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免疫球蛋白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的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母婴垂直传播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重要途径,也是人群中大量HBV慢性携带者形成的重要原因。寻找有效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的预防措施已成为世界上控制乃至消灭乙肝的关键性课题。HBV阳性孕妇孕期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可有效的预防HBV母婴垂直传播,但其作用机理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血清HBV标志物的变化,分析产前和产后联合阻断措施对HBsAg(+)、抗HBe(+)、抗HBc(+)孕妇及HBsAg(+)、HBeAg(+)、抗HBc(+)孕妇HBV母婴传播阻断的效果。方法收集2001年至2009年间孕产妇及其所娩新生儿的静脉血、初乳、脐血进行乙肝标志物检测与分析。结果 84例HBsAg(+)、抗HBe(+)、抗HBc(+)产妇初乳中HBsAg(+)检出率26.2%;32例HBsAg(+)、HBeAg(+)、抗HBc(+)产妇初乳HB-sAg(+)检出率93.8%,其中HBeAg(+)检出率56.3%。39例HBsAg(+)、抗HBe(+)、抗HBc(+)产妇所娩新生儿脐血HBsAg(+)检出率25.6%;18例HBsAg(+),HBeAg(+)、抗HBc(+)产妇所生新生儿脐血HBsAg(+)检出率55.6%,其中HBeAg(+)检出率50.0%。88例HBsAg(+)、抗HBe(+)、抗HBc(+)产妇所娩新生儿HBeAg(+)检出率1.1%,抗-HBs(+)检出率为60.2%;38例HBsAg(+)、HBeAg(+)、抗HBc(+)产妇所娩新生儿HBeAg(+)检出率18.4%,抗-HBs(+)检出率为52.6%。结论产前和产后联合阻断措施,能明显阻断HBV母婴传播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及其阻断方法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各地调查数据表明,我国孕妇HBsAg阳性率为4~10%。HBsAg阳性孕妇中,约1/3HBeAg阳性。HBsAg阳性孕妇所生婴儿,在出生半年内有20~50%成为HBsAg携带者;而HBeAg阳性孕妇分娩的婴儿,半年内成为HBV携带者的达75~90%以上(取决于母亲HBeAg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出生后一年感染HBV的婴儿,多数能清除体内的HBV,而围产期感染的婴儿则大多数演变为持续感染的慢性携带者。这些人持续携带HBV的年限尚不清楚。有人估计, 社会上30%HBsAg携带者是由母婴传播所致。感染HBV的婴儿多数无症状,仅部分人SGPT轻度升高。但通过成人肝活检发现,大多数携带者肝内有各种病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1947例产前孕妇HBV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HBsAg阳性215例,阳性率为10.7%。经对38例HBSAg阳性产妇血清复测,其中HBsAg、HBeAg双阳性占26.3%(10/38),为观察乙肝疫苗阻断母婴传播免疫效果,38例HBsAg阳性母亲所产婴儿均注射40ug乙肝疫苗。免后一月31例未出现HBsAg血症检出抗-HBs,最低为29.44mIu/ml,最高为4930.69mIu/ml,GMT:9868.73,其中双阳性产妇所生婴儿抗-HBS阳性率为50%(5/10),单纯HBsAg阳性产妇所生婴儿抗-HBS阳转率为92.86%(26/28)。  相似文献   

5.
刘玉香  张勇  徐红 《工企医刊》2005,18(4):98-98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世界性流行传染病,HBV感染呈全球性分布,根据世界各地区人群HBsAg阳性率不同分为高(78%)中(2%~8%)低发区(〈2%)我国属高发区人群中HBsAg阳性率约占10%,流行病学已证实人群中HBsAg携带者来自于母婴传播,妊娠后期患有乙肝或HBsAg和HBeAg均为阳性母亲,所生婴儿90%以上被感染,并易成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  相似文献   

6.
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HBV母婴传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型肝炎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我国是乙肝高发区,HBsAg阳性携带者中,约40%~50%来源于母婴传播。我国孕妇HBsAg阳性率可达10%~15%,因此对母婴传播途径进行干预、阻断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国内多数学者采用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使用乙肝疫苗对母婴传播进行预防,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保护率可达到70%~90%〔1〕。笔者将在本院产检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共93例作为观察组,行乙肝免疫球蛋白(HB IG)多次肌注;另选入院分娩HBsAg阳性孕妇21例为对照组,未用药。并追踪两组新生儿(114例)静脉血清中乙肝标志物,观察其在宫内感染情况以及孕晚期注射乙…  相似文献   

7.
王健  高克发  侯稳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0):2878-2880
母婴垂直传播指患有乙型肝炎或者携带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母亲于产前(宫内)、产程中(产道内)或产后母乳喂养等途径将乙型肝炎病毒(HBV)传给胎儿/新生儿/婴儿,并引起相应感染的过程。目前全世界HBV感染者约20亿,HBV慢性携带者约3.5亿,其中40%-50%是由母婴垂直传播所致。Komatsu等通过测序分析发现感染HBV婴幼儿的一段包括部分X和pre—C/C基因序列,与其母亲基因序列的同源性高达99.1%-99.9%,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母婴垂直传播及其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妊娠对母婴的危害及其预防措施。方法: 对1 232例孕妇在初次产前检查(产检) 时检查乙肝两对半, 对其中HBsAg阳性者留脐带血检查乙肝两对半; 将其中产前接受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 注射的孕妇单独列组, 与未接受治疗的进行比较。结果: HBsAg阳性孕妇的妊高征、产后出血、切口感染、宫内感染、HBV感染发生率和围产儿死亡率均较阴性者高, 差异有显著性; 孕妇注射HBIG后, 新生儿HBV感染率降低, 差异显著。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妊娠对母婴健康有一定影响, 选择产前注射HBIG是阻断HBV宫内感染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9.
母婴传播(MTCT)是15岁以下儿童感染艾滋病病毒(HIV)最主要途径,婴儿和儿童HIV感染约有90%是通过母婴传播而获得的.艾滋病母婴传播可以发生在妊娠、分娩和哺乳过程中,通过HIV咨询检测、抗病毒治疗、安全分娩、人工喂养等系列措施可阻断HIV母婴传播.随着艾滋病母婴阻断技术的成熟和完善,艾滋病母婴传播率可降至2%.  相似文献   

10.
无症状HBsAg阳性母亲所生婴儿被HBV感染的情况,已是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地区,因此HBV母婴传播问题更为突出。近年来我国对HBV母婴传播及其阻断方法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已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但是我国人口众多,要做好阻断工作,仍需深入研究、推广。目前已知HBV的母婴传播的严重性在于:以孕妇HBV感染率平均为10%,其新生儿围产期感染率为40%计算,每年出生2500万新生儿中约有100万感染;扣除1年后的自然阴转数(阴转率约20%),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观察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对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阻断效果,我们将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和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三项均阳性的118名孕妇的婴儿随机分组,一组是单纯疫苗组,按0、1、6个月注射三针乙肝疫苗(5μg);另一组是孕妇临产前3个月,每月注射一次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每次100IU,婴儿出生后使用乙肝疫苗的同时,加注100IUHBIG。全程免疫后7个月采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肝表面抗体(抗-HBs)、HBsAg和抗-HBc。3次随访结果显示,单独及时全程接种乙肝疫苗组,婴儿抗-HBs阳性率为75.39%,无应答率为6.15%,HBsAg阳性率18.46%,保护率为76.92%;联合免疫组,抗-HBs阳性率为90.57%,无应答率为3.77%,HBsAg阳性率5.66%,保护率为92.92%。提示,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具有良好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可有效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HBIG联合乙肝疫苗可明显提高阻断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客观评价两种基因重组酵母乙肝疫苗联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在HBV母婴传播中的免疫效果。方法对在我院分娩的产妇,收集资料完整的HBsAg、HBeAg单、双阳性产妇正常分娩的健康状况良好的新生儿176例,随机分成2组,第1组接种汉逊酵母(大连疫苗)85例,第2组接种酿酒酵母(康泰疫苗)91例,两组同时联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100IU。两组均采用0、1、6月龄免疫程序,全程接种三针,疫苗剂量每次10斗g。全程免疫后1个月和6个月检测抗一HBs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结果汉逊酵母乙肝疫苗和酿酒酵母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后1个月和6个月,抗一HBs阳转率(≥10mlU/m1)分别为91.76%、88.06%和90.11%、85.71%,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337.79mlU/ml、313.82mlU/ml和312.75mlU/ml、281.15mlU/ml,HBsAg阳性率分别为2.35%和3%,阻断保护率分别为97.39%和96.33%.从两组数据比较结果来看,抗一HBs阳转率、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HBsAg阳性率和阻断保护率,统计学检验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汉逊酵母与酿酒酵母乙肝疫苗对阻断HBV母婴传播的近期免疫效果均较好.酿酒酵母疫苗的免疫效果得到了普遍公认,汉逊酵母乙肝疫苗在阻断HBV母婴传播的免疫效果比较的报道比较少,远期安全性和免疫效果的持久性比较,仍需作进一步跟踪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系统管理HBV感染孕产妇对阻止母婴传播的积极作用。方法:对邯郸市2005~2007年分娩的HBV感染孕产妇进行调查,将经过系统管理的283例与未经系统管理的657例孕产妇从6个方面进行对比。结果:系统管理组中接受科普宣教率、产时规范处置率、新生儿脐血检测率、婴幼儿生存环境优化率及10~12月龄婴儿抗体产生率均明显高于非系统管理组(P<0.01),实施母婴阻断(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率亦高于非系统管理组(P<0.05)。结论:对HBV感染的孕产妇实行系统管理可有效地切断母婴传播途径,提高母婴阻断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国产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阻断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阻断HBV母婴传播的免疫保护效果和免疫策略。方法 对HBsAg和HBeAg同时阳性母亲的169例新生儿接种国产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于免后3、9、12、24、36、48月采血进行血清免疫学追踪观察。结果 22例婴儿1岁前HBsAg阳性,19例(11.24%)成为慢性携带者,免后一年阻断保护率为85.94%。抗-HBs阳性率和抗-HBs滴度均于9-12月龄时达一高峰,24和36月龄时有所下降,免后1-4年抗-HBs阳性率分别为96.43%、91.07%、85.19%和70.00%。结论 国产酵母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对HBV母婴传播具有良好免疫阻断效果。母亲HBsAg和HBeAg双阳性的幼儿在3-4岁时需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15.
乙型肝炎病毒的母婴传播与阻断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朱启镕 《上海预防医学》2005,17(9):419-419,425
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垂直传播是乙型病毒性肝炎传播的主要途径,据估计美国每年约有1.9~2.2万婴儿生于母亲是HBsAg阳性者。在亚洲,估计30%。50%的HBV感染者是通过母婴传播的。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对阻断母婴传播HBV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uman 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HBIG)在阻断母婴传播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效果及最佳阻断方案,笔者于2000年3月~2004年8月对来我站接受免疫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及其所生的婴儿进行了随访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艾滋病是当前威胁世界人类健康的重要类型疾病,在婴儿和儿童群体中也存在大量的艾滋病病毒(HIV)携带者,其中大约90%的患者是通过母婴传播获得的.艾滋病病毒在通过母婴传播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妊娠、分娩和哺乳过程都可能发生HIV的传递.本文简要分析了当前艾滋病病毒的感染情况和在母婴中的传播机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HIV母婴传播的危害和艾滋病母婴阻断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乙肝基因工程疫苗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国产痘苗病毒乙肝基因工程疫苗(北京市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制)和地鼠卵巢细胞乙肝基因工程疫苗(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制)进行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观察,剂量为20μg/支×3,接种HBsAg和HBeAg均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各40例,观察时间≥9个月者分别炒33例和29例。结果:全部新生儿均无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T1时抗-HBs阳转率分别为3.0%和13.8%;T9时为高峰,分别为113.04%和99.11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约有30%—50%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形成的。由于早期的病毒感染后免疫耐受的存在,使新生儿成为HBV携带者,对身体造成极大伤害。随着乙肝疫苗及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应用,目前对乙型肝炎母婴传播机制及预防已取得很大成绩。本文就近年妊娠合并乙肝的母婴传播机制及预防进展回顾如下:  相似文献   

20.
乙型肝炎由乙肝病毒引起.在孕妇中的携带率为5%~10%。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的孕妇所生婴儿中40%~70%将成为慢性HBsAg的携带者.如果孕妇HBsAg阳性,并伴有HBeAg阳性(简称双附性),母婴传播婴儿感染率可达90%。因此.母婴垂直传播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重要途径,也是人群中大量乙肝病毒慢性携带者形成的重要啄困,不仅可成为礼会上的传染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