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镍钛记忆金属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涤纶人工血管治疗I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手术治疗。术中放置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结果本组患者无死亡。未出现脑损害症状,无喉返神经损伤。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低体温下停循环时间、术后止血时间、术后心包、纵隔引流液比传统弓部人工血管置换术均明显减少。结论应用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涤纶人工血管治疗I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效果确切,简化了术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A型夹层)是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多需外科手术治疗,而术中主动脉弓部的处理则是手术的难点和成功的关键[1]。在A型夹层术中置入分支型主动脉弓覆膜支架血管重建弓部,可以简化弓部操作,明显缩短深低温停循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及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对患者的影响,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临床效果良好[2]。我院心脏外科中心自2009年12月起在17例A型夹层患者术中使用这种方法,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总结手术方法及其护理配合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3.
江涛 《护士进修杂志》2013,(21):1939-1941
目的总结三分支覆膜支架行改良主动脉弓重建治疗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3年2月于我科应用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治疗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11例患者,对患者进行严密的监护,密切观察心率、呼吸、血压、意识状态、肾功能以及血流动力学情况。分析相关的护理要点及对策。结果本组患者死亡1例,治愈10例。所有治愈患者术后随访恢复良好。结论良好的护理配合能促进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治疗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临床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术中置入分支型覆膜支架重建主动脉弓部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应用经验,并评价其中期结果。方法 17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体外循环下先进行近心端操作,鼻咽温降至18~20℃,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经无名动脉近端升主动脉横切口,直视下置入分支型覆膜支架重建主动脉弓部,主干支架血管近端、远端自体主动脉壁与替换近端升主动脉的人造血管端端吻合,以残余主动脉壁或自体心包片包裹人造血管及吻合口,并与右心耳吻合连通行内引流术。结果术中置入三分支覆膜支架16例,一分支覆膜支架1例。全组手术时间(276±54)min,体外循环时间(141±28)min,阻断时间(81±12)min,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时间(17±7)min。术中死亡1例,术后死亡3例,其余患者痊愈出院。术后住院时间(14±6)d。13例随访29~56个月,主动脉血管成像(CTA)显示患者主动脉弓降部及分支动脉内支架扩张贴壁满意,无移位、扭曲、打折,支架相应部位假腔消失,远端假腔内血栓填充。结论术中置入分支型覆膜支架重建主动脉弓部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可以简化主动脉弓部操作、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中期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支优先主动脉弓部手术运用于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8年3月纳入的40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均采取分支优先主动脉弓部手术进行治疗,观察治疗结果。结果我院40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手术时间为(326.14±22.46)min,体外循环时间(134.27±14.50)min,主动脉阻断时间(53.16±6.49)min,心肌血运阻断时间(79.05±8.23)min,深低温停循环时间(15.84±4.33)min,选择性脑灌注时间(15.90±3.76)min;术后有1例患者因合并肺部感染造成呼吸衰竭而死亡,一过性神经功能异常4例,切口感染3例,低氧血症1例,经治疗后好转,剩余患者均顺利出院;治疗前所有患者食欲、精神、睡眠、疲乏、疼痛及日常生活等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治疗后(P0.05)。结论分支优先主动脉弓部手术运用于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中效果明显,安全性较高,术后及时给予并发症处理,促进患者顺利出院,改善病情及生活质量,具有推广及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应用三分支支架血管重建全主动脉弓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体外循环方法。方法 2008年6月至2009年11月,对30例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升主动脉人造血管替换加三分支支架血管置入,术中采用深低温停循环及选择性脑灌注的体外循环方法。结果 30例患者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51.8±16.69)min、心肌缺血时间(84.1±6.97)min、平均选择性脑灌注时间(40.85±3.13)min,平均下半身停止灌注时间(31.17±5.34)min,平均全身停循环时间(2.6±1.09)min。术后转入重症监护病房6小时内全部清醒,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平均机械辅助通气时间(17.93±2.35)h,平均重症监护病房观察时间(62.10±9.24)h。目前定期门诊随访中,无死亡和需要再次手术病例。结论 应用三分支支架血管重建全主动脉弓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中采用深低温停循环及选择性脑灌注的体外循环方法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胡林婕  张燕  左红梅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2):2089-2090
Ⅰ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内膜破口位于升主动脉近端,一般在主动脉瓣环上2cm处,累及大部分或全部主动脉。手术治疗难度大,因弓部手术涉及众多重要血管、手术风险高。我院2010年下半年为2例Ⅰ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行Bentall手术,同时采用陈良万等研制的新型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手术方法替代四分支人工血管主动脉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手术方法及配合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和探讨改良象鼻主动脉弓置换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方便性抽样对山东大学齐鲁医院1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术前心理疏导、缓解镇痛、控制血压,术中加强脑保护,术后进行早期心血管系统处理、神经系统监护、呼吸道管理;预防肾功能不全、感染;防治出血、渗血等护理措施。结果除1例患者术后发生昏迷外,其余17例均获得成功。结论科学严谨的护理措施是提高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人造血管置换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9.
总结15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针对12 例患者并发低氧血症,予患者呼吸机辅助呼吸,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控制吸入气体的湿度和温度,指导和鼓励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严密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密切观察伤口渗出情况,各引流管引流液的色、质、量,定时挤捏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预防出血;8例患者出现短暂精神障碍,表现为幻觉、言语增多、时间地点定向力下降,遵医嘱应用神经细胞营养药物、抗精神病药、糖皮质激素和脱水利尿剂;术后严密观察尿量变化及尿液的颜色,6例患者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不全,血肌酐(236±36)μmol/L,24~72 h内降为正常.15例患者中1例于术后第4天并发颅内血肿、脑疝死亡,其余14例均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优先吻合主动脉弓分支的方式行主动脉全弓置换及支架象鼻术,改善术中大脑血供,缩短体外循环时间,以期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采用分支优先技术行主动脉全弓置换及支架象鼻手术11例,均为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均采用分支优先行主动脉全弓置换及支架象鼻手术,记录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停循环时间以及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术后随访复查胸腹主动脉增强CT,评估康复情况并总结其临床疗效。结果11例患者均手术成功,体外循环时间(213.8±23.7)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23.3±11.8)min,停循环时间(24.8±3.1)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73.3±37.9)h,仅1例患者因术后肝肾功能衰竭自动出院,出院时患者中度昏迷,气管切开,呼吸循环稳定,其余患者康复出院,早期复查效果满意。结论采用分支优先行主动脉全弓置换及支架象鼻术是治疗A型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手术方式,缩短了体外循环时间,提供充分的大脑灌注,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三分叉覆膜支架血管治疗A型主动脉瘤夹层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对19例行三分叉覆膜支架血管治疗A型主动脉瘤夹层患者进行术前护理包括做好访视、健康教育,备齐手术用物和术中配合包括麻醉、体位摆放、根据手术需要调节手术间温度、做好皮肤和管道等护理。结果 19例患者手术顺利。住院15~36 d,平均25.5 d。术后随访1~4个月,19例患者的主动脉弓部及头臂动脉内支架扩张贴壁满意,相应部位假腔消失或血栓填塞。无与支架覆膜血管相关的并发症。结论对三分叉覆膜支架血管治疗A型主动脉瘤夹层这类特大手术,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术中配合及术后访视有利于手术的顺利实施,有利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cute Stanford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AAAD)患者术后早期发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影响因素,为减少AAAD患者术后早期发生AKI提供参考。方法行手术治疗的AAAD患者175例,术后48 h发生AKI者96例为AKI组,未发生AKI者79例为非AKI组。比较2组身高,脉压,手术时间≥8 h、高血压及脏器灌注不良发生率等临床资料;比较2组左室射血分数及血清肌酐、尿酸、谷草转氨酶水平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AAD患者术后早期发生AKI的影响因素。结果AKI组身高[(170.3±7.6)cm]低于非AKI组[(173.1±7.7)cm](P<0.05),脉压[(62.7±17.5)mm Hg]、血清谷草转氨酶水平[24.0(17.0,38.8)u/L]及高血压、手术时间≥8 h、脏器灌注不良比率(86.5%、8.3%、36.5%)高于非AKI组[(54.4±17.9)mm Hg、20.0(15.0,28.0)u/L、70.9%、1.3%、13.9%](P<0.05);2组年龄、性别比例、体质量等一般资料,左室射血分数及血清肌酐、尿酸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身高(OR=0.955,95%CI:0.914~0.999,P=0.045),脏器灌注不良(OR=0.245,95%CI:0.109~0.555,P=0.001)、脉压(OR=1.027,95%CI:1.008~1.047,P=0.006)、手术时间(OR=8.787,95%CI:1.028~75.093,P=0.047)是AAAD患者术后早期发生AKI的影响因素。结论身高、脏器灌注不良、脉压、手术时间与AAAD患者术后早期发生AKI有关。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sTo compare the efficacy and prognosis of one-stop hybrid surgery using the elephant trunk procedure for treatment of complex Stanford type B aortic dissection.MethodsW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patients who underwent surgical treatment from January 2014 to July 2019.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ose who underwent the elephant trunk procedure (n = 10) and those who underwent one-stop hybrid surgery (n = 10). The cardiopulmonary bypass tim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im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and red blood cell usag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ll patients’ 3-month postoperative aortic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TA) findings were also reviewed.ResultsThe cardiopulmonary bypass tim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ime, and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and red blood cell usag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one-stop hybridization group. The aortic cross-clamp time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ortic CTA review after hybrid surgery showed that the true lumen of the descending aorta was almost completely restored at 3 months.ConclusionOne-stop hybrid surgery effectively alleviated the occlusion of the aortic dissection, prevented the need for additional surgery, and expanded the indications for covered-stent endovascular repair.  相似文献   

14.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在临床上是一种极度危险的疾病,一旦发作大多患者都会在急性期死亡,很少有患者会迁延到慢性期,所以临床处理颇为棘手。目前该疾病的发病原因及机理尚不明确,临床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是积极采取外科手术治疗,虽然外科治疗手段一直在不断地改进、提高,但是患者的死亡率依然很高。本文就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外科处理策略及目前的现状作一综述,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BMI指数超标主动脉夹层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起病急,病情重,手术方式复杂,术后并发症多,对患者身心都会造成较大的创伤。肥胖会增加围手术期各类潜在并发症的发生率。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心外科病房30例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其中19例(63%)BMI指数过高。BMI指数:正常范围18.5%-25%,超重25%-30%,轻度肥胖>30%,中度肥胖>35%,重度肥胖>40%。其中BMI指数超重有7例(36.8%),BMI指数轻度肥胖6例(31.6%),BMI指数中度肥胖5例(26.4%),BMI指数重度肥胖1例(5.2%)。探讨在深低温体外循环下开胸手术治疗后的护理体会及1例体重指数>50%的极度肥胖年轻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式。结果:19例BMI指数超标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我院心脏外科行Bentall术,围手术期1例(1/19,5.3 %)患者因多器官衰竭死亡,18例(18/19,94.7%)患者康复出院。其中1例出现伤口感染,经积极治疗后好转。结论:肥胖患者逐年比例增加,做好认真、细致、个性化的术后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予患者人文关怀,促进患者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RRT)在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护理经验。方法收集在本院治疗的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术后发生AKI的患者16例,采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疗法,行床旁CRRT治疗,监测肾功能、电解质、中心静脉压、p(O_2)/FiO_2,并从CRRT管路、心理、皮肤、饮食等多方面进行护理。结果 1例合并感染及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死于脑梗死,其余14例行CRRT治疗后肾功能恢复,且均治愈出院。结论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术后发生AKI患者死亡率高,早期行CRRT治疗可有效的减少死亡率,术后护理及全面的病情观察及判断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34例急性I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行全弓置换及术中腔内支架治疗后的随访结果。方法2005年1月至2010年10月,我院共为34例急性I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患者行全弓置换及术中腔内支架术治疗。术后门诊随访2—70个月,随访30例。分别于术后3-,12个月及其后每年随访1次增强CT,观察远端假腔内血栓形成或吸收以及假腔闭合情况。结果全组围术期死亡3例,病死率8.8%。随访期死亡1例。随访期所有患者远端覆膜支架处血管假腔均闭合,10例患者支架远端血管仍有假腔,但假腔直径均无明显增大。结论对于急性I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患者行一期全弓置换及腔内支架术可以增加术后远端假腔的闭合率,减少因假腔扩大可能引起的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食道压监测调整呼气末正压的方法在改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低氧血症中的疗效。 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重症医学科收住的40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低氧血症患者分为食道压监测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各20例。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预后状况,比较两组患者气体交换及呼吸力学指标,包括呼气末正压、氧合指数、呼气末跨肺压、吸气末跨肺压、肺驱动压、肺弹性阻力、胸壁驱动压、胸壁弹性阻力、呼吸系统驱动压及呼吸系统弹性阻力。 结果两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低氧血症患者入组时、入组24 h和入组48 h的呼气末正压、动脉血氧合指数、呼气末跨肺压、肺驱动压和肺弹性阻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583、9.544、17.806、4.799、6.830,P=0.004、0.004、< 0.001、0.035、0.013),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食道压监测组患者入组24 h和入组48 h的呼气末正压、动脉血氧合指数及呼气末跨肺压均较常规治疗组显著升高(P均< 0.05),而肺驱动压和肺弹性阻力均较常规治疗组显著降低(P均< 0.05)。与常规治疗组比较,食道压监测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明显降低[(68 ± 20)h vs.(55 ± 16)h,t=2.261,P=0.030]明显缩短;而两组患者住ICU时间[(101 ± 26)h vs.(92 ± 24)h,t=1.226,P=0.228]及和28 d病死率(10% vs. 5%,χ2=0.360,P=0.54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根据食道压监测调整呼气末正压可以明显改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低氧血症患者的氧合指数,降低肺驱动压及肺弹性阻力,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生物标记物与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TAAD)急诊手术患者院内死亡的相关性。 方法选择2014年12月至2015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收住的ATAAD急诊手术住院患者310例。根据住院期间患者的生存情况,将入选患者分为生存组(279例)和死亡组(3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比、既往史[包括是否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家族史、高脂血症、吸烟、饮酒和主动脉病史]、入院时的生物标记物[包括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D-二聚体、白细胞计数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表达水平以及出院时情况(死亡或者存活)等一般资料。将可能影响ATAAD住院患者院内死亡的因素纳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TAAD急诊手术住院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 结果两组ATAAD急诊手术住院患者肌钙蛋白I[0.071(0.013,1.532)μg/L vs. 0.052(0.014,1.133)μg/L]、D-二聚体[1 104(454,2 576)μg/L vs. 1 827(752,3 475)μg/L]和白细胞计数水平[9(7,12)× 109/L vs. 12(8,17)× 109/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3 202.000、3 316.000、3 118.000,P=0.036、0.041、0.011),其他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将肌钙蛋白I、D-二聚体和白细胞计数纳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OR=1.133,95%CI(1.041,1.233),P=0.004]是ATAAD急诊手术住院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白细胞计数是ATAAD急诊手术住院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