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的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是以锁骨为定位标志的,即以锁骨下1 ~2cm或以锁骨下外1/3处为穿刺点.因为锁骨有一定的活动度,定位点随锁骨位置改变而不确定,穿刺难度大,对初学者来说较难掌握[1],因为肋骨相对固定,这里介绍一种以第二肋骨为定位标志的新定位法,穿刺容易掌握,成功率高,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1952年Aubaniac[1]首先推荐了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由于此法不受药物浓度及快速输液限制而成为重症监护病房(ICU)重要的操作之一.但锁骨下静脉穿刺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高,操作不当也会引起一些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2-3].笔者于2011年3月至2012年6月对75例患者采用改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明显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简称“锁穿”)因其易于定位、血流量充足、置管后活动不受限制,不仅可为危重患者的补液、补血、化疗等建立一个良好通道,而且在手术麻醉、测定中心静脉压、紧急置人心内起搏导管等方面亦是重要的静脉穿刺方法。临床常用三中点法进行穿刺,我们总结了实践中三中点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失败的常见原因及其对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是临床常用操作,由于锁骨下静脉解剖位置关系,较难穿刺,易并发气胸、大出血等.传统的锁骨下静脉穿刺径路有锁骨上径路和锁骨下径路,后者多用.锁骨下径路有锁骨下中点进针、锁骨中内1/3处进针、锁骨中外1/3处进针、三中点进针等,给初学者带来较多困惑.本科尝试以锁骨下窝最凹陷点进针,目标穿刺点(靶点)为锁骨中内1/3处,并与锁骨下中点法相比较,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和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其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深静脉穿刺技术[1].其对于需要反复多次进行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PICC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选择,避免了反复静脉穿刺所致的机械性静脉炎或化疗药物外渗的化学性静脉炎与组织坏死[2].PICC的常规穿刺点位于肘关节下2横指处[3],肘关节上部的贵要静脉或头静脉穿刺.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有的患者肘窝处的静脉非常差,无法找到穿刺点,我科自2003-2010年经肘关节下静脉(贵要静脉的延续)穿刺留置PICC后,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进展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在临床抢救危重病人,完全胃肠外营养、应用抗癌药物、紧急安装临时或永久性心脏起搏器、血液透析和各种介入治疗中建立了简便、安全、快速的途径,效果良好,现就国内外有关文献,对其方法、材料及并发症预防综述如下。1 置管方法11 穿刺体位病人取头低肩高(肩下垫枕)或平卧位,头转向对侧,以显露胸锁乳突肌外形[1]。但在进行锁骨下路径穿刺时,可以让受术者尽量外展上臂以增大锁骨下静脉直径,以利于穿刺和插管[2]。12 穿剌路径锁骨下静脉穿刺路径包括锁骨上入路和锁骨下入路二种方法。121 锁骨上进路法(1)平分线法[1,2]…  相似文献   

7.
杜华  李峰  申邢  王先爱 《全科护理》2013,(34):3224-3225
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Seldinger技术(modified seldinger technique,MST)进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因能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机械性静脉炎、穿刺点感染、血栓等相关并发症,提高舒适度,近年来已逐步在临床应用.但与传统的PICC置管相比,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Seldinger技术在穿刺方法上有很大区别,操作者需有熟练的PICC置管技术的基础,再经过血管超声知识培训,临床不断练习与实践,才能逐步提高置管成功率.我院2012年10月开展此项技术,主要应用于外周静脉条件差的肿瘤病人及院内疑难输液会诊,目前共置管198例.置管时有4例误穿动脉,现分析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Seldinger技术置入PICC时误穿动脉的原因,并总结对策.  相似文献   

8.
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后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锁骨下静脉置管术(简称锁穿),系指末端位于锁骨下大的中心静脉导管.由于导管开口于中心静脉,管口周同的血流量比末稍静脉大,液体容易输注,而对刺激性的药物输注时血管壁不会造成伤害因而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1].  相似文献   

9.
锁骨下静脉置管术(简称锁穿),系指末端位于锁骨下大的中心静脉导管.由于导管开口于中心静脉,管口周同的血流量比末稍静脉大,液体容易输注,而对刺激性的药物输注时血管壁不会造成伤害因而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1].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放射解剖学方法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锁骨下径路)的新定位标志和方法.方法 85例患者行相关标志的放射解剖学和实际体表测量,进行校正、比较和分析,提出新的定位标志.采用区组随机法,8位初学者分别采用新方法和传统方法共穿刺168例患者,比较其穿刺成功率.结果 A点(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外缘与锁骨下缘交点)、B点(喙突-体表中线距离的中线与锁骨下缘交点)、C点(胸大肌三角肌顶点-体表正中线距离中点处的锁骨下缘)离锁骨下静脉与锁骨下缘交点(D点)解剖距离近;初学者采用新方法成功率显著提高(P=0.009),穿刺时间显著减少 (P=0.001).结论 A点、B点和C点可作为锁骨下静脉穿刺的定位参考,初学者采用新定位标志和方法可显著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时间.  相似文献   

11.
低位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法的改良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改良低位颈内静脉的穿刺置管方法并进行临床验证.方法选择肝胆手术病人共400例行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穿刺点定位在胸锁乳突肌前缘,锁骨上缘约2.0~2.5cm,穿刺针方向针对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外侧缘.结果试穿成功率统计,首次试穿成功354例(88.50%),2次试穿成功为38例(9.50%),3次以上试穿成功为8例(2.00%);正式穿刺置管成功率统计,首次穿刺置管成功349例(87.25%),2次穿刺置管成功37例(9.25%),3次以上穿刺置管成功9例(2.25%),改用其他途径穿刺置管成功5例(1.25%).误穿动脉4例(0.10%),无1例发生气胸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改良的低位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快捷,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方法.  相似文献   

12.
锁骨下静脉穿刺方法的改进与应用体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进行危重病急救、测量中心静脉压、肠外营养等操作时 ,均要进行深静脉穿刺。由于颈内和股静脉穿刺存在固定困难和易污染等原因 ,我们多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 (以下简称“锁穿”)。传统的穿刺方法操作烦琐 ,定位困难 ,穿刺成功率低。我们对此稍加改进 ,不仅利于操作 ,并使成功率大大提高 ,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穿刺材料 所有穿刺的深静脉导管均选用美国生产的ARROW。1 2 操作方法 我们采用的是锁骨下入路法。1 2 1 传统穿刺法 很多教科书和书籍都认为在穿刺时病人取平卧位 ,两肩胛间及 (或 )穿刺侧肩胛下垫一小枕 ,使双肩…  相似文献   

13.
万永慧  冯翎  陈三妹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8):1670-1671
目的探讨血管超声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在静脉置管困难病人应用的可行性与优越性。方法选择需长期静脉治疗的静脉置管困难者入组。入选标准:肘部血管无法触及的肥胖病人、长期化疗4~6周期以后、长期静脉治疗外周血管损伤者、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病人80岁以上,小儿患者7岁以下。对穿刺成功率、穿刺次数、穿刺时间、静脉炎发生率、血栓发生率、患者的疼痛评分进行了观察和统计。结果超声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在静脉置管困难病人的应用中穿刺成功率为100%,大大减少了穿刺次数,缩短了穿刺时间,避免了静脉炎和血栓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的疼痛。结论超声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在静脉置管困难病人的应用,将盲穿改为可视置管,具有准确的定位导针系统,易于掌握,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病人的痛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其导管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为需要中长期输液及输注刺激性药物的患儿提供静脉通路[1].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技术操作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应用方法为:患者去规平卧、头偏向对侧,常规消毒,铺巾,局麻后,穿刺针从锁骨中点至中外1/3点,锁骨下1~2cm范围内穿刺,针尖指向胸锁关节内上缘,针干与胸壁呈15°~30°进针,回抽到静脉血后,置入硅管固定.296例中穿刺成功率99%,平均留置导管时间56d,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认为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操作安全,成功率高,在肿瘤患者中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与护理进展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于卫华 《护理研究》2004,18(1):21-23
中心静脉通道是使用人体大静脉 ,如上、下腔静脉直接快速输注大量液体进入血循环 ,是由导管头的位置所定义而不是插入位置来定义 ,导管头必须位于上腔静脉 -右心房交界处或下腔静脉 ,通过锁骨下静脉、颈内外静脉、头静脉或正中静脉进入上腔静脉入口 ,通过股静脉、大隐静脉进入下腔静脉 ,导管的插入通过经皮穿刺Seldinger技术及静脉切开的方法实施 ,通过胸透或荧光造影调整置管深度[1] 。1 中心静脉置管 (CVCs)的类型[2 ]  临床常见的有以下 4种类型 :中心型CVCs、隧道型CVCs、末梢插入型CVCs(PICC)和置管术。2 置管方法2 .1 锁…  相似文献   

17.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可用作中心静脉压监测、输血、补液、各种治疗用药及胃肠外营养的通道。但是随着该技术的普及、推广,临床上也逐渐出现了一些安全问题。2005年10月,我科在为1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患者拔除锁穿管的过程中,出现导管断裂的危险情况,我科医护人员予以成功抢救,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热敷预防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以其明显的优势已被广泛应用,它为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输液通道[1].与颈内静脉穿刺、锁骨下静脉穿刺比较,PICC操作简单、安全、方便,在直视血管下穿刺,避免了盲穿引起的血胸、气胸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颈内静脉置管是临床治疗的重要途径之一.临床上多采用传统的以解剖标志定位穿刺法进行穿刺,一次成功率低,有时还可出现较严重的合并症.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术在直视下进行准确定位和穿刺,成功率高[1].  相似文献   

20.
1例锁骨下静脉导管断裂患者的抢救及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可用作中心静脉压监测、输血、补液、各种治疗用药及胃肠外营养的通道。但是随着该技术的普及、推广临床上也逐渐出现了一些安全问题。2005年10月,我科在为1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患者拔除锁穿管的过程中,出现导管断裂的危险情况,我科医护人员予以成功抢救,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