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宏伟  寇文超  权宗茂 《西部医学》2011,23(1):148-148,151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的X线表现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临床确诊为糖尿病足患者的双足X线平片及临床资料,加以分析总结。结果糖尿病足部X线表现在不同时期表现不一,足部骨骼X线改变均可见骨质疏松,病情发展可出现骨质破坏、病理性骨折、脱住;软组织改变可出现血管钙化及软组织感染等;临床上多合并其它脏器病变。结论糖尿病足X线平片上表现较具特征性,密切结合临床资料可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颈椎病X线表现与其解剖应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磊  黎昕 《江西医学院学报》2005,45(3):152-152,154
目的分析颈椎病的X线表现,以探讨其与解剖及生物力学改变的关系。方法对100例头、颈、肩不适患者颈椎正侧位及双斜位片的X线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椎体边缘骨质增生90例.占90%;钩突增生60例.占60%;椎间隙变窄85例,占85%;椎间孔狭窄60例.占60%;生理弧度变直76例.占76%;项韧带钙化27例,占27%。结论依据颈椎正、侧、双斜位X线平片并结合临床能明确诊断颈椎病.而其解剖及生物力学的改变与颈椎病X线表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徐金萍  贺伟  周震  周新华 《医学综述》2013,(21):4031-4032,F0003
目的探讨大细胞肺癌的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大细胞肺癌患者的X线片表现,其中36例行cT检查。结果74例大细胞肺癌的X线片表现为团块状影或结节影68例(91.9%),周围型者44例(59.5%),50例(67.6%)位于上叶,约半数患者可见分叶,平均直径约6.5cm,支气管气象、空洞、钙化少见;36例CT表现与X线片表现相似,周围可见毛玻璃密度影、肺气肿,23例(62.9%)伴有淋巴结大,约半数患者病灶内可见坏死,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最多见(50%)。结论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大细胞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肾乳头坏死(renal papillary necrosis,RPN)的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征象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3例病理确诊的RPN的MSCT图像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用于指导临床诊断RPN的MSCT图像。结果 43例RPN的MSCT均有肾肿大表现,单肾肿大40例,双肾肿大3例;均有低密度影表现,髓质锥体乳头部弧形带状低密度26例,花边状低密度或不规则锯齿状低密度17例。增强扫描表现为肾髓质锥体和乳头部边缘轻度强化和/或不强化的不规则充盈缺损。排泄期造影剂未进入病灶29例,进入病灶14例。40例伴局限性或弥漫性皮髓质分界模糊;39例肾包膜毛糙并肾周脂肪间隙模糊。结论 MSCT表现为肾脏肿大,髓质锥体乳头部低密度影,伴肾包膜毛糙、肾周间隙高密度影可协助临床诊断RPN。依据排泄期造影剂是否进入病灶对RPN进行分型,并结合动态观察,有助于判断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肾性骨病的发病机制及X线表现。方法:对38例有骨骼改变的慢性肾衰患者的右前臂尺桡骨X线征象进行分析。结果:尺桡骨X线片主要表现为骨质疏松、骨软化、骨吸收和骨硬化。结论:骨吸收是肾性骨病继发甲旁亢的重要X线征象,对诊断肾性骨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髓质海绵肾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评价和比较B超,腹部平片、静脉肾盂造影、CT及MRI对髓质海绵肾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6例髓质海绵肾的影像学表现,春中6例行B超检查,5例行腹部平片、IVP和CT检查,1例行MRI检查。并进行献复习。结果:(1)髓质海绵肾以肾结石及血尿为主要临床表现,本组6例均有双肾多发性小结石及血尿;(2)腹部平片显示双肾区小斑点状高密度影;(3)静脉肾盂造影或CT显示肾锥体集合管扩张,充盈造影剂,呈小囊状,内可有小结石。结论:髓质海绵肾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CT较IVP更敏感发现肾锥体内细小结石及早期的肾集合管扩张,是诊断本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揭示髓质海绵肾的X线平片、静脉肾盂造影(IVP)和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髓质海绵肾临床影像学资料,14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其中7例行IVP检查,4例仅行CT平扫检查,6例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合文献复习分析其各自影像学表现和诊断价值。结果:髓质海绵肾在X线平片上表现为肾实质内肾乳头区多发斑点状钙质样致密影,呈簇状分布成扇形排列。IVP表现为集合管扩张积液,内见结石,肾功能正常。CT平扫表现为肾盏旁锥体内多发小斑点状结石,成扇形排列。增强扫描后扩张的集合管内结石周围有造影剂充盈,无结石的集合管呈条纹状或小囊状造影剂积聚,肾功能正常。结论:髓质海绵肾的X线平片、IVP和CT表现具有特征性,CT可作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陈洋  林尤军  李建军  吴礼胜  蔡亲磊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9):1130-1131,1138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手足口病胸部X线及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重症手足口病53例患儿的胸部影像资料,均摄胸部X线平片,19例行CT检查。结果影像学表现可分为以下5种类型:(1)支气管炎型7例,主要累及肺间质;(2)局限型9例,病灶仅限于单个肺叶或肺段;(3)局限~广泛型21例,病变不仅累及单个肺叶或肺段,还可见跨越多个肺叶分布;(4)广泛型12例,病变累及双肺多个肺叶,广泛性分布;(5)肺水肿型(神经源性肺水肿)4例,病变累及双肺,以肺门为中心基本对称分布,典型者呈蝶翼状改变。结论重症手足口病的胸部X线及CT表现多种多样,以片絮状影及磨玻璃密度影为主,可合并肺间质性浸润,动态变化快,具有一定特征性。最终诊断需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X线颈椎生理曲线的改变对颈椎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80例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患者行颈椎正侧位常规X线检查。结果280例中颈椎生理曲度变直175例(占60.50%),反弓或S形97例(占34.64%),椎体水平位移107例(占38.21%),角度位移88例(占31.43%)。结论颈椎正侧位摄片,尤其是颈椎侧位X线片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是目前诊断颈椎病最简便、直观、经济而有效的手段,是其它检查不可替代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作者用腹部灰阶超声对32例流行性出血热进行了检查随访。结果表明诊断正确率为84.4%。随临床病期不同,肝、胆、脾、小肠、双肾、后腹膜间隙均有不同的声像图表现。我们认为双肾纤维囊—肾脂肪囊间出现的新月状或双层状暗区及肾脏锥体回声异常是特征性改变,有肯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临床触诊阴性,X线片上发现可疑改变,但不能定性的乳腺隐匿性病灶(Nonpalpable breast lesion NPBL)的X线表现。探讨X线立体定位核芯针活检术(Stereotactic needle core biopsv,SCNB)、X线立体定位细针定位活栓术(Stereotactic mammography needle localized biopsy,SNLB)活检NPBL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NPBL的X线表现,其中59例行SCNB,37例行SNBL,将X线表现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96例NPBL在X线片上表现为细沙样簇状钙化47例,孤立结节21例,局限性致密或结构紊乱18例。放射状毛刺影10例。行SCNB活检的病例,良性病变43例、恶性病变16例;行SNLB活检的病例,良性病变26例、恶性病变11例。结论准确识别X片上的NPBL,针对性地合理使用SCNB及SNLB,可提高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及减低良性病变的手术活检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常规X线摄片与CT扫描在诊断脊椎损伤疾病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对两种诊断结果进行系统性比较。方法:随机选取本科脊椎骨折患者78例,所有患者同时使用X线摄片和CT扫描诊断,CT扫描是根据X线摄片及临床定位确定扫描范围,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骨折片移位、椎管容积改变、骨折片突入椎管、椎管狭窄检出率、脊柱曲度改变显示情况。结果:X线摄片的脊柱曲度改变显示情况较CT好,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扫描的椎体骨折线和骨折片的移位、椎管容积改变、骨折片突人椎管、椎管狭窄显示明显高于X线摄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CT扫描的确诊率96.15%明显高于x线摄片的5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X线摄片与CT扫描对脊椎损伤诊断及疗效评价都有重要价值,应两种方法相结合或者视患者严重情况选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颈椎正侧位片中有项韧带钙化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探讨项韧带钙化在颈椎病定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010年6月~2011年5月因颈项部不适的机关干部397例来海军机关门诊部行颈椎X线正、侧位片检查,收集其中有项韧带钙化的颈椎正侧位片116例,对项韧带钙化及其对应颈椎的X线表现进行诊断分析。结果116例项韧带钙化共130个节段,位于颈4~5椎体后缘间隙58个(58/130,44.6%),位于颈5~6椎体后缘间隙47个(47/130,36.2%),位于其他颈椎后缘25个(25/130,19.2%)。颈椎发生退行性变93例(93/116,80.2%),生理弧度改变(变直或反向弯曲)67例(67/116,57.8%),椎体失稳87例(87/116,75.0%).颈椎滑移2例(2/116,1.72%),其中对应节段骨质增生34例(34/45,75.6%),对应节段椎间隙狭窄41例(41/49,83.7%),对应节段椎间孔狭窄23例(23/29,79.3%),对应节段前纵韧带钙化18例(18/22,81.8%),对应节段椎体滑移2例(2/2,100.0%)。结论机关干部项韧带钙化的发生率为29.2%,高于文献报道;项韧带钙化对应颈椎的退行性改变明显高于其他颈椎,可以为颈椎病的定位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X线片上成簇钙化的诊断意义。方法:钼靶摄片显示乳腺成簇钙化68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分析其形态,大小、数量。结果:68例中钙化呈细沙型42例,确诊为乳腺癌29例(69%),钙化呈短针型14例,确诊为乳癌12例(85.7%);碎石或粗颗粒型9例,确诊断乳癌1例(11.1%);融合型3例,均为良性。结论:钙化呈细沙型和短针型,尤其是每平方厘米钙化数目较多时,恶性可能较大,乳腺成簇钙化的特点具有重要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杰  牛桂花 《新疆医学》2011,41(3):86-88
目的:总结分析乳腺叶状瘤X线钼靶照片的影像学特征。方法:搜集2003年1月至2009年10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乳腺叶状瘤,均行X线钼靶摄片,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及影像学征像。结果:11例乳腺X线钼靶检查患者病灶表现为圆形(7例)或浅分叶(4例)密度高于邻近腺体的肿块,边缘清楚(6例)或部分不清(5例),所有病例均未发现钙化及邻近皮肤增厚,乳头回缩,周围乳腺结构紊乱等恶性征象。11例乳腺叶状瘤中病理诊断Ⅰ级者8例,Ⅱ级2例,Ⅲ级1例。结论:乳腺叶状瘤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点,但这些表现为非特征性,与纤维腺瘤等边界清楚的实性病灶的鉴别有一定的困难,对可疑病灶行切除活检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钼靶乳腺摄片对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经验。材料和方法:采用意大利VENUS和GIOTO型钼靶乳腺机对乳腺肿块正侧位、部分斜位摄片。结果:钼靶诊断3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浸润型13例(37.1%)、结果紊乱型11例(31.4%)、肿块型8例(22.9%)、钙化型3例(8.6%)。结论:乳腺钼靶摄片是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重要手段。X线诊断能提高对乳腺癌细胞分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分析乳癌病人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与乳房X线及超声影像学表现的关系。方法对139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均阴性的乳癌病人术前行X线及超声检查,术后标本测定癌细胞的HER2表达情况,比较并分析HER2阳性和HER2阴性乳癌影像学特征性表现。结果X线表现为单纯包块、包块伴钙化及包块大小、钙化形态、钙化分布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84~12.110,P〈0.05);超声表现为结构改变伴钙化、包块伴钙化、包块边缘、腋淋巴结转移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5.210~16.134,P〈0.05)。结论在ER阴性、PR阴性情况下,HER2阳性乳癌较HER2阴性乳癌影像学表现具有相对特征性,能够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8.
①目的 探讨泥沙样钙化在乳癌钼靶X线诊断中的意义。②方法 复读126例经活检证实为乳癌的钼靶X线摄片,总结并分析其f临床资料和病理结果。③结果 126例乳癌中.钼靶X线片表现为包块并泥沙样成簇细小钙化43例,无包块影而仅表现为成簇细小钙化者4例。④结论 成簇细小钙化及泥沙样钙化在早期乳癌诊断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联合影像检查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单独钼铑双靶X线摄片、超声检查,两者联合检查以及乳腺三维立体定位穿刺活检诊断乳腺疾病的准确率。方法对2099例乳腺疾病患者(恶性630例,良性1469例)经乳腺X线摄片及超声检查后,再与经术后病理证实的影像资料进行比较。结果乳腺良、恶性疾病单独X线摄片与单独超声检查的相比,其诊断准确率、未肯定诊断率和误诊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恶性病例的X线摄片结合超声检查与两者单独检查结果比较,能显著提高准确率,明显降低未肯定诊断率和误诊率。良性病例的联合检查与两者单独检查相比,其诊断率无统计学意义。本组549例(恶性466例,良性83例)进行了数字化三维立体定位穿刺活检,其准确率为97.81%。结论钼铑双靶X线摄片和超声联合检查有助于提高乳腺疾病的诊断准确率,数字化三维立体定位穿刺活检的诊断准确率极高。  相似文献   

20.
薛元领  杨本涛  王振常 《广西医学》2002,24(12):1936-1937
目的:探讨颅盖骨转移瘤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经临床工病理证实的23例颅盖骨转移瘤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23例均作有CT及X线平片检查。结果:CT表现主要呈溶骨性骨质破坏18例(78.3%),也可见成骨性2例(8.7%)或混合性3例(13%)骨质改变。X线平片阳性14例(60.9%)。转移部位以顶骨(40.7%)和枕骨(27.1%)常见,颞骨(11.9%)较少。结论:CT扫描显示病变明显优于X线平片,具有特征性,能对多数病变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