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消毒液对小儿青霉素皮试假阳性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青霉素族药物为小儿最主要和使用最多的抗生素。由于小儿本身的特点。临床上常出现皮试阳性率普遍偏高。从而给小儿用药受到限制。为了探讨和解决这一问题 ,我们自 1996年 6月设计了对 5岁以下小儿在用 75 %酒精消毒皮试结果判断为阳性者 ,再用 0 1%新洁尔灭液在对侧手相同部位消毒行皮内试验观察 ,对其结果进行真 ,假阳性的判断。截止 1998年 6月共观察 2 0 0例患儿。对酒精消毒阳性 ,而新洁尔灭消毒结果是阴性者 ,应用青霉素药物治疗。无 1例发生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2.
《中外健康文摘》2008,5(17):40-40
用过的药不引起过敏:两次以上用药才能测出是否出现过敏反应。摄入药物次数越多,产生过敏反应的可能性越大。第1次用药没出现过敏反应,不意味着终生“免疫”。 过敏反应会在短时间发生:过敏反应多在用药1~2天内发生,但有的药物潜伏期很长,最多可达20天以上。所以,一旦出现药疹,在20天内用过的药都是可疑对象。  相似文献   

3.
破伤风抗毒素是预防破伤风感染最有效的药物,临床应用广泛,由于其是一种免疫马血清,对人体是一种异性蛋白,具有抗原性,易出现过敏反应,因此,用药前必须先作过敏试验,我院出现1例破伤风注射后引起迟发性过敏反应的病人,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常用抗过敏药物所致的过敏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过敏药物引起过敏反应在临床上较为少见,且常为临床医务人员所忽视.笔者通过对近年来国内期刊文献的复习,将几种常用抗过敏药物引起过敏反应的情况报道如下,以提醒临床医生用药中予以注意,并做好过敏反应救治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5.
在临床用药过程中,为了防止某些药物产生过敏反应,临用前需要做药物敏感试验,(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破伤风等)但有大多数药物是不需要做过敏实验的,而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准确处理麻醉期间过敏反应。方法 回顾分析麻醉期间发生各种过敏反应共计13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全身麻醉下5例,非全身麻醉8例,出现过敏反应后应立即给氧、抗过敏药物及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等综合治疗。结果 经早期诊断,恰当处理,全部恢复,10例病人当日完成手术,3例病人推迟,经更换麻醉方法和用药后顺利完成手术。结论 麻醉期间应时刻保持警惕性,备齐抢救药品、插管用具等,过敏反应症状多样,在手术麻醉中搀杂及干扰因素较多,要仔细观察,科学分析,对过敏体质的病人要高度重视,避免使用易过敏的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探讨中成药临床应用时的不良反应和应对措施,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高用药安全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应用中成药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182例,对其临床资料和不良反应表现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并针对不同临床表现给予相应治疗和护理对策。结果:中成药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过敏反应、神经系统反应、呼吸系统反应、循环系统反应及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应对不良反应的措施主要有预防和治疗,通过用药前全面掌握患者体质合理搭配药物,在出现不良反应时快速救治,同时应加强用药知识教育和监管并提高药师业务能力。结论:中成药临床应用可能导致过敏反应等多种不良反应,临床应加强用药知识的宣传和药师素质及建立完善的预防和治疗体系,提高中成药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青霉素具有高效、低毒、价格低廉等优点,在基层医疗单位临床应用甚为广泛,但青霉素易引起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而死亡。故临床用药前要常规做皮试敏感试验(简称皮试)。皮试对判断能否用药及防止休克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婴幼儿因其特有的生理特点,给皮试结果的判断带来一定困难,致使假阳性率明显增多。本文对可能造成婴幼儿青霉素皮试假阳性结果的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催产素不同用药途径过敏反应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催产素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催产引产预防产后出血的药物。2000年10月~2003年10月,我们对经阴道分娩的产妇及中期妊娠引产的孕妇,产后应用催产素加强子宫收缩,预防产后出血的用药过程中,对3种不同的用药途径过敏反应发生时间、临床特征等进行了观察,为今后处理催产素不良反应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青霉素是临床上适用范围广的一种高效低毒抗生素,但易发生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文献中已有因其过敏反应致死病例报道。故用药前必须做内敏感试验已成常规,阳性者禁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抗肿瘤药紫杉醇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00例应用紫杉醇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紫杉醇不良反应主要包括:骨髓抑制、过敏反应、神经毒性、消化道反应、肌肉或关节疼痛反应以及心脏毒性反应等。结论:在给药过程中,严格控制抗肿瘤药物紫杉醇的给药时间,并实施化疗前预防性用药,并采取有效措施,可显著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和分析门诊输液中过敏反应发生原因,总结防治过敏反应发生的措施。方法:选取78例于2011年12月-2013年7月在我院门诊输液中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上述选取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过敏反应发生前的注意事项,并给予对症治疗,观察治疗结果。结果:78例选取对象在接受静脉输液治疗时,有72例发生发热反应,占92.3%,用药后出现局部瘙痒者过敏反应的患者有37例,占47.4%,上述患者在给予相应的对症支持治疗后,过敏反应均得到明显缓解或消失。结论:临床医师可通过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尽量避免给予引发患者过敏反应药物预防过敏发生有明显的效果;同时,临床医师应该尽量减少选取治疗的药物种类。  相似文献   

13.
1 过敏反应本药的过敏反应主要是皮肤损害,多数为斑丘疹、固定性药疹、接触性皮炎、荨麻疹,也可出现唇周水泡、口腔粘膜溃疡、溃烂,严重者可有毒性表皮溶解坏死及剥脱性皮炎.在应用本药过程中若发生皮肤粘膜损害后继续用药,可加重皮肤损害程度,最后出现毒性表皮溶解坏死而导致死亡.对特异体质者,用CoSMZ可引起速发型过敏反应及过敏性休克.笔者在临床应用CoSMZ过程中发现皮肤的过敏反应很常见.  相似文献   

14.
药物不良反应(ADR)是一种常见现象,它不仅指药物的副作用,还包括药物的毒性、特异性反应、过敏反应、依赖性、成瘾性、继发性反应以及致畸、致癌等作用。许多药物即使检验合格,在应用过程中也会发生不良反应。那么,怎样判断药物的不良反应呢?1.数秒钟或数小时发生的不良反应:常见的有过敏性休克,可在接受药物后突然发生;固定性药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多发生在用药数分钟至数小时内;支气管哮喘也常是药物过敏反应的一种表现,多发生在用药后数秒至数分钟内。2.用药后半小时至2小时发生的不良反应:用药后半小时左右或在2小时内发生恶心、呕吐、胃部不适,可能是药物引起的胃肠反应。  相似文献   

15.
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近年来发展快、临床应用最广的抗生素,但此类抗生素易引起过敏反应及严重的过敏性休克。且相互有交叉过敏现象,其严重性以及致死亡率方面居各类药物过敏史首位,故在用药前必须做药物试敏,皮试过程中很多因素可造成假阴性或假阳性,假阴性会造成过敏反应,引起不良后果,假阳性将延误治疗。本文通过1999~2004年中近600例药物试敏结果分析,对影响皮试的五种主要因素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6.
张晓艳 《中外医疗》2010,29(4):108-108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疗效确切,临床应用非常广泛,但偶有过敏反应发生,如药物热,皮肤潮红,荨麻疹等不良反应发生,但极少有寒颤、发热、抽搐病例出现,我们医院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发现特殊不良反应病例——寒颤、发热、抽搐1例,发病机理不明,以待临床进一步观察探讨研究,避免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这种反应包括药物的毒性、特异性反应,过敏反应,依赖性、成瘾性、继发性反应以及引起癌症、后代畸形等。许多药物在研制时和在临床试用过程中都没有发生意外的不良反应,而真正在临床应用时,却发生了意外的不良反应。那么,怎样判断这种药物不良反应呢?一、从出现不良反应时间判断1.数秒钟或数小时发生的不良反应常见的有,过敏性休克,可在接受药物后突然发生;固定性药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多发生在用药数分钟至数小时内;支气管哮喘也常是药物过敏反…  相似文献   

18.
头孢类抗生素药物因具有抗菌作用强、耐β-内酰胺酶、临床疗效高、毒性低、过敏反应较青霉素少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但随着头孢类药品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其引起的过敏反应案例也越来越多,过敏反应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危害,轻则产生药疹,重则发生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找出抗生素过敏原因,杜绝或减少人为影响因素,提高用药安全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抗心律失常药物近几年来发展很快,种类日益增多。目前临床应用的大多数抗心律失常药物虽对各种心律失常具有显著疗效,但应用不当可招致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尤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甚至危及生命。这些不良反应,一方面与剂量、用药途径,用药速度和用药持续时间有关;另方面也受药物动力学的影响。少数患者对药物特别敏感,用低于一般人的血中有效浓渡,就可出现毒性反应,另有免疫功能缺陷的,可引起特殊类型的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探讨青霉素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发生过敏反应后的处理。方法:排除假阳性、皮试液的配制、过敏试验的方法、结果的判定及过敏反应的处理。结果:过敏反应多数发生于多次接受青霉素治疗者,偶尔也见于初次用药的病人。结论:试验前应仔细询问病人既往的用药史.试验结果阴性方可用药。如出现过青霉素过敏者,禁用青霉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