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我科一晚期肿瘤患者使用自控式静脉泵静脉输注吗啡止痛治疗,时间2个月,剂量最大可达吗啡1 250 mg+氯胺酮400 mg/d静脉泵入止痛。现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男,50岁,2009年11月因腰痛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腰椎穿刺,病理提示"第4腰椎转移性透明细胞癌,肝癌可能性大",行全腹增强CT检查提示"肝癌,骨转移癌,第4腰椎占  相似文献   

2.
张晓群  付英  孟维艳  郭向辉  孟令田 《河北医药》2011,33(20):3104-3105
目的探讨吗啡联合氯胺酮持续静脉泵入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晚期癌痛患者86例,随机分为吗啡组(对照组)和吗啡联合氯胺酮组(观察组),每组43例。2组均采用静脉持续泵入镇痛液的方法控制癌痛,对照组:吗啡100mg4-氟哌利多5mg+0.9%氯化钠溶液至100ml,观察组:吗啡100mg+氯胺酮50mg+氟哌利多5mg+0.9%氯化钠溶液至100ml。分别在安装止痛泵后30min、1、3、5、24、48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统计2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各时间点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疼痛均明显缓解;2组间各时间点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吗啡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观察组恶心呕吐、便秘、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呼吸抑制、幻觉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胺酮辅助吗啡持续静脉泵入具有用量小、镇痛作用强、不良反应小等优点,适合治疗晚期顽固性癌痛..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探讨应用大剂量阿片类药物的晚期癌痛患者转换为持续静脉泵入或持续皮下注射吗啡的转换系数。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将需要大剂量阿片类药物镇痛但疗效欠佳的晚期癌症患者分为3∶1和2.5∶1组,分别经3∶1或2.5∶1的转换系数将阿片药物等效转换为经静脉或皮下持续注射吗啡注射剂,评估吗啡转换后患者的疼痛缓解程度、止痛有效率、转换过程中滴定次数、稳定止痛时每日等效口服吗啡总量、吗啡相关不良反应等指标,评价经不同转换系数转换后吗啡针剂的镇痛效果。结果: 转换后两组患者疼痛缓解程度、止痛有效率和稳定止痛时每日等效口服吗啡总量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吗啡调整次数分别是(1.57±0.93)和(1.0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要吗啡相关不良反应均为便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需要大剂量阿片但止痛疗效欠佳的晚期癌痛患者转换为吗啡针剂,使用PCA泵经静脉或皮下持续注射可有效止痛。使用2.5∶1的转换系数可以快速完成转换后的滴定过程,安全、有效地达到有效止痛。  相似文献   

4.
1例56岁男性患者,因胰腺中-低分化腺癌肝脏转移,大剂量持续静脉泵入吗啡注射液(4000 mg/24 h)后,除恶心、呕吐、嗜睡等不良反应,未观察到呼吸抑制、昏迷等中毒症状。针对此例超大剂量使用吗啡,试行特殊情况下麻醉药品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5.
2006年1月至2008年2月本科采用美国百特公司生产的百特泵,对8例肿瘤患者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使用百特泵进行持续120H泵入吗啡治疗癌痛,收到显著止痛效果。患者治疗期间活动方便,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护理中要注意做好百特泵的使用宣教指导,加强PICC导管维护,防止护理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要做好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及处理,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疼痛是影响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症状之一,三阶梯止痛法能使90%癌痛患者获得满意缓解,使用吗啡持续静脉泵入无剂量限制,无依赖性,血药浓度稳定无波峰和波谷现象,可取得稳定连续的镇痛效果。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晚期癌痛家庭病房2000年—2010年对24例晚期顽固性癌痛患者采用持续静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比较晚期癌症患者静脉与皮下两种给药途径持续应用吗啡镇痛的疗效,探讨大剂量吗啡不同方式给药的适应证。方法: 采用前瞻性方法,收集符合条件的晚期癌痛患者46例,根据使用患者自控镇痛(PCA)泵给药方式分为静脉组和皮下组,记录滴定过程中疼痛评估结果,比较两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需要解救的爆发痛次数、滴定过程中吗啡PCA泵给药速度调整次数、阿片转换后止痛有效率以及阿片相关性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到稳定止痛时,皮下组患者每日等效吗啡口服总量明显高于静脉组(P<0.05)。结论:吗啡注射液经静脉或经皮下持续注射均可快速、安全、有效止痛。在止痛疗效相同的前提下,可根据患者所需吗啡剂量、原发疾病对活动的影响程度及个人意愿等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硫酸吗啡控释片(美施康定)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癌痛的近期疗效。方法:120例癌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硫酸吗啡控释片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和单用硫酸吗啡控释片治疗。结果:治疗组癌痛显效52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癌痛显效41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81.67%。两组间显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硫酸吗啡控释片(美施康定)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癌痛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硫酸吗啡控释片联合甘露聚糖肽注射液治疗癌痛的近期疗效。方法将68例癌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硫酸吗啡控释片联合甘露聚糖肽注射液和单用硫酸吗啡控释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止痛效果。结果治疗组癌痛显效率87.87%,总有效率93.93%;对照组癌痛显效率65.71%,总有效率82.85%。两组患者显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吗啡控释片联合甘露聚糖注射液治疗癌痛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某院晚期癌痛患者长期口服吗啡类制剂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病历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某院2008年10月~2010年10月门诊晚期癌痛患者信息,统计使用口服吗啡类制剂超过90 d的患者用药数据及止痛效果分值。结果:共有56例患者入选,有18例患者的初始剂量超过了最大剂量的下限25 mg,其中首次应用者8例。患者其止痛剂量最大调整幅度为日剂量15 mg增加到670 mg。在120 mg以下剂量范围内,止痛时间占所有止痛时间的65%。56例患者中,完全缓解1例,明显缓解38例,中度缓解17例。结论:长期应用吗啡口服制剂患者,镇痛效果仍可维持,安全性可控。  相似文献   

12.
丁从兰 《安徽医药》2010,14(2):239-240
目的探讨全自动持续吗啡皮下泵注治疗癌性疼痛的镇痛效果以及相关护理注意事项。方法共收治48例重度癌痛患者,吗啡的初始剂量为60mg·d^-1,予以微量控制泵24h持续皮下泵注,观察一天疼痛无缓解即进行个体剂量调整,按30%剂量逐渐递增,直到疼痛缓解。结果48例重度癌痛患者,显效40例(83.3%),有效6例(12.5%),无效2例(4.2%),总有效率95.8%。药物最小剂量为60mg·d^-1,最大剂量为280mg·d^-1,不良反应只须对症处理,大部分患者均可耐受。结论吗啡皮下泵注治疗重度癌痛,镇痛效果满意,不良反应较轻,适合于常规口服吗啡无效的重度癌痛患者。  相似文献   

13.
吴华英  李军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3):3536-3537
目的:观察静脉自控镇痛(PCLA)在晚期癌痛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诊断明确、三阶梯疗法欠佳的晚期癌痛患者50例.先建立静脉留置补液通道,采用负荷剂量(芬太尼0.1 mg与吗啡2 mg混合液共5 m1) 持续剂量(0.001%芬太尼 0.01%吗啡 高乌甲素0.02% 格拉司琼0.006%mg混合液,2~3 ml/h) PCA(1~2 ml/次,锁定时间15 min)行PCIA治疗;记录镇痛效果、用药量、生命体征、不良反应等.结果:PCIA对晚期癌痛治疗临床效果满意,呼吸抑制、皮肤瘙痒、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结论:PCIA应用于晚期癌痛患者镇痛效果满意,方法简便,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晚期癌痛患者在社区应用吗啡经皮自控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本社区2010年6月~2011年6月利用吗啡经皮自控镇痛的晚期癌痛患者27例,设为观察组,与同期采用肌注吗啡和地西泮镇痛的26例患者就镇痛效果与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给予镇痛治疗1、3、7、10d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23例,占85.19%;基本满意3例;占11.11%;总体满意率为96.30%;对照组总体满意率为57.69%;两组满意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癌痛患者在社区应用吗啡经皮自控镇痛效果更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盐酸吗啡注射液属阿片类强效镇痛药,普通止痛采用皮下注射,维持时间短。近年来,临床上常使用盐酸吗啡注射液微量持续静脉泵注作为严重创伤、晚期癌症、心肌梗死以及呼吸机控制呼吸患者的镇静止痛治疗。临床静脉泵注从配制到泵注完毕需要留置较长一段时间≤24小时时吗啡遇光易变质,笔者对我院ICU病人在临床应用吗啡注射液时常规与避光静脉持续泵注进行对照,配制浓度为1.0mg/ml。用微量注射泵2mg/h静脉推注维持给药,采用HPLC法测定其含量,比较其在常规和避光静脉泵注时的稳定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从而完善用药时的护理措施,使药物在进入体内后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16.
李强  王云  于军 《西北药学杂志》2009,24(4):299-300
目的探讨氯胺酮对癌痛患者吗啡耐受性的影响。方法晚期癌痛患者30例,使用静脉镇痛泵治疗癌痛,流速2mL.h-1,追加量0.5mL.次-1,锁定时间15min,当VAS评分≤3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静脉镇痛泵内吗啡300~500mg加生理盐水至200mL,观察组为吗啡300~500mg、氯胺酮50m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200mL。患者VAS评分高于5分以上时,泵内吗啡浓度增加25%~35%,观察组氯胺酮浓度维持在0.05%。每日定时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24h按压启动键与实际进药数(D1/D2)比率、吗啡总用量、镇静程度。并观察镇痛的不良反应:尿潴留、呼吸抑制、幻觉、皮肤瘙痒。结果观察组患者D1/D2比率、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吗啡总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胺酮能抑制癌痛患者对吗啡耐受,并减少对吗啡的需要量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硫酸吗啡控释片治疗癌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硫酸吗啡控释片(美施康定)对晚期癌症疼痛患者的止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100例应用第二阶梯止痛药不能缓解的中、重度癌痛患者,给予美施康定口服治疗,在用药后15天评价疼痛缓解率及不良反应.结果中度疼痛组镇痛后缓解率为91.8%,重度疼痛组缓解率为96.8%,总的疼痛缓解率为95%,副作用较轻,多为便秘、恶心呕吐及头晕等,未发现呼吸抑制及成瘾现象.结论美施康定具有使用方便、止痛效果确切、维持时间长、毒副作用小等优点,值得临床作为第三阶梯止痛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口服与静脉吗啡滴定治疗重度癌性疼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35例重度癌痛患者分为两组,口服组(16例)采用口服盐酸吗啡片治疗,静脉组(19例)采用静脉注射吗啡注射液治疗。结果静脉组滴定后15、30、60、90、120 min的止痛有效率均高于口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滴定后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及静脉注射吗啡对重度癌痛患者进行滴定均起效迅速,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通过规范化护理,使滴定方案顺利完成,提高患者癌痛控制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加巴喷丁对顽固性癌痛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 46例癌症患者分别采用吗啡(M组,22例)和吗啡联合加巴喷丁(MG组,24例)镇痛。M组患者根据疼痛VAS评分递加吗啡镇痛;MG组口服加巴喷丁900mg/d的同时再根据镇痛情况服用吗啡。给药1、2、4周时进行VAS疼痛评分及镇痛效果评定,记录吗啡使用剂量及服药4周后的镇痛相关不良反应。结果镇痛期间,两组VAS疼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镇痛优良率达79.17%~90.91%。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M组吗啡用量明显增加(P<0.05或P<0.01),MG组吗啡用量与初始量仅稍有增加(P>0.05)。治疗的第2、4周,MG组吗啡使用量小于M组(P<0.05)。两组治疗相关主要不良反应为便秘、尿潴留、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和嗜睡等;两组近期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仿(59.09%vs.62.50%)(P>0.05)。结论复合应用加巴喷丁和吗啡能有效缓解顽固性癌痛,并可以明显减少吗啡需要量。  相似文献   

20.
我科一晚期肿瘤患者口服硫酸吗啡控释片(美施康定)时间长达20个月,最高剂量达到1200mg.d-1。现报道如下:患者,女,年龄46a,身高170cm,体重51kg,职业:护士。1989年7月初以右颌下肿块起病。8月9日在本市九院行“口底部癌根治术”,手术病理:右口底腺样囊性癌(筛状型)。术后化疗2次。9月19日始在肿瘤医院放疗。此后病情稳定。1992年1月在上海胸科医院经胸片及CT检查证实癌肿两肺广泛转移,以右侧为主。1996年3月癌肿累及胸壁,1997年6月又累及膈肌和肋骨。其间先后在上海肿瘤医院和我院化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