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野向春  王宏  高建华 《吉林医学》2008,29(5):387-389
目的:探讨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特点并分析误诊原因。方法:将108例SAH患者分为老年组(68例)和非老年组(40例),对比分析期临床特点。结果:两组患者在起病形式、首发临床症状以及首次就医的误诊率方面有明显差异。结论:老年SAH的起病形式和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因此,对以头痛、意识障碍为主要表现的老年患者应高度重视,及时行脑脊液、头颅CT等检查,以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2.
本文选取以精神症状首发的不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32例进行分析,总结其发病诱因、症状及体征,探讨其发璃机理及误诊原因,得出如下结论:老年人的SAH发病形式多样,精神症状首发极易误诊,应引起临床重视,完善神经系统检查,不能过分依赖头颅CT结果、必要时做腰穿,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3.
肺栓塞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杰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6S):44-45
目的提高医师对肺栓塞的认识,提高诊出率,减少误诊、漏诊情况。方法总结分析16例肺栓塞患者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肺栓塞初诊诊断率低,16例患者被误诊为多种疾病。结论临床确诊中仍存在对肺栓塞意识淡漠,警惕性不高的现象,特别是非老年人,症状不典型,无明显诱因者,误诊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取以精神症状首发的不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32例进行分析,总结其发病诱因、症状及体征,探讨其发病机理及误诊原因,得出如下结论:老年人的SAH发病形式多样,精神症状首发极易误诊,应引起临床重视,完善神经系统检查,不能过分依赖头颅CT结果、必要时做腰穿,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年龄≤ 35岁以下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临床特征。方法 将 1995年~ 1998年住院AMI共 6 7例 ,其中年龄≤ 35岁者 10例为A组 ,年龄≥ 4 0岁者 5 4例为B组 ,配对因素分析AMI发作前心绞痛史、诱因、首发症状、高危因素调查及起病 12h内LVEF值、合并症、心肌梗死延展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A组吸烟、体重指数高于B组 ,A组病前心绞痛史、HDL c少于B组 ,A组下壁心肌梗死 (MI)常见、发病时症状典型 ,A组LVEF <5 0 %占 2 0 % ,B组为 4 6 .3% ,二者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青年人MI临床特征明显不同于高龄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年龄因素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疾病过程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37~9l岁651例AMI住院患者按年龄分组。从发病特点、诱因、临床过程和疾病的转归几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高龄组女性患者明显增高,发病与高血压、糖尿病明显有关,起病时多无典型症状,发生心律失常、严重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及死亡率明显高于成年组。结论:年龄因素是决定老年AMI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赵渝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1):1278-1279
目的: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在不同年龄患者中的临床特点。方法:76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按照年龄段分组并将患者临床表现、并发症、误诊、漏诊以及预后等情况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老年组患者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意识障碍等典型的SAH症状均不如青壮组明显(P<0.05或0.01);总误诊率30.6%,明显高于青壮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77.8%,明显低于青壮组(P<0.05)。结论:老年SAH临床症状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漏诊,预后不如青壮年,临床诊治老年SAH要给予高度的重视,防止误诊、漏诊,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肺栓塞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医师对肺栓塞的认识,提高诊出率,减少误诊、漏诊情况。方法总结分析16例肺栓塞患者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肺栓塞初诊诊断率低,16例患者被误诊为多种疾病。结论临床确诊中仍存在对肺栓塞意识淡漠,警惕性不高的现象,特别是非老年人,症状不典型,无明显诱因者,误诊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病例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断率,改善母儿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初诊时误、漏诊的80例(A组)和初诊时确诊的28例(B组)临床资料。结果胎盘早剥发生率为0.58%,误(漏)诊率为74.07%;妊高征、胎膜早破及催产素应用不当是胎盘早剥的主要发病诱因,妊高征与机械因素B组多于A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阴道流血、腰背胀痛、腹胀痛和血性羊水,B组明显多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生儿窒息、婴儿死亡,B组明显多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胎盘早剥误(漏)诊的主要因素是:病情隐匿,诱因不明,症状不典型,B超检出率低。因此,产科医务人员需高度重视主诉,详细询问患者病史,细仔检查盆腔体征,尤其要严密观察产程进展中的每个变化,并采用B超或彩超动态监测变化,力求尽早明确诊断,及时处理以降低母儿并发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病征的糖尿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0年2月份到2011年9月份于我院治疗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108例,根据发病前患者是否确诊糖尿病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共37例;一组为对照组(发病前已确诊糖尿病)共51例。总结两组患者的糖尿病酸中毒时的发病诱因、2型糖尿病患者所占比例及急诊误诊率,并组间比较。结果观察组发病的主要诱因为酒食,急诊的误诊率为32.4%,2型糖尿病比例为75.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均小于0.05。结论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病征的老年糖尿病患者酒食是发病的主要诱因,发病后,误诊率较高,此类患者医师在临床诊疗时应该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1.
李立艳  靳杨 《医学综述》2013,19(18):3417-3419
目的 探索急诊科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流行病学的特点.方法 将北京市朝阳区第二医院急诊科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56例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按照年龄分为两组:65 ~79岁为老年组(72例),≥80岁为高龄组(84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基础疾病分布,同时分析其性别和年龄分布以及发病月份分布,来诊时血压特点及转归等情况.结果 高龄组女性急救车送诊率显著增高(P<0.05),老年组男性患者由家属送诊率显著增高(P<0.01);高龄组女性收入院率显著高于老年组(P<0.05),而老年组男性患者收入院治疗的比率高于高龄组(P<0.01);急性左心衰竭发病高峰年龄为71 ~90岁,发病月份分布特点为冬春季高发,基础疾病分布为冠心病,高血压常见.高龄组低血压发生率、病死率均高于老年组(P<0.05).结论 急诊科的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有其特有的流行病学特点,对其进行充分了解后,就可以对此类患者尽早进行正确判断,及时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2.
120例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学会  冉斌  庞先琼  张林 《西部医学》2009,21(8):1360-1362
目的探讨肺部真菌感染发病的易患因素、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方法对120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95%(114/120)的病例患有基础疾病,其中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系统性红斑狼疮、白血病和慢性肾病为多见。肿瘤性疾病也占有重要位置,原发性肺部真菌感染少见。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X线表现以支气管肺炎多见(61%),病原菌主要以酵母菌属为主(78.3%),早期诊断仍因难。肺部真菌感染病死率较高,基础病为慢性肾病和血液系统疾病者,其死亡风险的RR值较其他疾病大。结论肺部真菌感染是多种疾病继发感染的重要原因,其临床表现特异性少,病死率高,发病呈上升趋势,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不同年龄的消化性溃疡作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将331例溃疡患者分2组,老年组129例、中青年组202例,就不良影响因素、主要临床症状、溃疡灶部位,幽门螺杆菌检测、并发症和伴发病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长期吸烟、饮酒、服用NSAIDs者在2组比例居高;35.6%老年人临床症状不典型;胃溃疡老年组34.8%高于中青年组17.3%(P〈0.01);穿孔在中青年人多见,上消化道出血是老年人主要并发症之一;过半数以上老年人溃疡伴发三种及以上慢性疾病。结论不同年龄的溃疡病特点各异,老年人溃疡病以不典型症状和胃角、高位、巨大溃疡多见,出血机率高,需治疗基础病,明确诊断,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胎盘早剥的临床特点、病因、诊断处理、漏诊误诊的原因,提高早期诊断率,降低母儿并发症,改善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6例胎盘早剥的临床资料.结果 胎盘早剥发生率为0.53%,急诊入院患者占46.3%,有明确诱因占44%.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脐带异常、胎盘异常、羊水因素为主.结论 胎盘早剥发病隐匿、诱因不明、症状不典型,B超易漏诊.临床发病到处理时间是影响胎盘早剥轻重程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度子痫前期265例的临床资料,按其发病的孕周分为:〈32周的为早发型组有75例,≥132周的为晚发型共190例。比较两组孕妇基本情况、生育史、部分临床指标及辅助检查结果、围生儿情况。结果对比分析两组中有定期产检者的比例、孕妇有自觉症状者的比例、有严重高血压、蛋白尿、大量胸水、腹水者的比例,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分析两组中发生严重并发症的比例、围生儿死亡率,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比分析两组孕妇年龄、基础血压、孕产次,其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相比,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具有病情重、并发症多、围生儿死亡率高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6.
张建勇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1):118-119
目的分析不典型肺结核误诊的原因,提高对该病的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6例肺结核病例资料,其中不典型肺结核患者共18例(39.1%),分析不典型肺结核误诊的原因。结果不典型肺结核中,最易误诊的疾病为急、慢性呼吸道感染,占50.O%,余下依次为肺炎(22.2%)、肺癌(11.2%)、肺脓肿(5.6%)、支气管扩张(5.6%)、纵隔疾病(5.6%)。结论肺结核发病形式多样化,临床表现不典型,实验室检查阳性率低,应综合系统地分析病情。避免漏、误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真菌性败血症的病原体分布、基础疾病、危险因素以及防治策略。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11年4月至2012年11月30例住院患者真菌性败血症的临床特点。结果 30例患者中,前3位病原体依次为白色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和近光滑假丝酵母菌,所占比例分别为43.3%、23.3%和10.0%。30例患者均为医院内感染,主要基础疾病为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糖尿病,所占比例分别为33.3%、23.3%和20.0%。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为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86.7%)、深静脉置管(60.0%)、肠外营养(53.3%)。30例患者均接受抗真菌治疗,3例(43.3%)痊愈或者好转,17例(56.7%)死亡,两性霉素B治疗的有效率高于氟康唑(P=0.002)、伏立康唑(P=0.006)。结论真菌性败血症病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多见,血液系统疾病、COPD为主要基础疾病,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肠外营养是其独立危险因素,生存患者多为接受两性霉素B治疗者。临床上及时去除危险因素,早期经验性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综合性医院中系统性小血管炎的诊断现状,探讨该病确诊困难的原因。方法对本院确诊为系统性小血管炎的42例患者进行回顾,其中,男24例,女18例。分析其发病年龄、首发症状、疾病发展过程、从症状的发生到确诊所花费的时间及误诊情况等。结果患者发病年龄24~82岁,平均(60.3±15.4)岁,其中60岁以上者共27例。从首发症状到确诊时间7d~10年,中位数13个月。39例以各类待查诊断入院,13例在首次人院期间即获确诊,均为开展ANCA检测后确诊的患者;25例延迟诊断;4例属于误诊。39例进行了血清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ANCA)检测,其中35例ANCA阳性,包括核周型ANCA(P—ANCA)阳性24例和胞浆型ANCA(C-ANCA)阳性11例;4例ANCA阴性。20例有病理资料,17例呈阳性结果;其中3例在不同器官取材,3例在同一器官重复活检或手术。临床表现几乎涵盖了所有系统,确诊本病的前3个专科分别是肾内科、呼吸科和消化科。结论系统性小血管炎是一组好发于老年人的涉及多脏器的慢性疾病。血管炎的严重程度、活动性、病变部位等均可能影响其诊断的确立,误诊率较高。除临床表现外,ANCA和组织病理学检查以及临床医生的认知度是提高诊断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病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晓 《中国热带医学》2009,9(6):1052-1053
目的探讨糖尿病(DM)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促发因素、疗效和转归。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我院住院的2005年1月到2008年12月186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溶栓治疗资料分析。对糖尿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组(A组,89例)与非糖尿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组(B组,97例)的发病时状态,临床特点及相关检查资料进行对照研究,比较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有无不同。结果与B组比较,A组发病年龄早,安静状态下起病多,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多,病变部位较弥散,血甘油三酯高,严重并发症及心力衰竭发生率高,溶栓治疗再灌注率低,死亡率高。P〈0.01及0.05;其促发因素集中在过度饮食、失眠、情绪激动、过度劳累及停用药物。结论糖尿病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年龄早,起病不典型,病变部位多,常呈无痛型,严重心脏并发症多,溶栓疗法再灌注率低,住院病死率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诱因及住院和门诊治疗情况,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改善预后.方法 查阅72份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病历和门诊病历,统计病因、诱因和药物治疗情况.结果 基本病因以冠心病和高血压性心脏病为主,占73.6%,合并两种以上基础心脏病占47.1%.诱因以快速房颤和血压升高为主,占78.5%.72例住院患者药物使用率:氢氯噻嗪75%,卡托普利71%,地高辛44%、参麦41%,螺内酯41%,美托洛尔和呋塞米均是13.7%,毛花苷C 8%,显效18例(25%),其中:有效22例(30.5%),无效32例(44.5%),其中有3例住院1天自动出院.出院治疗后3个月门诊随访:显效44例(81.5%),有效8例(14.8%),死亡2例(3.7%).结论 本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多种基础心脏病并存,以冠心病和高血压性心脏病引起的心力衰竭最多见,发病以快速房颤和高血压为主要诱因.基层医院大部分患者住院时间短,治疗不彻底,门诊随访继续给予规范有效的治疗,效果理想,预后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