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身麻醉下术中知晓情况的调查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全身麻醉技术下,术中知晓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可能原因.方法:行全身麻醉的择期或急症外科手术病人1 800例,均未行脑电生理功能监测.术后第1天及第4天随访患者,调查术中知晓发生率.结果:1 800例患者中,发生肯定术中知晓的有13例(0.72%),术中做梦者145例(8.1%),145例患者中女性患者为108例(74.5%),接受异丙酚麻醉者114例(78.6%).结论:术中知晓与ASA分级水平相关,但与年龄、性别无关.而术中做梦的发生与年轻女性及异丙酚麻醉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减少术中知晓发生率的途径,调查全麻术中知晓的发生率,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 300例行全身麻醉的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一般资料和麻醉药物用法用量,术后2次用标准化询问方式调查术中知晓的发生情况.所有患者分为3组:无知晓、可疑知晓和术中知晓.结果:肯定术中知晓的有21例(0.91%),术中可疑知晓的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小儿全麻术中知晓发生率的情况,并分析导致术中知晓发生的可能原因.方法 随机选择进行全身麻醉手术的患儿2000例,于术后第2天对患儿术中知晓发生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方差分析、X2检验等统计方法分析与术中知晓与性别、年龄、体质量、是否使用肌松药、麻醉方法等是否存在关联.结果 在随访的2000例患儿中,有肯定知晓16例(0.8%),可疑知晓34例(1.7%),无知晓1950例(97.5%).3组患儿使用肌松药与否、麻醉方法会影响术中知晓的发生,且使用肌松药、行气管插管时更易发生术中知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我国小儿全麻术中知晓的发生率较高,在多种手术中均有发生,且使用肌松药、行气管插管能明显提高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或限期手术病人的术中知晓发生率,分析可能引起术中知晓的原因。方法随机选择接受全身麻醉的择期或限期手术病人500例,于术后1d及4d对病人是否存在术中知晓行问卷调查,对存在术中知晓的病人记录感知觉,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可能影响术中知晓的因素。结果共10例(2.0%)病人存在术中知晓,其中1例病人对手术过程有明确的描述,另9例患者仅述及手术期间做梦,无痛觉及其他感知觉。而病人的性别、年龄、体重、ASA分级、麻醉前用药、麻醉方法、手术时间、手术类型、术中循环状态对术中知晓的发生无显著影响。结论术中知晓在多种类型手术中均有发生,无确切的因素可影响术中知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张莉 《吉林医学》2011,(36):7758-7758
目的:明确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术中知晓的发生率,对可能引起术中知晓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随访单纯全身麻醉和全身麻醉复合阻滞麻醉的择期手术患者共180例,术后1~3 d回访。对存在术中知晓的患者记录知晓时的感知觉、心理反应,进行回归分析对可能与术中知晓有关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80例中共有4例患者(2.2%)发生术中知晓。年龄是发生术中知晓的影响因素。结论:术中知晓可在多种择期手术中散发。年龄是全身麻醉患者术中知晓的影响因素。发生无痛知晓的患者术中及术后并没有出现明显的焦虑和后遗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全麻下颌面外科患者术中知晓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可能发生的原因,探索预防和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330例全麻下手术患者,术后1~3 d内对其术中知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影响患者术中知晓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330例手术患者中术中知晓患者有4例(1.2%),其中1例感知疼痛并听到医务人员谈话;2例仅听到医务人员谈话;1例仅有做梦感.结论:护士应做好全麻患者术前访视、麻醉诱导期注意手术室环境和配合好麻醉医生麻醉工作、术中注意减少知晓发生因素、术后做好心理护理及随访工作,护士应掌握相关的麻醉知识,积极配合麻醉医生,预防术中知晓发生,以减少患者术后的不良心理应激.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在全身浅麻醉下行妇科附件良性肿瘤腹腔镜手术中患者的知晓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择900例在全身浅麻醉下行腹腔镜手术的妇科附件良性肿瘤患者,术后第1天及第2天调查患者有无术中知晓情况并统计知晓率,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900例中有11例发生术中知晓,知晓率为1.22%。术中知晓的发生与年龄、术中低血压、过早停药、急诊手术等因素有关。结论妇科附件良性肿瘤腹腔镜手术全身浅麻醉知晓与年龄、术中低血压、过早停药、急诊手术等因素有关。预防术中知晓的根本措施在于合理监测麻醉深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全身麻醉后患者出现术中知晓的发生率以及导致出现该状况的主要因素。方法选取2016-2017年某院收治的198例行全身麻醉手术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术后对患者以问卷调查的方式统计术中知晓的情况,并根据数据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根据术后的问卷统计,术中共有1例患者出现术中知晓的情况,其发生率为0.5%。其中术中患者性别、插管困难以及ASA分级为导致术中知晓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根据此次研究结果发现,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出现术中知晓的发生率较低,而导致出现术中知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患者的性别、ASA分级和术中插管困难,以期为麻醉工作提供参考,避免出现麻醉引起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9.
避免麻醉中知晓的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焱林 《广东医学》2005,26(6):726-727
全麻期间可能发生麻醉中知晓,患者诉说术中的痛苦文献中时有报道[1]。Vickers(1987)将麻醉深度不够分成两个等级:回忆(recall)和觉醒状态(wakefullness)。回忆或保持记忆是患者能回忆麻醉下发生的事情,知晓(awareness)相当于记忆。产科和心脏麻醉中知晓的发生率较高。Phillips等报道,700例心脏手术患者中,麻醉中知晓的发生率为1.1%。另一研究显示,3076例在全麻下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中有1%能回忆术中情况。英格兰一项近期研究报道,常规外科手术麻醉中知晓的发生率为0.2%。最近前瞻性的研究证明术中知晓的发生率在0.0015%~0.2%[2]。美国每年…  相似文献   

10.
全身麻醉下患者是否存在意识问题一直受关注.有报道全麻术中知晓的发生率为0.001 5%~0.2%,美国每年有3~4万例患者发生术中知晓[1],近年来逐渐引入听觉诱发电位(AEP)监测临床麻醉深度,通过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进行定量评估.本研究拟通过观察全麻诱导插管期间AAI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探讨理想的插管条件及可能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1.
<正>第一次明确报道的全身麻醉中知晓是1950年Winterbottom[1]的患者,2007年好莱坞影片讲述了一个年轻患者'清醒'地经历一场心脏手术,让世人了解了神秘医学的冰山一角,越来越多的人不仅仅是医务工作者关注术中知晓。而术中知晓是指在全身麻醉过程中患者能回忆术中发生的事情,并能告知有无疼痛等情况,是罕见的麻醉并发症,发生率在0.1%~0.2%(儿童中0.2%~1.2%),高危人群达1%[2]。一项多中心、大样本的国内术中知晓的调查显示,术中知晓的发生率为0.4%,可疑知晓率为0.4%[3]。  相似文献   

12.
全身麻醉患者术中知晓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迅 《吉林医学》2010,31(18):2873-2873
目的:探讨目前全身麻醉方法行择期手术,术中知晓的发生率并分析可能引起术中知晓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全身麻醉的1 800例择期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硫喷妥钠、恩氟烷静吸复合全身麻醉。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可能与术中知晓有关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 800例患者中,发生肯定术中知晓的13例(0.72%)。结论:术中知晓可在多种择期手术中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全身麻醉患者发生术中知晓的发生率、高危因素及特征,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2010年全身麻醉患者中发生术中知晓的28例病例。结果:全身麻醉患者术中知晓的发生率为0.07%;该组病例特征为:①男性的发生率大于女性;②多见于麻醉手术时间小于1h的"短小手术";③麻醉方式主要表现在静脉复合麻醉中,但均未使用苯二氮卓类药;④长期口服"安眠药"和长期饮酒的患者发生率高,且术中未实施脑功能监测;⑤术后一定时间内存在较严重的心理和精神障碍,但治疗效果明显。结论:全身麻醉期间发生术中知晓可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心理和精神障碍;应加强术前评估和预防,特别是男性、短小手术和长期使用安眠类药物等高危患者尤其应预防性地使用苯二氮卓类药+以吸入麻醉为主的复合麻醉,术中应实施BIS等监测;重视术后回访和及时的心理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麻醉和镇痛方法对老年患者非心脏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103例拟行择期开腹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接受全身麻醉继以术后静脉镇痛(全身麻醉组,53例)或全身-硬膜外复合麻醉继以术后硬膜外镇痛(全身-硬膜外复合麻醉组,50例).分别在术前1日和术后第7天对患者进行神经精神功能9项测验,各测验项目术后值功能降低等于或超过术前值的20%判定该项目出现术后功能恶化;一个患者术后有2个或2个以上的测验项目出现功能恶化判定该患者发生了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结果:92例患者完成了手术前后神经精神功能测验.术后第7天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全身麻醉组为44.4%(20/45例),全身-硬膜外复合麻醉组为48.9%(23/47例),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受教育年限短和普通外科手术是发生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患者在腹部手术后早期有46.7%的患者发生了认知功能障碍,但不同的麻醉和术后镇痛方法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受教育年限短和普通外科手术是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研究Narcotrend监测仪在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中麻醉深度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全身麻醉下行直肠癌手术的老年患者90例,随机分成浅麻醉组、深麻醉组和对照组,各30例。浅麻醉组和深麻醉组使用常规监测外加Narcotrend监测仪监测患者的麻醉深度。观察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t1)、术后睁眼时间(t2)、拔管时间(t3)、术后定向力的恢复时间(t4)以及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的用量;调查患者术中知晓情况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情况。结果 3组患者的t2、t3、t4以及丙泊酚的用量依次升高且两两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t1和瑞芬太尼的用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中3组患者均未出现术中知晓的情况,深麻醉组有1名患者(3.33%)出现POCD,其他两组没有出现。结论在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中应用Narcotrend监测仪监测麻醉深度可以适当减少麻醉药用量,缩短患者苏醒时间、促进患者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两种不同的麻醉方法应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下肢手术中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择期行下肢手术老年冠心病患者30例,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E组)和全身麻醉组(G组),每组15例.E组:选择L2~3间隙行连续硬膜外麻醉. G组:咪唑安定-芬太尼-维库溴铵实施麻醉诱导,麻醉维持使用丙泊酚.观察并记录各组入室、手术开始、手术开始后10 、20 、30 、40 min、手术结束时的收缩压(S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ECG ST-T变化和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术后3 d cTn I(肌钙蛋白Ⅰ).结果:两种麻醉方法有效性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组与G组相比较,从手术开始直至结束,SBP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G组围术期高血压和窦性心动过速发生率分别为87%和80%,与E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nI术后第1天、第2天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术后第3天E组与G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围术期ECG ST-T改变,G组与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对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但围术期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高,对ECG ST-T和cTnI的影响较大.可以认为连续硬膜外麻醉较全身麻醉更为安全;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下肢手术.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采用腹腔镜技术处理泌尿外科疾患十余年2 000例患者的经验.方法 1999年1月-2009年9月,采用腹腔镜技术治疗泌尿系疾病患者2 000例,手术均采用全身麻醉,采用后腹腔入路1 821例,经腹腔入路179例;传统腹腔镜手术1 949例(包括器官毁损、切除术1 582例和器官保留、修复、重建术387例),单通道腹腔镜手术31例.结果 手术一次成功率为96.7%(1 934/2 000),手术时间为35~480 min,平均手术时间为(135±48)min出血量为10~3 500 mL,平均出血量为(40±25)mL,需要输血的病例为138例,占全部病例的6.9%;平均住院时间为(8.1±4.6)d,随访3~120个月.合并症发生率为5.5%(110/2 000),主要并发症为术中出血(2.6%,52/2 000)、高碳酸血症(1.5%,29/2 000)、切口感染(0.6%,12/2 000)、后腹腔脓肿(0.2%,4/2 000)及术后出血(0.45%,9/2 000)等.结论 传统腹腔镜手术技术已日益成熟,涉及泌尿外科的各种术式,可以达到满意的效果.单通道腹腔镜手术的切口更小,更美观,尽管操作难度较高,仍具有很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和全身麻醉在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手术麻醉。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集的股骨颈骨折手术老年患者30例进行研究分析,按照随机教字表分组方式将股骨颈骨折手术老年患者分为腰硬麻醉组和全身麻醉组各15例,全身麻醉组股骨颈骨折手术老年患者给予全身麻醉.腰硬麻醉组股骨颈骨折手术老年患者给予腰硬联合麻醉,诱导前、术中以及术后30分钟测定2组血糖情况,记录2组股骨颈骨折手术老年患者的麻醉药物用量,记录麻醉维持时长,并比较2组的术中和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腰硬麻醉组股骨颈骨折手术老年患者血糖低于全身麻醉组,麻醉维持时间长,药物用量少,數据统计P<0.05。腰硬麻醉组术中和术后的不良反应低于全身麻醉组,数据统计P<0.05。其中,腰硬麻醉组的术中出现低血压有1例,出现高血压0例,出现心动过缓1例,总发生率是13.33%。全身麻醉组的术中出现低血压有2例,出现高血压2例,出现心动过缓2例,术后出现恶心呕吐2例,肺部感染1例,总发生率是60.00%。结论:在股骨颈骨折手术的治疗中,腰硬联合麻醉的麻醉效果显著优于全身麻醉,药物用量少,安全性高,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9.
文伟名 《安徽医学》2013,34(1):45-47
目的探讨BIS监测下全身麻醉在宫颈癌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在全麻下行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142例,观察组71例,依据BIS监测值调整麻醉深度;对照组71例,依据Narcotrend(NT)监测仪调整麻醉深度。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变化、麻醉恢复、药物用量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变化和麻醉恢复以及药物用量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发生术中知晓1例,怀疑术中知晓2例。结论 BIS监测使宫颈癌患者全身麻醉期间血压和心率波动小,麻醉恢复快,麻醉用药量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0.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对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永涛 《中国医药导报》2009,6(29):31-32,3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对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是否有差异.方法:随机选取60例行择期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的老年患者,接受全身麻醉.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第4天给予MMSE行神经精神功能测验.术后值降低、等于或超过2分则判定为出现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结果:60例中共9例发生POCD.腹腔镜组发生率为13.33%(4/30),开腹组发生率为16.67%(5/30),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19>0.05);两组间的认知功能各项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内术前与术后MMSE评分比较,延迟回忆力、注意计算力、语言能力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对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无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