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分析心电图碎裂QRS波对陈旧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78例经冠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应用心肌核素断层显像技术识别心肌缺血和心肌瘢痕,并以核素显像作对照,观察碎裂QRS波、病理性Q波、碎裂QRS波合并病理性Q波对陈旧性心肌梗死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78例患者中有65例碎裂QRS波、病理性Q波,碎裂QRS波合并病理性Q波与无灌注的心肌瘢痕有关,2例碎裂QRS波跨越冠脉心肌供血区域分布,有11例显示心肌大范围灌注不良,提示心肌缺血;碎裂QRS波诊断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敏感性(81.8%)明显高于病理性Q波(37.5%)(P<0.001),特异性(85.7%)低于病理性Q波(96.2%)(P<0.05),结合碎裂QRS波和病理性Q波,对陈旧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具有更高的敏感性(94.4%)(P<0.001),碎裂QRS波的诊断效率(0.83)明显高于病理性Q波(0.67)(P<0.001)。结论:碎裂QRS波对陈旧性心肌梗死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其诊断效率明显高于病理性Q波,碎裂QRS波结合病理性Q波可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aVR导联QRS波形态对下壁心肌梗死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 分析52例Ⅲ、aVF导联均为病理性Q波患者的aVR导联QRS波形态,并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照.结果 aVR导联QRS波呈rS(s)型、QS(qs)型和Q(q)r型的患者分别为13例、10例和29例,三种形态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比较显示右冠状动脉或左回旋支有狭窄、闭塞病变的患者分别为12例、4例和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56,P=0.000).结论 aVR导联QRS波形态对Ⅲ、aVF导联均为病理性Q波患者具有鉴别诊断意义.aVR导联QRS波呈Q(q)r型,可排除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aVR导联QRS波呈rS(s)型,可基本确定有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心电图Ⅲ导联QRS波群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疑似冠心病患者97例,均行心电图检查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心电图Ⅲ导联QRS波群对冠心病的诊断效能。结果 97例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58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37例(63.79%),微血管性心绞痛4例(6.90%),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例(1.72%),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6例(27.59%);非冠心病39例。97例患者行心电图检查Ⅲ导联Q波28例,q波15例,无Q/q波15例;Ⅲ导联Q波诊断冠心病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48.28%、79.49%、60.82%、77.78%)均高于Ⅲ导联q波(22.41%、25.64%、23.71%、4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电图Ⅲ导联QRS波群对冠心病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为临床诊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aVR导联T波方向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1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冠脉造影术前aVR导联T波方向,分为正向组(n=90)与非正向组(n=128),比较两组患者间梗死相关血管、病变血管支数、Gensini积分等指标.再根据aVR导联T波正向组冠脉介入治疗术后的T波恢复情况,将其分为恢复组与未恢复组,观察冠脉介入治疗对aVR导联T波恢复情况的影响.[结果] T波正向组IRA前降支发生率高于T波非正向组,冠脉多支血管病变所占比例高于T波非正向组,侧支循环所占比例低于T波非正向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波正向组Gensini积分轻度所占比例小于T波非正向组,重度所占比例高于T波非正向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VR导联T波正向[OR=1.67,95%CI(1.029~3.077),P=0.049<0.05] 、高龄[OR=1.023,95%CI(1.009~1.042),P=0.045<0.05] 均是冠脉病变程度的危险因素;T波恢复组冠脉单支病变处理梗死相关血管(IRA)前降支所占比例显著高于T波未恢复组,PCI术前Gensini积分重度者所占比例显著低于T波未恢复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aVR导联T波方向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LDL-C/HDL-C比值(LHR)对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因胸闷胸痛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行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241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其分为冠心病组(直径≥1.5 mm的冠脉其血管狭窄≥50%,n=183)及冠脉正常组(n=58)。记录各组的血清LDL-C、HDL-C水平,并计算LHR。对冠心病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及LHR在其预测中的价值进行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的LHR高于冠脉正常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HR是冠心病和冠脉重度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OR=3.522,P<0.01;OR=2.716,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LHR与Gensini积分、冠脉病变支数分别呈正相关(r=0.462,P<0.01;r=0.499,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LHR对冠心病、冠心病重度病变预测的AUC(0.815、0.805)优于LD...  相似文献   

6.
经胸冠脉血流显像诊断左前降支狭窄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经胸冠脉血流显像技术诊断左前降支狭窄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2例疑为冠心病拟行冠脉造影的患者,应用经胸冠脉血流显像检查左前降支各段,用脉冲多普勒在显示段多点取样,记录血流频谱,测量各点舒张期峰值流速,记算该段最高速度与最低速度的比值,以比值≥1.5为判断局部血流加速的标准。将左前降支内从心尖部流向心底部及前间隔内从后间隔流向前室间沟方向的血流定为逆向血流。以局部血流加速、左前降支及前间隔内逆向血流信号作为判断左前降支狭窄的标准,并与随后的冠脉造影结果比较。结果冠脉造影显示左前降支正常(无狭窄或狭窄<60%)的患者24例,左前降支不同程度狭窄(60%~100%)的患者38例。经胸冠脉血流显像诊断左前降支狭窄38例,假阳性3例,诊断左前降支正常24例,假阴性3例,准确率为90.3%(56/62),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87.5%(21/24);92.1%(35/38),阳性预期值及阴性预期值分别为92.1%(35/38);87.5%(21/24)。结论左前降支狭窄时经胸冠脉血流显像可检测到左前降支内局部血流加速、左前降支或前间隔内逆向血流信号,经胸冠脉血流显像能准确诊断狭窄程度≥60%的左前降支病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采用多层螺旋CT评价心外膜脂肪厚度(epicardial fat thickness, EFT)与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之间的相关性。方法:80例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疑似冠心病患者,在我院进行64排(SIEMENS SOMATOM Perspective)多层螺旋CT进行冠状动脉扫描并同期(一周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 CAG),观察冠脉病变的程度,并测量EFT。按照冠脉狭窄的程度分为冠心病组(狭窄程度≥50%)和非冠心病组(正常或狭窄程度<50%),比较两组之间EFT值的差异,并评估EFT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结果:CAD组的平均EFT明显高于对照组(5.15±1.33 mm vs. 4.28±1.09 mm,P<0.001)。EFT预测冠心病的最佳截点为≥4.70mm,敏感性为97%,特异度为62%,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CU)为0.792(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EFT是CAD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冠心病患者较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ATP负荷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法(TTDE)无创性测量冠脉血流储备(CFR)评价冠脉左前降支病变心肌缺血、预测冠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胸痛发作、已知或疑似冠心病的左前降支单支病变患者54例,在TTDE冠脉血流显像模式下,于ATP注射前、注射中和注射后分别获取左前降支远段血流频谱,测定其静息时及最大冠脉扩张时峰值流速,计算CFR.进行冠脉造影(CAG)及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检查.结果 ①与SPECT心肌灌注显像对照,无创性CFR法评价心肌缺血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CFR≤2.0评价左前降支病变相应供血区域心肌缺血的敏感性为93.3%,特异性为89.7%.②冠脉狭窄与CFR呈负相关(P<0.001),随着狭窄程度加重,CFR逐渐减低.绘制ROC曲线,以CFR≤1.60为截断值预测冠脉显著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3%和73.3%.结论 ATP负荷TTDE法CFR是评价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敏感指标并可以预测冠脉显著狭窄;CFR与CAG联合对稳定型冠心病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刘波  惠杰 《浙江临床医学》2010,12(11):1188-1190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并发室壁瘤的易患因素.方法 对本院1998年1月至2009年12月401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患者中37例室壁瘤患者从性别、年龄、胸痛时间、心电图中胸导联抬高或形成Q波的数量、心脏冠脉造影结果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选病例为本院心脏彩色多普勒确诊为室壁瘤患者37例.结果 其中男性34例(90.8%),胸痛时间〉24h者31例(81.1%),冠脉造影示左前降支受累及者28例(75.7%),年龄〉60岁者30例(90.8%),心电图示≥4个胸导联ST段抬高或出现Q波35例(94.6%).结论 室壁瘤多发于男性,年龄多〉60岁,其中多数患者心电图可见≥4个胸导联ST段抬高或出现Q波,心肌梗死后胸痛时间多〉24h,冠状动脉造影中左前降支受累及者多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危险因素及冠脉病变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某科2017年8月至2018年1月共386例选择性冠脉造影(coronary arteriongraphy,CAG)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冠脉造影检查结果及发病年龄将其分为非冠心病组(n=101)、早发冠心病组(n=88)及晚发冠心病组(n=197),分析早发和晚发冠心病的临床特点、冠脉造影特点,多因素分析影响早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结果与非冠心病组相比,早发、晚发冠心病组中男性、吸烟及糖尿病比例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偏低(P0.05);晚发冠心病组与早发冠心病组相比,合并糖尿病比例偏低(P0.05);多因素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OR=2.860,95%CI:1.140~7.175)增加早发冠心病的风险;高龄(OR=1. 172,95%CI:1. 124~1. 222)、男性(OR=3. 276,95%CI:1. 647~6. 516)、吸烟(OR=3.699,95%CI:1.616~8.468)、血糖增高(OR=1.351,95%CI:1.083~1.686)增加晚发冠心病的风险;早发冠心病组和晚发冠心病组在冠脉病变支数和病变部位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吸烟及糖尿病增加早发冠心病风险,早发冠心病病变并不轻于晚发冠心病。积极开展针对相关可控危险因素(尤其吸烟)的干预及管理,可延缓冠脉病变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男性冠状动脉慢血流(SCF)与红细胞压积的相关性。 方法 以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经造影证实冠状动脉狭窄〈40%的205例男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01例红细胞压积〉42.9%者作为研究组,104例红细胞压积≤42.9%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变量。 结果 研究组年龄低于对照组,而白细胞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前降支动脉TIMI帧数、右冠状动脉TIMI帧数及前降支动脉SCF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分析结果提示,前降支动脉TIMI帧数(r=0.238,P=0.001)、前降支动脉SCF比例(r=0.206,P=0.003)和右冠状动脉TIMI帧数(r=0.209,P=0.003)与红细胞压积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年龄等因素后提示,前降支动脉TIMI帧数[OR=1.031,95%CI(1.006,1.056),P=0.014]、前降支动脉SCF的比例[OR=1.919,95%CI(1.038,3.547),P=0.038]与红细胞压积独立相关。 结论 男性前降支动脉SCF与红细胞压积独立相关,高水平红细胞压积可能促进了SCF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室重构指数(LVRI)、射血分数(EF)及其相关性.方法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左旋支或(和)右冠支病变组(LCX/RCA组)24例、单纯左前降支病变组(LAD组)21例、包含LAD病变的双支或多支病变组(多支组)27例及正常对照组22例,应用RT-3DE采集上述研究对象的左心室全容积三维图像,在分析软件上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左室舒张末期心外膜容积(EDVepi)、EF,计算左室质量、LVRI;比较组间LVRI、EF差异及组内LVRI与EF的相关性.结果 LVRI与EF在正常对照组、LCA/RCA组、LAD组、多支组呈显著性递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相关性分别为r=0.10(P>0.05),0.86(P<0.01),0.83(P<0.01),0.77(P<0.01).结论 LVRI能评价不同冠心病患者左室重构并能反映其左室收缩功能,可作为评价左室重构的新指标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测主动脉的不同部位不同斑块性质与冠状动脉血管病变严重程度进行对比研究,寻找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因素.方法 对118例同时进行了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进行对比研究.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血管内径狭窄≥70%定义为冠状动脉病变.粥样硬化斑块厚度大于4 mm,有漂浮物形成或斑块溃疡定义为复杂斑块;其他大于2 mm并小于4 mm的斑块定义为简单斑块.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A组(0支病变)99例,B组(1支病变)31例,C组(2支病变)8例,D组(3支病变)30例,比较各组间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部位及程度特征.结果 与A组0支病变的99例相比,有血管狭窄的89例患者(包括B,C,D组)的主动脉内粥样斑块的发生率、严重度均明显增高(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优势比3.0,95%可信区间1.3~7.0,P=0.013)、糖尿病(优势比2.4,95%可信区间1.1~4.9,P=0.022)及主动脉斑块(优势比3.8,95%可信区间1.8~8.2,P=0.001)与冠状动脉病变发生明显相关.简单及复杂斑块均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度明显相关(P<0.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主动脉降部复杂斑块是冠状动脉病变的最强预测因子(优势比5.4.95%可信区间1.8~16.4,P=0.003).结论 主动脉内简单及复杂粥样斑块均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度明显相关.降主动脉复杂斑块是冠状动脉病变的最强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未诊断糖尿病但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住院患者(CAD)的糖代谢状况。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纳入2007年1月至2009年5月在中山大学附二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患者499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比较两组的糖代谢异常情况。结果两组随机血糖(RPG)和空腹血糖(FP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249和0.444),但OGTT 2小时血糖(2hPG)在冠心病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冠心病组糖代谢异常患病率达74.0%,其中新诊断糖尿病32.1%,糖耐量异常(IGT)39.0%,分别高于非冠心病组的61.6%、36.0%和20.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冠心病组患者存在糖耐量异常和新诊断糖尿病的风险分别是非冠心病组患者的1.6倍[OR=1.603,95%CI(1.023,2.512),P=0.04]和2.3倍[OR=2.292,95%CI(1.391,3.777),P=0.001],在纠正高血压、血脂异常、BMI、hs-CRP等因素后,冠心病组患者存在新诊断糖尿病风险仍较非冠心病组患者明显升高[OR=1.852,95%CI(1.064,3.223),P=0.029]。结论未诊断糖尿病的冠心病住院患者普遍存在糖代谢异常,这些患者大部分需要通过OGTT检查才能及时准确地诊断。OGTT应该作为发现冠心病住院患者糖代谢异常的常规检查项目,如可能,全部心血管住院患者均应常规行OGTT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导致患者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冠脉事件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 angiography,CAG)或复查CAG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曾因冠心病在我院行冠脉支架植入术且有完整的CAG影像资料以及其他相关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临床资料及CAG影像资料,将患者分为冠脉事件组与无冠脉事件组。统计分析使用SPSS 16.0软件,并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共纳入115例患者,其中发生冠脉事件组50例,未发生冠脉事件组65例。发生冠脉事件组患者的基线水平及复查CAG时的血清总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水平均明显低于无冠脉事件组(P<0.05或P<0.01)。冠脉病变加重需血运重建患者的基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及复查CAG时血清总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水平均显著低于无冠脉病事件的患者(P<0.05或P<0.01);支架内再狭窄患者的基线及复查CAG时血清非结合胆红素水平均显著低于无冠脉事件的患者(P<0.05)。对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基线资料及复查时的临床资料进行二分类logistic向前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多支血管病变[二支病变:OR=10.094,95%CI(2.498,40.798),P=0.001;三支病变:OR=16.047,95%CI(4.121,62.481),P=0.000]、复查时低血清非结合胆红素水平[OR=0.873,95%CI(0.773,0.987),P=0.03]均是冠脉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多支血管病变以及复查时低血清非结合胆红素水平是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冠脉事件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轻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入选轻度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根据血清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72例(58.5±8.0岁)和血清尿酸正常对照组195例(57.3±9.9岁)。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高体重指数、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和血清肌酐水平增加是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高尿酸血症与合并糖尿病、体重指数、甘油三酯和血清肌酐呈正相关。结论轻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高尿酸血症与合并糖尿病、高体重指数、高甘油三酯和血清肌酐水平升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to-monocyte ratio, LMR)与冠状动脉慢血流(slow coronary flow, SCF)现象之间的关联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98例2016年9月~2017年11月在凤翔县中医医院因可疑有冠状动脉疾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血液分析仪进行全血细胞计数。采用数字血管造影系统,基于心肌梗死后的血栓溶栓(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TIMI)计帧法检测冠状动脉血流量。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包括45例SCF患者组和53例正常冠状动脉血流健康(normal coronary flow, NCF)对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LMR与SCF发生之间的关联性。结果 相比NCF患者,SCF患者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水平、嗜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计数,嗜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 NL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和心肌梗死后的血栓溶栓(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TIMI)帧数较高,但淋巴细胞计数和LMR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30~7.834, 均P<0.05)。LMR与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LAD)动脉,左回旋支(left circumflex, LCX)侧动脉和右冠状(right coronary artery, RCA)动脉的TIMI帧数呈现负向关联性(r=-1.31,-1.05和-0.76,均P<0.001)。LMR单变量(OR=0.76, 95%CI=0.57~0.93,P=0.003)和多变量(OR=0.32, 95%CI=0.14~0.91,P=0.011)。logistic回归分析均发现LMR的升高与SCF的发生风险呈现负向关联性。结论 LMR与SCF的发生风险呈现负向关联性,可以作为SCF发生的一种预测性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斑点追踪技术评估冠状动脉心脏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观察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评价冠状动脉心脏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 对74例拟诊冠状动脉心脏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组(n=59)和冠状动脉无狭窄组(n=15)]行常规超声和STI技术检查。根据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将冠状动脉狭窄组分为轻、中、重度狭窄3个亚组。测量左心室整体平均纵向应变(GLS-Avg)、基底段平均纵向应变(GLS-Bas)、中间段平均纵向应变(GLS-Mid)及心尖段平均纵向应变(GLS-AP),比较两组间及3个亚组间的差异。结果 冠状动脉狭窄组GLS-Avg、GLS-Bas、GLS-Mid及GLS-AP均低于冠状动脉无狭窄组(P均<0.001)。冠状动脉狭窄组中,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增加,GLS-Avg、GLS-Bas、GLS-Mid、GLS-AP降低,轻、中、重度狭窄亚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冠状动脉狭窄组GLS-Avg、GLS-Bas、GLS-Mid及GLS-AP与Gensini评分均呈正相关(r=0.861、0.847、0.819、0.778,P均<0.05)。结论 采用STI技术获得的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值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冠状动脉心脏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早发冠心病(PCAD)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 收集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的284例早发冠心病患者(男<55岁,女<65岁)、182例晚发冠心病患者(男≥55岁,女≥65岁)和226例非冠心病对照者(男<55岁,女<65岁)的临床资料,分别对三组入选患者的传统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早发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对照组比较,早发冠心病组患者的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个数多[(2.01±1.22)个vs.(1.01±0.93)个,P<0.05],高血压、2型糖尿病、吸烟、饮酒、肥胖及早发冠心病家族史比例均高(P均<0.05);早发冠心病组患者的男性比例高[52.8%(150/284)vs.28.3%(64/226),P<0.05].(2)早发冠心病组与晚发冠心病组患者比较,具有以下临床特点:①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个数少[(2.01±1.22)个vs.(2.89±1.41)个,P<0.05];②早发冠心病家族史比例高[21.1%(60/284)vs.12.1%(22/182),P<0.05];③左心室射血分数值高(0.63±0.1 vs.0.61±0.12,P<0.05);④单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比例高[45.4%(129/284)vs.19.8%(36/182),P<0.001],两组患者均显示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血管病变率高[83.8%(238/284)vs.90.7%(165/182),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肥胖、2型糖尿病、吸烟及早发冠心病家族史是早发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95% CI:高血压1.604~3.788(P<0.001),肥胖1.303~3.376(P=0.002),2型糖尿病2.040~7.771(P<0.001),吸烟1.783~5.488(P<0.001),早发冠心病家族史6.063~107.431(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在早发冠心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B=3.240,Exp(B)=25.522,95% CI:6.063~107.431,P<0.001].结论 与晚发冠心病组患者相比,早发冠心病组患者的血脂异常、2型糖尿病、肥胖、饮酒等危险因素较少,但早发冠心病组患者的早发冠心病家族史比例较高,单支病变患者比例较高.提示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即遗传倾向在早发冠心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2(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2,TNFR2)第6外显子196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用ShineRoar探针技术检测142例冠心病患者、215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和631名健康体检者的TNFR2第6外显子196位点的基因型.结果 TNFR2第6外显子196位点GG型基因携带者发牛冠心病的风险(OR=2.556,95%CI:1.051~6.218,χ2=4.57,P=0.033)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OR=2.547,95%CI:1.162~5.579,χ2=5.81,P=0.016)明显高于TT型基因携带者;但两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性别和年龄不变的情况下,TNFR2第6外显子GG型基因与冠心病(OR=0.614,95%CI:0.166~2.279,χ2=0.53,P=0.466)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OR=0.644,95%CI:0.200~2.069,χ2=0.55,P=0.459)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汉族人群TNFR2第6外显子196位点基因多态性不是汉族人发生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