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究凝血酶联合普萘洛尔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纤维蛋白原(FIB)、胆碱酯酶(CHE)的影响。方法从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选取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不同设为47例对照组(接受凝血酶治疗)与53例研究组(接受凝血酶联合普萘洛尔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出血量、住院时间、止血时间及不良反应,并对两组凝血功能[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FIB]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CHE水平进行治疗前、后对比。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2.45%,比对照组的76.60%高(P<0.05)。与对照组对比,研究组出血量更少,住院时间、止血时间更短(P<0.05)。与对照组对比,研究组治疗后FIB更高,APTT、TT、PT更低(P<0.05)。与对照组对比,研究组治疗后IL-6、CRP更低,CHE更高(P<0.05)。与对照组对比,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通过凝血酶联合普萘洛尔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疗效较好,可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磺达肝癸钠注射液与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6年11月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心血管科收治的NSTE-ACS患者1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81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并于入院72 h内行PCI,同时对照组患者予以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治疗,而研究组患者予以磺达肝癸钠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TIMI出血分级和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治疗期间研究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TIMI出血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PT、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PT、APTT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相比,磺达肝癸钠注射液可更有效地降低行PCI的NSTE-ACS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和出血风险,促进血栓溶解。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对97例各型慢性肝炎患者进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测定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PT、APTT、TT显著延长(P0.01),FIB含量明显降低(P0.01)。慢性酒精性肝病及药物性肝病患者PT、APTT显著延长(P0.01),其TT和FIB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凝血功能检查对监测慢性肝病患者出血倾向及指导临床治疗和估计预后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联合输注新鲜冰冻血浆(FFP)和冷沉淀凝血因子用于肝肿瘤术后凝血功能异常患者的止血效果。方法:将120例肝肿瘤术后凝血功能异常患者随机分为3组:FFP单独输注组、冷沉淀凝血因子单独输注组及FFP和冷沉淀凝血因子联合输注组,每组各40例。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均行肝肿瘤切除术,术后进行常规治疗,联合或单独输注FFP和冷沉淀凝血因子,3组分别于输注前1h及输注后24h静脉采血,检测输注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结果:3组输注后PT、APTT、TT、FIB和输注前1h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2个单独输注组比较,联合输注组PT、APTT、TT数值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FIB数值与FFP单独输注组比较也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联合或单独给肝肿瘤术后凝血功能异常患者进行输注均能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联合输注的止血效果要好于单独输注一种成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小板活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3月上海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阿司匹林治疗)42例和观察组(奥扎格雷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4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PLT)、凝血指标〔包括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栓素B2(TXB2)及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等;严密监测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PLT、FIB、PT、TT及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LT和FIB高于对照组,PT短于对照组,TT和APTT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TXB2、6-K-PGF1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XB2水平低于对照组、6-K-PGF1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仅1例患者出现轻度胃肠道不适,自行缓解,且未见其他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临床疗效、抑制血小板聚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预防性早期输注新鲜冰冻血浆(FFP)对大量输血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08-2014-07进行大量输血治疗的95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每例患者术中输注悬浮红细胞均2 000ml。将同时输注悬浮红细胞和FFP的输血患者设为FFP组,将仅输注悬浮红细胞的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输血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等各项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1大量输血后,2组PT、APT和TT均明显延长,而FIB水平明显下降,与输血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PT、APTT、TT均较FFP组明显延长,而FIB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发生出血的危险明显高于FFP组。结论:大量输血患者预防性早期输注FFP有利于避免凝血功能紊乱,提高输血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凝血相关指标在急性肺栓塞(APE)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该院呼吸科2013~2015年住院的APE患者43例(病例组),并选择同期47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入选者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指标进行检测,观察首次住院及出院前凝血指标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PT、APTT显著降低,FIB含量显著升高(P0.05)。病例组治疗后PT、APTT显著升高,FIB含量显著降低(P0.05);但TT在各组中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凝血相关指标在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诊断及溶栓治疗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丹参注射液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丹参注射液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40例随机平均分为丹参治疗组和对照组,前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2wk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等凝血功能指标,并观察两组治疗期间临床出血情况.结果:治疗前对照组和丹参组PT,APTT,TT和FIB测定值分别为:17.2±5.9s,50.3±5.1s,21.5±2.5s,1.7±1.2g/L和17.5±5.7s,50.1±5.8s,21.3±2.7s,1.7±1.0g/L,治疗后对照组和丹参组PT,APTT,TT和FIB测定值分别为:15.8±5.0s,47.2±5.3s,19.2±2.1s,1.8±1.3g/L和14.5±4.0s,44.2±5.6s,17.2±2.4s,2.0±1.5g/L.两组治疗前后PT,APTT,TT和FIB均有显著差异(P<0.05),但丹参组比对照组对PT,APTT,TT和FIB的改善更为明显(P<0.05).丹参组治疗期间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5%vs50%,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能够改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降低临床出血率,提示丹参注射液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低分子肝素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4年12月三峡大学仁和医院收治的72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和奥扎格雷钠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u=3.084,P=0.002)。治疗前两组患者APTT、PT、TT及FIB、AT-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PTT、PT、TT长于对照组,AT-Ⅲ水平高于对照组,FI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凝血指标,且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1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另选30例老年普通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根据是否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将重症肺炎患者分为MODS组及非MODS组,并根据转归将重症肺炎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别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R)及血小板计数(PLT)。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重症肺炎组PT、APTT及TT明显延长,PLT及FIB降低,DDR则明显升高。重症肺炎患者中,MODS组PT、APTT及TT较非MODS组明显延长,PLT及FIB低于非MODS组,DDR高于非MODS组;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PT、APTT及TT明显延长,PLT及FIB降低,DDR则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存在凝血功能紊乱,监测凝血功能有助于评估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病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病人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78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试验组(42例),对照组给予控制血压、脱水、营养神经等基础治疗上加用曲克芦丁(维脑路通)注射液治疗,试验组在基础治疗上加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收集两组病人在入院时及治疗第14天外周血,采用凝固法检测病人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定量测定血浆D-二聚体含量。结果试验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4 d后血浆PT、APTT值较治疗前均明显延长(P0.05),而TT较治疗前虽稍有所改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T、TT、APTT值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4 d后血浆FIB浓度、D-二聚体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试验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血塞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浆PT、APTT和TT值无明显影响,但能更明显降低病人血浆FIB、D二聚体的浓度,说明血塞通注射液可能具有提高病人血浆纤维蛋白溶解活性的作用,并且激活纤溶系统使高凝低纤溶的状态得以改善,从而抑制血栓生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干预前后凝血功能指标。结果对照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PT、TT短于对照组,APTT长于对照组,FIB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PT、APTT、TT长于干预前,FIB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良好,可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改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食管癌患者血小板参数及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治疗的68例老年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TNM分期将其分为食管癌早期组、中晚期组,并选取5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三组研究对象及不同分化程度食管癌患者的血小板(PLT)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进行比较;对PLT计数、MPV、FIB、D-D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食管癌早期组、中晚期组PLT计数、MPV、FIB、D-D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PT、APTT、TT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癌中晚期组PLT计数、MPV、FIB、D-D较早期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T、APTT有升高趋势,TT有下降趋势,但与早期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化程度食管癌患者比较,PLT计数、MPV、PT、APTT、TT、FIB、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T计数、MPV、FIB、D-D两两之间呈正相关(P0.01)。结论老年食管癌患者存在血小板参数及凝血功能异常,PLT计数、MPV、FIB、D-D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预测老年食管癌患者病情进展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10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0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试验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长于对照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NIHSS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和神经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骨肽注射液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凝血功能、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12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患者均给予手术治疗。术后对照组给予骨肽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给予丹红注射液联合骨肽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情况、凝血功能、骨代谢指标。结果随访6个月,观察组术后骨折愈合优良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83.3%,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4 w,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明显长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明显高于对照组,Ⅰ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CTX-1)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骨肽注射液能够促进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术后骨折愈合,可能与改善患者凝血功能与骨代谢指标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凝血-纤溶状态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0例胃癌患者(胃癌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血浆D-二-聚体(D-dimer)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胃炎组、胃溃疡组、健康组比较.结果:胃癌组与胃溃疡组、胃炎组、健康组比较,PT、APTT、TT值缩短,FIB、D-dimer值增高(均P<0.05).低分化胃癌PT、APTT、TT、FIB及D-二聚体与高分化胃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胃癌与中分化胃癌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分化胃癌D-二聚体与高分化胃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胃癌和无淋巴结转移胃癌PT、APTT、TT、FIB及D-二聚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可能出现复杂的凝血-纤溶系统的改变,检测PT、APTT、TT、FIB及血浆D-二聚体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围术期老年股骨头骨折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33例老年股骨头骨折患者(观察组)和同时期收治的35例非老年股骨头骨折患者(对照组),两组均选择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比较两组术前、术日、术后第3、7天时凝血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内科疾病合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前D-二聚体(DD)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血小板(PL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日纤维蛋白原(FIB)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水平显著上升(P0.05);术后第7天时观察组DD和FI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PL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术日两组FUB和DD水平显著上升,ATⅢ水平显著下降,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时间(TT)延长(P0.05);术后第3天两组PT和TT较术前和术日显著延长(P0.05),此时对照组FIB和DD水平较术日显著降低,且ATⅢ和PLT水平显著上升(P0.05);术后第7天时除观察组FIB未恢复至正常水平外,其余各项指标均恢复。结论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血液呈现高凝状态,且凝血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显著延长,提示对围术期老年股骨头骨折患者手术后应谨慎使用抗凝药物,同时还应根据患者的实际临床情况补充适量的凝血因子,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根据凝血筛选试验联合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常规检测评估给予输血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受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64例,按照抽签法分组,各32例。对照组根据临床经验、出血情况给予输血治疗,观察组根据凝血筛选试验[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指标及Hb、PLT评估结果给予输血治疗。比较两组关胸期间、术后24h累计出血量、不同时相成分用血情况及输血后、术后24h凝血功能指标、Hb、PLT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关胸期间、术后24h累计出血量及出血总量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小板、血浆、冷沉淀、红细胞用量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输血后、术后24h APTT、PT、TT、FIB、Hb、PL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根据凝血筛选试验联合Hb、PLT常规检测评估结果给予输血治疗,可有效纠正凝血功能,避免滥用血现象,有助于降低输血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血小板分离回输对心脏外科手术患者血小板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1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血小板分离回输组(PRP组,n=50)和对照组(n=50)。PRP组在麻醉诱导后行血小板分离,在肝素化之前完成富血小板血浆提取,于体外循环结束、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回输,对照组不进行血小板分离。于术前、术后1 h、24 h和48 h测定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血栓弹力图的凝血功能参数,记录术后引流量和输血情况。结果:PRP组术后1 h血小板计数高于对照组(P0.05),余时间点两组间血小板计数无统计学差异;两组间各时间点PT、APTT和FIB无统计学差异;PRP组血栓弹力图中的反应时间(R)在术后各时间点较对照组缩短(P均0.05),最大振幅(MA)在术后各时点均较对照组增大(P均0.05)。PRP组术后1 h引流量[(40.3±14.8)mL对(55.7±15.4)mL,P0.05]、24 h引流量[(270.7±93.3)mL对(378.2±83.7)mL,P0.05]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RP组异体血输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2%对58%,P0.05)。结论:血小板分离回输可改善心脏手术患者的血小板和凝血功能,降低术后出血量和异体血输注,具有血液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分析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氨甲环酸对妊娠期高血压围产期产妇凝血功能与产后出血情况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39例)及对照组(39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妊娠期高血压常规治疗,对照组在胎儿娩出后给予氨甲环酸给药,研究组患者联合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就两组产妇围产期机体凝血指标改变情况与产后早期出血量等进行评估比较。结果分娩后两组产妇PT、TT均显著延长,FIB、DD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凝血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研究组产妇各凝血指标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产后不同阶段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氨甲环酸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在改善产后凝血功能、减少产后出血量方面的效果要显著优于单一给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