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cyclinD1及 p2 1WAF1表达与大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对 40例大肠癌标本进行cyclinD1和 p2 1WAF1蛋白表达的检测 ,并与同期 2 8例大肠腺瘤、14例正常大肠粘膜作对比。结果 :cy clinD1和 p2 1WAF1的阳性表达率在大肠腺瘤 (92 .9% )和大肠癌 (6 7.5 % )均显著高于正常大肠粘膜 (35 .7% ) (P<0 .0 1,P <0 .0 5 )。cyclinD1的表达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2 1WAF1的阳性表达率在大肠癌 (37.5 % )显著低于正常大肠粘膜 (92 .8% ) (P <0 .0 1)。P2 1WAF1表达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 :cyclinD1和 p2 1WAF1表达异常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是一个普遍事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胃泌素表达与大肠肿瘤的发生和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5例正常大肠组织、21例大肠腺瘤和70例大肠癌组织中胃泌素及Ki67的表达.结果 在正常大肠黏膜、大肠腺瘤和大肠癌组织中,胃泌素的阳性表达率依次为0、28.6%和25.7%,大肠癌和腺瘤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肠癌和腺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i67的阳性表达率依次为40.0%、76.2%和82.8%,大肠癌和腺瘤组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大肠组织(均P<0.05),而肠癌和腺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泌素与Ki67之间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胃泌素和Ki67在大肠肿瘤中的表达均增高,胃泌素在大肠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并且胃泌素可能有增强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16、bcl-2基因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临床中的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大肠癌及腺瘤中p16、bcl-2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p16基因蛋白阳性表达率在大肠癌及腺瘤中分别为35.90%、77.27%(P〈0.01);bcl-2基因蛋白阳性表达率在大肠癌及腺瘤中分别为61.53%、72.72%(P〉0.05)。p16与bcl-2基因蛋白表达在大肠癌中有相关关系,并与肿瘤分化程度、浆膜侵润、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相关性,与年龄、性别、Dukes分期无相关性。结论p16基因的失活与bcl-2基因的过表达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大肠腺瘤是一种重要的癌前病变;对大肠癌及腺瘤进行p16、bcl-2基因检测有助于大肠癌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调控抑制因子p57kip2和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Rb蛋白)在大肠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p57kip2和Rb蛋白在37例大肠腺癌和26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p57kip2蛋白阳性表达率在大肠腺癌组织中为40.5%,显著低于正常大肠黏膜组织(χ2=5.039,P<0.05),并与大肠腺癌组织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均有关(χ2=8.914,χ2=4.416,P<0.05);Rb蛋白阳性表达率在大肠腺癌组织中为51.4%,显著低于正常大肠黏膜组织(χ2=4.234,P<0.05),并与大肠腺癌淋巴结转移有关(χ2=14.596,P<0.05),但与组织分化程度无关(P>0.05);p57kip2蛋白阳性表达组Rb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p57kip2蛋白阴性表达组,但两者之间呈正相关(r=0.369,P<0.05)。结论p57kip2和/或Rb蛋白的低表达可能在大肠癌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可能预测其恶性程度及转移,对治疗有指导作用;p57kip2和Rb蛋白在大肠癌细胞周期调控中可能存在着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cyclinD1及p21^WAF1表达与大肠癌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CyclinD1及p^21WAFI表达与大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对40例大癌标本进行cyclinD1和p21^WAFI蛋白表达的检测,并与同期28例大肠腺瘤124例正常大肠粘膜作对比。结果:cyclinD1和p21^WAFI的阳性表达率在大肠腺瘤(92.9%)和大肠癌(67.5%)均显著高于正常大肠粘膜(35.7%)(P<0.01,P<0.05)。 DyclinD1的表达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21^WAFI的阳性表达率在大肠癌(37.5%)。cyclinD1的表达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21^WAFI的阳性表达率在大肠癌(37.5%)显著低于正常大肠粘膜(92.8%)(P<0.01)。P21^WAFI表达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及淋巴转移有关。结论:cyclinD1和p^21WAFI表达异常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是一个普遍事件。  相似文献   

6.
大肠癌 p27和cyclinE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27和cyclinE蛋白在大肠癌患者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大肠癌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中的S-P法检测大肠癌、大肠腺瘤及正常大肠黏膜中p27和cyclinE的表达。【结果】cyclinE在大肠癌中高表达;p27在大肠癌中低表达。cyclinE表达与大肠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p27蛋白表达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大肠癌中p27与cy-clinE的表达无相关关系。【结论】p27低表达和cyclinE高表达致细胞增殖周期失调,在大肠癌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p27可作为大肠癌病理生物学行为的观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错配修复基因改变在大肠腺瘤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大肠腺瘤发展至大肠癌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炎性息肉、大肠腺瘤和大肠癌组织中hMLH1和hMSH2蛋白表达和突变情况.结果 大肠炎性息肉hMLH1蛋白阴性表达率为4.76%,hMSH2蛋白的阴性表达率为0;大肠腺瘤性息肉组织中,hMLH1蛋白阴性表达率为21.66%;hMSH2蛋白阴性表达率为8.92%;在散发性大肠癌组织中,hMLH1蛋白阴性表达率为27.27%,hMSH2蛋白阴性表达率为13.64%.结论 本文的结果表明hMLH1和hMSH2蛋白阳性表达率从炎性息肉组织、腺瘤组织到腺癌组织逐渐降低,提示早在腺瘤阶段已经有MMR的基因的突变或功能异常,提示MMR基因的突变,尤其是hMLH1和hMSH2的突变可能是大肠癌发生的早期事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检测大肠肿瘤中p53和nm23基因表达,探讨其在大肠肿瘤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95例大肠癌及57例大肠腺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p53和nm23基因表达,分析其免疫组化特点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 p53基因在大肠癌中高表达,而在大肠腺瘤中低表达;腺瘤伴低或中级别上皮内瘤变组p53的表达阳性率25.93%(7/27)与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65.22%(15/23)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6,P〈0.05);腺癌伴转移组nm23表达阳性率31.25%(5/16)与腺癌无转移组(包括腺瘤体高级男性皮内瘤变和腺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2,P〈0.05);nm23的阳性表达率在DukeC期为70.00%(15/20),与A、B期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9,P〈0、05)。结论 p53和nm23基因表达可能影响大肠癌发生发展,联合检测p53和nm23基因表达对大肠癌临床分级、分期有辅助意义;p53检测有助于大肠肿瘤早期诊断;nm23可作为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p53、p73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0例PTC病理标本和31例良性甲状腺病变病理标本,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两者中p53和p7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p53、p73蛋白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及其相互关系。结果:PTC组织中p53的阳性表达率为72.0%,p73的阳性表达率为67.0%,较良性甲状腺病变组织(均为12.9%)中的阳性表达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p53在TNM分期Ⅰ和Ⅱ期患者中的表达率较Ⅲ和Ⅳ期患者低(P<0.05)。结论:PTC组织中p53、p73的高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相关性,可作为PTC发生、发展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0.
癌基因C-myc和抑癌基因 p16在大肠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大肠癌中癌基因 C- myc和抑癌基因 p16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检测78例大肠癌组织、2 0例癌旁组织和 2 0例大肠腺瘤中 C- myc和 p16的表达 ,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大肠癌中C- myc表达率最高 ,p16表达率最低 (P<0 .0 5 ) ;C- myc阳性表达和 p16阴性表达与大肠癌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远隔转移密切相关 (P<0 .0 5 ) ;C- myc和 p16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P<0 .0 5 )。结论 :C- myc与 p16表达具有协同性 ,C- myc的表达上调与 p16失活在大肠癌发展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基因生存素(survivin)在贲门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与p53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二步法),检测66例术前未经化疗的贲门癌组织中survivin和p53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66例贲门癌组织中,survivin阳性表达41例,阳性率为62.1%(41/66);而p53阳性率为51.5%(34/66)。survivin表达与贲门癌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相关性(P<0.05);survivin在p53阳性和阴性患者中阳性率分别为82.4%(28/34)和40.6%(13/32),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贲门癌组织中survivin高表达导致的凋亡抑制在贲门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survivin在贲门癌组织中的表达与p53基因表达密切相关,提示二者可能存在协同作用,构成抑制贲门癌细胞凋亡的多种途径。survivin和p53阳性的贲门癌可能有较强的侵袭性,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癌基因bcl 2 ,c myc和 p5 3在大肠腺瘤与大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ABC法 ,检测 63例大肠癌和 40例大肠腺瘤的bcl 2 ,c myc和 p5 3表达。 结果 bcl 2 ,c myc和 p5 3在大肠腺瘤中的表达分别为 72 .7% ( 2 4/3 3 )、62 .2 % ( 2 3 /3 7)和 45 .0 % ( 18/4 0 ) ,而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则依次为 3 4 .0 % ( 16/4 7)、82 .1% ( 3 2 /3 9)和 84.1% ( 5 3 /63 )。三个癌基因在大肠腺瘤和大肠癌中的表达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 <0 .0 1) ,但三个癌基因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无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bcl 2基因的异常激活在肿瘤的发展和演变出现较早 ,而c myc和p5 3的表达则较迟 ,且两者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MMP-2和TIMP-2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及其抑制物(TIMP-2)的表达与大肠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58例大肠癌组织中MMP-2和TIMP-2进行检测,并以大肠腺瘤组织标本20例作为对照。结果MMP-2的表达率在大肠癌为74.1%,高于大肠腺癌瘤的35%(P<0.05)。其表达与大肠癌的浸润深度,Dukes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均密切相关(P<0.05)。TIMP-2的表达在大肠腺瘤及大肠癌组织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其表达与大肠癌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有无转移密切相关,大肠癌MMP-2和TIMP-2蛋白表达存在显著负相关(r=-0.3684,P<0.05)。结论MMP-2和TIMP-2对大肠癌浸润、转移均有明显影响。MMP-2蛋白阳性表达促进大肠癌浸润和转移,MMP-2和TIMP-2的检测可作为临床判断大肠癌的恶性程度、转移及估计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大肠癌基质溶素(m atrilysin,M M P-7)表达和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早期大肠癌中M M P-7表达及肿瘤微血管密度(m icrovessel density,M V D)。结果:从正常肠黏膜、腺瘤、早期大肠癌到进展期大肠癌M V D表达呈上升趋势(P<0.05)。早期大肠癌M V D随肿瘤侵袭深度增加呈增高趋势(P<0.05);有转移者高于无转移者(P<0.05)。30例早期大肠癌中,12例M M P-7阳性表达,M M P-7阳性表达组的M V D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M M P-7和M V D显著正相关(r=0.7236,P<0.05)。结论:M M P-7可能通过促进肿瘤血管的形成参与早期大肠癌的发生、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结肠异时性腺瘤 Bcl- 2和 P53异常表达与病理分型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 192例初发性息肉样病变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Bcl- 2及 P53基因表达。结果  Bcl- 2、P53阳性率在异时性腺瘤比初发性腺瘤明显增高 ,随着肿瘤病理分级增加阳性率上升 ,呈正相关性 (P<0 .0 1)。 Bcl- 2 / P53 组异时性腺瘤发病间期明显缩短 ,较阴性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结论  Bcl- 2 / P53 异时性腺瘤发病间期短 ,增殖活性强恶性潜能高。检测此项目可作为判断结肠腺瘤恶性潜能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粘着斑激酶 (FAK)表达与大肠癌发生、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方法检测 10例正常肠粘膜、16例肠腺瘤伴不典型增生及 10 8例大肠癌手术标本中FAK的表达。结果正常肠粘膜表达均阴性、肠腺瘤伴不典型增生表达阳性率为 12 .5 0 % ,大肠癌表达阳性率为 75 .93% (82 / 10 8)。其中无区域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为 48.84% ,有区域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为 93.85 % (P <0 .0 1) ,FAK表达水平与大肠癌浸润深度和Dukes'分期呈正相关 (均 P<0 .0 1)。FAK阳性者术后 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 49.74%、44 .30 %。而阴性者为 10 0 %、88.5 4%。二组患者术后 3年、5年生存率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 (均P <0 .0 1)。结论大肠癌由于FAK表达增加 ,加速恶性细胞的增殖、浸润和转移。故检测大肠活检粘膜及癌组织中FAK表达状况 ,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大肠粘膜癌变倾向及大肠癌生物学行为 ,有利于对患者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7.
陈乃玲  陈昊  白玲  张昶  赵文海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3):4037-4039
目的:研究结肠病变时细胞凋亡途径及线粒体在凋亡过程中的作用,以了解其在结肠癌生物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方法(ISH)检测60例结肠癌(肠癌组)、19例结肠腺瘤(腺瘤组)组织及18例正常肠黏膜组织(正常组)中内源性促凋亡蛋白细胞色素CmRNA的表达。并对其中4例结肠癌、6例结肠腺瘤以及7例正常肠黏膜细胞线粒体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细胞色素c在肠癌组、腺瘤组及正常组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3-3%(56/60例)、73.7%(14/19例)及38.9%(7/18例),肠癌组与正常组及腺瘤组与正常组比较,X^2值分别为27.10、4.56,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肠癌组与腺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肠癌组细胞色素C阳性率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及Duckes分期等因素无关,但随着分化程度的升高,阳性表达也逐渐升高;低、中、高分化结肠癌阳性表达率次第为87.5%(14/16例)、93.9%(31/33例)及100%(11/11例)。细胞线粒体透射电镜超微结构观察所见.细胞色素C呈高表达者,肠癌组及正常组均为2/4,腺瘤组为4/6。肠癌组线粒体大小不一,分布不均,基质不均匀,嵴发育不良且分布不均,少数线粒体膜破裂,但内质网结构良好。腺瘤组大部分细胞线粒体丰富,规则,卵圆形,大小较一致,嵴发育良好,但基质不均,少部分线粒体嵴有断裂。正常组线粒体嵴发育良好。基质均匀。少部分线粒体嵴有断裂,粗面内质网丰富。结论:从线粒体释放到细胞浆中的细胞色素C可诱导结肠细胞内源性凋亡.此种凋亡受到抑制,从而引起结肠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血清IGF-1水平与组织P53表达在结肠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结肠癌患者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的含量及组织P53的表达并探讨其在结肠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双位点免疫放射测定法(IRMA)及SP免疫组化染色对20例不同分期结肠癌及15例正常对照的血清IGF-1及组织P53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结肠癌患者血清中IGF-1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间P53的表达有明显差异(P〈0.01),不同IGF-1水平P53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结肠癌患者血清IGF-I水平及组织P53表达密切相关,提示IGF-I和P53可能参与了结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可望作为结肠癌诊治的重要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