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反复自然流产患者辅助性T细胞17(Th17)免疫应答情况及其与Th1、Th2和Treg细胞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检测反复自然流产患者30例(观察组)及健康早孕体检者38例(对照组)外周血中的IL-17、T-bet、GATA-3和FoxP3mRNA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IL-17mRNA、T-bet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而GATA-3mRNA、FoxP3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01):观察组Th1/Th2和Th17/Treg的比值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Th17细胞参与了反复自然流产的免疫应答,Th1/Th2和Th17/Treg细胞之间的平衡在妊娠的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华巧 《吉林医学》2014,(18):4047-4048
<正>支气管哮喘病具有反复性、周期性及长期性等特点,其发病机制非常复杂,主要由T淋巴细胞、嗜酸粒细胞及肥大细胞等细胞参与的炎性反应慢性气道疾病,在免疫活性细胞中,其细胞因子为效应因子,免疫调节能力强大,处于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的中心地位,细胞因子中起主要作用的因子为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等。近些年,研究发现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炎性反应细胞与因  相似文献   

3.
病毒性心肌炎是儿科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在急性病毒感染后大约有5%的人群发病。现已证明可引起心肌炎的病毒有20余种,其中嗜心性柯萨奇B组病毒感染占50%,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因病毒每隔数年发生变异、故人类常常缺乏对其的免疫力而致病。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至今仍不甚明了,但大多数人认为发病与病毒对心肌的直接损伤以及病毒感染后引起细胞、体液免疫反应介导的心肌直接损害有关,尤以后者为主。国外学者对细胞因子在病毒性心肌炎的作用进行了研究,认为细胞因子在心肌炎和心肌病的心肌损伤中起作用。本文通过对30例病毒心肌炎患儿IL-1β、IFN-γ、IL-4水平的检测,探讨细胞因子在心肌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卒中相关感染(SAI)患者血清皮质醇及血浆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方法连续收集发病24 h内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或脑出血患者共85例,根据入院7 d内有无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n=29)和非感染组(n=56)。分别于入院第1天和第7天,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皮质醇水平,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反应测定血浆IFN-γ、IL-4和IL-10水平。采用多因素非条件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SAI的易感因素。结果入院第1天和第7天,感染组皮质醇、IL-4和IL-10水平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P<0.05),IFN-γ水平显著低于非感染组(P<0.05)。入院第1天,相关性分析显示,皮质醇与IFN-γ水平呈负相关(r=-0.299,P=0.024),与IL-4、IL-10水平呈正相关(r=0.298,P=0.040;r=0.306,P=0.02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第1天皮质醇水平升高是SA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0.903,95%可信区间为0.816~1.000,P=0.05)。结论皮质醇、IFN-γ、IL-4和IL-10在S...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血清中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水平与HBV-DNA载量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血清中IFN-γ、IL-10、TGF-β1的水平.荧光定理PCB法测血清HBV-DNA载量.结果 IFN-γ水平与HBV-DNA载量呈负相关(r=-0.325,P<0.01);IL-10水平与HBV-DNA载量呈正相关(r=0.343,P<0.05);TGF-β1与HBV-DNA载量无明显相关性(r=0.093,P<0.01).结论 血清中细胞因子IFN-γ、IL-10及TCF-β1与HBV-DNA复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γδT 淋巴细胞Toll 样受体4(TLR-4)蛋白表达的影响,及TGF-β1 对γδT 淋巴细胞分泌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的影响。方法 从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分离纯化γδT 淋巴细胞,并用外源性TGF-β1、脂多糖(LPS)刺激γδT淋巴细胞,分为4 组培养:空白对照组、LPS 组、LPS+TGF-β1 组、TGF-β1 组。培养12 d 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淋巴因子IFN-γ、IL-2 的表达,Western blot 检测TLR-4 蛋白的表达,PCR 检测TLR -4 基因的转录。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LPS 组、LPS+TGF-β1 组TLR-4 蛋白的转录及表达水平升高(P <0.05),淋巴因子IL-12 和IFN-γ 的表达增加;TGF-β1 组TLR-4 蛋白的表达、转录及IL-2 的表达降低(P <0.05)。与LPS 组相比,LPS+TGF-β1 组TLR-4 蛋白的转录及表达、淋巴因子IL-12 和IFN-γ 的表达降低(P <0.05)。结论 TGF-β1 能抑制γδT 淋巴细胞TLR-4 蛋白的表达,降低γδT 淋巴细胞分泌IFN-γ、IL-2 淋巴因子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白芍总苷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IFN-γ、IL-4和IL-17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白芍总苷治疗前后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IFN-γ、IL-4和IL-17的研究,探讨白芍总苷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作用机制。方法:用ELISA法分别检测3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经白芍总苷治疗前、后及3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中IFN-γ、IL-4和IL-17的浓度。结果:白芍总苷治疗前,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IL-4浓度(41.65±6.87pg/mL)和IL-17浓度(18.05±2.62pg/mL)较健康对照显著增高(P<0.001),而IFN-γ浓度(34.62±7.28pg/mL)则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53.26±9.04pg/mL)(P<0.001)。治疗后,IL-4(24.24±4.32pg/mL)和IL一17(14.32±1.59pg/mL)的浓度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01),而IFN-γ浓度(48.32±8.63pg/mL)较治疗前明显增高。但在治疗后IFN-γ(48.32±8.63pg/mL)、IL-4(24.24±4.32pg/mL)、IL-17(14.32±1.59pg/mL)与健康对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性荨麻疹患者的血清中存在高水平的IL-4和IL-17;经白芍总苷治疗后血清中IL-4和IL-17明显降低;白芍总苷可能通过影响Th2、Thl7细胞相关因子来发挥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反复自然流产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百分率和IL-8、IL-10含量变化及可能产生的作用进行探讨。方法采用三色流式细胞术检测120例反复自然流产患者、120名正常妊娠妇女和120名正常非妊娠妇女外周血中CD4+CD25+Treg细胞比例,ELISA法检测上述研究对象IL-8和IL-10含量。结果反复自然流产组妇女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的百分率和IL-10水平明显低于正常非妊娠组和正常妊娠组.而IL-8明显高于正常非妊娠组和正常妊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IL-8和IL-10水平与反复自然流产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孟鲁司特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舒利迭)治疗对哮喘患者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Treg)细胞平衡以及白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表达的影响.方法 临床纳入126例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床位单双号分为两组各63例.其中63例患者采用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作为对照组,另63例患者在上述基础上联合孟鲁司特治疗作为研究组.观察两组患者肺功能水平变化情况、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情况以及免疫功能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FEV1、FVC以及FEV1/FV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FEV1、FVC以及FEV1/FVC水平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IL-4、IFN-γ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IL-4、IFN-γ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Th17、Treg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Th17、Treg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孟鲁司特联合舒利迭治疗哮喘效果较好,明显提高患者肺功能水平,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免疫功能,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0.
在免疫系统中,IFN-γ和IL-4是一对重要的相互调节细胞因子,IFN-γ?属于TH1类细胞因子,其功能主要是促进细胞免疫,IL-4属于TH2类细胞因子,其主要功能是促进体液免疫。了解不同运动负荷中有机体IFN-γ和IL-4的变化规律,可以为进一步的探讨运动影响免疫功能的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免疫系统中,IFN-γ和IL-4是一对重要的相互调节细胞因子,IFN-γ?属于TH1类细胞因子,其功能主要是促进细胞免疫,IL-4属于TH2类细胞因子,其主要功能是促进体液免疫。了解不同运动负荷中有机体IFN-γ和IL-4的变化规律,可以为进一步的探讨运动影响免疫功能的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SLE患者外周血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regulation T cells,Tr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分析它们在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SLE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外周抗凝静脉血,分离纯化T淋巴细胞。PE标记的抗CD4单抗,FITC标记的抗CD25单抗,作双色流式细胞术,分析SLE患者外周血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百分率,ELISA法检测调节性T细胞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SLE患者外周血Tr细胞的数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2.83±1.05)%vs(5.07±0.59)%,P<0.05];患者血清中IL-10、TGF-β1的含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IL-10:(29.48±13.69)pg/ml vs(43.10±14.95)pg/ml;TGF-β1:(170.04±91.58)pg/ml vs.(254.75±130.41)pg/ml,P<0.05]。患者外周血Tr细胞的比例与血清中IL-10、TGF-β1的含量呈正相关(r1=0.53,r2=0.64,P<0.05)。结论:SLE患者外周血存在细胞免疫功能失调,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数量与功能状态发生改变,T淋巴细胞耐受机制的破坏可能与SLE的免疫学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17(Th17)和调节性T细胞(Treg)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白介素17(IL-17)、白介素23(IL-23)、 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住院治疗的104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分组,轻型颅脑损伤组(A组)34例,中型颅脑损伤组(B组)38例,重型颅脑损伤组(C组)32例。另选取同期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D组)。受伤后次日清晨分别采集各组的外周静脉血,采用ELISA检测IL-17、IL-23、 TGF-β1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h17细胞和Treg细胞的比例。结果 各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的Th17细胞、IL-17及IL-23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重型颅脑损伤组显著高于轻型和中型颅脑损伤组(P<0.05),中型颅脑损伤组显著高于轻型颅脑损伤组(P<0.05);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Treg细胞及TGF-β1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重型颅脑损伤组显著低于轻型和中型颅脑损伤组(P<0.05),中型颅脑损伤组显著低于轻型颅脑损伤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轻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Treg细胞及TGF-β1水平降低不明显(P>0.05)。结论 Th17/Treg细胞失衡参与急性颅脑损伤后免疫炎性反应过程,Th17过亢及Treg不足可能与急性颅脑损伤后的脑损伤程度相关,检测Th17/Treg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有助于评估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患者IFN-γ、IL-4、IL-10水平变化及其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关系。方法 ELISA法检测20例1型糖尿病患者、20例LADA患者、20例2型糖尿病患者、20例正常对照外周血血清中IFN-γ、IL-4、IL-10水平,放免法测定C-肽和胰岛素的空腹及餐后2h水平,评价胰岛β细胞功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3组IFN-γ、IL-4、IL-10水平均有显著升高。IFN-γ测定结果显示LADA组低于T1DM组,高于T2DM组;IL-4和IL-10测定结果显示LADA组低于T2DM组,高于T1DM组。T1DM组和LADA组空腹及餐后2hC-肽和胰岛素显著降低,T2DM组和对照组空腹C-肽和胰岛素无显著差异,餐后2hC-肽和胰岛素均显著增高。结论 LADA患者细胞因子水平紊乱,导致细胞免疫功能失衡,可能是其胰岛β细胞功能损害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16.
瘿气灵对Graves病患者血清IFN-γ、IL-4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瘿气灵对Graves病(GD)IFN-γ、IL-4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收集初发未治确诊为GD的患者147例,随机分成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另设1组健康人为健康对照组。中西医结合组按中医辨证符合虚证(心肝气阴两虚)、实证(肝胃火旺)及虚实夹杂证。治疗组用瘿气灵;西药对照组用他巴唑。疗程为3月。采用超敏ELISA法在治疗前后检测各组血清IFN-γ(干扰素-γ)和IL-4(白细胞介素-4)值,计算二者比值。结果:各治疗组治疗前IFN-γ、IL-4值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IFN-γ/IL-4值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各治疗组治疗后IFN-γ、IL-4值均较治疗前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1),IFN-γ/IL-4值各治疗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瘿气灵通过调节IFN-γ、IL-4细胞因子的表达,可有效改善GD患者的免疫失衡状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γ-干扰素(IFN-γ)、Toll样受体4(TLR4)、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 方法选取82例RSV感染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SV感染患儿IFN-γ、TLR4、TGF-β1水平以及病情严重程度影响因素。Spearman分析IFN-γ、TLR4、TGF-β1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IFN-γ、TLR4、TGF-β1水平预测RSV感染毛细支气管炎病情的价值。 结果中、重度组的年龄、IFN-γ水平均低于轻度组且重度组更低,中度组、重度组的早产儿比例、TLR4、TGF-β1水平高于轻度组且重度组更高(P<0.05);RSV感染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保护因素是年龄、IFN-γ,危险因素是TLR4、TGF-β1、早产儿;病情严重程度与TLR4、TGF-β1呈正相关,与IFN-γ水平呈负相关;IFN-γ、TLR4、TGF-β1预测RSV感染毛细支气管炎病情均AUC>0.70,灵敏度>77%,特异度>60%。 结论TLR4、TGF-β1、IFN-γ对RSV感染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检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痰中IL-17、TGF-β1、IL-10的水平,探讨其在COPD气道炎症中的作用及与肺功能、生活质量(CAT评分)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40例稳定期COPD患者为COPD组,另选取同期门诊体检的4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液相蛋白芯片技术测定诱导痰中IL-17、TGF-β1、IL-10水平,并进行肺功能检查、CAT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上述炎症因子水平与肺功能和CAT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COPD组诱导痰中IL-17、TGF-β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IL-10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组诱导痰IL-17和TGF-β1水平均与FEV1%呈负相关(OR=-0.557和-0.323,P=0.000和0.042),而与CAT评分呈正相关(OR=0.837和0.51,P=0.000和0.001)。其中IL-17与FEV1/FVC呈负相关(OR=-0.566,P=0.000),而TGF-β1与FEV1/FVC无相关性(OR=-0.25,P=0.12);诱导痰IL-10水平与FEV1%、FEV1/FVC均呈正相关(OR=0.755和0.633,P=0.00),而与CAT呈负相关(OR=-0.456,P=0.003)。结论 IL-17、TGF-β1、IL-10参与了COPD的气道炎症反应。气道炎症因子IL-17、TGF-β1可能与COPD患者肺功能损伤及生活质量下降有关,而IL-10水平的升高则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IFN-γ、IL-4和IL-10联合检测在恙虫病诊疗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0月在本院住院治疗且临床资料完整的恙虫病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另选取同一时期健康体检的30人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健康人群血清中IFN-γ、IL-4和IL-10水平,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中IFN-γ、IL-4和IL-10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中IFN-γ、IL-4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健康人群,而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健康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中IFN-γ、IL-4的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的水平,而IL-10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IFN-γ、IL-4和IL-10有利于恙虫病患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