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应用电镜技术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红细胞超微结构和聚集性的改变,探讨其在原发性高血压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无伴随疾病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6例作为实验组,对照组为12例正常成年人,采取空腹静脉血,制成电镜标本,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拍照,记数,测试比表面积。结果扫描电镜下和透射电镜下,原发性高血压组的异常形态红细胞所占比例均显著升高(P<0.05,t=5.11,4.83,3.07,2.98),并与舒张压呈明显正相关,原发性高血压组的比表面积明显减小(P<0.05,t=2.56)。并且两种电镜下均发现高血压组呈聚集状态的红细胞显著增多,9例伴有左心室肥厚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红细胞聚集现象更加明显。结论血压增高可能与红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有关,红细胞聚集性增高和异常红细胞变形性降低将导致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血压水平、中心动脉压及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河南省人民医院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31例。以RDW四分位数为截点,将患者分为4组[A1组(n=138), A2组(n=137), A3组(n=132), A4组(n=124)]。比较4组血压水平、中心动脉压及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结果 4组间24小时平均收缩压(SBP),白昼平均SBP,4组间夜间SBP,4组中心动脉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间全天SBP变异系数、白昼SBP变异系数和夜间SBP变异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4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RDW与24小时平均SBP、白昼平均SBP、夜间平均SBP、全天SBP变异系数、白昼SBP变异系数、夜间SBP变异系数和中心动脉压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RDW与血压及血压变异性中心动脉压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肾性高血压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肾性高血压与原发性高血压患动态血压情况及节律变化。方法;采用美国无创性便携式动态血压监测仪,测试时间8~9Am至次日8~9Am,测量间隔为30min。结果:两组患的24h SBP、24h DBP、d SBP、d DBP及血压负荷无明显差异(P>0.05),肾性高血压组n SBP、n DBP显高于原发性高血压组(P<0.001),原发性高血压组夜间n SBP、n DBP均低于白昼血压(P值均<0.01).肾性高血压组的夜间n SBP、n DBP与白昼血压无明显差异(P>0.05)。肾性高血压组SBP、DBP夜间下降百分率<10%,明显高于原发性高血压组(分别为48%、60%及30%、22.5%.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的动态血压存在着昼夜节律.肾性高血压患节律性消失。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1680例健康查体者在排除了高血压史、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等疾病及既往史后选取68例,根据其血压状态分为正常血压组(A组,收缩压〈120mmHg,舒张压〈80mmHg)34例和正常高值组(B组,120mmHg≤收缩压〈140mmHg或80mmHg≤舒张压〈90mmHg)34例2组;另选择住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3例为高血压组(c组,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C组依血压程度分为C1、C2、C33个亚组。测定各组空腹血糖(FBG)、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结果胰岛素抵抗指数,B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C组与A组和B组相比则差异均具有显著性(均P〈0.01);C1、C2及C3组之间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且血压越高胰岛素抵抗越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方法 对103例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检测,采用时域分析法对心率变异性(HRV)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并与6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组反映心率总变异程度的24 h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24 h5 min平均RR间期标准差(SDANNI)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09.0±27.4)ms与(118.0±23.6)ms],(101. 0±27.0)ms与(112.0±25.3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按照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不同将原发性高血压组分为节律消失组、节律正常组,并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发现节律消失组HRV各项指标下降更为显著,SDNN、SDANNI、24 h 5 min正常RR 间期标准差均值(SDNNI)分别为(104.0±34.4)ms、(99.6±30.0)ms、(40.0±15.0)ms,不但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118.0±23.6)ms、(112.0±25.3)ms、(45.2±9.0)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也显著低于节律正常组[(122.2±38.6)ms、(116.5±40.2)ms、(49.2±23.7)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节律消失者的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功能损害更为严重,HRV对评价原发性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及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肾性高血压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情况及节律变化。方法:采用美国无创性便携式动态血压监测仪,测试时间8~9 Am 至次日8~9 Am,测量间隔为30 min。结果:两组患者的24 h SBP、24 h DBP、d SBP、d DBP及血压负荷无明显差异( P> 0.05)。肾性高血压组n SBP、n DBP显著高于原发性高血压组(P< 0.001),原发性高血压组夜间n SBP、n DBP均低于白昼血压( P值均< 0.01),肾性高血压组的夜间n SBP、nDBP与白昼血压无明显差异(P> 0.05)。肾性高血压组SBP、DBP夜间下降百分率<10% 者,明显高于原发性高血压组(分别为48% 、60% 及30% 、22.5% ,P< 0.05) 。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存在着昼夜节律,肾性高血压患者节律性消失。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肾脏损害的关系。方法 采用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h动态监测,并运用放射免疫法对其进行血、尿β2-MG、尿Alb测定。结果 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高血压患者血、尿β2-MG、尿Alb明显高于血压昼夜节律正常的高血压患者(P<0.01)。结论 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靶器官肾损害关系密切,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者,可加重和促进肾脏病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压与高血压病眼底改变的关系。方法:入选186例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监测其24h血压,查看眼底动脉血管变化(Scheie分类法),分别观察不同水平的脉压、诊所舒张压、24h平均舒张压、血压负主夜间血压下降率与眼底小动脉改变的关系。结果:眼底正常者46例(24.7%),I组改变者116例(62.4%),Ⅱ组眼底改变者24例(12.9%);眼底正常组LVH的发生率为10.9%(5/46),而眼底异常组的发生率为89.3%(125/140)。诊所舒张压≥13.3kpa(100mmHg),24小时舒张压≥12kpa(90mmHg)的高血压病组与基对应组相比眼底改变有显著性意义(P值分别<0.05、<0.01);舒张期血压负荷超过40%组与对应组比较眼底改变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收缩压负荷组间比较、勺型与非勺型血压及不同脉压差组间比较其眼底变化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无合并症的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早期眼底改变大多为I级改变,受舒张压的影响较明显,视网膜动脉化的程度可能也提示高血压的时限及病情。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红细胞聚集性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采用LG-B-190型细胞流变学检测仪对冠心病患者(n=44)及正常对照组(n=42)进行红细胞聚集性检查。结果:冠心病组静脉血红细胞聚集性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结论:检查红细胞聚集性对冠心病的诊断,防治及监测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郑璇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18,19(6):10
目的探讨晨峰血压与中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92例中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中39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另53例单纯高血压患者归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性别、年龄、吸烟史、体质比、病程等基线资料,分析2组的空腹血糖、血脂、尿酸、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动态血压参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平均年龄、男性比例、有吸烟史患者的比例、IMT、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脉压、白昼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及晨峰血压值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血压晨峰现象发生率高于对照组(23.08%比7.55%,χ~2=4.446,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及晨峰血压是中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χ~2=5.809、6.168,P<0.05)。结论晨峰血压是中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重视患者的血压晨峰现象,积极预防,合理降压治疗,以降低发生脑梗死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应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45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红细胞钙离子(Ca^2+)及钠离子(Na^+),血清Ca^2+、Na^+,并与28例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发现:①EH组红细胞Ca^2+、N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②红细胞Ca^2+、Na^+之间呈正相关(P〈0.001);③红细胞Ca^2+、Na^+与平均动脉压(MAP)呈正相关(P〈0.05,P〈0.01)。提示EH患者存在 相似文献
12.
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佳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血压病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据我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国高血压联盟、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 1 999年 5月 2 6日~ 7月 30日抽样调查 ,在调查中有 6 3%的高血压病人为 35~ 4 5岁 ,这是医院门诊新发现高血压患病率最高的一个人群 ,也是血压难以控制的年龄组。为了解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佳的原因 ,笔者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 ,对 1 5 0例患者进行调查分析 ,同时进行 2 4h动态血压观察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对象 :本组 1 5 0例均为 1 997年 1 0月~ 2 0 0 0年8月因血压控制不佳的中青年原发性高… 相似文献
13.
通过我院 1998年 1月至 1999年 1月期间的 5 0例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的动态血压昼夜节律与循环一氧化氮 (NO)、内皮素 (ET)及左室肥厚 (LVH)的观察 ,旨在探讨其间的相互关系 ,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EH患者 5 0例均按WHO诊断标准确诊的住院患者 ,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及冠心病、心力衰竭、脑血管疾病、心瓣膜病。按动态血压检测结果分为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组 2 8例 ,男17例 ,女 11例 ,年龄 40~ 71岁 ,平均 ( 5 2 .5 0± 8.70 )岁 ;血压昼夜节律正常组 2 2例 ,男 12例 ,女 10例 ,年龄 3 9~ 72岁 ,平均( 5 … 相似文献
14.
李文静赵统兵吴华雄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17,(6):16-18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选取2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及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1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硬化组)为研究对象。比较2组血压变异性、血脂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结果合并硬化组血压变异性指标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大于高血压组(P<0.05),2组血脂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白昼、夜间、24h舒张压标准差及收缩压标准差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09、0.468、0.712、0.746、0.554、0.597,均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血压变异性密切有关,对其进行监测,能为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孙中华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0):744-745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选择11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24 h收缩压变异性的总变异系数(BPsVC)将患者分为高BPsVC组及低BPsVC组。比较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血压、心室肥厚发生率、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肾脏改变。结果高BPsVC组与低BPsVC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44.2%和27.6%(P=0.007);高BPsVC组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和左室肥厚发生率显著高于低BPsVC组(P<0.05);高BPsVC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尿素氮、肌酐以及尿微量白蛋白显著高于低BPsVC组(P<0.05)。结论高BPsVC与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高血压都有血流动力学紊乱,代谢性异常的现象。而红细胞又是血流中最多的有形成份。红细胞的变形性是影响血流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的重要因素。我们知道,正常红细胞呈双凹盘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比值(S/V)大于1.5。研究证明,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红细胞几何形态发生改变,S/V降低,红细胞变形性下降。而导致这一结果的可能机制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隐性高血压与血压晨峰发生的关系,为临床提供相应指导。方法将310例体检者根据偶测血压以及动态血压检测结果分为高血压组(n=100)、隐性高血压组(n=85)和正常血压组(n=125),分析3组人群一般资料、动态参数和血压晨峰发生情况。结果隐性高血压组和高血压组动态血压参数均显著高于血压正常组(P<0.01),而隐性高血压组和高血压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隐性高血压组患者血压晨峰发生率为35.3%,血压晨峰值为(28.9±8.1)mmHg,显著高于血压正常组[22.4%、(24.7±9.6)mmHg],但显著低于高血压组[51.0%、(34.8±12.7)mmHg],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隐性高血压与血压晨峰发生存在一定的关系,血压晨峰会加重靶器官的损害。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高血压动态血压曲线与缩血管激素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曲线与缩血管激素变化的关系。方法对 7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 ,按动态血压曲线分为非勺型组与勺型组 ,均检测血浆去甲肾上腺素 ( NE)、血管紧张素 ( Ang )、内皮素水平。结果原发性高血压非勺型血压特点患者的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明显增高 ( P<0 .0 5 ) ,而血管紧张素 、内皮素无明显变化 ( P>0 .0 5 )。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对 2 4小时血压节律的改变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血管紧张素 、内皮素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红细胞变形性和红细胞聚集性检查是血液流变学的重要参数,是协助临床诊断和治疗一种新型手段。糖尿病(DM)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近年来有不少血液流变学检测的报道,但有关红细胞变形性和聚休性的报道还较少。我们采用国产LG—190型红细胞流变仪,以15%PVP(Polyvinyl Pyrolidone,PVP)作悬浮介质测定红细胞变形性;用全血测定红细胞聚集性,在探讨了有关实验条件后建立本实验室的正常参考值,并用于临床患者的检测。本文检测151例DM患者和85例健康人的红细胞变形性和聚集性,并对其结果进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