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探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保留膀胱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08年6月至2010年2月周口市中医院收治的78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式差异分为保留膀胱手术组38例、膀胱切除根治手术组40例(根治组),以Kaplan-Meier方法计算两组患者术后1、2、3、5年的生存率。结果保留组术后1、2、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7.37%、92.11%、73.68%、47.37%,其保留膀胱生存期为(47.52±2.8)个月。放化疗期间17例因血液毒性导致白细胞不足30×109/L,5例出现膀胱炎,但膀胱功能良好。随访期内复发18例(47.37%)。根治组术后1、2、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7.50%、95.00%、72.50%、47.5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5.00%。随访期间8例远处转移,7例盆腔复发。两组患者术后各阶段生存率相近,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膀胱手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可以达到与根治术相似的临床疗效,两种术式的生存率相近,保留膀胱手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影响浸润性膀胱癌术后预后的因素分析——附10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桂晓  丘少鹏 《新医学》2006,37(10):663-664
目的:探讨影响浸润性膀胱癌术后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行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或膀胱部分切除术的浸润性膀胱癌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及Kaplan-Meier法对影响其预后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影响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后预后的因素包括年龄、病程、肿瘤部位、肿瘤类型、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手术方式及术后复发等。膀胱部分切除术及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的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T2期50%(7/14)、7/8,T3a。期42%(8/19)、58%(14/24),T3b期17%(2/12)、50%(7/14),T4期0/4、31%(4/13)。采用Log-Rank检验,P值分别为T2期0.064、Th期0.013、L。期0.042、T4期0.001,显示手术方式对L3a期、T3b期、T4期的患者的术后5年生存率有明显差异,术后5年生存率均为行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的患者大于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患者(均为P〈0.05)。结论:年龄、病程、肿瘤部位、肿瘤类型、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手术方式及术后复发均是影响浸润性膀胱癌术后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浸润性膀胱癌(L3a、L3b期及T4期)宜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而T2期患者则可采用膀胱部分切除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钬激光腔内治疗浸润性膀胱癌尽可能保留有功能膀胱,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可行性.[方法]对25例(T2期19例,T3期6例)要求保留膀胱的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施行经尿道钬激光肿瘤切除术.密切随访发现复发者再次或多次行钬激光腔内治疗.[结果]25例患者成功实施钬激光切除肿瘤67台次.术后并发症有膀胱出血(4例)、败血症(1例)、创面延迟愈合(3例).术后1年内复发17例(68%).肿瘤死亡2例,非肿瘤死亡1例.术后随访2~5年,2年生存率为88%.患者心理状态良好,生活基本自理,具备正常社会活动能力,生活质量自我评价良好.[结论]保留膀胱钬激光腔内治疗浸润性膀胱癌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影响甚微,符合循证医学原则,须严格把握肿瘤性质及分期分级等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4.
对我院1994~2005年治疗的浸润性膀胱癌87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男68例,女19例,年龄26~82(69±10.21)岁。术前确诊为浸润性膀胱癌,并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和不同形式的尿流改道术。术前均未行放、化疗。术后病理分期T2期38例,T3期37例,T4期12例;淋巴结转移33例,均局限于闭孔淋巴结。根据从确诊到施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时间将病例分为5组。[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保留膀胱的前提下对浸润性膀胱癌进行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对74例不同分期、分级的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I组42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Ⅱ组32例术前行卡铂配伍阿霉素髂内动脉灌注化疗两次,后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或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加丝裂霉素膀胱灌注化疗。均随诊5年,比较两组间治疗后患者存活率。结果I组,5年存活率61.9%。Ⅱ组,5年存活率56.3%。两组存活率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保留膀胱的前提下综合治疗浸润性膀胱癌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尿道红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成都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75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45)。对照组患者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经尿道红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生存率和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分别为(22. 6±3. 6) min、(1. 45±0. 78) d;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分别为(30. 5±7. 5) min、(2. 6±1. 5) 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17. 8±3. 2) ml,对照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26. 7±3. 1) ml,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30. 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的生存率(93. 3%vs.90. 0%)、复发率(7. 1%vs. 11. 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经尿道红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与传统的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相比,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手术操作过程中具有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势,可作为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李永光 《新医学》2009,40(8):516-518
目的:观察采用髂内动脉化学治疗栓塞术联合手术治疗浸润性膀胱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7例平均年龄68岁、有全膀胱切除指征而无法耐受或不愿接受膀胱全切的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髂内动脉化学治疗栓塞术联合手术治疗,观察膀胱保留率、降级率、降期率、肿瘤复发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结果:行髂内动脉化学治疗栓塞术后,22例(82%)患者膀胱肿瘤缩小,无变化5例;肿瘤临床分期降低21例(78%),无变化6例;病理分级降低12例(44%),分级不变15例。共24例患者得以保留膀胱,其中21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3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膀胱保留率达89%。另3例接受根治性膀胱全切术。术后1、2、3、5年复发分别为4例(15%)、7例(26%)、11例(41%)、14例(52%)。2例分别于术后11个月和23个月发现肿瘤远处转移死亡,1例膀胱切口种植转移,局部切除后再发,带瘤生存,术后3年死于肿瘤进展,2例腺癌5年内死于肿瘤进展。至随访截止日期,死于术后肿瘤进展共5例。27例患者1、2、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5%(23/27)、74%(20/27)、59%(16/27)、48%(13/27),5年总生存率为81%(22/27)。结论:髂内动脉化学治疗栓塞术联合手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8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在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前宣教和肠道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做好各引流管的护理和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以及指导患者定时排尿和进行盆底肌的训练。结果:18例患者手术成功,患者恢复良好,术后5~7 d恢复饮食,2周后拔除盆腔引流管,3~4周拔除膀胱造瘘管,5~6周拔除导尿管及双侧输尿管支架管。患者拔除尿管后,经过对新建膀胱进行排尿功能训练,2周后可自控排尿,仅1例患者夜间偶有尿失禁。结论: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配合围术期精心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改良全膀胱切除回肠新膀胱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9例,均为男性,年龄40~64岁,平均55岁。尿路上皮癌8例,按WHO分级标准,Ⅱ级5例,Ⅲ级3例;腺鳞癌1例。肿瘤多发6例,均为尿路上皮癌,肿瘤最大径1.5~11.0cm。TNM临床分期:T2N0M07例,T3N0M01例,T4N1M01例。结果手术时间210~330min,平均260min。术中出血量200~800ml。输血5例,输血量400~600ml。病理分期:T2aN0M05例,T2bN0M01例,T4aN0M02例,T4N2M01例。9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64个月。7例无瘤生存,肾功能良好;2例术后2年死亡(1例腺鳞癌者死于全身转移,1例死于意外事故)。所有病例白天控尿均良好,夜间控尿良好5例,剩余尿量0~50ml。1例术后出现上尿路扩张积液、肾功能不全,为两侧输尿管末端粘连所致,经内镜下粘连松解后积液消退,肾功能恢复正常。2例年龄〈50岁者,术后6个月有阴茎勃起,服用西地那非片可完成性活动。结论改良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术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采用膀胱全切改良肠道原位新膀胱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效果.方法 对21例男性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采用改良法全膀胱切除,其中17例用改良回肠原位新膀胱,4例用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后随访1~4年,对这些患者术后新膀胱功能、控尿和排尿功能、上尿路形态和功能、血电解质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本组21例手术顺利,手术时间3.5~6.5 h,平均4.5h.输血4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病理报告均为移行上皮细胞癌.白天控制排尿良好15例,夜间控制排尿良好6例,多在术后3~6个月时完全控制排尿.5例术后不同程度肾积水,6~8个月恢复正常.无膀胱输尿管返流.1例残余尿量30 ml,1例残余尿量40ml,出现肠梗阻、代谢性酸中毒各1例.随访1~4年,1例25个月时因车祸死亡,1例肿瘤浸润膀胱壁者,淋巴结阳性,术后拒绝化疗,14个月后远处转移死亡,余19例生存良好.结论 改良全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术后肿瘤控制满意,严重并发症少,新膀胱控制排尿良好,患者生活质量高,是目前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膀胱癌行全膀胱及尿道切除回肠膀胱术(Bricker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膀胱癌患者,一期施行膀胱及尿道全切回肠代膀胱尿流改道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均恢复良好,出现近期并发症5例,无远期并发症。26例均获随访1~10年,平均6.2年,5年生存率67.5%。结论对于膀胱癌侵犯尿道及前列腺无法保留尿道的患者,采取一期切除膀胱及全尿道回肠膀胱尿流改道术,操作简单易行,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确切,推荐为此类患者的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T2期膀胱尿路上皮癌膀胱部分切除术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对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对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初发T2期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膀胱部分切除术168例,其中T2a期103例,T2b期65例,术后均行膀胱灌注化疗。根治性膀胱切除术70例,其中T2a期34例,T2b期36例,术后盆腔淋巴结阳性者行辅助化疗。随访2~18年,膀胱部分切除术后复发135例,肿瘤转移102例,死亡108例,3年、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77.6%、51.8%、32.4%。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肿瘤转移19例,死亡28例,3年、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82.6%、73.7%、57.0%。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3年生存率与膀胱部分切除术相近(P〉0.05),但5年、10年生存率明显高于膀胱部分切除术(均P〈0.05)。结论T2期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生存率与首次手术方式有关,术后长期生存率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好于膀胱部分切除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龄(≥75岁)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膀胱全切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8例高龄浸润性膀胱癌行膀胱全切术,16例行回肠膀胱术,2例行输尿管皮肤造口术,2例行尿道切除术。结果:术后胃潴留1例,伤口不愈合1例,肠梗阻3例,消化道出血2例。随访1~5a,肿瘤相关死亡2例,脑血管意外5例,器官功能衰竭3例。结论:高龄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在做好围手术期处理的情况下行膀胱全切是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经尿道同期电切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同期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加前列腺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3年4月至2007年8月期间65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并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手术方法,31例同期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和前列腺电切术(A组);34组单纯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B组).观察两组问膀胱癌的复发率,复发时间,复发肿瘤升级率及有无前列腺部尿道种植.[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12~37个月(平均18.6个月),A组随访13~37个月(平均19.8个月),术后复发率35.5%,复发肿瘤升级9.7%.B组随访12~32个月(平均16.9个月),术后复发率41.2%,复发肿瘤升级8.8%.两组均发生一例前列腺部尿道膀胱癌种植.两组间随访时间、复发率、复发时间、复发肿瘤升级率及前列腺部尿道种植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同期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加前列腺电切术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不增加前列腺窝种植的风险,对膀胱癌术后复发无影响.  相似文献   

15.
根治性膀胱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是目前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术式。与放疗、化疗等治疗方式相比,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患者获得最高的生存率与最低的局部复发率^[1-2]。尿流改道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原位新膀胱重建术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技术改良例如女性保留阴道前壁,男性保留血管神经束或前列腺部分包膜,为保留患者控尿能力与性功能提供了更大的空间^[3-4]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保留前列腺包膜的膀胱根治性切除一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02年5月至2008年9月,对35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施行了保留前列腺包膜的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其中开放手术22例,腹腔镜手术13例。术中保留患者的前列腺包膜、精囊、输精管、神经血管束。术后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了解患者的生活质量、排尿情况,并检测患者的残余尿量、新膀胱压力及性功能情况等。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保留前列腺包膜和勃起神经的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其中开放手术时间为210~330min,平均271min;术中出血200-800ml,平均460ml。腹腔镜手术时间为210-420min,平均343min;术中出血80-800ml,平均377ml。术后3个月IVU及代膀胱造影检查,显示双肾显影良好,无输尿管返流及梗阻,代膀胱充盈良好,容量约250-350ml。术后6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能自行排尿,2例患者有夜间尿失禁。术后71.4%(20/28)的患者保留了阴茎勃起功能。无患者出现尿道残端或前列腺包膜肿瘤复发,有2例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1例骨转移。结论保留前列腺包膜的膀胱根治性切除术与标准的膀胱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相比,具有操作简单、控尿效果好、可保留勃起神经等特点,适用于对性功能要求较强、肿瘤未累及膀胱颈及前列腺的较年轻的患者。然而,其肿瘤控制效果坏有待于讲一彤观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治疗复发性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疗效。方法本组复发性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63例,肿瘤单发36例,多发27例。肿瘤直径0.2~3.0cm,术前均经膀胱镜检查,活检病理检查确诊为低级别尿路上皮癌。所有患者均行TURBT,术后常规卡介苗或化疗药物膀胱灌注,定期复查膀胱镜。结果 6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术后61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62个月,平均36个月,38例长期稳定,未见复发;23例复发,复发率37.7%(23/61)。其中17例再次行TURBT,手术后9例病情稳定,8例术后再次复发,再行TURBT1~4次(其中5例临床分期增至T2,鉴于患者高龄或全身情况较差,仍采用TURBT治疗);6例术后复发,因临床分期增加至T2~T3,行开放手术,其中2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4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随访期间死亡2例。结论对于复发性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TURBT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疗效确切。对于进展为T2期的老年体弱膀胱癌患者,多次TURBT可改善生活质量,延缓患者生命,可有选择性地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不同保留时间膀胱灌注吡柔比星对预防表浅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 选择泌尿外科住院治疗的68例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的表浅性膀胱癌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于术后2周内开始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每次灌注后妥善固定并保留气囊导尿再按规定变换体位,2组的保留灌注时间分别为15 min和30 min.20 mg/次,每周1次共8次,以后每个月1次共1年,观察2组患者的生存时间及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表浅性膀胱癌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5个月,生存时间范围3 ~ 24个月.对照组表浅性膀胱癌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1个月,生存时间范围3~ 24个月;对照组表浅性膀胱癌患者复发率(38.24%)明显高于观察组的(14.71%),2组表浅性膀胱癌患者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36,P=0.028).结论 吡柔比星膀胱内保留灌注30 min预防表浅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满意,复发率明显低于保留灌注15 min者,保留药物在膀胱内的同时保留导尿管的方法可保护尿道,避免化学性尿道炎的发生,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汽化术和同期行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治疗组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汽化术和同期行前列腺电汽化术,对照组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汽化术。观察2组患者术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复发及有无前列腺部尿道肿瘤的种植等情况。结果 2组患者均随访2年。治疗组、对照组术后复发率分别为33.3%、38.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无前列腺部尿道肿瘤的种植。结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汽化术和同期行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治疗,不增加前列腺尿道肿瘤的种植风险,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无影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围手术期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将80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应用吡柔比星30 mg+5%葡萄糖40 ml,术前30 min膀胱灌注,而后行TUR-BT;术后24 h内吡柔比星40 mg+5%葡萄糖40 ml即刻灌注1次,此后1次/周,共8周;而后1次/月,至术后1年。对照组42例,TUR-BT术后2周开始行吡柔比星40 mg+5%葡萄糖40 ml膀胱灌注,1次/周,共8周;而后1次/月,至术后1年。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2年,行尿常规、尿脱落细胞、泌尿系彩超、静脉肾盂造影、膀胱镜检查等观察肿瘤有无复发。结果 8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其中治疗组复发1例,复发率2.6%;对照组复发8例,复发率19.0%。两组复发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可见血尿6例(治疗组3例,对照组3例),尿道刺激征5例(治疗组3例,对照组2例),尿道狭窄2例(治疗组1例,对照组1例)。复发患者多为膀胱多发肿瘤,而且肿瘤直径多大于2.5 cm,复发时间在8~15个月之间。结论围手术期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有助于确定肿瘤范围,指导手术治疗,并减少残存肿瘤种植,是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