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内经胸腋静脉置管与锁骨下静脉置管、颈内静脉置管、股静脉置管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情况.方法 201例采用经胸腋静脉置管,125例锁骨下静脉置管,182例颈内静脉置管,179例股静脉置管,对比患者导管相关感染情况.结果 腋静脉组导管感染率为3.7‰,锁骨下静脉组导管感染率为5.8‰,颈内静脉组导管感...  相似文献   

2.
黄丽萍  王虹  程红 《护理学杂志》2012,27(17):21-22
目的 对PICC置管失败患者转颈内静脉置管,以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减少医疗资源浪费,确保患者完成化疗.方法 对PICC置管失败的11例乳腺癌患者,在严格无菌操作下中转右侧颈内静脉置管术.结果 11例均一次置管成功,导管留置时间132~186 d,顺利完成6~8周期化疗.结论 对PICC置管失败者采取颈内静脉途径置管补救,可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3.
徐杰 《浙江创伤外科》2012,17(1):136-137
目的通过对颈外静脉穿刺置管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进行比较,探讨中心静脉置管的最佳途径。方法对160例病人中心静脉置管,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颈外静脉穿刺置管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记录总成功率、一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穿刺完成时间。结果采用颈外静脉穿刺置管较颈内静脉穿刺一次进针成功率高,且完成时间短。结论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具有操作简便、一次穿刺成功率高、完成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比较,它是一种安全实用的中心静脉置管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特殊体位患者行颈内静脉置管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对47例特殊体位(被动体位9例,强迫体位38例)下行颈内静脉置管的患者作好物品与患者准备,根据不同体位确定穿刺步骤和固定导管。结果 47例颈内静脉置管均成功,其中一次置管成功38例。中心静脉置管留置4~151d,中位数22d。留置过程中无与置管相关的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发生。结论对特殊体位患者行颈内静脉置管需重视各操作环节,尤其是穿刺点定位、穿刺方向、穿刺深度及角度,以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置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在近期的《麻醉与镇痛》杂志中,Ezaru等。给出了15年问有关颈内静脉置管和意外颈动脉置管的数据。在经历了一次警讯事件之后,Ezaru等作者制定了一项强制性政策,即在放置大口径导管之前,对延长管内回血的压力进行测量以确认套管针是否在颈动脉内。据作者报道,15年间,在9859例颈内静脉置管的患者中,无一例发生意外动脉置管和动脉损伤的不良事件。因此,作者建议将这种简单的测压法常规用在颈内静脉导管置入之前,以避免动脉置管和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双腔血透管置管困难发生机制及对策,提高置管成功率.方法:分析太和医院血液净化中心1998年1月1日~2013年3月31日经颈内静脉置管困难病人的临床资料.置管困难认定标准:有经验的操作者盲穿3次或更换操作者盲穿3次无法成功者;或导管置入即刻失功能.结果:共58例病人置管困难,发生率1.87%,低于文献报道的约5%-19%,操作者原因致置管困难者,与准备不足及操作细节不完善有关,患者原因致置管困难者多存在解剖变异,需重新评估后慎重处理.结论:颈内静脉置管困难发生机制复杂多样,进行置管全程质量管理可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置管困难;建立置管评分系统用于早期识别置管困难及应用中心静脉穿刺固定器减少置管困难需实际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7.
经颈部中心静脉置管长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心静脉置管可以随时监测危重病人的中心静脉压,同时也提供了胃肠外营养支持的途径,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近年来对置管方法、材料、径路以及并发症已有较多的研究和报告,以颈内静脉生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应用最普遍,但对其置管长度的研究报道甚少。本文结合30具尸体解剖和临床82例置管病人的X线造影,对中心静脉置管的长度进行了具体研究。结果表明,经低位颈内静脉(下1/3)穿刺置管和长度左侧15 ̄16cm,右侧1  相似文献   

8.
护理干预对喉癌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89例行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锁穿组(41例)和颈穿组(48例),颈穿组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锁穿组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王管。观察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厦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厦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结论 颈内静脉穿刺应作为中心静脉置管的首选路径。  相似文献   

9.
不同途径经皮中心静脉置管用于6岁以下小儿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通过对锁骨上途径行锁骨下静脉置管与锁骨下途径锁骨下静脉置管及高位前路颈内静脉置管进行比较,评价锁骨上途径锁骨下静脉置管术用于6岁以下小儿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拟施各种大手术6岁以下的小儿18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60例,Ⅰ组:经锁骨上途径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Ⅱ组:经锁骨下途径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Ⅲ组:高位前路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观察记录总穿刺成功率、一次试穿成功率、置管成功率、穿刺成功时间、置管完成时间及并发症。Ⅰ组患儿中随机选取30例于术后X线摄胸部平片,观察中心静脉导管位置。结果 Ⅰ组穿刺总成功率为100%,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6.67%,均显著高于Ⅱ组(91.67%和51.67%)和Ⅲ组(93.33%和58.33%)(P<0.05或0.01);Ⅰ组患儿穿刺成功时间(18±5)s,插管完成时间为(134±39)s,均短于Ⅱ组[(65±21 s)和(257±688)]和Ⅲ组[(51±16)s和(184±53)s](P<0.05或0.01)。Ⅱ组误穿动脉2例、置管困难3例;Ⅲ组误穿动脉3例;Ⅰ组无误穿动脉、气胸、血胸及导管异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皮锁骨上途径行锁骨下静脉置管用于6岁以下小儿具有操作容易、安全性大、穿刺置管成功率及一次穿刺成功率高等特点,是小儿经皮中心静脉置管有实用价值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锁骨下静脉置管导管误入颈内静脉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导管误入颈内静脉的方法进行探讨。方法将600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患者分为A、B两组,采用不同穿刺置管方法。结果经X线透视、X线摄片检查证实,锁骨下静脉导管误入颈内静脉者20例,其中A组18例,B组2例。结论采用阻断颈内静脉法,可降低导管误入颈内静脉的概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乳癌化疗患者3种静脉置管后发生异位的原因进行分析,为选择合适的置管方式提供指导。方法根据239例乳癌化疗患者意愿,分别选择PICC、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置管,按标准的操作规程,置管后即刻作X射线定位。对3种置管方法的导管异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种静脉置管异位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O.01);其中PICC置管异位的发生率最高。不同肢体和血管PICC置管异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O.05)。结论静脉置管异位与导管性质及导管在体内行走的长度有关。一旦发生导管异位,需谨慎处理后方可化疗。  相似文献   

12.
乳癌化疗患者静脉置管异位原因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对乳癌化疗患者3种静脉置管后发生异位的原因进行分析,为选择合适的置管方式提供指导.方法 根据239例乳癌化疗患者意愿,分别选择PICC、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置管,按标准的操作规程,置管后即刻作X射线定位.对3种置管方法的导管异住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种静脉置管异位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1);其中PICC王管异位的发生率最高.不同肢体和血管PICC王管异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静脉置管异位与导管性质及导管在体内行走的长度有关.一旦发生导管异位,需谨慎处理后方可化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对颈内静脉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需行颈内静脉置管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366例,随机分为2组,即超声引导组与对照组。超声引导组(188例)在超声引导下行颈内静脉置管,对照组(178例)根据体表标记盲探下行颈内静脉置管,比较2组之间的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超声引导组188例患者全部穿刺成功,置管成功率为100%(188/188);对照组178例患者中有5例置管失败,置管成功率为97.1%(173/17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超声引导组有181例(占96.2%)患者一针穿刺成功,对照组有95例(占53.3%)患者一针穿刺成功,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声引导组无一例患者发生误伤动脉、血肿、假性动脉瘤及气胸,对照组有12例患者误伤动脉,5例发生血肿,1例出现假性动脉瘤,无患者发生气胸。结论超声引导可提高颈内静脉置管成功率,减少穿刺次数及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右房心电图测定中心静脉置管深度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过深可导致心律失常、心内膜损伤、甚至罕见心脏穿破等并发症。本文测量 10 0例颈内、颈外静脉置管深度 ,供临床应用时参考。资料与方法心功能Ⅰ~Ⅱ级、无房颤、无心血管及颈肩部手术史的中心静脉穿刺 10 0例 ,其中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 82例 ,右颈外静脉穿刺穿刺置管 18例。常规Ⅱ导联心电图监护。患者头偏向左侧 6 0度 ,右颈内静脉穿刺点为锁骨上 3~ 4cm ,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内侧缘。右颈外静脉穿刺点为锁骨上 6cm左右 ,颈外静脉暴露明显处。事先将导引钢丝置入导管并与导管头端平齐 ,在导管末端处钢丝上作一记号。常规…  相似文献   

15.
160例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暂时和永久性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治疗中的应用.方法:2001年1月~2003年10月,我科行单针双腔导管留置行血液透析160例,其中暂时中心静脉导管148例,颈内静脉122例,锁骨下静脉8例,股静脉置管18例;永久性中心静脉置管12例,颈内静脉1例,锁骨下静脉11例.分析不同置管方法其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处理方法.结果:暂时中心静脉置管与永久性置管相比,各种并发症发生率高.颈内静脉置管与锁骨下静脉置管相比,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别,但颈内因操作相对安全,在临床应用更广泛.结论:暂时中心静脉置管对紧急血液透析患者,因操作简便,并发症低,并能提供稳定血流量,为临床造瘘提供了时间,从而广泛使用.永久性中心静脉置管留置时间长,并发症低,对血管条件差,无法行动静脉瘘、血管移植术或人造血管植入术,或手术失败,预计存活时间在2~3年内的老年体弱患者,为一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体型患者颈内静脉置管方法的改进及效果.方法 对456例患者按照国际肥胖指数标准选择改良前、中路法进行颈内静脉置管,并与传统方法进行对比.结果 改良方法与传统方法一针穿刺成功率、误穿动脉率及血气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改良颈内静脉置管方法,具有定位准确、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B型超声定位在颈内静脉置管中的应用(附286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讨论B型超声定位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经验.方法 回顾我中心2008年11月至2009年4月期间采用B型超声定位行颈内静脉置管的2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9.3%(284/286),置管成功率为100%(286/286); 穿刺时间50 s~12 min,平均106.8 s; 带管时间5~64 d,平均13 d; 未出现血气胸、皮下血肿等并发症.结论 B型超声定位下颈内静脉穿刺操作简单、方便、安全,适用于各级别医院.在颈短肥胖,被动体位情况下,B型超声定位下置管优势大于传统的盲探法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置管法.  相似文献   

18.
经颈外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的解剖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往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的主要途径是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等。为增加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手段,我们对经颈外静脉置管进行了实践,效果满意。资料和方法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92例,男性52例,女性40例,年龄6~80岁,右侧进路68例,左侧进路24例,导...  相似文献   

19.
颈内、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89例行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锁穿组(41例)和颈穿组(48例),颈穿组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锁穿组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观察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结论颈内静脉穿刺应作为中心静脉置管的首选路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CVC)的应用效果。方法将CVC置管的患者按入院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超声组,对照组112例行常规CVC置管,超声组128例在超声导引下行CVC置管。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总置管成功率、穿刺时相关并发症(误穿动脉、血肿、臂丛神经异感、气胸血胸、交感神经损伤)的发生情况以及患者的满意度、舒适度。结果超声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2.19%,置管总成功率为100%,穿刺时误穿动脉、血肿、臂丛神经异感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对照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0.36%,置管总成功率为92.86%,穿刺时误穿动脉、血肿、臂丛神经异感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6.25%、8.92%、5.36%;超声组患者满意度和舒适度分别为90.63%、84.38%,对照组67.85%、51.79%。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常规CVC置管相比,超声导引下颈内静脉置管成功率高,患者置管时并发症少,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和舒适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