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稀肝素用于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封管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 ,作为一种安全、迅速、可靠的临时性血管通路 ,正广泛运用于急诊和 (或 )临时性血液净化治疗中。合理掌握肝素封管剂量是既能保持导管通畅 ,确保透析顺利进行 ,又不加重出血倾向的关键。许多专家和学者建议的双腔导管封管剂量为 12 5 0~ 5 0 0 0u/ 2ml〔1~ 3〕不等。我科于 1999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对 5 6例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行血液净化治疗的病人采用两种不同剂量的肝素封管 ,进行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现将方法和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5 6例患者中男 36例 ,女 2 0例 ;年龄 2 5岁~ 72岁 ,…  相似文献   

2.
3.
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肝素封管剂量探讨   总被引:21,自引:10,他引:21  
为了探讨血液净化患者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封管肝素的合理用量 ,将 6 0例血透患者分 3组 ,采用不同剂量肝素进行封管 (30次 /例 )对比观察 ,结果低剂量肝素组 (2 0 0 0 U/次 )与低分子肝素组 (法安明 ,40 0 U/次 )的凝血酶原时间 (PT)、凝血酶时间 (TT)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均 P>0 .0 5 ) ,高剂量肝素组 (5 0 0 0 U/次 ) PT、TT与前两组比较 ,均 P<0 .0 1,差异有极显著性 ;3组均未出现导管内凝血。提示低剂量和低分子肝素 ,用于血透患者颈内静脉双腔导管封管用量少 ,安全有效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经颈内静脉留置埋藏式双腔导管在维持性血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往往身患多种疾病 ,常并发动脉硬化、心力衰竭、凝血机制障碍 ,周围血管条件较差 ,而且其内瘘经过长期使用常发生血流量减小和闭塞 ,而一般经中心静脉临时插管虽然能立即投入血透但容易感染、出血 ,不能长期保留。笔者对 16例作维持性血透患者进行埋藏式颈内静脉双腔导管安置术 ,并与同期股静脉及颈内静脉临时插管进入维持性血透患者的透析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埋藏式导管术者 16例 ,男 7例 ,女 9例 ,年龄 37岁~ 71岁 ;其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7例 ,糖尿病肾病 4例 ,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 3例 ,…  相似文献   

5.
为分析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过程中的应用、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评价长期留置双腔导管的优缺点,2002年10月至2007年10月,我院血液透析中心应用颈内静脉双腔留置导管行血液透析病人共28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深静脉留置导管感染发生的原因及护理.方法:对378例深静脉留置导管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对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78例深静脉留置导管者发生感染63例,感染发生率16.7%.其中颈内静脉28例,留置时间33.1±2.7天,股静脉35例,留置时间21.6±4.8天.结论:深静脉留置导管是较理想的临时性血管通路;导管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正确的封管方法、严格的无菌操作、尿激酶溶栓和抗生素的应用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7.
永久性经皮下隧道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26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最常用的仍是自体动静脉内瘘,但是随着老年人、糖尿病、儿童等终末性肾衰患者增多,由于患者血管条件所限,且不愿或无条件行腹膜透析[1].永久性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目前已成为维持血透患者血管通路的极好补充.现总结本院资料完整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6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1996年以来.采用经皮股静脉穿刺留置单针双腔导管建立临时血管通道126例.进行血液净化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小儿心内直视术后多腔深静脉置管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邵春风  祁燕 《护理学杂志》2005,20(20):32-33
总结168例小儿心内直视术后多腔深静脉置管的护理方法。提出颈内静脉导管因位置表浅、显露、接近右心房,应以防止导管移位、脱出、空气栓塞等为护理要点;股静脉导管位置偏低、隐蔽、易污染,应以加强皮肤护理,防止液体渗漏、堵塞为重点;同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导管内感染,以提高导管使用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内经胸腋静脉置管与锁骨下静脉置管、颈内静脉置管、股静脉置管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情况.方法 201例采用经胸腋静脉置管,125例锁骨下静脉置管,182例颈内静脉置管,179例股静脉置管,对比患者导管相关感染情况.结果 腋静脉组导管感染率为3.7‰,锁骨下静脉组导管感染率为5.8‰,颈内静脉组导管感...  相似文献   

11.
股静脉与颈内静脉半永久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比较股静脉与颈内静脉半永久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使用情况。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 ,将4 9例不能建立动静脉内瘘的患者分为两组 :颈内静脉组 31例 ,将半永久性双腔导管留置于颈内静脉 ;股静脉组19例 ,将半永久性双腔导管留置于股静脉。观察两组患者导管使用寿命、并发症、透析血流量及Kt/V值等指标。结果 :颈内静脉组导管使用寿命为 (387± 10 1)d ,而股静脉组为 (2 10± 88)d ,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颈内静脉组导管感染率、堵塞率明显低于股静脉组 (P <0 .0 5 ) ;两组的透析血流量与Kt/V值无明显差异。结论 :对不能建立动静脉内瘘的患者 ,股静脉及颈内静脉半永久性双腔导管是较好的血管通路 ,颈内静脉优于股静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银粒子与普通导管行中心静脉穿刺时静脉留置时间和导管相关性感染(CRI)的情况,为临床选择合适导管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49例留置银粒子导管患者(银粒子组)及85例留置普通导管患者(普通组)的病例资料,比较两组置管时间及CRI发生率.结果 银粒子组置管时间为(22.01±2.53)d,CRI发生率4.08%;普通组分别为(7.99±1.84)d和7.05%.两组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RI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粒子导管可有效延长带管时间,且不增加CRI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银粒子与普通导管行中心静脉穿刺时静脉留置时间和导管相关性感染(CRI)的情况,为临床选择合适导管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49例留置银粒子导管患者(银粒子组)及85例留置普通导管患者(普通组)的病例资料。比较两组置管时间及CRI发生率。结果银粒子组置管时间为(22.01±2.53)d,CRI发生率4.08%;普通组分别为(7.99±1.84)d和7.05%。两组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RI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粒子导管可有效延长带管时间,且不增加CRI风险。  相似文献   

14.
头位预防锁骨下静脉置管误入颈内静脉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锁骨下静脉置管,因其感染率低、固定方便以及患者感觉舒适而成为临床监测和保持较长时间静脉通路的重要途径[1].误入颈内静脉为穿刺置管的并发症之一,易引起中心静脉压读数错误和血栓性静脉炎[2].误入多发生于右侧锁骨下途径,发生率约为5%~10%[2].而此途径,在其他方面,又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是最常用的穿刺途径.本文观察了两种头位对右侧锁骨下静脉置管误入同侧颈内静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血液灌流术是治疗急性中毒患者的有效急救措施,而股静脉穿刺置管术是血液灌流中关键的一步,临床护士做好灌流管道的维护和固定非常重要.我科2008年5月至2010年3月对股静脉双腔导管固定方法进行改进,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与经锁骨下静脉中心静脉置管在危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80例ICU危重患者分为PICC组(40例)和锁骨下静脉组(40例),观察两组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穿刺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 PICC组较锁骨下静脉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92.5%vs 75.0%,χ2=4.501,P=0.034),穿刺时间短[(15.7±5.3)min vs(23.9±6.3)min,t=-6.263,P=0.000],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10.0%vs 27.5%,χ2=4.021,P=0.045).结论 PICC穿刺简便易行,危险性小,在危重患者中PICC置管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长期性留置带涤纶套双腔导管行血液透析(HD)的并发症及护理.方法:对2006年7月~2010年10月6例使用长期性留置带涤纶套双腔导管的患者血液透析例情况和护理做一小结,介绍留置导管的适应证、置管方法、导管的护理操作、导管使用不当的因素以及常见并发症.结果:6例患者共2976次治疗期间,其中1例全身感染,经抗感染治疗无效而把拔管,其余5例全部在维持血透,并发局部感染1次,血流不畅2例共11次,微血栓形成73次,无一例因导管功能失效而拔管.与使用动静脉内瘘患者相比,血液透析充分性无显著差异.结论:使用长期性留置带涤纶套双腔导管行血液透析,医护人员严格的无菌操作、正确的使用导管和封管、对患者针对预防并发症的健康宣教是保证患者延长导管使用寿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透析导管封管液与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败血症是血液透析(HD)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而大部分的败血症是由于透析使用的深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感染(CRI)引起的。虽然自身动静脉内瘘是公认的HD理想的血管通路,但是因造瘘失败、动脉条件差、肾衰竭发现晚等因素深静脉导管依然被广泛使用,并且相当多的患者使用超过60d。降低CRI的根本方法是减少依靠静脉导管透析患者的数量,技术上的措施则是改进导管设计、抗生素浸泡、使用带有cuff的导管、根治鼻腔细菌、  相似文献   

19.
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不断改进,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中心静脉置管常可引起菌血症和败血症等导管相关性感染,重者危及患者生命,轻者影响治疗,同时增加其患者的费用和痛苦,因此预防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我们将循证护理应用于预防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护理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左颈内静脉带Cuff双腔透析导管功能不良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11例患者有8例早期导管功能不良,3例为晚期,早期采用隧道修整术、B超或DSA引导下导管调整术,晚期首选尿激酶导管腔内持续泵入法,辅以导管更换术;疗效评估指标选用导管初始通畅率、导管累积通畅时间、尿激酶干预次数和干预时间,以及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等实验室项目。结果:导管初始通畅率为100%;导管累积通畅时间最长为44个月,平均(21.55±15.72)个月;尿激酶干预次数共4次,其中1次为重复干预,平均干预时间为(10.00±6.22)d。结论:左颈内静脉带Cuff双腔透析导管功能不良多为早期,而且女性较多,隧道修整术、B超或DSA引导下导管调整术、尿激酶导管腔内持续泵入法等治疗方法的效果较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