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胃镜下经皮胃造瘘术(PEG)及小肠置管是一种无需外科手术的造瘘新技术,其操作简单,快捷安全,并发症少,可为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提供全胃肠内营养.现将胃镜下经皮胃造瘘及小肠置管28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胃癌患者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术后应用三腔胃肠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的方法.方法 选择行近端或远端胃切除手术的胃癌患者80例,术中行胃造口置三腔胃肠管,在早期肠内营养及胃肠减压等方面进行临床研究和评估.结果 术中行胃造口置三腔胃肠管,置管时间较短,固定可靠;所有病例术后均随访6~24月,置管相关近期及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低,留置时间较长,达到了预期营养目标.结论 术中胃造口置三腔胃肠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操作简单,效果可靠,并发症低,耐受性好,尤其适合患肺部疾患、营养不良的老年胃手术患者,对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开展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可行性。方法对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开展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颅脑损伤早期和肠内营养支持期间可能影响营养支持的并发症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8例患者在伤后5~7d内达到1500~2000ml/d的鼻饲量;创伤后1周内消化道并发症以腹胀、呕吐、胃内容物返流和误吸多见,1周后则以腹泻和便次增多多见,多数情况仅需对症处理即可缓解症状;5例患者在创伤早期存在不同程度的上消化道出血,其中4例仍按常规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均耐受良好。结论多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能在伤后5~7d后经肠内营养支持获得足够的营养。  相似文献   

4.
外科术后危重患者经皮内镜下胃/肠造口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25例外科手术后危重患者进行经皮内镜下胃/肠造N(PEG/PEJ),建立了胃肠减压及肠内营养通路,护理要点包括:术前停止鼻饲8h、术前暂时抽出气管插管球囊内的气体;术后加强局部皮肤的观察,保持PEJ管道通畅,加强造口旁感染或渗血、PEJ管堵塞、导管尖端移位等症状的观察与护理;肠内营养的护理等。认为加强肠内营养及对导管的护理,是降低和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关键。本组患者均操作成功,置管肠内营养平均〉35d,5例出现造口周围皮下感染,2例少量渗血,2例肉芽组织增生,2例分别在后期出现PEJ管阻塞和移位,未发生与PEG/PEJ操作相关的死亡和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的护理方法。方法方便性抽样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且需行PEG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并对其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本组42例患者均造口成功,引流通畅,成功率为100%,并顺利实施肠内营养,营养状态较前明显好转。2例患者术后出现低热,造瘘口周围皮肤局部红肿,经换药及抗生素治疗2d后体温恢复正常;1例患者使用胃造瘘注入流质饮食时造成导管阻塞,经临床对症处理后得以疏通。患者神志好转并可自主进食后拔除造瘘管,平均拔管时间为(3.4±1.2)个月。结论 PEG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是肠内营养的一种安全有效的非手术途径。术前良好的心理护理和充分准备、术后完善的护理是PEG成功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口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性总结分析经皮内镜下胃造口(PEG)及空肠造口(PEJ)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80例患者PEG/PEJ术后均无操作相关死亡,无严重并发症发生。7例患者发生轻微并发症(8.75%),分别为1例造瘘口渗血,1例造瘘口周围感染,2例在实施肠道营养过程中出现PEJ管堵塞,1例造瘘口周围肉芽增生,1例PEJ管尖端移位,1例PEG管断裂。均通过保守治疗后治愈。明确提出合理选择患者、术前必要的检查、术中仔细操作、术后良好护理、重视和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两种肠内营养途径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燕芬  郑再菊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9):1758-1759
目的比较经鼻空肠管和鼻胃管进行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选择更有效的肠内营养途径。方法将5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采用胃管,另一组采用鼻空肠管。记录两组置管前及置管后第2、第5、第10天的营养情况,包括血清总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含量;记录两组置管10d内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腹泻、消化道出血、反流、误吸及吸入性肺炎等情况,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置管后第5天、第10天鼻空肠管组的总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含量均高于胃管组。鼻空肠管组反流率低于胃管组。以上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使用鼻空肠管给予肠内营养更能改善其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更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病人胃造瘘管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方法]对5例重症颅脑损伤病人,无法经口进食而需肠道内营养者,在胃镜下行经皮胃造瘘术(PEG)。[结果]经造瘘管营养,病人的营养状态明显改善。1例造瘘局部感染,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重症颅脑损伤病人行PEG术后,除常规做好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外,管饲护理、预防并发症及家庭护理宣教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32例行PEG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术前护理、术中密切观察、术后管饲护理、造瘘管护理、出院后健康教育.结果 32例患者均成功完成PEG操作,术后营养显著改善,治疗费用下降,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加强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做好出院后的健康宣教,是PEG成功操作和管道有效留置的保证,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促进患者家庭和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经空肠造口管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胃恶性肿瘤手术患者,术中经腹壁空肠造口,术后第1天即给予肠内营养,直至术后第10天,观察术前1d及术后1,8d患者体质量、血浆白蛋白、血浆前白蛋白水平变化及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并发症等发生情况。结果本组空肠造口管放置时间3~6个月,患者均顺利完成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血浆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在术后8d较术后1d明显升高(P<0.05),术后(49.1±15.5)h恢复肛门排气,2例出现吻合口瘘,经完全肠内营养治愈;无空肠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胃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经空肠造口管早期肠内营养安全、可行,并发症少,患者耐受性好,可有效改善其术后营养状况,有助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早期胃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激性溃疡的影响.方法 选择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34例,随机分为2组,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69例在入院或术后24 h内插管鼻饲进食,延迟肠内营养组(DEN组)65例在术后24 h后插管鼻饲进食.比较2组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情况.结果 EEN组上消化道出血率明显低于DEN组.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尽早实施胃肠内营养,可以减轻应激性溃疡的发生,预防上消化道出血.  相似文献   

12.
早期合理应用胃肠内、外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群  李巧珍 《中国综合临床》2003,19(10):933-934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合理应用胃肠内、外营养支持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经临床证实的重型颅脑损伤193例中随机抽样出108例,分成3组。A组:单纯胃肠外营养;B组:传统胃肠内、外营养;C组:早期胃肠内、外营养。对其并发症的发生及预后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A组病死率为69.4%.B组为47.2%,C组为13.9%;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24小时内)即应施用PN支持.伤后48小时若未出现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者,可缓慢持续性滴注EN液。若患者的GCS分值这9分以上,肠呜音恢复正常或24小时胃内残留液总量少于700ml。施行EN支持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13.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不耐受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磊  沈梅芬  凌芳  徐颖  毛幼琴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0):1832-1835
目的探讨影响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不耐受的常见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1年6月年收治的354例重型颅脑外伤并行早期肠内营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对年龄、GCS评分、APA-CHEII评分、机械通气、幽门后喂养等17项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52例患者发生肠内营养不耐受(42.94%),单因素分析示GCS评分、APACHEII评分、机械通气、幽门后喂养、血清白蛋白、质子泵抑制剂、镇静剂、儿茶酚胺类药物、专科护士护理与肠内营养不耐受发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APACHEII评分(OR=6.787,P=0.01)、机械通气(OR=7.072,P=0.007)、镇静剂(OR=7.298,P=0.005)为肠内营养不耐受的独立危险因素,幽门后喂养(OR=0.157,P<0.01)和专科护士护理(OR=0.07,P<0.01)为保护性因素。结论APACHEII评分越高、使用机械通气和镇静剂患者容易发生肠内营养不耐受,通过幽门后喂养及专科护士护理能有效降低肠内营养不耐受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泵在重度颅脑损伤昏迷病人肠内营养液输注中的应用。[方法]将105例重度颅脑损伤后昏迷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55例采用肠内营养泵匀速输注肠内营养液,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的胃管鼻饲。观察两组病人胃肠道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血糖、血浆白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病人死亡3例,改静脉营养治疗2例,对照组死亡4例,改静脉营养治疗8例;观察组病人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血糖低于对照组,血浆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重度颅脑损伤昏迷病人肠内营养液输注中应用肠内营养泵,可减少肠道并发症,促进病人的血糖和血浆白蛋白水平稳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经胃管灌注能全素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腹泻的影响。方法将5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8例,采取经胃管持续均匀灌注能全素;B组31例,采取经胃管间断注入能全素,观察两组排便情况、记录腹泻评分及腹泻发生率。结果A组腹泻发生率17.9%,B组腹泻发生率41.9%,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胃管持续灌注能全素,可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能全素肠内营养的腹泻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吴樱  杜长虹 《护士进修杂志》2014,(24):2213-2215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的肠内营养方法对重症颅脑疾病患者发生返流误吸风险的差异。方法将84例需行肠内营养的ICU重症颅脑疾病患者随机分成鼻胃管组和鼻肠管组,每组各42例。两组均以鼻饲泵持续泵入肠内营养液进行营养,两组喂养72h内采集气管插管气囊上分泌物,检测胃蛋白酶含量,判断返流误吸风险。结果鼻胃管组返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鼻肠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肠管鼻饲能有效减少因胃内容物返流误吸风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早期使用螺旋型鼻肠管,对重症颅脑疾病患者的预后及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于伤后36~48 h置胃管开始能全力鼻饲,对照组于受伤2 d后予肠外营养支持.待肠鸣音出现后(约5~7 d)开始渐转为肠内营养.两组在营养支持前及2 w后分别测定血生化指标: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及淋巴细胞总数(TLC)、肝功、肾功、血糖、电解质,同时观察各组在治疗中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营养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使严重颅脑损伤的患者获得较多的热能和蛋白质,增加机体抵抗力,纠正负氮平衡,促进创伤组织和神经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重型脑外伤患者不同时间开始肠胃营养支持对创伤后早期误吸事件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2月在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急性脑外伤患者75例,随机分为早期喂养(24~48 h)组(n=35)和延迟喂养(48~120 h)组(n=40),比较两组14 d内反流率、误吸率、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免疫指标、并发症等。结果 两组反流率、误吸率和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早期喂养组IgG、IgA、补体C3和C4水平显著高于延迟喂养组(|t|> 1.720, P <0.001)。早期喂养组非吸入性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延迟喂养组(χ2=4.728, P <0.05)。结论 伤后24~48 h启动早期喂养可能会保护重型脑外伤患者的免疫功能,减少非吸入性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早期胃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胃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在入院或术后24h内插管鼻饲进食,对照组50例在入院或术后24h后插管鼻饲进食。比较两组患者发生腹泻、上消化道出血、院内感染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和院内感染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尽早实施胃肠内营养,可以减轻应激性溃疡的发生,预防上消化道出血,增强机体抵抗力,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合生元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和感染性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3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9)和观察组(n=20)。对照组患者于伤后24~48h内采用肠内营养制剂(瑞素)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在伤后24~48h内采用肠内营养制剂(瑞素)营养支持的基础上,在肠内营养支持的前14d开始使用了合生元(金双歧)。在肠内营养支持0、4、8、15d分别检测外周血CD3+、CD4+、CD8+、CD4+/CD8+的表达,观察两组患者感染性并发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营养支持8、15d外周血CD3+、CD4+、CD4+/CD8+的表达比对照组高(P0.01或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有降低趋势(35.0%vs52.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早期肠内营养相比,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合生元更有利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恢复和降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