持正常组织代谢需要的病理生理综合征,临床上以慢性心排血量不足、组织灌注减少及体循环或肺循环静脉系统淤血为特征。慢性心衰常是各种心脏病的终末阶段,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类似,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1.
硝普钠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力衰竭是指静脉回流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原发的心脏损害引起心排血量减少和心室充盈压升高,临床上以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以及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各种心血管疾病所致的心力衰竭病死率达10%~50%.我们用硝普钠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60例,以讨论硝普钠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陈建宁  丁敏 《护理研究》2006,20(5):1253-1254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发病率高,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据我国50家医院住院病例调查表明,心力衰竭住院率占同期心血管病人住院总数的20%,病死率占40%。近年来.全国心力衰竭抽样调查垃示:我国现有心力衰竭病人400万,心力衰竭患病率为0.9%,男性0.7%,女性1.0%,女性高于男性。同男性相比,女性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特点有明显不同。通过对老年CHF病人临床特点与性别等进行分析,以探讨老年女性CHF护理干预的重点与内容。  相似文献   

13.
76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发作诱因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内科常见危重病症。除基本病因未能解除或控制而导致病情逐渐发展加重外,其发作多有诱因存在。我院2001年6月~2004年6月共收治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102例,有明显发作诱因76例,现作临床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76例中,男47例,女29例,年龄31~81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CCF)患者心功能和细胞因子(TNF—α、IL-6)的影响。方法 90例CCF患者(NYHA分级Ⅱ-Ⅲ级)随机分为他汀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他汀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40mg,每晚1次,共服12周。治疗前后测定血脂和血清TNF—α、IL-6水平,检查心脏超声,评估心功能。结果 治疗后他汀组NYHA分级中位数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左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5);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自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清TNF—α、IL-6水平他汀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辛伐他汀可降低细胞因子(TNF—α、IL-6)水平,改善心功能,有益于CCF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综合征,为大多数器质性心脏病进展的结局。根据部分医院问卷调查,冠心病是我国心衰的第一病因,高血压是我国心衰的第二病因。老年人冠心病、高血压的发病率高,故更易发生心力衰竭。心力衰竭分为收缩性心力衰竭和舒张性心力衰竭。本文回顾性地仅对老年人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68例病人进行临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分析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住院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行抗心力衰竭常规治疗和胺碘酮治疗,治疗组在抗心力衰竭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胺碘酮合并稳心颗粒治疗,分析动态心电图和心功能评价结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40.32%,总有效率为91.94%;对照组显效率为19.35%,总有效率为70.97%: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加用胺碘酮合并稳心颗粒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心功能状态情况。  相似文献   

17.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婷 《临床医学》2002,22(2):28-29
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低钠血症与心力衰竭的转归关系。方法:134例慢生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32例并发低钠血症,102例血钠正常,比较低钠血症组与非低钠血症组死亡率及低血钠范围与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和死亡率的关系。结果:低钠血症组与非低钠血症组死亡率有显著差异。结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血钠浓度与死亡率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应用卡维地洛后对心功能、住院率、病死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近年来基层医院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临床特点及循证医学发展成果在基层医院对慢性心力衰竭的干预程度。方法收集2004~2007年住院并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64例,将病因、心功能分级及药物治疗进行分析。结果慢性心力衰竭病因主要是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扩张型心肌病等。住院患者心功能以Ⅲ~Ⅳ级为主,治疗以强心(地高辛)、利尿、扩张血管药物为主,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率仍很低,能达到目标剂量的更少,与国内资料相比仍有很大差距。结论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以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为主,其治疗仍以药物治疗为主,循证医学成果在基层医院普及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229-230
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儿83例,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SAS与SDS评分改善明显,临床依从性明显提高,两组护理效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应用综合护理,可明显提高患儿临床依从性,改善SDS与SAS评分,行之有效,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