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曹仪 《福建医药杂志》2004,26(6):123-124
过敏性紫癜(HSP)是一种全身性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炎症,好发于学龄期儿童。为了解我市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对我院2000年2月~2003年1月住院治疗的48例过敏性紫癜患儿进行回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并分析泮托拉唑在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儿科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住院的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2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泮托拉唑10~20mg/次,1~2次/d,静脉点滴,观察腹痛缓解时间。结果观察组腹痛消失时间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泮托拉唑能快速有效缓解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腹痛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邓素翰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3):2046-2047
过敏性紫癜是小儿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病理改变是广泛的毛细血管炎,伴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和充血[1-2].一般冬春季为高发季节,多见于3~10岁儿童[3-4].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过敏性紫癜患儿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奉化市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过敏性紫癜患儿75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其中男42例,女33例,年龄(6.9±2.2)岁,诊断均参照《实用儿科学》(第7版)过敏性紫癜诊断标准,确诊为过敏性紫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的60例腹型过敏性紫癜儿童患儿的发病特点、临床资料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辅以常规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泮托拉唑1~2次/天,10~20毫克/次,静脉点滴,然后将两组腹型过敏性紫癜儿童患儿进行比较。结果儿童患儿发病的年龄也大都在3~12岁,对患儿进行泮托拉唑治疗后有明显效果。结论对腹痛性质的患儿进行泮托拉唑注射,能有效缓解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腹痛症状,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正>过敏性紫癜(HSP),又被称为亨诺-许兰综合征,是多种原因导致的血管炎性反应,造成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致使血液渗入皮肤或黏膜,临床表现为皮肤青紫(淤点、淤斑)、腹痛、关节痛,严重者可累及到肾脏。过敏性紫癜发病年龄以学龄期儿童常见,男性多于女性,是发病率最高的血管炎。过敏性紫癜是儿童常见的血管炎性疾病之一,有研究报道其年发病率为(10-20)/10万。迄今为止,过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护理特点。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3年9月收治的185例儿童过敏性紫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5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经过积极治疗和护理后,183例痊愈,2例好转,2例复发。结论对高原地区儿童过敏性紫癜患儿进行积极有效的心理、饮食等护理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儿童难治性过敏性紫癜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灵  纪炜 《世界临床药物》2004,25(7):427-430
近年来过敏性紫癜的发病有上升趋势,特别是难治性过敏性紫癜日渐增多。本文总结了近10年来部分药物治疗儿童难治性过敏性紫癜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过敏性紫癜的临床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过敏性毛细血管和细小血管的炎性皮肤病。临床上常表现为皮肤和粘膜瘀点、瘀斑。严重时可伴有关节、腹部及肾脏等症状。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儿童较常见,如果治疗不及时,护理不周到极易复发,尤其是儿童更易复发。我院于2002年1月~2002年12月共收治48例,过敏性紫癜患者,我们体会到除了及时正确的治疗外,严格精心护理是关键的一环,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2008至2016年河北省过敏性紫癜患儿性别、地域、年龄分布、主要感染诱因及分型变化趋势,分析环境、食品污染与过敏性紫癜疾病变化的关系.方法 收集的2008至2016年以人群为基础,河北省14岁以下儿童患过敏性紫癜的监测资料,计算并分析过敏性紫癜儿童不同性别、地区、年龄分布情况及其主要感染诱因、分型构成的变化.结果 2008至2016年河北省过敏性紫癜患儿男女比、城乡差别逐渐缩小,10~14岁(年龄段)过敏性紫癜逐年增加;河北省过敏性紫癜发病率最高的地区为邯郸,其次为石家庄、唐山,最低为秦皇岛,其次为承德、张家口,各地过敏性紫癜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P<0.05);2008年6月至2016年6月河北省14岁以下患过敏性紫癜儿童首要感染诱因由细菌逐渐演变为支原体和病毒;2008年6月至2016年6月河北省14岁以下儿童腹型紫癜的比例逐年上升,肾型紫癜的比例下降.结论 随着工业化加速、城镇化水平的加快,过敏性紫癜(尤其腹型紫癜)逐年增加,且污染严重地区较低污染地区过敏性紫癜发病率高,考虑空气、水源、食品污染可能与过敏性紫癜疾病的一系列变化有着密切联系,需要我们进一步关注和研究;过敏性紫癜首要感染诱因有所变化,需要进一步重点防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临床特点,减少误诊。方法对本院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住院的46例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以腹痛、消化道出血、腹泻分别为100%、47.8%和37.0%,腹痛症状表现严重而体征相对较轻,查体常无固定压痛点。一过性关节肿痛发生率87.0%。迟出现紫癜10例,特殊皮疹或紫癜认识不足7例,未发现紫癜5例共22例均造成误诊漏诊(48%)。误诊漏诊为急腹症11例占误诊漏诊50%。预后良好。结论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以腹痛为主要表现,常合并消化道出血,临床表现复杂,特别是消化道症状先于皮肤紫癜出现的误诊漏诊率高,易误诊为急腹症,应提高认识,尽早确诊,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相关性,寻求过敏性紫癜的病因治疗方法。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2月过敏性紫癜患儿,特别是腹型过敏性紫癜及反复发作过敏性紫癜患儿及健康儿童行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对检测幽门螺杆菌阳性病例随机分实验组和常规组,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常规组予常规治疗,均随访,并比较两组复发率。结果过敏性紫癜患儿特别是腹型及反复发作患儿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明显高于健康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实验组复发率较常规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是过敏性紫癜的发病诱因之一,对过敏性紫癜患儿尤其反复发作及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行幽门螺杆菌检测、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可降低过敏性紫癜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过敏性紫癜是学龄期儿童的常见疾病,是广泛的小血管变态反应性炎症,胃肠道症状是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之一。本文报告32例腹型过敏性紫癜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必奇,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 两院自1996年7月~2001年1月共收治腹型过敏性紫癜78例,有完整记录的必奇加常规治疗痊愈32例(治疗组),随机取记录完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甜素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1年2月入住我院的58例过敏性紫癜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9例,给予2.5~5mg的氯雷他定进行口服,1次/d,同时给予芦丁片20mg,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之上给予其服用复方甘草甜素加以治疗(注意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服用剂量的控制)。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为79.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复方甘草甜素用于辅助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其临床疗效非常显著,应该在临床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过程中加以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西咪替丁与肝素钠联合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7年1月~2010年11月本院确诊过敏性紫癜(HSP)的住院患者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治疗组42例。两组均给予静脉滴注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口服复方芦丁、双嘧达莫,合并有关节及消化道受累者应用糖皮质激素,合并感染者给予抗感染治疗。治疗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西咪替丁10~15mg/(kg·d)和肝素钠100U/(kg·d)治疗,疗程10d。观察两组病例皮疹、腹痛、消化道症状及关节症状消退时间及肾损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9%)明显高于对照组(7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咪替丁联合肝素钠治疗过敏性紫癜临床疗效显著,对预防紫癜性肾炎的发生有效,且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5.
过敏性紫癜(简称HSP)是一种由免疫复合物介导的系统性小血管炎。临床表现为皮疹、关节肿痛、腹痛、肾炎等多脏器损害,是儿童常见疾病之一。近年来发病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危害儿童的健康。现将我科2003年2月至2007年1月住院治疗的96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征,了解该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6至2008年间深圳市宝安区福永人民医院收治的60名儿童过敏性紫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儿童过敏性紫癜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进行总结。结果患儿年龄在3~12岁,多为冬、春季发病较多,60名患儿中临床症状为皮肤紫癜60人(100%),消化道症状17人(28.3%),关节肿痛20人(33.3%),肾脏受损10人(16.7%)。结论儿童过敏性紫癜好发于冬、春季,临床以皮肤紫癜为主要表现,也可出现腹痛等消化道症状或关节肿痛易导致误诊,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儿童过敏性紫癜护理方法及体会,为临床儿童过敏性紫癜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3年1月~2013年10月本院收治的60例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0例患儿经治疗护理,56例痊愈,4例好转,60例患儿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严密观察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表现,合理执行医嘱,不同症状的患儿给予个性化护理,重视饮食及心理护理,有利于病情的治疗和控制,防治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儿童过敏性紫癜近5年临床特点变化及影响预后因素。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500例儿童过敏性紫癜患儿,对所有患儿的临床基础资料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中,男性患儿明显多于女性患儿,主要发病年龄在3~14岁,2014~2019年发病率逐年呈上升趋势;1月、10月、11月、12月为该疾病的高发期;从临床症状来看,皮肤紫癜+腹痛患儿最多,占比30.80%;血、尿、粪便常规检查结果显示,52.94%的患儿出现D二聚体升高,44.87%的患儿出现IgA值升高情况。其中有45例患儿出现肾脏损害情况,16例被误诊,经对症治疗后所有患儿病情均有好转。结论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特点变化与其性别、年龄以及时间都有关系,并且随着病程深入,对各个脏器的损伤会加重,因此,为了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儿预后,应该准确进行诊断,并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相似文献   

19.
邓彦 《中国实用医药》2008,3(14):125-126
过敏性紫癜是儿童常见的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其病理改变较为广泛,可涉及肾脏、消化、心血管及神经系统,为提高对(HSP)的认识及指导治疗,现将我院2001年1月至20137年5月收治过敏性紫癜(HSP)8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10年11月在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卫生院儿科住院的6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中,均有皮肤紫癜,41.7%有关节症状,38.3%有消化道症状,继发肾脏损害者占25%.结论 儿童过敏性紫癜可造成多器官多系统损害,应予提高认识,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