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轻度炎症与肥胖的关系.方法:检测37例肥胖患者,23例同期健康体检非肥胖患者(对照组)血清纤维蛋白原、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肥胖患者腰围、体质量指数与血清纤维蛋白原、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关系.结果:肥胖组血清纤维蛋白原,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为(3.63±0.10)g/I.,(27.9±1.S)mg/L;对照组分别为(2.56±0.12)g/L,(4.1±0.5)mg/L,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肥胖组腰围、体质量指数与血清纤维蛋白原、高教C-反应蛋白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肥胖患者存在慢性轻度炎症,可能与肥胖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期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12月该院收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83例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无精神疾病和重大躯体疾病的健康体检者58例为对照组。空腹采集两组研究对象的枸橼酸钠抗凝血浆,检测D-D和Fib水平。结果首发精神分裂症组血浆D-D水平为(240.42±245.78)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76.53±71.25)μg/L,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浆Fib水平(2.62±0.49)g/L显著低于对照组(2.87±0.65)g/L,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分裂症患者D-D水平的增高和Fib水平的降低与性别无关。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急性期可能存在高凝状态和继发性纤溶功能亢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轻度炎症与肥胖的关系。方法:检测37例肥胖患者,23例同期健康体检非肥胖患者(对照组)血清纤维蛋白原、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肥胖患者腰围、体质量指数与血清纤维蛋白原、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关系。结果:肥胖组血清纤维蛋白原,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为(3.63±0.10)g/L,(27.9±1.5)mg/L;对照组分别为(2.56±0.12)g/L,(4.1±0.5)mg/L,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肥胖组腰围、体质量指数与血清纤维蛋白原、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肥胖患者存在慢性轻度炎症,可能与肥胖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及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检测,探讨其相互关系及在脑梗死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对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50名健康对照者血浆Fib、vWF及血小板聚集功能进行检测,同时对脑梗死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和梗死面积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浆Fib、vWF水平及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4.29±0.60)g/L、(244.56±62.45)%、(71.22±5.60)%,明显高于对照组[(2.35±0.45)g/L、(98.32±20.14)%、(58.19±7.31)%,t值分别为4.123、3.584、4.725,P均<0.01],并与患者临床神经功能评分和梗死面积相关(r=0.538、r=0.349,P均<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浆Fib、vWF水平升高,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是脑梗死发病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血浆前清蛋白(PA)、纤维蛋白原(Fib)和铁蛋白(FER)在老年胃癌实验诊断中的风险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老年胃癌患者190例、老年慢性胃炎患者138例和体检健康老人200例,分析组间血浆PA、Fib和FER水平。结果与老年慢性胃炎PA[(235.1±37.8)mg/L]、Fib[(2.9±0.7)g/L]、FER[(78.9±8.1)μg/L]和体检健康老人PA[(246.2±39.1)mg/L]、Fib[(3.1±0.9)g/L]、FER[(72.1±7.7)μg/L]相比,老年胃癌PA[(189.4±30.7)mg/L]、Fib[(6.5±1.6)g/L]、FER[(114.8±12.3)μg/L]血浆PA显著降低,而Fib和FER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织学类型中血浆PA、Fib和FE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分期越晚和分化程度越低时,患者血浆PA越低,Fib和FER水平越高(P0.05)。血浆Fib、PA和FER在区分老年胃癌与老年慢性胃炎和体检健康老人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01(95%CI:0.842~0.953,P0.05)、0.688(95%CI:0.609~0.754,P0.05)和0.841(95%CI:0.768~0.887,P0.05),血浆Fib的灵敏度为80.8%,特异度为91.6%,PA的灵敏度为63.5%,特异度为68.4%;FER的灵敏度为62.5%,特异度为93.2%;截断值分别为4.3g/L、208.6mg/L和94.6μg/L。联合血浆Fib、FER和PA在区分老年胃癌与老年慢性胃炎和体检健康老人的AUC为0.968(95%CI:0.935~0.991,P0.05),灵敏度91.6%,特异度93.1%。单因素与多因素二元逻辑式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浆低PA、高Fib和高FER是老年胃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浆Fib、PA和FER检测对老年胃癌具有较高的实验诊断及风险预警价值。  相似文献   

6.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瘦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衰)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之改变及其与慢性心衰基础病因、心功能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观察60例慢性心衰患者及30名正常人的血清瘦素水平变化,并分析不同基础病因和不同心功能分级的慢性心衰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结果:慢性心衰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12.0±3.4)μg/L]较正常人[(6.3±2.0)μg/L]明显升高(P<0.01);其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慢性心衰组的血清瘦素水平[(8.7±2.3)μg/L]较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衰组高[(3.5±1.3)μg/L](P<0.01).慢性心衰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有随心功能分级的加重而逐渐降低的趋势,但校正性别、年龄后的血清瘦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例住院期间死亡的慢性心衰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极低(1例女性为2.0 μg/L,2例男性小于0.6μg/L).结论:慢性心衰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较正常人升高,不同病因的慢性心衰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存在差异.血清瘦素水平对严重慢性心衰患者的近期预后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对与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及再发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60例,根据Fib水平按四分位法分为Q1组(≤4.02 g/L)、Q2组(4.03~5.26 g/L)、Q3组(5.27~6.39 g/L)、Q4组(≥6.40 g/L)4组各40例,分析Fib水平与神经功能及脑梗死再发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治疗15 d后血浆Fib水平与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r治疗前=0.68,r治疗后=0.51,P0.05);再发脑梗死29例(18.13%),再发患者随访期间血浆Fib水平异常发生率高达75.86%,高于非再发患者的13.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37,P0.05);随访期间再发患者血浆Fib水平高于非再发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7,P0.05);再发患者随访期血浆Fib水平与再发时间呈负相关(r=-0.622,P0.05)。结论:Fib水平与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再发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40例肺癌患者为观察组,同期接受体检的40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为对照组,检测比较两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并观察治疗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病理类型、病情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检测水平(4.39±0.98 g/L)明显高于对照组(2.74±0.48 g/L),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病理类型、病情分期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对肺癌患者进行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检测可以为临床提供较为准确的诊断依据,在临床治疗上发挥着较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心力衰竭患者140例作为观察组;按照1∶1比例选择门诊体检者14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于入院后24~48h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测定血红蛋白;对照组进行同样检查。比较患者两组血红蛋白水平差异,分析观察组不同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程度LVEDd、LVEF与血红蛋白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红蛋白平均为(86.73±23.66)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6.56±12.34)g/L。观察组随着心功能恶化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血红蛋白下降与LVEDd增加呈负相关(r=-0.65,P<0.05);血红蛋白下降与LVEF降低正相关(r=0.54,P<0.05)。结论:血红蛋白的浓度变化与慢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明显相关,可作为心力衰竭的标志物之一,对于慢性心衰患者,在抗心衰治疗中应对贫血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浆抗凝血酶Ⅲ活性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测定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稳定型心绞痛(SA)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浆抗凝血酶Ⅲ活性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AMI组、UA组及SA组血浆AT-Ⅲ活性(%)分别为89.04±13.32,86.64±11.07和102.33±9.39.AMI组、UA组及SA组血浆AT-Ⅲ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UA组及SA组血浆Fib含量(g/L)分别为3.93±1.42,3.83±1.12和3.20±0.73.AMI组和UA组血浆Fi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和UA组血浆AT-Ⅲ活性较SA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T-Ⅲ活性及Fib水平的变化是鉴别各种冠心病发生的敏感性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液中同型半光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及纤维蛋白原(Fib)三种成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病程发生发展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对象和方法对265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其中包括178例稳定型AS和87例心肌梗塞AMI)及30例正常对照者,采用全自动荧光偏振免疫测定法及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血液中同型半光氨酸,C-反应蛋白及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正常对照组,AS型患者组和AMI组上述三种物质的含量分别是:Hcv(umol/L):8.53±2.91、14.82±6.94、19.46±3.56;CRP(mg/L):4.93±2.30、6.29±2.83、21.75±10.64;Fib(mg/dl):296.5±42.4、330.6±54.7、438.6±86.3,对应三组间差异均具显著性(p<0.05~0.001).结论 同型半光氨酸,C-反应蛋白及纤维蛋白原等危险因子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对其检测有实用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孙昭辉  黄仑 《中国实验诊断学》2007,11(12):1647-1648
目的探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动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心衰组2006.7-2007.9确诊的年龄超过60岁的心衰患者263例,其中NYHAⅠ-Ⅱ级119例,NYHAⅢ-Ⅳ级144例,在治疗前及治疗一周后测定血浆BNP水平。对照组正常健康年龄超过60岁人群279例,测定血浆BNP水平一次。结果心衰组血浆BNP水平在治疗前后分别为0.12-0.81(0.46±0.18)μg/L,0.08-0.21(0.12±0.03)μg/L。其中各NYHA分级病人治疗前后血浆BNP水平是:NYHAⅠ级(30例)0.11±0.03μg/L,0.08±0.02μg/L;NYHAⅡ级(89例)0.23±0.07μg/L,0.10±0.01μg/L;NYHAⅢ级(103例)0.56±0.08μg/L,0.15±0.02μg/L;NYHAⅣ级(41例)0.68±0.07μg/L,0.24±0.04μg/L。对照组血浆BNP水平0.05±0.01μg/L,心衰组患者治疗前BN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心衰组各级别患者治疗前血浆BN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衰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浆BNP水平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老年心衰患者,常规检测血浆BNP水平,是评价疗效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动态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脑梗死的发生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符合条件的96 例TIA 患者,搜集临床资料及常规实验室指标如纤维蛋白原、凝血指标、血常规、血糖、血脂、肌酐等,进行纤维蛋白原与TIA 后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96 例患者中15 例发生脑梗死,脑梗死发生率为15.63%;发生脑梗死患者与未发生脑梗死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5 ±1.2)g/L vs.(2.9 ±0.7)g/L,P =0.009];相关因素分析显示,纤维蛋白原与TIA 后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OR =0.632,P =0.011).结论 纤维蛋白原与TIA 后脑梗死的发生具有相关性,是TIA 发展至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水平升高可作为TIA 近期卒中风险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改变及其与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观察40例CHF患者(男性)及20例正常对照组(男性)血清瘦素水平变化,分析血清瘦素与胰岛素抵[(以胰岛素敏感指数(IAI)表示]、胰岛素水平之间的关系. 结果 CHF组血清瘦素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6.1±2.1) μg/L vs (3.8±1.1) μg/L, P<0.01].与对照组相比,CHF组胰岛素浓度升高[(18±3)mU/L vs (10±2)mU/L, P=0.02],具有更高的IAI(4.4±0.6 vs 3.8±0.7, P<0.01).血清瘦素与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程度(IAI)显著正相关(r=0.803, 0.716, P<0.01). 结论 CHF患者血清瘦素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CHF患者存在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血清瘦素与血胰岛素浓度和IAI呈正相关,提示胰岛素-瘦素内分泌轴可能与慢性心衰的高能量消耗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血红蛋白水平对急性主动脉夹层(AAD)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测定42例AAD患者入院时白细胞总数、血红蛋白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并观察住院期间其病死率,对AAD患者近期预后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住院期间死亡13例(死亡组),病死率为30.95%.死亡组白细胞总数显著高于存活组,分别为(13.73±6.91)×109/L和(9.43±4.97)×109/L(P<0.05);死亡组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存活组,分别为(118.54±22.38)g/L和(131.72±18.17)g/L(P<0.05);死亡组与存活组纤维蛋白原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3.15±1.15)g/L和(3.48±1.24)g/L(P0.05).白细胞总数升高组(≥10.0×109/L)病死率显著高于白细胞总数正常组(<10.0×109/L),分别为41.18%和24.00%(P<0.05).血红蛋白水平减低组(≤110 g/L)病死率显著高于血红蛋白水平正常组(110 g/L),分别为50.00%和27.78%(P<0.05).结论 白细胞总数及血红蛋白水平有助于判断AAD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重组人促红素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收治的60例肾性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重组人促红素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贫血纠正情况、治疗前后的血红蛋白水平及血细胞比容等临床指标。结果 观察组贫血纠正患者28例(93. 33%,28/30),贫血未纠正患者2例(2/30);对照组贫血纠正患者23例(76. 67%,23/30),贫血未纠正患者7例(7/30);观察组贫血纠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观察组血红蛋白水平为(69. 30±5. 44) g/L,对照组血红蛋白水平为(68. 22±5. 60) g/L,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血红蛋白水平为(99. 20±6. 55) g/L,对照组血红蛋白水平为(88. 20±6. 12) 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观察组血细胞比容为(20. 33±1. 66)%,对照组血细胞比容为(20. 54±1. 76)%,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观察组血细胞比容水平为(31. 88±1. 65)%,显著高于对照组[(27. 55±1. 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重组人促红素治疗肾性贫血疗效理想,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纠正患者贫血状态,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Ⅲ(AT-Ⅲ)等指标,观察冠心病与血栓形成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100例(冠心病组)和健康体检者100例(健康对照组),检测D-D、Fib、AT-Ⅲ、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及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冠心病组血浆D-D、Fib、TG、TC、LDL水平分别为(1.16±2.37)μg/mL、(3.50±1.06)g/L、(2.46±0.40)mmol/L、(5.54±1.21)mmol/L、(3.21±0.55)mmol/L,健康对照组分别为(0.29±0.10)μg/mL、(2.83±0.46)g/L、(2.04±0.63)mmol/L、(4.07±0.96)mmol/L、(2.92±0.68)mmol/L;冠心病组AT-Ⅲ、PT、HDL水平分别为78.6%±5.8%、(12.70±1.27)s和(2.02±0.88)mmol/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的104.2%±6.0%、(13.08±0.68)s和(2.37±0.77)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T-Ⅲ、D-D、Fib、PT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有利于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及病情判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及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检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重庆市江津区第二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COPD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D-D、FIB、FDP水平检测,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上述指标水平,比较COPD急性发作期与稳定期患者D-D、FIB、FDP水平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D-D、FIB、FDP水平分别为(2.41±1.09)mg/L、(5.22±1.48)g/L、(7.04±3.22)m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33±0.22)mg/L、(3.19±0.73)g/L、(4.18±1.37)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D-D、FIB、FDP水平分别为(3.27±1.66)mg/L、(6.16±2.03)g/L、(7.62±3.20)mg/L,明显高于COPD稳定期患者的(0.92±0.27)mg/L、(3.49±0.76)g/L、(4.53±1.08)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D、FIB、FDP水平能够反映COPD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可以作为COPD患者治疗方案的确定和疗效评估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非罪犯病变进展的相关因素。方法 PCI术后再次行冠状动脉造影术ACS患者401例,其中非罪犯病变未进展363例为对照组,非罪犯病变进展为罪犯病变38例为观察组。收集2组临床资料,对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非罪犯病变进展的相关性。结果 2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比例及血脂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蛋白[(69.96±4.00)g/L]、球蛋白[(27.04±2.76)g/L]、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ApoB)[(1.03±0.26)g/L]、ApoB/载脂蛋白A1(apolipoprotein A1,ApoA1)(0.88±0.26)、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3.55±1.04)g/L]水平高于对照组[总蛋白(67.39±4.34)g/L、球蛋白(24.96±2.55)g/L、ApoB(0.85±0.30)g/L、ApoB/ApoA1(0.76±0.24)、Fib(3.20±0.73)g/L](P0.05),总胆红素[(9.58±2.97)μmol/L]低于对照组[(18.43±8.46)μmol/L](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非罪犯病变进展与高水平总胆红素(OR=0.749,95%CI:0.047~11.991,P=0.003)、ApoB(OR=1.265,95%CI:1.070~13.038,P=0.032)、ApoB/ApoA1(OR=1.531,95%CI:0.943~10.351,P=0.000)、Fib(OR=1.664,95%CI:0.788~3.516,P=0.004)有关。结论高水平总胆红素、ApoB、ApoB/ApoA1、Fib为PCI术后非罪犯病变进展的可能影响因素,其中高水平总胆红素为保护因素,而高水平ApoB、ApoB/ApoA1、Fib为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成分输血对慢性贫血患者临床症状以及血红蛋白、红细胞水平的改善作用。方法以随机数字法将80例慢性贫血患者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全血治疗,观察组给予成分输血治疗。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液学相关指标[红细胞(RBC)平均值、血红蛋白(Hb)平均值和血细胞比容(HCT)]。并统计输血情况相关指标[平均输血量和每次输血间隔时间]、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平均输血量为(589.73±48.54)m 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86.48±65.43)m L(P0.05);观察组每次输血间隔时间为(38.64±5.83)d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39±4.35)d(P0.05)。治疗后,两组RBC、Hb、及HCT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RBC、Hb、及HCT水平分别为(3.58±0.32)×1012/L、(81.82±4.92)g/L、(0.42±0.08)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3±0.36)×1012/L、(73.27±4.52)g/L、(0.35±0.04)L/L,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77.5%(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0%,显著低于对照组35.0%(P0.05)。结论成分输血比全血治疗更能显著改善慢性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水平和临床症状,不良反应更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