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坏死性筋膜炎的临床特点及早期手术治疗的必要性.方法:对9例坏死性筋膜炎患者采用早期切开引流术.结果:全部治愈,无死亡患者.结论:坏死性筋膜炎早期诊断、早期切开引流可减少毒素的吸收,是目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彭顺清 《当代医学》2011,17(34):63-64
目的 探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及预后评价.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2010年10月间收治的非手术治疗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后首日平扫,72h内行CT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对40例患者的CT动态增强扫描中,低密度坏死灶CT值0~25Hu,出血区域CT值明显高于正常胰腺组织.结论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发病原因复杂,死亡率高,临床诊断明显.采用螺旋CT增强扫描,根据扫描影像学结果,可明确诊断,为早期及时有效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坏死性筋膜炎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坏死性筋膜炎的临床特点及早期手术治疗的必要性。方法:对9例坏死性筋膜炎患者采用早期切开引流术。结果:全部治愈,无死亡患者。结论:坏死性筋膜炎早期诊断、早期切开引流可减少毒素的吸收,是目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坏死性筋膜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5例坏死性筋膜炎患者采用切开引流、换药、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结果:全部治愈。结论:坏死性筋膜炎早期诊断、早期切开引流可减少毒素的吸收,是目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我院1995~2006年间收治36例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患者。首次诊断18例,手术中诊断18例。结果内科保守治疗痊愈12例;手术探查18例,痊愈12例,死亡6例。结论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临床症状复杂,早期误诊率高,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早期诊断和及时手术探查是改善愈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探讨血坏死性胰腺炎临床特点及护理措施,总结护理经验.方法:2002~2009年收治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患者25例,观察病情及护理情况.结果:本组25例患者,非手术治疗16例,全部治愈,均无并发症.手术治疗治疗9例,死亡1例,因术后并发重度出血性休克经抢救无效而死亡.结论:加强对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观察,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争取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7.
吴健  薛晓东  刘俊玲 《吉林医学》2012,33(13):2709-2710
目的:探讨坏死性筋膜炎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16例坏死性筋膜炎患者采用早期彻底清创、全身营养支持、抗感染、创面延期修复。结果:该类患者大多数有外伤史,并具有典型的局部表现和明显的脓毒症症状。16例患者均治愈。结论:对坏死性筋膜炎进行早期诊断、彻底清创、全身营养支持、合理用药、创面延期修复,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10例肢体坏死性筋膜炎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鲍晓毅  钟小明  李维宾 《重庆医学》2005,34(12):1875-1877
目的探讨肢体坏死性筋膜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对本院近10年期间住院诊断坏死性筋膜炎的1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评估。该类患者大多数有外伤史或虫咬史,并具有典型的局部临床表现和明显的全身毒血症症状。结果10例坏死性筋膜炎患者6例治愈;2例截肢;1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平均住院时间29.8d。结论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较为少见的由细菌经皮肤黏膜破损入侵皮下组织、筋膜的急性坏死性感染,起病急,较早出现全身中毒症状、休克。早期诊断及彻底切开引流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临床医师对颈部坏死性筋膜炎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6例颈部坏死性筋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结果。结果:6例患者经手术及药物治疗,5例治愈,1例因并发脓毒血症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颈部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进展迅速、病情凶险的感染性疾病,治疗上以尽早彻底清创、应用广谱抗菌素及支持治疗为主,增加对该病的认识有利于早期诊断,并有利于提高颈部坏死性筋膜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会阴部坏死性筋膜炎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结直肠肛门病外科收治的11例坏死性筋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7例治愈,死亡4例。手术次数2-4次,平均2.5次。住院时间11-56天,平均43天。治愈患者行永久性乙状结肠造口1例。结论会阴部坏死性筋膜炎起病较急,病死率较高,治疗的关键是早期诊断,早期切开引流,反复多次的彻底清除坏死组织,有效的抗感染治疗,同时配合积极的营养支持等治疗。  相似文献   

11.
中药熏洗防治腰背肌筋膜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防治腰背肌筋膜炎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患者在辨证用药基础上,采用中药汽疗仪熏洗治疗。[结果]痊愈25例,显效9例,有效2例,优良率为94·44%。[结论]中药熏洗防治腰背肌筋膜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TENS疗法联合电针治疗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将符合病例纳入标准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联合TENS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电针疗法,2组患者在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比较两组临床疗效,3个疗程结束6个月后进行两组复发率比较。结果:2组病例经相应方法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5%;治疗组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疗程结束6个月后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电神经刺激疗法(TENS)联合电针治疗肌筋膜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腰臀部肌筋膜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综合治疗措施。方法 对 1 2 8例确诊患者分别采用动静结合、药物治疗、激痛点注射、手法治疗、手术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结果 按优、良、可、差的疗效评定标准 ,本组优 80例 ,良 34例 ,可 1 0例 ,差 4例 ,优良率达 89%。结论 腰臀部肌筋膜综合征是引起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本病只要诊断准确 ,查清病因 ,综合治疗 ,处置适当 ,加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毅力 ,是完全可以治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医用三氧联合利多卡因注射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腰背肌筋膜炎患者11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6例。治疗组给予医用三氧联合利多卡因痛点注射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与复方地塞米松棕榈酸酯混合液痛点注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52/56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4.6%(53/56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用三氧联合利多卡因用于腰背肌筋膜炎治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生物陶瓷火罐结合刺络放血疗法治疗背肌筋膜炎患者临床疗效.方法 将62例确诊为背肌筋膜炎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1人,一组选取阿是穴2处刺络放血、痛点肌肉起止点及膀胱经吸拔生物陶瓷火罐共10枚,留置10 min,隔天1次,共15次,30 d;另一组予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塞来昔布200 mg,日1次,共30 d.结果 疗程结束后及3月后随访两组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atthel指数及SF-36、PCS及MCS评分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数值有上升趋势.两组总有效率相当(P>0.05),但治疗组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生物陶瓷火罐结合刺络放血可有效改善背肌筋膜炎症状,减少复发率,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彭英  彭兴甫  牟洪宇  易明亮  朱德军  余茜   《四川医学》2017,38(10):1165-1167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得宝松联合臭氧注射在跖肌筋膜炎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8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跖肌筋膜炎患者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33例:试验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行得宝松2.5mg+2%利多卡因1 m L+0.9%生理盐水1m L联合医用臭氧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得宝松2.5mg+2%利多卡因1m L+0.9%生理盐水1m L充分混匀后注射治疗。对比两种方法治疗跖肌筋膜炎的疗效。结果 66例患者全部得到随访。试验组治愈率66.7%,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率39.4%,总有效率87.9%,两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跖肌筋膜厚度在治疗后都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得宝松联合医用臭氧注射治疗跖肌筋膜炎,能显著改善患者症状,效果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三氧压痛点注射治疗急性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肌筋膜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氧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每例患者每次选取2~3个压痛点,三氧组每个压痛点先注入0.67%利多卡因1ml,再注入30%医用三氧1~3ml。对照组将0.67%利多卡因与地塞米松1mg配成混合液2~3ml,每个痛点注入1ml。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结束时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氧组治疗结束时患者满意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三氧压痛点注射治疗急性肌筋膜炎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在脊柱结核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从病原学角度出发探讨脊柱结核手术病灶的切除范围。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25例脊柱结核患者病灶硬化壁、硬化壁外“亚正常骨”以及干酪样坏死组织中的结核分枝杆菌Ag85BmRNA。结果干酪样坏死组织、硬化骨组织、亚正常骨组织Ag85BmRNA检测阳性率分别76%(19/25)、64%(16/25)、28%(7/2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报告时间2d。结论(1)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脊柱结核病灶中结核分枝杆菌,具有快速、灵敏、特异性高等特点;(2)脊柱结核病灶硬化壁中存留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核菌;(3)亚正常骨组织应根据具体情况并结合影像资料判断切除范围。  相似文献   

19.
小儿坏死性肠套叠外科治疗93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坏死性肠套叠的病因、诊断、低压空气灌肠复位的作用、手术治疗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经手术治疗的93例小儿坏死性肠套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9例原发性肠套叠,14例继发性肠套叠。套叠类型为回-结肠型73例,小肠型15例,结-结肠型5例。全组均行套叠复位加坏死肠段切除一期吻合术。术前误诊5例,死亡3例。结论:(1)局部解剖因素是小儿肠套叠发生的主要原因;(2)B超检查有助于肠套叠的诊断;(3)对于复发性肠套叠不宜反复多次地进行低压空气灌肠复位;(4)手术原则是对于高度怀疑肠管坏死的不能姑息,应积极切除,但同时亦应尽可能多地保留有活力的肠管及回盲瓣。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壮医经筋疗法治疗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50例肌筋膜炎患者,采用壮医经筋疗法(经筋疗法:经筋推拿手法+壮医火针+拔火罐,三法合形成的三联疗法)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治愈888例,好转620例,无效42例,有效率97.29%。结论:壮医经筋疗法治疗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好,操作简便,安全性高,适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