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腰背委中求”语出“四总穴歌”。委中是四总穴中的一穴,其意是指凡腰背病症都可取委中穴治疗。此穴具有舒筋通络、散瘀活血、清热解毒之功效。“腰背疼痛最难当,起步艰难步失常。”尤其是老年人患有腰背疼痛更是痛苦难堪。  相似文献   

2.
扭伤穴乃经外奇穴,此穴定位:稍屈肘,半握拳,掌心向内.阳池穴与曲池穴联线的上1/4与下3/4交界处,触摸此处最敏感点,此穴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调整经气,祛瘀止疼,通络宣痹等功效,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多次以此穴为主治疗一些疑难杂症有意想不到之奇效。现在特以此穴之治验略举例如下以飧同道。  相似文献   

3.
笔者有幸聆听胡光教授讲授董氏奇穴之神奇功效 ,深受启发 ,遂研读董门弟子左常波辑订之《董氏奇穴针灸精华讲义》,按图索骥 ,将学习董氏奇穴之点滴体会应用于临床 ,治疗小儿腹痛 ,取得立竿见影之疗效 ,在此介绍给大家。1临床资料34例患者均为本院儿科门诊患儿 ,明确诊断为小儿机能性腹痛。其中男19例 ,女15例 ,年龄最小5岁 ,最大12岁 ,病程最短4h ,最长2个月。2治疗方法董氏奇穴 ,取穴 :1)四花中穴 :四花上穴 ,在膝眼下三寸(同身寸 ,下同)胫骨外廉直下四寸五分 ;2)四花副穴 :四花中穴直下二寸半 ;3)四花下穴 :四花副穴直下二寸半 ;4)腑肠穴 …  相似文献   

4.
人体五大要穴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神阙神阙穴即肚脐,又名脐中,它位于命门穴平行对应的肚脐中。神阙是人体生命最隐秘最关键的要害穴窍,也是任脉之要穴。任脉总任一身之阴经,为“阴脉之海”,与督脉贯通,督脉总督一身之阳经,为“阳经之海”,冲任会于脐下,而冲为“十二经之海”。冲、任、督同源于胞中,同出于会阴,故有冲、任、督“一源三歧”之说。此外,足阳明胃经挟脐,足太阳之筋结于脐,手少阴之筋系于脐。因此,作为奇经任脉之神阙,与诸经百脉相通,可谓一穴而系全身。神阙穴与人体生命活动密切相关,脐乃胚胎发育过程中胎儿汲取母体营养物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通道,婴儿脱体后,…  相似文献   

5.
四关穴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景宽  刘春 《吉林中医药》2005,25(4):34-34
四关穴是指合谷配太冲,左右共四穴,具有开郁理气、镇静安神、止痛止抽之功效。笔者临床每用之治疗颤证、癔病、头痛、痛经等证,常获良效,兹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脐周八穴结合背俞穴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针采用脐周八穴结合背俞穴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脐周八穴埋线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周八穴结合背俞穴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有较好疗效,可持续有效地改善单纯性肥胖患者体重、腰围、BMI等指标。  相似文献   

7.
董氏奇穴治疗小儿腹痛3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正云 《四川中医》2003,21(10):76-76
采用董氏奇穴之四花中穴、四花下穴、四花副穴、腑肠穴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尤其是急性腹痛,疗效确切。笔者临床观察34例,有效率97.06%。  相似文献   

8.
神阙穴位于脐窝正中,属于任脉,古医籍将其列为禁针穴之一。如《针灸甲乙经》:“神阙穴不可针只可灸”,说明此穴为灸疗法之要穴。有感于此,笔者近年来取该穴通过艾灸、TDP照射、拔罐,用于元阳暴脱、阳虚寒凝等急症的救治,颇感得心应手,兹举3例如下。  相似文献   

9.
脐周四穴是指脐上一寸的水分穴,脐下一寸的阴交穴,脐旁1.5寸的天枢穴(双),笔者近年来以脐周四穴为主治疗痹症及中老年神经性尿频患者数十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1 治疗方法  取穴:以脐周四穴为主,配以血海、梁丘、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等。每次选用3~4个穴,交替运...  相似文献   

10.
高锡章主任医师临床运用背俞穴的经验介绍430000武汉市职工医学院周丽莎背俞穴,内应脏腑,是脏腑之气汇聚所在之处,在临床上有特殊治疗功效、下面将武汉市第四医院针灸科高锡章主任医师临床应用脊俞穴的经验介绍如下:1、取穴方法:在骨度分寸的指导下寻找凹陷。...  相似文献   

11.
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厌食症30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厌食症300例。方法针刺双手四缝穴,约0.2~0.5分深,1次/W,针刺2~3次。结果痊愈234例,显效6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8%。结论本法具有消积理脾、益气健脾、补气祛邪之功效,且有简、便、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四门三合通腑方"是笔者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一组常用针灸处方,在临床中治验甚多,效果满意。"四门"即天枢(双)、中脘、气海四穴,因其是围绕脐孔的四个穴位,因而北京已故名老中医金针王乐亭将其命名为四门穴。方中中脘恰当心下胃脘处,乃胃之募穴,六腑之会穴,可升清降浊,调理中州之气机。天枢平肚脐,在中下二焦的分界处,“枢”乃枢转之意,可枢上导下,以利运化。  相似文献   

13.
王燕  李翔 《中国针灸》1996,16(10):21-21
中极穴临床应用王燕,李翔(北京市隆福医院,100010)主题词穴.中极中极穴为任脉经穴,别名玉泉、气原。本穴位于人体前正中线脐下4寸处。据文献记载,其主治有遗尿、遗精、阳萎、疝气、阴冷、月经不调等多种疾病。笔者在临床运用本穴配合其它穴位治疗多种疾病疗...  相似文献   

14.
按压天枢穴治疗便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便秘为临床常见症状 ,笔者应用指压天枢穴法促进排便 ,效果佳 ,现介绍如下。治疗方法及疗效天枢穴 (脐旁 2寸 ) ,按压该穴时可使患者有轻度压迫感。患者有便意时入厕 ,教其用自己的左右两拇指分别持续按压左右天枢穴 ,力度以产生轻度压迫感为宜 ,患者无法完成时可由旁人辅助完成。笔者临床共应用本法于 1 38例 ,结果 1 2 6例有效 ,总有效率 91 .3%。体会天枢穴属足阳明胃经 ,主治腹胀、肠鸣、便秘 ,指压该穴有促进排便之功效。本法经济实用 ,简单易行 ,无须患者屏气收腹用力 ,增加了患者的舒适感 ,减少其体力消耗 ,特别对于有心脑血管病的患…  相似文献   

15.
阳陵泉穴的局部解剖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在针刺和穴位注射时掌握正确的进针方位,避免对神经的损伤并发挥其最大功效.方法:采用40具经甲醛固定的成人下肢标本,解剖阳陵泉穴进针时所涉及的层次结构及毗邻重要神经.结果:阳陵泉穴区可见扇形分布的腓总神经胫骨前肌支和膝关节支。此穴后下方为腓深神经肌腓骨管段和腓浅神经.结论:阳陵泉穴与腓总神经分支关系密切,探讨了该穴位的主治作用机理及进针时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6.
三通验穴在临床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通验穴在临床中治疗多种疾病,效果非常明显,现对该穴的临床效验报道如下。 1三通验穴位置及功效 1.1 位置 在环跳与骶管裂孔中连线上中外1/3处。 1.2 功效 此穴针刺时针尖朝向小腹针感至前阴。可治疗痛经、闭经,月经不调、盆腔炎等病;针刺时针尖朝向肛门刺时针感可放射至后阴可治疗大小便不利、失禁、便秘等病;针刺时针尖朝向下刺时针感可达到足跟部,可治疗坐痛神经痛、腰腿痛,中风后遗症(中经络)等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四花穴的功用及其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自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各类杂症72例,依据诊治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联用四花穴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各36例,分析四花穴的临床使用方法及功效,指导临床对四花穴的实践应用。结果:联用四花穴治疗的患者在症状改善、治愈率方面均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四花穴虽然在临床不常用,但其独特的宽胸利膈、降逆止呕、补虚祛疲功效,具有较广泛的应用与发展前景,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四关穴"透刺针法即合谷透劳宫、太冲透涌泉.首见于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该针法既可以通达经脉原气,充盈气血;又可调整内脏功能,平衡阴阳.临床上用于治疗癌症合并的顽固性呃逆,取得了满意疗效.证明透刺"四关穴"确有调和脾胃,疏肝解郁,行气活血之功效.  相似文献   

19.
中药敷脐加点刺四缝穴治疗小儿脾虚腹泻6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敷脐加点刺四缝穴治疗小儿脾虚腹泻68例晋星南*洪秀琪*主题词泄泻/外治法儿童脾虚敷脐疗法针刺四缝穴/治疗应用笔者自1993年以来,用中药敷脐加点刺四缝穴治疗小儿脾虚腹泻6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68例患儿中男37例,女31例;年...  相似文献   

20.
姜小英 《陕西中医》1997,18(8):365-365
<正> 胃肠道疾病属临床常见病,医药大法虽多,然病势缠绵,常有反复。笔者尝试运用脐周三穴四针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治疗方法 1 取穴 ①中脘:胃之募,腑之会,有调理胃肠的作用,治疗各种胃肠疾病;②天枢:大肠之募,能调理气血,通肠导滞,治疗肠腑疾病;③关元:小肠之募,任脉、足三阴之会,又为强壮要穴,有培肾固本,补气回阳之功,可治疗一切虚损之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